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2022年10月11日16:40:03 歷史 1403

這是光緒二十六年平平無奇的一天,背景前門外菜市口人流如潮,人群分列在道路兩側,讓原本就狹窄的街道顯得更加局促。

由於太過擁擠,人群中不時有人爆出幾句粗口,似乎是被踩到了腳背。儘管如此,他們也沒有要離開的意思。

前方突然傳來一聲鑼響,人群突然安靜下來。只見一個頭戴官帽的人騎馬踏步而來,表情異常嚴肅,人們紛紛垂下頭去不敢直視他的眼睛。

而在他後面,跟著上百名差役。差役的隊伍分成兩截,前隊緊緊跟隨著領頭的那位大人,前後隊之間則押送著一輛囚車。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兩邊的人見到囚車,紛紛將手中的爛菜葉向囚車砸去,裡面的人躲無可躲,只能低頭忍受著。其實在人群中並沒有多少人真正知道所囚之人所犯何罪,大多數只是跟風起鬨罷了。

據說犯人罪過越大,駛向刑場的速度就越慢,一來是讓百姓好好發泄,二來是給死囚製造更多臨死前的折磨。

好在這個死囚運氣比較好,長長的隊伍終於到了菜市口。差役很快在人群里散開,將看熱鬧的百姓擋在刑場之外,而後一名滿臉橫肉的劊子手站在刑場正中央,等著差役將犯人從囚車上押解過來。

這天驕陽似火,看熱鬧的老百姓卻絲毫不見少,其中還包括一個洋人。他看著監斬官將一個小木片扔到地上,劊子手向手中大刀噴了一口酒,揮刀而起。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這就是晚清時期一場規模還算大的斬刑現場。這個洋人在中國遊歷,走過很多名山大川,見多了中國的風土人情,卻還是對砍頭這種刑罰好奇不已。

在他遊歷的過程中,但凡聽說有砍頭的事,必會前去湊湊熱鬧,而晚清時局動蕩,砍頭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據他所言,他見過的砍頭中,有一劊子手連續砍了33個頭,用時竟還不到三分鐘。

砍頭這種刑罰讓這個老外每次觀看都有一種莫名的興奮,但對於中國老百姓而言,這卻是一種殘忍至極的酷刑。

砍頭:縱然痛快,卻更殘忍

世界各國對於死刑犯的處置方法大致有絞殺、鴆殺、活埋、鴆殺等,而在中國自古以來卻對砍頭情有獨鍾,犯人一旦被定死罪,砍頭幾乎就是第一選擇。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對於執政者而言,砍頭是比較省事而且更能震懾群眾的一種刑罰。

試想一下,一個好端端的人,只消刀光一閃,頓時人頭落地,血濺八方,那種視覺效果直接拉滿,幾乎沒有人能面對如此血腥兇殘的場景還面不改色。

再有就是中國古人深受傳統孝道影響,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即便是在宮中任職的太監們,在老年離宮時也要想盡辦法花高價從寶貝房贖回當年被一刀切下的物什,等自己死後放在棺材裡以湊個全屍。

砍頭這種刑罰對於犯人和民眾心理上的震懾可見一斑。更何況死無全屍也是對死者最大的侮辱,乃至執行死刑之後犯人親屬,還要四處尋找膽子大的裁縫將人頭與軀體縫好以全屍下葬。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而對於死刑犯而言,砍頭則是一種很痛快的死法。

相對於其他死法而言,砍頭的痛苦已經降到了最低,無需忍受較長時間的肉體和心理折磨,快刀一下,身首分離,立時即死,在某種程度上還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快意人生。

因此,砍頭這種刑罰是執政者與死刑犯的默契所在。當然那種罪大惡極,十惡不赦的罪犯還有一種名為凌遲的刑罰在等著他們,這就又當別論了。

砍頭之刑自黃帝時期就有,相傳黃帝與蚩尤在涿鹿大戰,蚩尤戰敗後被黃帝斬首,首級落地化為凶獸饕餮而走。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自黃帝到晚清,砍頭這種刑罰已經流傳了六千多年,堪稱是死刑之祖。

