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四年(263年),魏國三路大軍,進攻蜀漢,主帥是司馬昭的親信鍾會,鍾會當時擔任鎮西將軍,作為主力,鍾會的兵力高達十餘萬,其他兩路大軍,分別是征西將軍鄧艾和雍州刺史諸葛緒,兩人各帶三萬多人。
鍾會作為主力,和姜維主力作戰,被姜維死死擋在劍閣,不能前進一步,鍾會無奈,甚至打算撤軍了。
這時,轉機出現了,作為偏師的鄧艾,另闢蹊徑,偷渡陰平小路,一路帶兵攀爬懸崖峭壁,穿越七百里無人區,相繼攻下江油和綿竹,逼近成都。
後主劉禪見魏軍突然出現在成都附近,驚恐萬分,在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劉禪嚇破了膽,放棄抵抗,自縛出城,向鄧艾軍投降,蜀漢就此滅亡。
鄧艾滅亡了蜀漢,立下蓋世奇功,逐漸也有些飄了,開始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他擅自以天子的名義封后主劉禪為驃騎將軍,按官職大小,依次任命蜀漢舊臣。
鄧艾的這個做法,引起了主帥鍾會的不滿,鍾會本來就嫉妒鄧艾的滅蜀大功,正愁沒辦法打擊陷害呢,鄧艾自動送上門來,等於鍾會瞌睡給他送來枕頭。
於是,鍾會聯合監軍衛瓘等人,上書司馬昭,誣告鄧艾有反心。
司馬昭很生氣,派監軍衛瓘告誡鄧艾,不得擅自做主,凡事要先報告。
在接到司馬昭的嚴厲警告之後,鄧艾不但不收斂,反而直接頂了回去,說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對國家有利,我就自專有什麼不可以的?
司馬昭聞之大怒,立即下令鍾會收捕鄧艾父子,於是,鍾會派監軍衛瓘逮捕了鄧艾父子,打入檻車,押送京師洛陽。
從滅蜀功臣到階下囚,只是轉瞬之間,沒辦法,這都是鄧艾自找的,自尋死路。
鍾會扳倒了鄧艾,又收編了鄧艾的部隊,加上之前收編了諸葛緒的部隊,還有受降了姜維主力,鍾會手中的兵力高達二十多萬,接近三十萬了。
在這種情況下,鍾會也飄了,他野心開始膨脹,不甘人下,於是,假借有郭太后臨終的遺詔,起兵討伐司馬昭。
鍾會將魏軍將領都囚禁起來,要求他們簽字,一起討伐司馬昭。
鍾會覺得,他手中有近三十萬大軍,此時,司馬昭手中的兵力,也沒他多,他完全可以和司馬昭掰掰手腕。如果成功了,就進一步奪取天下,即使不成功,退而求其次,就佔據成都,做第二個劉備。
鍾會的算盤打得很響,司馬昭遠在洛陽都聽見了。見此行為,司馬昭命令親信賈充帶兵先出發,然後他親率大軍坐鎮長安,與鍾會較量。
結果,鍾會還沒出成都,軍中的魏軍就嘩變了。
魏軍此時都等著回京城受賞,與家人團聚,誰願意給鍾會賣命,去做賠本的買賣?
於是,這些嘩變的魏軍衝進鍾會的軍營,將鍾會殺死,同時被殺的,還有企圖利用鍾會叛變,伺機恢復蜀漢的姜維,以及鍾會的部下數百人。
鍾會一死,魏軍群龍無首,都殺紅了眼,在成都大開殺戒,一時間,血流成河,鍾會的親信和下屬都被殺了。
《三國志 鍾會傳》記載:眾既格斬維,爭赴殺會。會時年四十,將士死者數百人。
這些被殺的人中,還包括姜維一家,劉禪的太子以及蜀漢將領張翼。
然而,在鍾會的下屬中,有一個人,卻倖存了下來,沒有死,這個人是誰呢?
他就是杜預,此時的杜預,作為鍾會的長史,還名不見經傳,尚未能出人頭地。
如果此時杜預被殺,杜預也不會成為後來的滅吳名將了。
杜預是滅吳六路大軍中的一路,功勛赫赫。
鍾會叛亂,作為鍾會長史的杜預為什麼沒死呢?
這靠的是杜預突出的智慧和謀略,杜預不是一般人,他很有頭腦,從他後來帶兵伐吳,就能看出來。
《晉書 杜預傳》記載:鍾會伐蜀,以預為鎮西長史。及會反,僚佐並遇害,唯預以智獲免。
杜預是滅吳功臣,也因此成為明朝以前,唯一同時配享文廟和武廟的人。
到了清朝雍正時期,諸葛亮才配享文廟,成為第二個同時配享文廟和武廟的人。
順便說一下,杜預身份也很不簡單,很特殊,他是司馬懿的女婿,娶了司馬懿的次女高陸公主,也就是說,杜預是司馬昭的妹夫。
妹夫能反對小舅子嗎?誰敢殺作為老闆的司馬昭的妹夫?
杜預能活下來,除了他的智慧,或許還有他是司馬昭妹夫這個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三國志》 《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