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2022年10月14日15:09:34 歷史 1872

我的觀點可能和主流觀點不一樣,若是有不同意見,請大家文明探討,不要義憤填膺,更不要言語攻擊哦!

接下來,我會儘可能詳細地為大家剖析一下,為何大部分人對劉邦的評價都會偏低,卻又很喜歡項羽的原因所在!

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 天天要聞

大部分人對劉邦的看法和映像,普遍都只能看到他混混出生、鴻門宴借尿遁、被追殺時踹兒女下車、誅殺韓信這些異姓王等,基本都是較為負面的形象。

因此,很多人就會先入為主的認為,劉邦就是個卑鄙無恥、小人行徑、不念舊情、忘恩負義之輩。

卻對劉邦知人善用、膽大心細、敢打敢拼、能征善戰、體恤百姓等優秀的方面視而不見、置若罔聞。

那為什麼很多人會這樣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很多人都把自己當成了大人物,把自己當做貴族,或是可以秒天秒地的梟雄。

站在這樣的貴族梟雄視角去看劉邦,那當然是一臉的不屑。

站在貴族梟雄的角度看問題,就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要是身在那個年代,一定可以光明正大地打敗所有人,還可以善待所有的有功之臣。

還能僅憑自己偉大的人格魅力,就讓所有人都乖乖俯首稱臣,而且還是心服口服的那種。

站在貴族梟雄的視角看問題,就會把芸芸眾生視作無物,滿眼都是爽文小說里的情節。

就會自以為是地認為,像打天下這種小事,根本就沒有任何困難,天下江山皆是唾手可得,天下英雄皆可為己所用。

就會想當然地認為,憑自己的勇猛無畏,定能叫敵人聞風喪膽,任何困難險阻都會被自己輕易搞定。

還會天真地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在不辜負任何人的情況下,就能完美地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在這種天真無知、且極度傲慢的視角加持下,自然就會有很多人,從心底里就看不上劉邦這種從底層做起的創業者。

因為人們很難在劉邦這種人的身上,找到爽點和刺激點。

在劉邦身上,人們的那種霸道總裁妄想症,和爽文男主臆想症,是根本無法得到滿足的!

因為劉邦身上,完全沒有那種霸道總裁的王霸氣質,和爽文男主才會有的無敵氣概!

而我們這些看不清自己位置、又自以為是、還太把自己當回事的小百姓、普通人,卻又總是在盲目地用貴族梟雄的心理視角來省視劉邦,這樣自然就會不自覺地看不起劉邦!

因為,像劉邦這種普通人的成功之路,實在是顯得太過樸實無華,根本不能讓人們體會到那種殺伐果決的爽感,和天下無敵的刺激感。

這就是我們這些芸芸眾生不喜歡劉邦的根本原因所在!

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們大多數底層人之間,都會普遍存在互相傷害等惡劣現象的原因所在。

例如,保安欺負外賣,小市民欺負農民工等,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只要自己手裡有了那麼一點小權力或小優勢,就會不自覺地去看不起那些和自己差不多或著差一些的人,這就是典型的菜雞互啄心理!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欺軟怕硬滴!

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 天天要聞


反觀項羽,明明只是一個將軍的材料,卻非要逆天改命,強使那治國理政之霸權。

怎麼樣,是不是有那種,看著就很狂、很拽、很酷的感覺!

項羽出生貴族,一生曉勇無敵,武力值強到爆表,軍事才能也是可圈可點,他發明的破釜沉舟,後來更是被韓信那個懦夫效仿著搞了個背水一戰

身為貴族的項羽,他的眼裡只有復仇的怒火,完全就沒有普通百姓們的無辜,他一路砍殺屠城,所過之處,無不血流成河,連他自己楚地的百姓也不例外,只要他項羽想殺,那就大殺特殺。

項羽的兇狠暴虐,更是聲名遠播,居然達到了,人未到、城以降的程度,他的凶名,甚至在幾千年後,依然能讓人談之色變,恐怖如斯,怎能不讓人心生畏懼!