歷朝歷代雖然關於死刑的花樣越來越多,但斬刑卻從未廢除。而到了晚清時期,中央集權達到極盛,對底層百姓的壓迫也達到了新的高峰。

清朝內憂外患,而滿清統治者對內部反抗勢力則是一味的血腥鎮壓,但凡有一點造反的苗頭便會判處斬刑,再加上還有株連九族這樣的附加刑罰,因而一次行刑動輒幾十甚至上百人頭落地已是司空見慣。

砍頭:沒有人天生是劊子手

封建社會裡執行斬刑的人被稱為劊子手,而這個名詞也成為直接實施迫害或者導致惡性事態發生的人的代名詞。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劇照

無論在任何時代,劊子手都不是被老百姓所歡迎的人物,甚至對這一群體極其厭惡。

在影視劇中,劊子手的形象往往都是一些五大三粗、滿臉橫肉的彪形大漢,這幾乎就是劊子手形象在老百姓心中的真實寫照。

劊子手隨著砍頭的次數增多,身上總會帶有一股兇狠肅殺之氣,讓人一見之下便心生畏懼。

這種殺氣與在戰場上拚死殺敵的士兵截然不同。士兵在戰場上拼殺的都是手持武器拚死抵抗的敵人,而劊子手所殺的都是捆綁結實宛如待宰羔羊的人犯,殺氣之中更帶有三分倚強凌弱的霸氣,給人以極大的壓迫感。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但對於職業劊子手而言,如此多的人喪命在自己手裡其實也是一種煎熬。

上天有好生之德,然則劊子手這種職業卻天然與之相悖。殺乃是極惡之行為,與人性、倫理、道德皆不合,即便揮刀斬殺的是罪大惡極之人,於劊子手自身而言也是造下了殺孽。

晚清時期,所斬之人並非都是大奸大惡,更有那些被貪官污吏冤枉誣陷的良善百姓,還有懷揣一腔孤勇為民族大義捨身忘死的愛國義士,劊子手雖只是執行者,但斬殺他們已與封建勢力的幫凶無異。

一個劊子手在初入行之時或許會懷有一絲悲憫,但殺人就是他們的任務,在刑場上也不是他們說了算,因此即便再怎麼不忍,也得果斷揮下屠刀。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隨著在劊子手行業里經年日久,劊子手心頭對死刑犯的悲憫也終將蕩然無存。他們會變成一個只會痛下殺手的殺人機器,任憑犯人如何臨刑喊冤,犯人親眷如何痛苦當場,他們也只會面無表情地將犯人就地斬殺。

眼看著自己的人性一點點地消失,是每一個劊子手的必修課。

心底的麻木無情是劊子手最大的悲劇,這也就催生出三分鐘不到砍下三十三顆人頭的震撼場面。

劊子手的人生可謂極為悲慘。在刑場上威風凜凜,執掌一人生死大權,所有人都對他避之不及,似乎地位很高。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但真正的劊子手卻是人人鄙夷的存在,其地位甚至就連街頭乞丐都不如。

他們平日里是所有人都畏懼的存在,而當權者只是拿劊子手當工具人而已,幾乎就是封建社會中的最底層。

現在流行的一個詞:社會性死亡,就是對劊子手最恰當的形容。

他們上街雖不至於人人喊打,但也無人會主動搭話;他們往往孤苦一生,因為沒有人會將自家女兒嫁給以殺人為業的人;他們晚景凄涼,因為年老之後力有不逮便會被官府拋棄。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既然如此,為何還會有人去做劊子手呢?大概只是為了生存吧。

