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2022年10月14日22:53:04 歷史 1274

1941年8月,楊成武在部隊中巡視的時候,突然停在了一眾跟著部隊一起行動的老百姓身邊。

對面前的一個乞丐說道:「七萬多的日軍就在面前,老鄉你們都吃些什麼?」

乞丐愣了愣,回答道:「司令,我們大多都自己帶著地瓜幹什麼的乾糧。」

「好。」說著,楊成武的雙眉冷豎道「警衛員,把這個漢奸抓起來斃了!」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乞丐一聽楊成武這話,大驚失色了起來:「司令,為什麼抓我?」

楊成武冷笑了一聲:「為什麼抓你?看看你腳邊散落的小米還不明白嗎?」

楊成武究竟為何要槍斃一個乞丐?這和乞丐腳邊散落的小米有什麼關係嗎?

八月大掃蕩

1941年8月,岡村寧次派出7萬大軍,直指我軍華北地區的心臟——阜平地區

這一次岡村寧次號稱「八月大掃蕩」的行動計劃,可以說是對我國整個華北地區的巨大威脅,也是對當地老百姓和八路軍戰士的威脅。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為了應對岡村寧次的進攻,聶榮臻直接命令戰區司令員楊成武準備迎戰。

楊成武作為我軍名將,大大小小的戰爭經歷了數百場,這一次哪怕是面對岡村寧次的7萬大軍,他的心中也沒有絲毫怯懦,反而是手癢的等不及立馬開戰。

楊成武立馬開啟了動員大會,號召戰士們勇敢應敵。

等到動員大會結束,楊成武這個最為興奮的司令突然冷靜了下來。

雖然在聶榮臻等很多人的眼中,楊成武是個好戰分子,但事實上,楊成武在好戰的同時,還能很好地保持冷靜。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為了迎擊日寇,楊成武做的第一手準備便是將黨政機構的大量普通工作人員下放,讓領導班子在戰爭期間儘可能精簡。

緊接著楊成武又做好了基礎的戰前部署,在各個前線都留下了抵禦日軍攻擊的戰士。

而為了做好戰爭期間的調節工作,楊成武自己帶著剩餘的五百多名戰士組成了指揮游擊隊,儘可能地保證自己對戰場形勢的把握。

在做好了這一切準備之後,楊成武便指揮游擊隊準備鑽進深山老林。

畢竟作為指揮官的自己,肯定會成為日寇的第一目標,所以絕對不能讓日寇發現自己的蹤跡。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日軍

可是在楊成武鑽進深山老林以後,卻是驚訝地發現,日軍到來的第一天就找到了他們的蹤跡。

雖然楊成武通過對當地地形的理解,很快便擺脫了日寇的追擊,但出乎楊成武預料的是,他們在深山老林繞了半天的功夫以後,日軍莫名其妙的就出現在了他們的身後,好像對楊成武的行蹤了如指掌一般。

這樣的情況下,楊成武無法如事前計劃的一般進行指揮,也無法讓提前布置好的陷阱發揮作用。

這不禁令楊成武感到奇怪,此前幾次日寇來襲都被楊成武繞暈了,這一次日軍到底使了什麼手段?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百團大戰

在國共開始合作抗日以後,日軍的主力就在不斷向我國華北地區轉移。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國民黨在初期的幾次戰敗之後,讓日軍錯誤地認為國民黨實力不足,所以便決定先處理實力不強的八路軍。

當時八路軍無論兵力還是武器裝備都不佔優勢,甚至可以說是裝備簡陋的地步,日寇對八路軍也十分看不起。

在日軍來到華北地區初期,八路軍確實沒有找到太多的好機會反攻,只是日軍的態度愈發囂張。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可當時間來到1940年8月,一場由彭德懷元帥領銜指揮的「百團大戰」,卻是讓日軍再也沒有肆意妄為的勇氣。

「百團大戰」共進行了近三個半月的時間,八路軍與日軍經過了一千八百多次交鋒,最終以我軍的大勝告終。

這一戰日軍損失超過兩萬的兵力,大量的武器彈藥都成為了我軍的戰利品,可以說是日寇侵華以後最大的敗仗之一。

在百團大戰結束以後,日軍再也不敢小瞧八路軍的力量,於是便轉變思路,從與八路軍正面對抗轉變為「溫水煮青蛙」,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讓八路軍自己分崩離析。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日軍做出的第一個決策便是發動「群眾」的力量。

1941年3月開始,日軍在華北地區通過偽政權欺瞞老百姓,還在各個鄉村開始「殖民教育」,讓不少沒讀過書的老百姓相信了日軍那一套「東亞共榮圈」的理論。

與此同時,日軍知道當時中國老百姓久經戰火,很多家裡連口飽飯都吃不上,所以便用金錢、衣物和糧食來誘惑老百姓,讓不少人就此成為了漢奸成了日寇的地下情報工作者。

其次,日軍還對華北地區展開了「囚籠」攻勢,將我軍團團圍住,從而截斷我軍獲得物資運輸的通路。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雖然日軍這樣的政策沒有對我軍直接展開進攻,但是在日軍的層層封鎖之下,我軍陷入了極度的物資匱乏。

