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漢人被滿清300萬八旗統治276年,為何漢人不反抗?四個理由

2022年10月14日08:52:24 歷史 1834

元朝時期,是由蒙古族統治的中原,在蒙古貴族與豪紳地主的壓迫與剝削之下,漢族百姓們生活艱難,於是由朱元璋帶領的農民起義軍,奮起反抗,最終元朝覆滅。

作為同樣是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大清朝,為何能讓當時足足有3億人的漢族,卻被那只有約300萬的滿族統治了276年呢?

3億漢人被滿清300萬八旗統治276年,為何漢人不反抗?四個理由 - 天天要聞

原因一:滿清主動融入漢族,學習漢族文化

清太宗皇太極即位後,頒布了《滿漢別居令》,要求滿漢為一體,無差別對待,還將當時的漢族農奴解放,恢復他們的自由之身,緩解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

而自清朝初期以來,所有頒布出來的文書,也都由漢文、滿文兩種文字書寫而成,從這就可以看出清朝政府在建立之初,就考慮到了民族團結的問題。

康熙執政時期,康熙開始推崇儒家文化學說,以及一些漢文化經典學說,這些代表著漢族傳統文化的東西,也被當做滿族人必修的課程。

3億漢人被滿清300萬八旗統治276年,為何漢人不反抗?四個理由 - 天天要聞

在當時皇子早課,就需要研習這些課程,而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為學習漢文化,甚至常常在宮中穿著漢服。

並且在那個時候,滿人基本都會說漢語,而滿文卻漸漸成為了,只停留在書本上的書面文字。

到了清朝後期,也基本都是使用漢文,連在外交時都是書寫的漢字。著名的滿漢全席,也是為了融合兩個民族之間不同的飲食文化而創造的宴席。

3億漢人被滿清300萬八旗統治276年,為何漢人不反抗?四個理由 - 天天要聞

原因二:洗腦文化,思想束縛

在清朝科舉制當中,採取了八股文,讓為考取功名的學子們,學習四書五經,學習儒家思想,讓學子都以儒家思想為尊,模仿孔孟二人說話的方式,來書寫文章。

因此普天之下的人,都被約束在儒家思想當中,無法接收到更新,更先進的知識文化,長久下去就會形成過於迂腐的管理制度

自上而下形成一種封閉的思想,人們認為只有尊君愛國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久而久之,漢族人民就漸漸忘記了其實自己身處在少數民族的統治之下。

3億漢人被滿清300萬八旗統治276年,為何漢人不反抗?四個理由 - 天天要聞

在清朝還出現過嚴重的文字獄,因為在當時不少地方,還是充斥著反清復明的思想。

因為明朝屬於漢族人統治下的王朝,部分漢人不認同清政府的統治地位,就有不少人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想要聚集群眾的力量,來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地位。

清政府為了打壓有這樣思想觀念的人,便頒布了文字獄,將其中一些起領導作用的知識分子都打壓下去,不允許社會上出現有關於違背清政府統治的相關言論。

3億漢人被滿清300萬八旗統治276年,為何漢人不反抗?四個理由 - 天天要聞

雖然這樣的做法,對於打擊「反清復明」的人很有效,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清朝人民的思想