項羽打完天下,第一時間就給自己封了個西楚霸王的名號,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勇猛。

然後,他居然蠢到讓歷史倒退、重新分封天下,讓六國貴胄都重回到了各自的封地,這不就是典型的放虎歸山!

而他自己卻忙著火燒咸陽、屠戮皇城、挖墳掘墓,最後還要遷都回楚!

項羽重歸楚地的目的,居然是為了讓自己能高調的衣錦還鄉,生怕自己錦衣夜行,怕他家鄉的人看不到他這個西楚霸王是有多麼地威風凜凜、天下無敵。

怎麼樣,看著是不是很颯、很任性、很爽、很刺激啊!

大家發現了沒有,項羽身上幾乎囊括了霸道總裁和爽文男主的一切特質,在項羽身上,人們能輕易地找到那種殺伐果決的爽感,和天下無敵的刺激感。

這就是為什麼,項羽這麼個剛愎自用、視人命如草芥、弒殺成性、做事風格目中無人,處事手段以暴制暴、格局小到眼裡只有兒女情長的人,人氣值居然會比劉邦高出那麼多的原因所在。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地對惡人產生畏懼心理,時間久了,就會盲目地對惡人產生崇拜之情,然後就會對惡人進行畸形且無腦的瘋狂追捧!

不然,古惑仔系列的電影怎麼能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呢,毀了整整幾代人,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年輕人深受其害!

因為,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內心深處,其實都會不自覺地想成為那種,能夠肆無忌憚地去欺負別人的惡人!

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 天天要聞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劉邦這個被世人看不起的布衣皇帝,剖析一下他人生中的幾個著名污點事件。

先說他混混出生這件事,首先他不是混混,而是一個胸懷遠大抱負的俠義之士,他一直的夢想,就是投靠一個有識之士,期待有朝一日能有所作為。

為此他還做過張耳的門客,能做張耳的門客,那可不是什麼小混混都能行的,那一定得是個俠肝義膽之人才行。

更何況,有誰當混混是像劉邦這樣,一不欺男霸女、二不打家劫舍、三不仗勢欺人的! 他不過就是喜歡拉著一幫兄弟喝喝酒而已,怎麼就變成混混了?

難道張耳和瀟河這些人是眼瞎了,居然會和一個卑鄙無恥的小混混成為至交好友?

其次是鴻門宴借尿遁,當時,劉邦真的是像世人所想的那樣,是因為貪生怕死才借口上廁所跑的嗎?

要知道,他可是一個,只領著幾百烏合之眾就敢造反的人,這樣的人,會是膽小如鼠、貪生怕死之輩嗎?

更何況,在鴻門宴那種情形之下,又真的是他借口去上個廁所就能跑的嗎?但凡稍微動動腦也知道,這是絕無可能的啦!

劉邦借尿遁有兩個目的,其一,他這樣做是在對項羽示弱,他是用行動在向項羽證明,他就是個貪生怕死之輩,就是個對項羽是構不成任何威脅滴小人物。

其二,他是在試探項羽對他的態度,若項羽信了他,認為他絕無反叛之膽,那他就可以安然地離開項羽軍帳去上廁所,只要項羽同意讓他去上廁所,也就是同意讓他走、讓他活。

若項羽執意要他死,他就不可能走得出項羽軍帳去上廁所,那他也就只能當場殞命、含恨而終了。

至於項羽讓不讓他活,就全看天意了!

劉邦能親赴這鴻門之宴,然後又借尿遁,這即是劉邦遞給項羽最體面的台階,也是他劉邦展開宏圖大業的最好契機。

如果當時,劉邦要是真的怕死慫了,那他就不敢去赴這鴻門之宴,那就是證明了他劉邦的確心虛,也證明了他害怕面對項羽,這也就側面證實了他的確是有反叛項羽之心。

那麼,就劉邦當時的那點人馬,一定會被項羽斬盡殺絕,他也就沒機會到蜀地圖發展了,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種種了!