別說是底層的戰士,就連高層的毛主席等人,都開始只能通過米粥來充饑。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對於普通老百姓是如此,對於行軍大戰的戰士更是如此。

長此以往下去,我軍恐怕不用敵人進攻,就不會因為飢餓而陷入生死存亡的危難之中。

為了尋求轉機,我們試圖尋找蔣介石來幫忙突破封鎖。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蔣介石突然宣稱皖南地區的新四軍叛變,接著便對新四軍展開了圍剿。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導致新四軍這一支年輕的隊伍幾乎全軍覆沒,就連軍長葉挺也成為了國民黨的階下囚。

之所以蔣介石會這麼做,毫無疑問是因為他背叛了革命。

其實蔣介石一直都與日寇有所合作,哪怕是在西安事變後同意國共合作抗日,可他內心中的敵人卻始終都只有共產黨。

在蔣介石如此的操作之下,我軍是徹底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雖然中央為了解決物資匱乏問題,命令王震將軍在南泥灣一帶搞生產,勉強維持了我軍的生計。

但緊接著,意識到時機已到的日寇,就在這個時間對我軍展開了進攻。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多次掃蕩

雖然日軍對我國華北地區的攻勢,從百團大戰後由正面進攻轉為懷柔手段。

但事實上日軍高層始終都對百團大戰的失利感到憤怒,無時無刻不等到機會想從我們手上找回場子。

於是在1941年4月,岡村寧次受命開始在華北地區針對我軍展開掃蕩。

岡村寧次作為侵華戰爭中最為臭名昭著的戰犯,他的能力不容小覷,早在日俄戰爭時期他便嶄露頭角。

等到日本全面侵華以後,岡村寧次更是擁有曾在孫傳芳身邊的經驗,說得上是個中國通。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而岡村寧次面對自己的任務也同樣自信,雖然此前百團大戰里日軍吃了敗仗,但經過岡村寧次的分析,日軍的武器裝備和兵力明顯超過八路軍,但這一次敗仗的主要原因,是日軍對地理環境不太熟悉。

於是在正式開展掃蕩行動之後,岡村寧次採用了大規模掃蕩的方式。

這主要是岡村寧次不清楚八路軍的所在,所以通過這樣大面積的掃蕩,就可以儘可能將我軍一網打盡。

但是岡村寧次明顯不知道,他這樣分散戰力的方式,對於擅長游擊戰的我軍來說,可以說是最愚蠢的行為。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通過游擊戰的方式,我軍多次大勝兵力分散的日寇,讓他們始終都捉摸不到我軍的位置,更不用說反擊了。

而就算日本人找到了我軍的蹤跡,當地的老百姓也一樣會幫忙做掩護,讓日本人壓根無法找到我軍的所在。

最終,岡村寧次一次次的掃蕩行動都吃了敗仗,讓他逐漸轉變了作戰策略,將目光轉向了老百姓身上。

從剛剛進入中國以後,漢奸組成的偽軍就成了日軍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戰力。

所以這一次岡村寧次準備如法炮製,再一次培養漢奸來提供情報。而他敲定的人選,便是阜平地區的一眾乞丐。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那個時代中國各處都有乞丐,這些乞丐有的是因為戰爭流離失所,有的是被舊社會壓迫到不能反抗,也有的是沒能東山再起的富豪。

總而言之,這些乞丐光是能夠有一頓飽飯就謝天謝地了,對於岡村寧次來說是最好利用的人。

只不過出乎岡村寧次預料的是,那些家境不錯的人在他們一開始侵華戰爭,便自告奮勇地成為了偽軍、漢奸,而這些飯都吃不上的乞丐,反而有著自己的氣節。

最終在挑選了許久以後,岡村寧次才從各個村莊天天偷雞摸狗的乞丐中,挑出了一部分漢奸,用金錢、乾糧和地位來誘惑他們幫忙進行情報收集。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在1941年5月的掃蕩過程中,有了這些漢奸的幫助,日軍竟然直接找到了我軍司令部,對我軍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我軍甚至因為這一次日軍的攻擊出現了大面積的瘟疫,超過半數的戰士感染,情況不容樂觀。

日軍在漢奸的告知之下得知了這一消息,於是開始繼續兵力,準備在1941年8月對阜平地區展開總攻。

雖然楊成武將軍奉命出戰,並針對日軍展開了應對的部署,但卻莫名其妙地被日軍一直跟在身後。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到了這個時候,楊成武幾乎可以確定,這五百多人的游擊隊中肯定混入了漢奸。

可是,指揮游擊隊的戰士大多都是楊成武親自敲定的人選,一個個都是老熟人,根本不可能有日軍侵入的可能,這漢奸究竟是出自哪裡呢?

