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2022年10月10日20:51:50 歷史 1445

1974年6月,北京正值炎熱夏季,郊外的大葆台村的工人們依然在頂著烈日施工。

忽然,幾位鑽井工人發現了幾件奇怪的物件,其他工友聞訊趕來圍成了幾個圈,只見地上裸露著一些白泥膏,旁邊還有一些木炭殘渣。

商量過後,幾人將此事上報給了工地領導,工地領導又將此事層層上報,最終,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黃作珍作出批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這個工地的下方到底發現了什麼?黃作珍為何要出動工兵?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墓葬的發現

1974年,東方紅石油化工總廠根據有關部門的指示,打算在大葆台村的兩個大土堆下方,儲存幾個大型儲油罐以備日後戰時所需。

按照預先的開挖計劃,由北京市地質地形勘測處的工作人員進行鑽探,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開展著。

然而6月8日這天,幾名工人進行鑽探作業時,忽然發現土裡有許多木炭和白泥膏,眾人紛紛圍過來七嘴八舌的議論著:這些木炭和白膏泥應該不是一般的東西。

於是,工人們將此事上報給了工地領導,工地領導查看後也感覺到此事非同小可,便立馬聯繫了北京市文物管理處。

很快,兩位北京市文物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匆匆忙忙趕到了現場。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工作人員認真聽取了工人師傅的介紹,隨後立即展開測量,發現這裡是一座高9、南北長100、東西寬99米的沙丘。

這片大約70畝的沙丘上面,長滿了野草和酸棗樹,乍看上去與普通的沙丘並沒有什麼不同。

考慮到工人挖出的木炭和白泥膏,一般是漢墓室常用的保護材料,工作人員斷定這下方可能有一處墓葬。

並且根據這個沙丘的面積來看,這個墓葬很可能是個足以轟動全國的大墓!

為了儘快揭開這座墓葬的神秘面紗,工作人員立即返回單位將此事繼續上報,隨著上報層級越來越多,大葆台村一時間成了「知名地區」。

與此同時,工地的施工工作也全部暫停,東方紅石油化工總廠要求文物管理處儘快拿出準確意見,以利於他們鑽井工程的開展。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最終,地質勘測處、東方紅煉油廠和市文管處三方召開了一次聯席會議,決定再請勘測處和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協助補探。

於是,7月3日到8日,一次更大範圍地勘測在工地再次展開。

令人驚喜的是,這次除了繼續探出木炭、白泥膏外,還探出一枚漢代五銖錢和一塊厚4厘米、上髹紅漆、下施黑漆的木頭。

經過考古工作人員的認真研究,初步認定這是一座大型西漢木槨墓。

這麼大的墓葬在當時國內也屬罕見,為了進一步確認墓葬的情況,北京市文物管理處的領導又從全國各地協調了一批專家前來協助勘測,最終確定了這片工地的下方的確地一座漢墓。

既然已經確定這一事實,那麼,如何將這座大墓科學完好地開掘出來,就是最緊要的問題了。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很快,所有情況被上報到北京市委,時任市委書記的黃作珍得知消息後,決定停止大葆台村的施工作業,並親自督辦這次考古發掘行動。

隨後,黃作珍處理完緊要工作,在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了大葆台村視察。

然而在探討開掘方案的過程中,有人提出古墓上方的土堆很有可能是封土堆,而封土堆本身也屬於文物,不能隨意挖掘。

這個觀點的提出令各位領導和專家陷入了沉思,大家經過商議後決定,先通過查閱資料來確定這座古墓的墓主人身份,再據此判斷是否有必要進行考古發掘。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並沒有直接的資料能證明這座古墓下方埋葬的究竟是哪個王侯將相,這也意味著墓葬的規格、陪葬品都多少無從得知。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於是,開掘墓葬便成了唯一的辦法。

這年8月,大葆台古墓發掘小組在北京正式成立。8月19日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所有人都在期待著這座大墓下方的文物珍品驚艷亮相。