所以,像鴻門宴這種明知是九死一生的宴會,若換個真沒膽識的怕死之人,是根本不敢去赴宴滴!

可他劉邦就敢,他敢去,恰好證明了他的膽大睿智,也證明了,他絕不是什麼膽小如鼠、貪生怕死之徒。

他劉邦,絕對是個敢拿性命去賭未來的猛人。

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 天天要聞

再來看看劉邦被項羽追殺時他踹兒女下車這件事。

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劉邦若一直帶著孩子跑,孩子是極有可能被亂箭射死的,他讓孩子下車,就是篤定項羽會拿孩子去當人質,不會殺了他們。

要是他和孩子們一起被抓了,那麼孩子們就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到時候,孩子們就只能和他一起被殺了,他這可是在保護他的孩子啊!怎麼就沒人懂呢?

至於為什麼是踹下車而不是抱下車! 不踹下車怎麼向項羽證明,他就是個為了活命而不顧兒女性命的慫包軟蛋呢?

他是故意這麼做的,劉邦為了活命而將自己的子女踹下車,這件事從誰的嘴裡說出來最可信呢?

當然是兩個孩子的嘴裡啦!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劉邦的孩子會說,他們是被劉邦踹下車的了吧!

就算只是為了這個可以無盡羞辱劉邦的話柄,項羽也絕對不會殺了孩子,因為他要留著孩子,讓劉邦的孩子成為羞辱劉邦最有力的證據。

踹孩子下車這事誰都沒看見,我個人認為,把孩子踹下車這事,其實應該就是劉邦自己教兩個孩子這麼說滴!

試問,為了讓孩子活著,在哪么危急的情況下,卻能有如此急中生智的反應,這樣的能力又有幾人可比?

為了能讓孩子們活命,劉邦竟不惜拿自己的名聲做賭注,這等無謂的魄力,又有幾人能行?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人,可是把名聲看得比一切都重,甚至比生命都重要哦!

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 天天要聞

再來看看,劉邦誅殺韓信等異姓王這件事。

他要是不殺了這些個自私自利、自以為是的異姓王,那等他們翅膀硬了,天下必定還要大亂,到時候受苦的、死去的,可都是當時的那些普普通通地黎民百姓啊!

千萬別說韓信他們不會反,那是他們不會反嗎?那是他們根本沒能力反好嗎!

特別是韓信,從他開口逼劉邦給他封王那一刻起,他的野心就已經暴露無遺。

若不是韓信當時手裡的兵將都只認漢王劉邦、不認他這個籍籍無名韓信,那他韓信早在劉邦和項羽對峙之時就反了。

別不信,不信大家可以看看,在劉邦和項羽對峙時,他韓信手底下,實際掌握兵權的將軍都是誰,是樊噲周勃,這些人會讓他韓信造反嗎?做夢呢吧!

還有,他韓信的那些兵,又都是沖著誰的名聲去的呢?當然是沖著漢王劉邦的名聲去的啊!

當時漢王劉邦,那可是民心所向、天下歸心的閃耀存在。

若不是有漢王劉邦的名聲和威望在,就憑當時的韓信,這麼個籍籍無名之輩,他手底下的那些戰五渣、兵油子,又怎麼可能會乖乖聽他的,去玩命訓練呢?

別不信,不信你就看看,劉邦在和項羽耗光了手裡的軍隊後,他是怎麼輕而易舉地就領走了那些,韓信好不容易才辛苦訓練好的士兵的!

難道真的是因為那個跟廢鐵沒什麼兩樣的兵符嗎?

當然不是啦,用腳趾也能想到,這些士兵之所以會輕而易舉、義無反顧的就跟著劉邦走,那是因為他們從心裡就認定了劉邦,他們是心甘情願的把自己當做了劉邦的士兵。

而韓信在這些士兵眼裡,那就是劉邦的一個手下而已,除了比他們這些士兵的官大一點以外,別的一無是處。

這些士兵,他們之所以會聽韓信的,那完全就是因為,是劉邦讓他們聽的,不然,就憑他韓信,還想控制這些士兵,做夢呢吧!

