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晚年的段君毅,喜歡寫一些回憶錄。他曾經對身邊的人說:
「每當想起毛主席,想起數十年間他領導我們幹革命、搞建設,他的音容笑貌就頻頻在我們心中湧現。」
段君毅跟隨毛主席幹革命
段君毅於1910年3月出生於山東省濮縣。193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赴上海,擔任全國學聯執行主席,領導學生運動。
1937年冬,段君毅從上海到延安,在中央黨校,經過3個月左右的學習後,1938年4月,中央決定由郭洪濤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帶領段君毅等30多個幹部,準備到敵後的山東工作。
圖 | 段君毅年輕時的照片
出發前的一天,郭洪濤帶領著段君毅等人來到了毛主席的住處。接著,有的坐在小板凳上,有的席地而坐,聚精會神地聆聽毛主席作指示。
毛主席聲音洪亮地說:「在你們將要去敵後工作的時候,我希望你們要像柳樹一樣,插到哪裡都能活;要像松樹一樣,天寒地凍也是青枝綠葉。你們到敵後去工作,要服從當地黨委的領導。」
話音剛落,全場就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段君毅在筆記本上快速記下了主席的指示,然後抬起頭來,認真地注視著台上的毛主席。
毛主席繼續說:「你們到那裡去,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不斷發展壯大黨的組織。要發展武裝,要有民兵,有游擊隊,還要有基幹武裝力量,要獨立自主地發展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說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問題,毛主席說,統一戰線是有團結也有鬥爭的。
毛主席十分關注山東地區抗戰局勢的發展。主席的話,對段君毅等人來說,是終身受益的。那個時候,段君毅雖然已經入了黨,但主要是在城市裡從事學生工作,對於到敵後農村去從事黨所領導的抗日工作,還沒有實踐經驗。毛主席的話,就是一盞明燈。
圖 | 毛主席在講話
後來,段君毅回憶說,這是毛主席教我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教我怎樣幹革命。
段君毅到了山東後,郭洪濤決定讓他和幾名同志到泰西地區工作,同時決定在泰西地區組建黨的特委,指定段君毅為特委書記。
走馬上任,段君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特委會議,傳達學習毛主席在延安的重要指示,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開展工作。
當時,泰西地區黨的組織比較薄弱,在自衛團的17個大隊中,雖然多數大隊有黨員,但比較零散,只有個別大隊建立了黨的支部。在泰西的6個縣城中,只有東平縣建立了黨的縣工委,由萬里同志擔任工委書記,其他縣還沒有黨的組織。
這種情勢下,段君毅立馬著手進行第二件事,整軍、建黨、建政。在建設的過程中,泰西的6個縣城,都先後建立了我們的縣政府,並任命了各縣縣長。一開始,大家不會做工作,不會收稅,也不會籌糧,115師來到泰西後,羅榮桓給了段君毅他們很多的指示和支持。
在泰西,段君毅還按照毛主席關於統一戰線有團結,也有鬥爭的指示,與國民黨軍針鋒相對地進行鬥爭。
泰西地區專員郁仁治,是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派到泰西任第一專署專員的。他初到泰西的時候,沒有帶多少人,而是利用國民黨「正統」的牌子招兵買馬,發展他的武裝。
圖 | 沈鴻烈
在段君毅看來,郁仁治的基本態度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為此,段君毅等人開會討論如何對待郁仁治的問題。至此,先後與他展開了2次鬥爭。
第1次,是同他企圖改編自衛團的鬥爭。郁仁治到泰西後,就想吃掉我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部隊。他先到寧陽,想拉攏共產黨員縣長馬繼孔,但馬繼孔沒有買他的賬。碰了釘子後,他就跑到自衛團來,提出要改編自衛團為保安部隊,由他兼任司令員。
期間,段君毅殺了雞請他吃飯,對他提出的改編自衛團的要求,答應研究後答覆他。郁仁治一走,段君毅馬上召開特委擴大會議,大家按照毛主席關於堅持獨立自主的抗日游擊戰爭和統一戰線的思想,經過討論認為,郁仁治名義上是改編,實際上是要吞併自衛團,是存心不良。