曲折開掘過程

得知自己有幸參與到這一聲勢浩大的文物發掘工程中,每一名工作人員都無比激動。

緊接著,考古小組測算出這處墓葬的土方量有足足三萬六千多立方米,這個時候問題來了:

這麼大的墓地,這麼多的夯土,單靠現場考古人員的挖掘顯然是不行的,恐怕挖到第二年也無法看到墓葬的真實面貌。

於是,考古小組的負責人將此事報告給了北京市委書記黃作珍,不料黃作珍聽後並沒有表現出很為難的樣子,而是笑呵呵地說道: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我跟北京軍區的同志們打個報告,讓他們調一些工兵過來協助!」

之後,黃作珍多方協調有關部門拿到了調派工兵的批文,一批批工兵也先後進入了考古發掘現場。

為了進一步支持這次開掘作業,黃作珍再次批示:撥出10萬元人民幣作為本次考古發掘工程的運作經費。

有了工兵的大力協助和充足的資金,考古工作是否會一切順利呢?古墓里究竟會出土那些物件兒呢?

開掘作業一個月後,這座墓葬的墓口才終於全部探清,墓葬南北長27米,東西寬23.5米,南北各有一條墓道。

在這個基礎上,正式開掘墓室終於拉開了序幕。

隨著開掘工作的推進,幾個形態各異的陶紡輪、幾把燕明刀、幾個戰國時期的蚌鐮陸續出現了大家眼前。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這些物件兒讓考古專家更加確信,此次開掘工作勢必會大有收穫!

然而很快,就有人在墓葬的側面發現了一個洞,這個洞正是人們常說的「盜洞」,看形狀似乎是我國古代常見的盜洞。

這令大家剛剛燃起的熱情瞬間冷卻了下來,看來這座墓葬已經慘遭盜墓賊的毒手了!

更加不幸的是,在之後的開掘作業期間,大家又陸續發現了幾個不同年代的盜洞,其中一些正是現代盜墓賊常打的圓形盜洞。

這接連出現的壞消息,令大家紛紛猜測:

「這座大墓是不是已經被歷代盜墓賊洗劫一空了?」

「這麼浩大的開掘工程,該不會白忙活一場吧?」

畢竟,「漢墓十室九空」的情況在過去的開掘作業中也是非常常見的。

不過考古小組經過開會討論後判斷,這座漢墓規模宏大,即便被盜墓賊光顧過,其中應該還有不少具有研究價值的物件兒。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因此,大家還是應該按照預先的計劃繼續開掘。

值得慶幸的是,幾天後,一個好消息傳了出來:

考古小組在這座大墓的西南側又發現了另一座古墓,而這兩座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夫妻。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漢人在夫妻合葬時講究「同地易穴而葬」,而這兩座並列的大墓剛好符合這一點特徵。

隨後,專家們將這兩座大墓劃分為一號墓和二號墓,繼續組織開掘。

然而,在之後的開掘中,就在大家以為很快就能確認墓主人身份時,又有人在墓室上面發現了大面積火燒的痕迹。

這令專家們再次眉頭緊皺,在場所有人都祈禱這座大墓不會毀於大火。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墓主人身份浮出水面

與此同時,大家還發現一些木塊整整齊齊地堆在墓室的周圍,整個墓室呈現「中字形」的結構。

這一墓葬結構被公布後,在全國開古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因為這種形制的漢代墓葬在我國是第一次出現,而能夠用這種形制的一般都是皇族身份。

之後,專家組在發現了不少當時用來殉葬的動物屍骨,經鑒定分別是一匹豹子三匹馬。

除了這些,墓室的外迴廊還有一些陶瓮陶俑,裡邊裝了各種獸骨。

這些都說明了墓主人在生前生活奢華、身份尊貴,然而光憑這些,還是確定不了墓主人的具體身份。

很快,一位工作人員又在墓室的內迴廊里發現了一片刻有文字的漆器殘片,上面的字跡雖然經過千百年的腐蝕,但還依稀可見。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專家們立刻對這一殘片展開研究,經過比對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墓主人的身份終於浮出水面!