還有,在劉邦領走了韓信剛訓練好的軍隊後,要不是有漢王劉邦的名聲和威望在,他韓信又怎麼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招募到那麼多新兵呢?

那麼,就這些沖著漢王劉邦的名聲和威望去才去當兵的士兵,你讓他們跟著韓信去反劉邦,這可能嗎?

我可以萬分肯定地說,這絕無可能。

這些士兵,別說讓他們跟著韓信反劉邦了,若是讓他們聽到了韓信要反劉邦的消息,那他們絕對一點都不會遲疑,肯定會第一時間就把韓信綁了,然後交給劉邦處置,順便還能藉機得到劉邦的賞識,簡直就是一箭雙鵰啊!

另外,像韓信他們這些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異姓王,哪個不會在心裡想,都是一起打天下的,既然你劉邦能當皇帝,那老子照樣可以。

所以,只要他們翅膀硬了,他們就一定會反,這點絕對是毋庸置疑滴! 也就是說,他韓信當時是絕對想反的,只是他有賊心沒賊膽而已!

他更沒有那個條件和能力,他不是不想反,他是真的沒能力反,大家就別為難他了,他是真的做不到啊!

那麼,以韓信為首的這些異姓王,在他們翅膀還沒硬之前就把他們都殺了,提前將這些會霍亂天下、會讓百姓再受戰亂之苦的毒瘤都剔除了,這絕對是劉邦對他自己,和對支持他的天下百姓們最好的交代。

不管是為了天下百姓,還是為了他自己,劉邦都應該殺了這些毒瘤,這點,他劉邦絕對無愧於心!

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 天天要聞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劉邦的軍事才能,劉邦知人善用,這點世人皆知,可他的軍事才能卻一直被人們忽視。

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那些名將們,他們刷戰績和聲望,主要都靠的都是什麼途徑。

其實,當時那些名將們,他們成名之路,基本都是雷同的!他們打的,其實都是同一批人,這點,大家沒想到吧!

沒錯,當時的那些名將,他們出名時,打的都是同一批人,那就是六國餘孽的那幾十萬聯軍。

拿這批人刷戰績的頭兩人,就是大秦著名的替補名將、章邯,以及著名的囚犯王、英布

他倆率領一群囚犯,一出咸陽就打的六國幾十萬聯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四散而逃,從此以後,兩人一戰成名,成為一代名將。

第二位項羽,注意:按時間節點算,第二位拿這批人刷戰績的人應該是劉邦,可本文的主角是劉邦,所以我把劉邦放在了最後講,望理解

時間來到楚漢相爭,在項羽和劉邦第一次決戰之時,項羽帶領幾萬楚軍,一路砍瓜切菜,兵鋒無人能擋,項羽把韓信帶領的六國餘孽、幾十萬聯軍打的是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四散而逃!

當時的韓信,簡直就是無能為力的典型代表,最後還是靠著劉邦的運籌帷幄和冷靜指揮,這才勉強穩住了當時混亂不堪的局勢!

怎麼樣,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啊! 沒錯,這幾十萬聯軍,就是曾經被章邯、英布以及劉邦打跑的那幾十萬喲!

嘿嘿...!他們又回來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注意:劉邦和項羽的這次對戰,劉邦自己的精銳可都不在其中,他自己的精銳都在老家守著呢!這就是後來,劉邦能僅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死死拖住項羽主力,好讓韓信能安心地在外圍打小怪升級的原因所在。

第三位刷戰績的,當然就是韓信,韓信出名時,他打的還是六國餘孽的那幾十萬聯軍,沒錯,就是剛剛被項羽打跑的那幾十萬大軍,他們又出現了,神不神奇啊!

在項羽的主力被劉邦死死拖住後,韓信帶著一群剛招募來的新兵,就橫掃六國餘孽幾十萬大軍,簡直勢如破竹,幾個月就把他們打的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四散而逃。

這幾十萬聯軍的戰力,還真是非常的穩定啊,簡直就是戰力屆的地板磚啊!