但郁仁治是國民黨省政府派出的專員,如果段君毅拒絕他改編自衛團的要求,那麼勢必與他尖銳地對立起來。因此,會議還是決定答覆他改編可以,但是有條件的。
第一、自衛團願意為打日軍、漢奸積極作戰,但不經自衛團同意,自衛團的建制不能有任何變動;
第二、由專署委派3個縣的抗日民主縣長;
第三、由專署發給自衛團槍支、彈藥、服裝和薪餉。
郁仁治口頭上答應了這3個條件,但實際上從頭到尾都沒有給過自衛團一槍一彈一文。
圖 | 山東自衛團的戰士們
第2次,是對他公開向自衛團進攻進行堅決還擊。1938年10月,當郁仁治有了600多人的武裝時,便集中兵力企圖吃掉自衛團大峰山四大隊。當時,段君毅率部正在向肥城地區行軍,突然接到了四大隊隊長曹洪勝的報告,立即停止前進,就地召開會議。
經過討論後,大家一致決定還擊。段君毅集中自衛團的主力,連夜開赴大峰山,然後由四大隊的人員帶路,兵分3路同郁仁治作戰,給四大隊解圍。
經過一天的戰鬥,郁仁治發覺已經沒有戰勝自衛團的可能,天黑後組織突圍。當他帶領部隊撤退時,意外地遇到了日偽軍「掃蕩」,被誤認為是自衛團的部隊。結果,他的部隊被日偽軍打垮,他本人被擊斃。
回想起來,當時,段君毅他們同上級的通訊聯絡極端困難,沒有電台,無法向上級請示。如果沒有毛主席關於統一戰線有團結也有鬥爭的指示,那麼就不可能採取正確的行動。
這次的勝利,使自衛團聲望大漲,更加鼓舞了群眾抗日鬥爭的熱情。段君毅回憶這段往事時,非常感慨地說:
「從毛主席在延安給我們作指示到現在,已經整整幾十年了,但毛主席當時的教誨在我腦海里始終記憶猶新。」
段君毅親身感受到毛主席對機械工業的關心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段君毅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分管基本建設和幹部工作。
圖 | 段君毅
毛主席指示第一機械工業部,要求發布一份「安民告示」。簡單地來說就是,初建的第一機械工業部面對全國機械戰線幹部、技術人員和工人,在戰略和方法上「開宗明義」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幹什麼和怎樣干。
1953年初,段君毅等人在研究草擬《關於目前國營機械工業的情況及今後工作部署的指示》的過程中,毛主席進一步示意:應該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文件的一項重要內容。
經過認真修改後,段君毅等人向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彙報。其中提到:「企業中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應該密切圍繞企業的生產和基本建設的中心任務而進行,使政治工作和經濟工作相結合。」
毛主席聽後,說:「這一段寫得好,這一段很重要,任何工業部門都要有這一段。」
圖 | 段君毅與車間幹部和工人交談
爾後,毛主席親自主持擬定了《中共中央對<關於目前國營機械工業的情況及今後工作部署的指示>的批示》,說:「第一機械工業部強調指出加強企業中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中央認為是適時的和正確的。」
這個文件下發後,機械工業廣大職員掀起了學習、貫徹的高潮。那時,人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一定要完成和超額完成國家的任務。
1956年6月,一機部在中南海瀛台舉辦第一次彙報展覽會,主要是彙報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機械工業的成就和今後的展望。這個展覽會分綜合、通用機械、機床、重型機械、電機、汽車、拖拉機和儀器儀錶等幾個部分。
圖 | 毛主席視察一汽時的照片
毛主席邊走邊看,段君毅對毛主席說:「主席批准的1953年『安民告示』對機械工業有很大推動。」毛主席聽後,鼓勵說:「你們經常研究方針政策,這很好。」
毛主席前後一共看了七八次,看得非常仔細,問得非常詳盡。比如說,一台IA62車床,床頭箱打開後,毛主席說:
「你們看,兩個軸之間有齒輪咬合在一起,而咬合的齒輪又是相反的方向,如果是同一方向就沒法轉了,這就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誰也離不開誰。」
當看到液壓機、電器等,毛主席說:「這裡邊也有聯繫,有辯證法的問題。」
當看到新試製的雙輪雙鏵犁等農具的介紹後,毛主席高興地說:「不錯,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應該推廣,以後再加以提高。」
這時,段君毅彙報說,鍋駝機受農民歡迎,就是水銹不好處理。毛主席聽了,說:「你們知道這個毛病,為什麼不寫出來?」