劊子手雖有如此多的固有痹病,但畢竟屬於官府中人,每月有固定俸祿可拿,雖然不多但也足以養家糊口。

如果遇到家境還算好的人家有死囚,臨刑前還會給他們包上一個紅包以求其下手利索。

在晚清那個吃人的時代,所謂的人血饅頭並不是魯迅先生憑空杜撰,劊子手也可以在這上面小賺一筆。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劊子手縱然終身孤苦,不過好歹也能落得個小有餘財,這也算是對他們人生的一絲安慰吧。

砍頭:酷刑之下的冷漠與殘忍

砍頭對犯人而言是剝奪生命的殘忍,對於劊子手而言是泯滅人性的殘忍,而對於圍觀百姓而言何嘗又不是另一種殘忍?這殘忍,名曰冷漠。

封建社會對於人性的壓迫不僅存在於三綱五常,更是對人們心中那份赤誠與悲憫的摧殘。

封建統治者運用各種手段操控人們的思想,讓百姓不敢犯上作亂,讓自己的統治得以最大程度的延續,而在眾多手段中,砍頭便是其中一個。

想想那些圍觀砍頭的人們,他們除了會呼吸會看見東西之外,分明就是一副行屍走肉啊。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劇照

砍頭是封建時代的極刑,代表著一個生命被強制消逝,而晚清時期觀看砍頭的人們呢?他們目光獃滯,面容呆板,冷眼看著即將人頭落地的死囚,即便是麾下屠刀的那一刻,內心也掀不起一絲波瀾。

緣何至此?緣何至此!清朝入關時,八旗兵征戰南北,所殺之人不計其數,有揚州三日、嘉定三屠,這個王朝從一開始就站在屍山血海之上。

滿清國祚二百餘年,全國各地的反叛從未斷絕,從反清復明天地會到白蓮教起義,再到太平天國、義和團,人民的抗爭已經太多,而每一次都受到了清政府的血腥鎮壓。

二百多年來,每天都有人身首異處。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砍頭最初只是統治者警示百姓的手段,但隨著砍頭的越來越多,老百姓們也漸漸的麻木起來。

處刑台上跪著的不是自己的親人朋友,那此人是殺是剮就與自己毫無關係,權當一場飯後的演出來看,看時刺激,過後便迅速忘卻。

這並非與自己毫無關係,只是屠刀尚未落到自己頭上罷了。

隨著封建反動統治逐漸加深,清朝末年斬殺的政治犯越來越多,老百姓的麻木不仁也到了頂點。

他們觀看一次砍頭就如同現如今看一場電影一般輕鬆,甚至有人在遠處一邊喝茶吃點心,一邊觀看這血腥殘忍的場面。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此時最冷的莫過人心。這冷漠是清政府一手造就的,這麻木也影響百姓幾十年之久。

魯迅先生的文章《葯》中,冷漠的人們前呼後擁地爭睹革命者夏愉被砍頭的場景,並非出自對革命者的同情和尊敬。

而是爭先恐後地爭搶他被行刑後新鮮出爐的人血饅頭來治病。無情、麻木、愚昧的百姓,被砍頭這種刑罰折磨得幾乎沒了人樣。

至於反抗,當然是要反抗的。但這種反抗不是在刑場之上振臂一呼就衝上去劫法場,而是將這種殘酷的刑罰連同這黑暗的舊社會一同擊碎。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1905年,清政府將砍頭改成了槍決,正式終結了這一殘忍的刑罰,但砍頭的形式直到新中國成立才真正得以廢除。

而挽救被砍頭這種刑罰荼毒幾千年的民眾,則更加任重而道遠。在舊社會的法律中雖然已經不見了砍頭的字眼,但砍頭二字卻留在當時人們的心中很長一段時間。

唯有真主義,方能救吾民。隨著社會的進步,死刑的執行方式只剩下了槍決與注射兩種,而且注射這種幾乎沒有痛苦的方式也在漸漸取代槍決,這是文明社會的進步,也是對生命的敬畏。