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呢!沒錯,章邯和英布就是這樣成名的。

另外,從這裡也能看出韓信和項羽軍事能力,那絕對不是一個級別的,韓信根本就沒有和項羽相提並論的資格。

不信,先別急,聽我來分析,眾所周知,韓信最出名的就是背水一戰,這個戰法,其實就是他模仿項羽的破釜沉舟搞出來的仿製版本,僅此而已,只不過是被後人給無限誇大了,因此,背水一戰才會如此出名的!

況且還是人家項羽的破斧沉舟珠玉在前!

而破斧沉舟和背水一戰,雖然戰法相似,但他們面對的敵人可不一樣,兩者敵人的戰力,那可謂是天差地別滴。

項羽面對的,雖然只是秦國的城防部隊,屬於秦國的二線戰力,但那也是大秦帝國的百戰之獅,戰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而韓信打的卻是,六國餘孽的那群極品廢物,這些人,那是遇誰都敗啊,戰力可謂十分的穩定,妥妥的戰力地板磚,絕對的戰五渣!

就這些人,還把韓信逼得,需要背水一戰才能險勝!

怎麼樣,韓信和項羽的差距一目了然了吧!

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 天天要聞

那還有誰打過六國餘孽的這群烏合之眾來刷戰績呢?

沒錯,這個人就是漢高祖劉邦!

反秦之初,劉邦帶著從項羽那借來的幾千人馬,加上他自己的從老家帶出來的少數嫡系,就這麼點人,劉邦硬是一路勢如破竹地打到了咸陽!

當時的項羽,還在與章邯及英布糾纏不清呢!

沒錯,劉邦打的,就是被章邯和英布打跑的,六國餘孽的那幾十萬大軍。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他們居然打的都是同一批人,也就是號稱戰力地板磚的六國聯軍。

六國餘孽的這幾十萬大軍,那是一打就跑、一擊即潰啊,跑了以後呢,他們又會很快的又重新集結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因為當時的人口少,能招來當兵的,其實一直都是同一批人,六國的王族根本沒得選! 所以,即便這些人是絕對的戰五渣,六國的王族也只能選擇接受這些人!

即使他們一打仗就做鳥獸散了,六國的王族們也不能怪罪他們,不然,他們一不高興就會投靠其他勢力,搞不好還會把這些王族綁了當投名狀!

當時可是亂世,這些沒落的六國王族們,他們對這些只是為了混口飯吃的士兵們,可是沒什麼太大的威懾力的!

二是因為,當時正直亂世,兵荒馬亂的,到處鬧饑荒,而去當兵就能吃飽穿暖,所以這些一打仗就跑的人,只要聽到六國的那些王族又招兵了,他們就會重新回去當兵,這就是這批人能持續不斷滴給當時的那些名將們刷名望值的原因所在!

可為什麼打的都是同一批人,後世卻只記住了其他幾人,而選著性地忽略了劉邦呢?

因為,劉邦有了更大的成就,那就是他當了皇帝,一個皇帝,就算再怎麼能打,也沒人會記得他其實還是個非常能打的將軍,因為皇帝這個稱號的光芒,確實是太過耀眼奪目了。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當時打同一批人出名的這些名將們,這些人,除了項羽真的是輸給他自己那剛愎自用、不可一世的性格之外,其他的幾人,包括韓信,沒有一個是可以和劉邦相提並論的。

先看章邯和英布,這兩人後來都是王,封地也都在自己的老巢,經過幾年的發展,也可以說兵強馬壯了吧!

可是結果卻是,劉邦在手下無大將的情況下,自己親自帶兵,就將他們一一拿下了。

像什麼盧綰這些人,那就更加不值一提了,遇到劉邦,那就是一擊即潰的廢物。

還有,剛開始反秦時,劉邦手下根本無人可用,不知有多少次,都是劉邦身先士卒、臨危不亂、鎮定指揮,這才攻下了那些固若金湯的大秦城池!