原因三:允許漢人參加政治體系

元朝時期,蒙古族統治者就將元朝百姓們進行了等級制度劃分,他們將人分為四個等級

蒙古族奉為至高無上,而色目人其次,然後是漢人,最後是南人。其中漢人、南人中,絕大部分都是漢族人,可見漢族人在元朝地位屬於最底層。

3億漢人被滿清300萬八旗統治276年,為何漢人不反抗?四個理由 - 天天要聞

元朝統治者,視漢族為奴隸一般對待,更不用提會讓漢人參與國家的治理中去,而清朝就吸取了元朝的教訓。

為避免出現因民族問題,而起叛亂風波,清朝皇帝雖然也認為滿族地位最高,但在政治管理方面還是比較開明公正的。

清朝視天下子民為一體,允許漢人參與科舉制度,讓漢人也能夠經過數年的寒窗苦讀,能夠考取功名,入朝為官,從此改變其一生的命運。

3億漢人被滿清300萬八旗統治276年,為何漢人不反抗?四個理由 - 天天要聞

原因四:滿清卓越的作戰能力

早在清軍還沒入山海關時,努爾哈赤就自知軍隊作戰能力的重要性,便開始著手於強化軍隊的作戰實力,實施嚴格的獎罰機制,違令者重則砍頭,以此來約束軍隊。

並且努爾哈赤還不斷強化軍中的裝備,細分軍中的軍種,手拿刀槍的步兵,遠程射箭的弓箭手,騎馬作戰的騎兵等,他們各司其職,全方位的作戰。

正是這樣,滿族軍隊才能有如此強大的作戰能力,滿人才能將統治權,牢牢掌握在其手中。

3億漢人被滿清300萬八旗統治276年,為何漢人不反抗?四個理由 - 天天要聞

另外,在清代,男子需將前額的頭髮都剔除,只留後半部分的頭髮,且需將頭髮都梳成辮子。

之所以這樣裝扮是因為,在從前滿足人民都是在馬背上征戰,若是前額有頭髮或者頭髮過長,遮擋了視線,就不方便作戰,因此才慢慢演變為了此類裝扮。

雖然清朝統治者崇尚漢族文化,但也為保證其統治地位。滿清政府也要求民眾都剃額發梳辮子,通過強制的手段,要求漢族人民遵從滿族的風俗習慣,有著「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說法。

3億漢人被滿清300萬八旗統治276年,為何漢人不反抗?四個理由 - 天天要聞

乃至到了辛亥年間,讓人們剪去辮子,許多人都還不願將辮子剪掉,怕剪了辮子就會被砍頭,可見滿清「剃髮」對漢人造成了多麼大的影響,心理陰影面積挺大。

不過在清朝康乾盛世的治理下,人民安居樂業,生活美滿幸福,對於民族發展來講也是有好處的,所以漢族人民不會對現狀進行破壞,也不會因民族的原因,發起反抗。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 天天要聞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一)亂世孤女,遇一生摯愛時間: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 地點:濠州(今安徽鳳陽) 人物:馬秀英、朱元璋、郭子興 宿州富商之女馬秀英,自幼喪母,父親因仇殺逃亡,臨行前將她託付給紅巾軍領袖郭子興。郭子興視她如己出,教她讀書明理,但她拒絕纏足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 天天要聞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今天咱來嘮嘮湛江這名字的來歷。別看現在湛江是個濱海大都市,無敵海景刷爆朋友圈,但它的名字居然跟「江」沒啥直接關係!是不是覺得離譜?別急,聽我慢慢給你捋清楚。一、名字的由來先說個冷知識,湛江這個地方,在古代並不叫「湛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 天天要聞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1971年,陝西乾縣兩位普通村民在田間勞作時無意間挖出一個奇異石像頭像。而這不起眼的一鋤,竟成為破解千年未解之謎的關鍵線索——武則天陵墓前六十一尊無頭石像的秘密。乾陵,一座合葬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皇陵,歷經千年風雨與盜墓者輪番「進攻」,卻始終無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 天天要聞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讓國民黨政權徹底失去了大陸的控制權,隨之而來的,是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跟隨蔣介石撤往台灣。那時候,誰也沒想到,這個島嶼會成為他們後半生的舞台,更沒想到,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將領,到了晚年卻過得那麼艱難。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 天天要聞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根據《大橋徐氏族譜》記載,景孺人生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是大橋徐氏徐達三的原配妻子。她的父親是雍正元年恩科舉人景麟祥,叔父是康熙五十二年恩科進士景考祥,表兄則是乾隆年間進士、候選知縣景鴻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