段君毅回答說:「是,應該寫出來。」
從這件小事來看,毛主席是非常講務實精神的,這也給段君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圖 | 毛主席視察一汽的照片
1959年9月5日,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的講話中說:
「機械裡頭有個工作母機,什麼礦山,什麼煉油,什麼電力,這些機器都要有個工作母機,無非是車、銑、磨、刨、鑽之類,這些東西是根本的。」
有感於毛主席對「工作母機」如此關注,第一機械工業部於1960年春在中南海舉辦了工作母機展覽會。當天,段君毅、趙爾陸等人在瀛台迎接毛主席。
這次見面後,毛主席說:「君毅,你這麼高,是不是少數民族?」
段君毅回答:「不是少數民族,我是山東人!」
毛主席說:「啊!山東大漢。」
圖 | 正在家中辦公的段君毅
打過招呼後,毛主席開始了長時間參觀、了解。當看到程序控制車床時,毛主席問工作人員:「怎麼叫程序控制?」
工作人員回答:「是用一系列電器來控制動作,裡面有時間繼電器。」毛主席點點頭,又進一步問明白了繼電器的功能。
毛主席邊看邊談,興緻頗高,他說:「生產力革命,歸根到底是要解決衣食住行用的問題。」毛主席還和陪同人員談了一會兒家常,他問段君毅:「你們現在忙不忙?你們看是忙好還是不忙好?」
段君毅說忙,與工作方法有關係。
毛主席幽默地說:「我看你們一個個都面帶紅光,很健康,看來還是忙些好。」
圖 | 段君毅
毛主席的話,讓在場的同志們感到親切溫暖,初見毛主席的那份拘謹一下子就消失了。
段君毅回憶毛主席幾次參觀機械工業展覽時的場景,這樣說道:
「毛主席是那樣地專心致志,求真究底,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才轉到下一個問題。他與同志們平等探討,他還不時對一些問題予以辯證的解說,予以高度概括,使人深受啟迪。」
段君毅見證國產汽車在毛主席的關懷下越發成熟
1950年初,毛主席和周總理訪問蘇聯,就和蘇方商定,由蘇聯援建我國一個年產3萬輛的中型卡車廠。回國後,毛主席說:「在瀋陽和哈爾濱之間,就建在長春吧。」
圖 | 段君毅(右一)與周總理等人合影
1952年秋,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第一汽車廠製造廠的領導班子。討論到饒斌任廠長時,毛主席問:「就是那個白面書生吧?他有沒有魄力做這個工作?」在場的段君毅回答說:「我們議論過,可以勝任。」就這樣,饒斌擔任了第一汽車製造廠廠長。
1953年下半年,援建一汽的蘇聯莫斯科斯大林汽車廠提出,為新車命名的問題。由時任一汽副廠長兼副總工程師孟少農轉告國內。當時,一機部多次開會討論,並搞了徵集活動。
不久,段君毅將討論和徵集的若干名稱向毛主席作了彙報,毛主席給新車起了個名字叫「解放」。
後來,該廠出車前,繪製設計了近200個汽車標誌圖案,經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審閱,選定了圓圈內有「解放」二字,兩側伸展雙翼的圖案。毛主席還特意為此寫了「解放」二字。
圖 | 解放牌車標
1956年,毛主席在講述《論十大關係》時說:「我們的汽車工業先搞卡車,不搞轎車,所以我們每天只好坐外國的汽車來開會,哪一天我們開會的時候,能坐上我們自己生產的小汽車就好了。」
第一汽車製造廠的職工們,不負毛主席的殷切期望,1958年試製出我國的第一輛轎車——「東風」牌轎車,送進中南海,毛主席興緻勃勃地乘坐了這輛轎車。
全廠職工再接再厲,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生產出了「紅旗」轎車。
1956年,毛主席在參觀機械工業彙報展覽時,說:「我們個省頂歐洲一個國,將來我們還要有第二汽車廠,第三汽車廠,生產更多的汽車,將來我們的汽車也要出口。」
1964年,毛主席親自批准的發展國民經濟第四個五年計劃,把第二汽車廠列為重點建設項目。1969年,第二汽車製造廠開工建設,1975年開始出車。
在毛主席的關懷下,段君毅等人的領導和職工們努力下,新中國機械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並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門類比較齊全的機械製造工業體系。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了。後來,段君毅為了緬懷毛主席,寫下了《毛主席教我幹革命》、《毛主席關心機械工業》等多篇文章,以此來表達對毛主席的思念和敬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