要是只靠樊噲他們這些人打仗,那劉邦這股勢利,早就歇菜了。

即使是後來,劉邦因輕敵冒進,被匈奴人圍在了白登山,他依舊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能。

匈奴人為什麼對白登山束手無策,那是因為劉邦能身先士卒,頂住壓力,力戰不降,在那樣極端的囧境之下,劉邦依舊能鎮定自若的組織反包圍,要是匈奴人再不把劉邦故意放出來,那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

要不是見識到了劉邦的勇武果決,以及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匈奴人怎麼可能接受劉邦用個假公主去糊弄的結親之誼,做夢呢吧!

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 天天要聞

什麼...!你說還有韓信,別逗了好嗎!他的那些戰績,若是沒有劉邦的鼎力支持,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完成。

什麼...!你說韓信打敗了項羽,別逗了好嗎!項羽只是敗給了他自己,和韓信的關係不大好嗎。

韓信根本就不配成為項羽打對手,他就是一個懦夫而已,要是沒有劉邦的鼎力協助,什麼背水一戰、什麼四面楚歌,他連施展的機會都沒有就得領盒飯。

還有,我之前也說了,韓信成名時打的那些六國餘孽,只要是個有能力的將軍領兵,那基本就是換誰都能贏的好嗎!

可當時劉邦呢,他可是在和項羽的百戰之師硬抗啊!那可是項羽的嫡系啊,那可是項羽的長勝之軍啊!這樣的對手,要是換作韓信,早就敗了好嗎!

要不是我們的漢高祖劉邦,他硬生生的拖住了項羽,他韓信能安心的去打六國的那幾十萬廢物嗎?

所以,在那個朝代,單論軍事才能,值得放在一起比較的就兩個人,就是項羽和劉邦兩兄弟,其他的人,還是別逗了好嗎!

什麼,你不信,不信就看看韓信和項羽的第一次交手,那叫一個慘不忍睹,要不是最後劉邦穩定住了局勢和人心,他韓信才不至於再次提桶跑路的,若僅憑他韓信,他早就涼涼了好嗎!

還有最後的決戰,要不是我們的漢高祖劉邦已經把項羽的精銳幾乎耗盡了,還能讓他韓信這麼個姍姍來遲的小人懦夫給撿漏了!

就這,都還是我們的漢高祖劉邦有意成全他韓信,不然,就憑他韓信,怎麼可能會有機會名垂青史呢?

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 天天要聞

其實我們普通人,只要把自己的角色搞清楚,意識到自己只是個小老百姓,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只是任人宰割的魚肉而已。

從這樣的角度去看劉邦,你就會發現,他原來是這樣一個偉大又有魅力的人,他從不屠戮百姓,哪怕外敵來犯,為了百姓,他也願意低頭,然後用個假公主去和親。

什麼...!你說他是怕死才這麼做的! 拜託,一個六十多歲了,還在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面南征北戰的皇帝,他可是皇帝,有必要一把年紀了,還依舊一馬當先的去馳騁疆場嗎?

這樣的猛人,你居然說他是怕死之人,別逗了好嗎?

他要是怕死,會毅然決然的領著幾百鄉民就造反並身先士卒的攻城拔寨嗎?

他要是怕死,會因為沖的太快而被圍白登山嗎?

怕死的人不應該是躲在後面,然後讓手下的將軍和士兵們沖在最前面嗎?

他要是怕死,會因為打仗時離的太近,而被英布射傷嗎?

同樣是匈奴來犯,換作項羽,必定死磕到底,絕不可能低頭和親,這種勇氣固然可嘉,可以當時的國力,他項羽打得贏嗎?

匈奴人可不是六國餘孽的幾十萬聯軍那種酒囊飯袋、烏合之眾!

況且,項羽雖勇,但他從未打敗過真正的秦軍精銳,因為,當時真正的秦軍主力,可都還在南北邊境上防範著匈奴和百越呢!