小米與漢奸

在楊成武帶領指揮游擊隊進入深山老林以前,他們曾被一大群老百姓跟上

這些老百姓知道日寇要打過來,害怕日軍會對自己痛下殺手,所以希望八路軍戰士們能夠保護他們活命。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面對老百姓的求助,楊成武身邊的參謀周自為有些猶豫:「司令,老百姓裡面可能混入了漢奸,很有可能造成大患。」

周自為的考慮沒有問題,事實上在這批老百姓當中,確實也有日軍安插進來的姦細。

楊成武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但是看著一眾老百姓的面龐,他還是搖了搖頭:「咱們搞革命,們打仗是為了啥,還不是為了人民能夠安居樂業。那們現在對老百姓置之不顧,那不是本末倒置嗎?清點一下人數,帶著老百姓一塊走!」

楊成武不後悔自己的這一決定,就算因此而被漢奸坑害,他也不會後悔救了老百姓們的命。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經過統計,這批老百姓總共有一百多人,大多數都是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只有少數幾個乞丐不知從何而來。

不過看幾個乞丐的狀態,也都是因為戰火而流離失所的可憐人。

在正式行軍開始以後,楊成武帶領的指揮游擊隊,多次被日軍追擊,有好幾次日軍甚至跑到了他們的前頭,這讓楊成武確定,一百多名老百姓當中有日軍的姦細在。

面對這樣的情況,楊成武不能一股腦兒直接開始調查群眾,畢竟這樣很有可能被姦細利用,傷害軍民情。

於是楊成武只能讓五百多名戰士,加強對老百姓的管理,讓姦細沒有向外傳遞情報的機會。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經過這樣封鎖之後,日軍果然沒有再次出現,緊接著楊成武便開始調查這個姦細究竟是誰。

而在開始調查以後,楊成武很快便發現了問題所在。

當時跟著隊伍的老百姓,帶的食物大多都是家裡晒乾的地瓜以及玉米等乾糧。而那些貧窮的乞丐,更是只有黑豆、玉米粒等聊以充饑的食物。

可是楊成武路過一個年輕的乞丐時,卻發現這個乞丐破爛的褲子邊上,沾著幾粒小米。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這小米在現在是最為普通的食物之一,但是在那個年代,小米可是個稀罕的東西。

別說是乞丐能不能吃著小米,就算是當地的地主也不可能頓頓都有小米吃。

楊成武立馬派人將乞丐控制了起來,經過搜身,竟然發現他渾身上下的口袋都裝滿了乾淨的小米。

而在被八路軍戰士從隊伍中拉出來以後,乞丐當場就尿了褲子,對自己當了漢奸的事毫不隱瞞地說了出來。

楊成武嘆了口氣,沖身邊的警衛員說道:「他害得我們九死一生,就地槍斃!」

八路軍突圍,隊伍後面隨行的乞丐兜里裝著小米,楊成武:馬上槍斃 - 天天要聞

在漢奸被槍斃以後,楊成武才能重新與總部進行聯繫,就之前設定好的戰略繼續作戰,阻止了日軍的又一次掃蕩。

抗戰的勝利來之不易,其中不僅僅是戰士們的勇猛作戰,同樣也有人民群眾給予的巨大幫助。

只不過無論是在戰士中還是人民群眾中,都有那不將家國性命當回事的人,面對侵略者選擇了投降。

面對這樣心甘情願做漢奸的人,我們的戰士與人民,也會讓他們體會冬天般的寒冷。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皇商到破落戶:《紅樓夢》中薛家「商業帝國」崩塌之謎 - 天天要聞

從皇商到破落戶:《紅樓夢》中薛家「商業帝國」崩塌之謎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在《紅樓夢》構建的那個繁華與衰落交織的世界裡,薛家,作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曾經以皇商身份坐擁巨富,其財富之盛,令人咋舌。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商業家族卻逐漸走向了衰敗,從富可敵國的皇商淪為了破
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即便富士山炸了也不能收留日本人!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即便富士山炸了也不能收留日本人!

巴勒斯坦的悲劇:從家園到流離失所在中東那片飽經風霜的土地上,巴勒斯坦曾是橄欖樹搖曳的家園。然而,20世紀初,歷史的車輪碾碎了這裡的寧靜。1917年,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承諾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一戰後,英國接管巴勒斯坦,
安徽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被「雙開」 - 天天要聞

安徽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被「雙開」

根據安徽省紀委監委消息,日前,經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安徽省紀委監委對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何田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辜負組織培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接受旅遊活動安排,在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違背組織要求,在組織函詢...
1963年,巴鐵歸還我國5310平方公里,喀喇走廊有多重要? - 天天要聞

1963年,巴鐵歸還我國5310平方公里,喀喇走廊有多重要?

1963年3月2日,《中巴邊界協定》簽署,巴基斯坦將約5310平方公里的喀喇崑崙走廊土地歸還中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在和平談判中實現的領土回歸。這片土地不大不小,但它的位置非同尋常。它是古絲綢之路西出崑崙的咽喉,是新疆直通克什米爾、聯通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揭秘古代公主婚姻背後的權力困局 - 天天要聞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揭秘古代公主婚姻背後的權力困局

在古代,「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這句話幾乎是金科玉律。然而,真實的歷史卻揭開了這層華麗的面紗:從東晉到明清,無數金枝玉葉在婚姻中嘗盡苦澀。她們或是被政治聯姻捆綁,或是因制度缺陷淪為犧牲品,甚至有人至死未能體會夫妻之愛。這些故事背後,折射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