在封建舊社會,無論何種死刑方式都是對生命的踐踏,其背後是法制的缺失和對人性的泯滅。

晚清洋人現場直擊砍頭現場:一名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顆腦袋 - 天天要聞

死刑犯、劊子手、百姓三者都是斬首之刑的受害者,這種殘忍的刑罰不僅在生理上給人造成極度的不適,更在心理上給人帶來難以彌補的創傷。

與砍頭相比,真正殘酷的是給大多數人造成的冷漠,當一個社會中所有人都輕視生命,那這註定是一個畸形的社會,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那個極度黑暗的晚清社會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我們正處在一個以人為本的新時代,每個人的人權都得到了充分的保護與尊重。

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美好的時代,在這裡普通人不會接觸到死刑的執行過程,更不會對身邊的人冷眼相待,我們珍惜眼前的一切,也將帶著自信、驕傲的心態迎接未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砍頭這種刑罰,就請永遠躺在歷史的垃圾堆里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打虎!李春良被查 - 天天要聞

打虎!李春良被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5月13日消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春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李春良(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李春良,男,漢族,1963年2月出生,河北霸州人,198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公共管理碩士學位。他歷任中組部地方幹部局幹部,中組部...
華僑後代跨國來深尋親  厚厚族譜里找到親人 - 天天要聞

華僑後代跨國來深尋親 厚厚族譜里找到親人

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 通訊員聶貴花 近日,來自馬來西亞的廖漢威、英國倫敦的陳潤明及其侄女--來自奧地利的陳萬玲,三位身處不同國度的觀瀾華僑後代,懷揣著對故土的思念與尋親的渴望,踏上了回國尋親之路,其中陳萬玲僅持有一張1962年拍攝的奶奶照片。在觀瀾僑聯的努力下,他們找到了血脈相連的親人,也見證了觀瀾僑聯創新打...
外交部:敦促日方同一切美化侵略歷史的行為徹底切割 - 天天要聞

外交部:敦促日方同一切美化侵略歷史的行為徹底切割

5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日前涉及歷史問題相關言論提問。林劍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給中國和亞洲受害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是日本戰後重返國際社會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邊國家發展關...
史上最牛岳父,3個女婿、2個外孫也是皇帝,曾孫是千古一帝 - 天天要聞

史上最牛岳父,3個女婿、2個外孫也是皇帝,曾孫是千古一帝

在北魏至隋唐的王朝更迭史上,有位鮮卑貴族用家族血脈編織出一張覆蓋三個朝代的權力網路。他本人官至西魏八柱國,卻以更特殊的方式在史冊留下印記,三個女兒先後成為皇后,兩個外孫開創盛世王朝,連曾孫都締造了被後世稱頌的治世。他就是被稱為「史上最強岳父
日本廣島大學發現疑似未爆彈 - 天天要聞

日本廣島大學發現疑似未爆彈

據日本廣島縣警方消息,當地時間13日上午,警方接到報警稱,在廣島市南區的廣島大學霞校區一處拆遷工地,地下發現了疑似為未爆彈的物體。警方已在現場確認到疑似為未爆彈的物體,並在現場周邊設置了限制區域。據警方消息,該物體長約90厘米,直徑約25厘米。相關方面正在確認該物體是否有發生爆炸的危險。據了解,廣島大學霞...
揭秘:司馬師將權力傳給司馬昭背後的政治考量 - 天天要聞

揭秘:司馬師將權力傳給司馬昭背後的政治考量

司馬師將權力傳給弟弟司馬昭而非養子司馬攸,是多重歷史因素交織的結果,既涉及司馬家族的權力邏輯,也與三國後期的政治生態密切相關。這一選擇不僅深刻影響了西晉的建立,也反映了亂世中權臣家族的生存智慧。
窯洞鐘聲: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毛澤東! - 天天要聞

窯洞鐘聲: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毛澤東!

1945年8月,延安楊家嶺窯洞「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毛主席的著名論斷,猶言在耳。中國人民的韌性已經耗得,二進白宮的美大總統特朗普,癲狂焦慮,抓耳撓腮,不惜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2025年4月2日,公然發動世界貿易大戰,一時間,世界2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