項羽反秦時,他打敗的都是些秦軍的城防軍和一些臨時招募的百姓及囚犯,這些只能算是秦國的二線部隊,而且都還都是些無心戀戰的人。

而被項羽打敗的那個所謂大秦名將章邯,其實就是個替補選手,在真正的秦國將軍里,他根本排不上號!

也就是說,若不是真正的秦軍精銳和大秦猛將們,覺得大秦氣數已盡,加上他們自己也受夠了情感的嚴苛政法,所以最終都沒有回援,項羽他們這才僥倖贏了!

要是這些真正的大秦精銳和猛將都回援了,那麼,項羽他們,是絕無可能獲勝的!

換言之就是,項羽其實也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強!

可當時的匈奴人呢,這些匈奴人,那可是絕對的兵強馬壯、勢不可擋啊!

他們可是連大秦帝國的那些真正的精銳鐵騎們,都差點沒能擋住的可怕存在!

要知道,當時的華夏大地,到處百廢待興,四處哀鴻遍野,人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無糧、無錢、無馬、無人、無兵器。

若以這種國力去死磕到底、魚死網破,最後不出意外的話,就只能是亡國滅種了!

那,哪裡還會有後來的什麼漢族,早特么死絕了!

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 天天要聞

注意:在大秦帝國分崩離析、內亂頻發的時候,大秦帝國駐守在南北邊疆的那些真正的精銳部隊,都沒有回援大秦!

這不僅說明了秦始皇的偉大,也說明了,秦國的百姓及軍士們,也確實受夠了大秦帝國的嚴苛法證!

所以,秦國的滅亡,大漢的崛起,這些都是註定的!

漢高祖劉邦,他不僅繼承了秦始皇嬴政偉大的大一統意志和信念,更是在此基礎上,又為大漢帝國百姓們,增添上了大秦時期沒有的那種,為民著想、與民生息的柔和,這也是秦國人,基本都支持劉邦的根本原因所在!

這也是秦始皇最想看到的,偉大的秦始皇和偉大的漢高祖,他們本就是同一時代的偉人加英雄!

當秦始皇嬴政,在天上看到了僅比自己小三歲的漢高祖劉邦,看到了他不畏懼艱難險阻、不在乎個人的榮辱生死,九死一生的繼承了他的意志和信念,並加以完善!

看到了他替自己實現了,想要建立一個百姓愛戴、軍民同心、並能長治久安的強大國家的夙願時,我想,那時的秦始皇,他在天上應該也會漏出,久違了的那種英雄惜英雄的笑容吧!

我想,那個一心護佑我華夏的秦始皇,他的在天之靈,一定也是很認可這個,和他一樣,一心想著護佑我華夏的漢高祖的吧!

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 天天要聞

劉邦,出生平民,所以他懂得百姓們的不易,他做事能為百姓著想,他打天下時已是不惑之年,身上少了戾氣,卻多了沉穩,遇事能平心靜氣,不會濫殺無辜。

劉邦善良且優秀的人格魅力,自不必由後人來評說否定。

因為,在他那個時代的貧苦百姓們,已經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做出了選擇。

不然,韓信憑什麼能打著劉邦的名號,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能把幾千人變成了十幾萬人!

要不是當時的百姓們,都是從心裡支持劉邦的,就憑他韓信,還想招兵買馬,做夢去吧!

所以說,韓信是想造反的,只是他不夠格也沒能力,因為根本沒人會鳥他。

另外,要知道,劉邦軍隊里的那些,真正的主力精銳,除了他從老家帶出來那些人之外,其他的,那可都是大秦帝國的百戰之師,連他推翻的秦人,都死心塌地的追隨他,難道當時的百姓們是傻嗎?

當時的百姓們當然不傻,他們知道誰才是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人,他們是能分辨真偽是非滴。

而項羽,他出生貴族,眼裡只有復仇的怒火,二十啷噹歲的年紀,全身都是桀驁不訓的戾氣,和無所畏懼的兇狠。

他打仗,只要能贏,那不管會死多少人,他都在所不惜,他天生就是貴族,平民在他眼裡,還不如豬狗草芥。

就這樣一個人,居然能被我們這些,被他視作豬狗草芥的小百姓們,毫無底線的去追捧誇讚,這是不是太過諷刺了!