原來,這座墓葬下面躺著的正是漢武帝的三兒子劉旦也就是西漢時期的燕王。

確定墓主人身份後大家繼續開掘,然而等到進入劉旦的墓室後,大家卻驚奇地發現他的棺槨早已被打開。

不僅如此,他的遺骨還被丟棄在了距離棺槨不遠處的地方。

看到這樣的場景,專家們面面相覷,現場的其他工作人員則是紛紛議論盜墓賊們實在缺德。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劉旦夫婦的兩座墓雖然幾經盜墓賊光顧,最終還是在大家的努力下陸續出土了玉鏤雕象紋環殘器、玉變形夔龍紋磺、玉緩形碟、玉浮雕螃紋器等近百件玉器,還有一些其他珍貴文物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在開掘工作步入尾聲時,有專家認為一號墓並未遭到太多破壞,並且它是當時國內唯一一個屬於「梓宮、便房、黃腸題湊」葬制的墓。

為了給國內外學者和群眾提供一個能夠研究或觀賞的實物,專家建議將這座墓葬保留下來,最好能建一座專題博物館。

最終,為了更好地保護大葆台漢墓遺址,北京市政府決定於1979年成立博物館。

博物館建館小組邀請了多位專家展開數次座談,就墓室的復原原則、方法、用材和陳列提綱廣泛聽取了意見。

經過各方面的多年努力,一個新穎、獨特、科學的遺址性博物館——北京市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終於建成。

1983年12月1日,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這些被開採出來的珍貴文物終於得以展示在世人面前。

在熙熙攘攘的遊覽人群中,一些導遊員為遊客們講述了墓葬主人燕王劉旦的悲慘一生...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命運悲慘的燕王劉旦

前文已經說到,劉旦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三個兒子,雖說不是皇長子,但年幼時期的劉旦勤奮好學,乖巧懂事,深得劉徹的喜愛。

得到父皇的肯定後劉旦更加勤勉,長成了一個風度翩翩、學識淵博的小夥子。

然而,即便劉徹很喜歡這個三兒子,也不會讓他威脅到皇長子的繼承權。

於是在元狩六年(前117年),他將劉旦、與劉閎劉胥同日冊封。劉旦被封為燕王,封地是薊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地區。

在做藩王期間,劉旦兢兢業業守衛邊疆,依然深得漢武帝的歡心。

然而,到了征和二年(前91年),西漢出現了歷史上令人震驚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起兵造反卻以失敗告終。

兵敗後的劉據含恨自殺,導致太子之位空缺,漢武帝也沒有立即在眾多兒子重新冊立太子。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當時漢武帝的次子劉閎也已經去世,在剩下的皇子中劉旦自然而然就成了「大哥」。

劉旦認為按照長幼次序排下來,皇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屬,便暗暗積蓄實力。

然而幾年過去,漢武帝還是沒有要立太子的意思,這可急壞了劉旦,他擔心父皇會在其他幾個弟弟中立太子,自己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後元元年(前88年),漢武帝病重,劉旦立即派使者上書表示自己想調回長安,並且請求長期駐守保衛長安。

漢武帝一看到信便明白了其中用意,漢朝只有皇太子才有資格長駐長安,劉旦此時上書分明就是想毛遂自薦當太子!

漢武帝憤怒地把書信扔在一旁,斬殺了前來送信的使者,並找一個理由削了劉旦封地內的三個縣邑。

有了對劉旦的這份厭惡後,漢武帝終於意識到必須早立太子,於是便立了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