而劉邦,一個為國為民、胸懷天下、知人善用、有勇有謀、亂世安邦的治世明君! 一個僅憑一己之力就讓華夏民族得以綿延至今的千古一帝!

卻不僅被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們看不起,還被罵的一文不值,說來也真是可笑至極、可悲不已!

人們為何對劉邦的評價偏低,卻喜歡項羽?劉邦真的那麼不堪嗎? - 天天要聞

那麼,為什麼歷朝歷代的高層精英們,卻會對劉邦評價頗高呢?

因為,只有同樣是打天下、治天下的人,他們才能體會到劉邦的不易和偉大,這就是英雄惜英雄的由來。

劉邦,一個為國為民的偉大君王,他的國號成就了一個民族,他的功績震古爍今、恢宏千古,他是漢高祖劉邦,他是一個被人輕蔑了數千年的偉人!

只可嘆,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關注我,相信生活終將美好,人生終會絢爛,為你用心答疑解惑,與你共品多彩人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聞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路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差點成了蘇聯的「副總統」,卻悄悄把哈薩克從「俄語帝國」里抽了出來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1991年夏天,蘇聯還沒散,莫斯科那邊在考慮設個「副總統」職位。圈裡人都知道,那個位置本來是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在亞歐大陸上,漢匈兩大帝國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漢武帝元狩年間,一位年輕將領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隕落,深刻影響著這場百年戰爭的走向。當我們把《史記》《漢書》和出土的漢簡相互印證,便能揭開霍去病暴卒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 天天要聞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近日,中國德清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和什川古梨園系統以及巴西馬黛茶傳統農林兼作體系、墨西哥重要糧食作物和生物多樣性祖傳保護體系、西班牙蘭薩羅特島獨特火山景觀農業體系正式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主任卡維·扎赫迪指出:「目...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聞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袁院士生前是一個很陽光、很快樂的人,常常說,做人要向陽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萬壽園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種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懷念。袁隆平的侄兒袁景輝告訴記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聞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林虹(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浙江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林虹作出逮捕決定。公開簡歷顯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溫嶺人,參加工作後長期在浙江台州任職。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 天天要聞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最近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經歷種種風波後在今年重新開播,講述了在晚清動蕩時期,幾位中國青年在時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體在革命浪潮中經歷的成長與犧牲。電視劇主角梁鄉,皇族宗室、父親早亡、留學日本、主張立憲,種種經歷都在說明此人的歷史原型是清末
大明 開國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後 有一 神秘的墓 - 天天要聞

大明 開國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後 有一 神秘的墓

前兩天,抓住了機會,終於看到了大明 開國六公之一的李文忠墓,李文忠墓平時不開放,平時去時,陵園都是關閉的。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是朱元璋二姐的兒子。李文忠也是一個英勇善戰的將領、統帥,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今天主要說的不是李文忠,而是
晉綏八分區: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 天天要聞

晉綏八分區: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的晉綏八分區(專署)舊址。牛利敏 攝  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位於呂梁山深處,曾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交通關隘。抗日戰爭時期,晉綏八分區黨政軍機關(以下簡稱「八分區」)在此駐紮,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抗戰史詩。
【三國季漢秘史265】樊伷:武陵煙雲中的叛者悲歌 - 天天要聞

【三國季漢秘史265】樊伷:武陵煙雲中的叛者悲歌

【烽火初燃·南陽子弟的野心】建安二十四年冬,樊伷獨自立於武陵城頭,寒風吹得他衣袍獵獵作響。這位南陽世家出身的武陵從事,此刻正凝視著手中那封自益州輾轉而來的密信——"關將軍敗亡,荊州易主,然漢中王必不棄忠義之士。"竹簡邊緣的毛刺扎入掌心,他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