74年京郊發現木炭緊急上報,黃作珍指示:請示出動工兵,撥款10萬 - 天天要聞

次年二月,漢武帝病逝,幼子劉弗陵即位,史稱漢昭帝

劉旦原本就對弟弟即位心懷不滿,後又敏感多疑,認為漢昭帝有意操縱朝臣針對自己。

於是他便暗中聯絡了宗室劉長劉澤等人,準備起兵造反篡奪皇位。

然而還不等他行動,造反計劃就被人告發到漢昭帝面前,劉旦和一眾黨羽最終全部被抓獲。

漢昭帝念及兄弟之情並未處死劉旦,然而劉旦卻不以為然,認為漢昭帝日後必將找機會除掉自己。

於是,在安分了兩年後,劉旦又勾結朝中重臣準備再次謀反。

要說劉旦的確運氣太差,第二次造反又重演了上一次的鬧劇,也是還沒行動就被人告發了。

漢昭帝見這位哥哥如此不知好歹,便下詔痛斥劉旦活著都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劉旦羞愧難當,又深感奪權無望便在家中自殺了。

雖然劉旦兩次造反,但他畢竟是劉徹的親兒子,又是劉徹親自冊封的燕王,因此他死後墓葬宏大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令人唏噓的是,這位燕王生前窩窩囊囊含恨而終,死後又被盜墓賊開棺拋屍,這應該是漢朝歷史上混得最慘的皇族親王了吧?

結語

大葆台漢墓幾經盜墓賊光顧,雖然最終開掘出來的文物數量並不多,但其珍貴的歷史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也正是因為一次次開古開掘工作的推進,才讓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躍然紙上,我們也才有機會感受到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璀璨絢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哈工大訃告:王魁業不幸逝世 - 天天要聞

哈工大訃告:王魁業不幸逝世

哈爾濱工業大學近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原副校長王魁業同志於2025年5月8日4時8分在哈爾濱不幸逝世,享年92歲。
淮陽這祖孫倆人都曾在唐朝做過吏部尚書的高官 - 天天要聞

淮陽這祖孫倆人都曾在唐朝做過吏部尚書的高官

淮陽,又稱陳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古代諸多名人賢達、王侯將相或曾來淮陽為官,或曾來淮陽遊歷,或永遠駐留在淮陽,而淮陽本地亦不乏出類拔萃之人,比如陳姓始祖陳胡公,官至太師的符彥卿,清朝武榜眼崔聯奎等,而今天筆者要為大家講述的是唐朝時期祖孫兩
母親節的來歷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的來歷

母親 節的傳統起源於古希臘。在一月八日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瑞亞(英文:Rhea、Cybele,希臘文:Ρέα,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 耳、赫拉和赫斯提亞的母親,故稱眾神之母)致敬。到古羅馬時,這些活動的規模就變得更大,慶祝盛
為發期刊,高校學者偷販涉密敏感數據!國安部披露間諜案細節 - 天天要聞

為發期刊,高校學者偷販涉密敏感數據!國安部披露間諜案細節

近年來,部分境外機構和個人為攫取利益,對我經濟、民生、科技等重要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與此同時,部分境內人員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達到個人目的,違規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境外,相關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境內某高校學者李某主動聯絡境外某非政府組織,以內部數據為籌碼,意圖換取在國外知名...
西施謎蹤:浣紗女的血色傳奇與千年猜想 - 天天要聞

西施謎蹤:浣紗女的血色傳奇與千年猜想

公元前473年的太湖水面上,暮色如血浸染雲靄。一艘烏篷船劈開粼粼波光,船頭立著個白衣女子,三千青絲在風中翻湧如浪。她回望漸漸模糊的姑蘇城輪廓,耳畔似又響起吳王夫差臨終前的怒吼。這位被後世稱為「沉魚」的美人,此刻正走向一個被歷史迷霧籠罩的終章
秦 能夠統一六國,得益於四位君王 - 天天要聞

秦 能夠統一六國,得益於四位君王

秦朝統一六國,很多人記得的只有秦始皇、秦二世,實際上秦還有秦三世,秦始皇叫嬴政,秦二世叫嬴胡亥,秦三世叫嬴子嬰。嬴子嬰其實還是一個相當有能力的人,秦二世胡亥登基後,欲殺蒙恬兄弟,子嬰加以勸阻,認為誅殺忠良會使大臣不信任,戰士渙散鬥志,但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