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2022年10月09日21:04:51 歷史 1370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王朝,從武德元年(618年)建立到天祐四年(907年)滅亡,歷時近三個世紀,僅比周朝的八百年和漢朝的四百年短,但是唐朝沒有東、西之分,給人的感覺更加完整,再加上「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耀眼的時期,容易使人直觀的認為這三個世紀是一個恢弘且統一的盛世,「安史之亂」只是過程中的短期波折而已。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重新審視唐朝歷史之後,不得不對王朝延續的長期性和政治的統一性產生質疑。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唐朝十道圖

「安史之亂」是唐朝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天寶十四年(755年),唐玄宗倉皇出逃,其子即位為肅宗,奉其為太上皇,實際上是強行剝奪了他的皇位。這次政治巨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得以平定,並且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即節度使掌握實權,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武人勢力範圍越來越大,政治越來越不穩定,最終導致「五代」的迅速更替,以及「十國」的分裂割據,換句話說,統一的大唐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久。

不同的階段

唐朝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直到現在,孩子們都還是從唐詩開始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從歷史的視角來看,唐詩分成了清晰的階段:初唐的王勃、駱賓王;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中唐李賀、白居易、元稹;晚唐的杜牧、李商隱、溫庭筠。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李白畫像

四期的唐詩,無論形式、內容、風格都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說,唐朝的社會、生活、文化經歷了四個不同的時期,從而對各時期的詩人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再結合王朝的統治方式、經濟發展以及社會活動,可以大致把唐朝分為四個階段。

初唐從武德元年(618年)開始,一直持續到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稱制結束,近九十年;盛唐最為著名,人才眾多,經濟與文化繁榮,但實際上時間最短,從神龍元年(705年)到「安史之亂」的天寶十四年(755年),前後不過五十年;肅宗即位後進入中唐,一直到元和十五年(820年),憲宗死於宦官之手,之後進入了更加動蕩的晚唐。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杜甫畫像

從唐朝的世系表可以看出,從高祖到憲宗,除了武則天之外,基本保持了一代一帝的規則,高祖傳太宗、太宗傳高宗、高宗傳中宗、中宗睿宗、睿宗傳玄宗、玄宗傳肅宗、肅宗傳代宗,代宗傳德宗、德宗傳順宗,順宗傳憲宗,一脈相承。中宗、睿宗是兄弟相繼,此外沒有出現同代的兩個皇帝,父死子繼能夠維持得如此嚴格,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

但是,從憲宗開始情況就不一樣了。憲宗去世後,穆宗即位,穆宗之後是同代的敬宗、文宗、武宗,然後即位的宣宗輩分比武宗還要高,屬於穆宗一代,宣宗之後是和武宗同輩的懿宗,之後是下一代的僖宗、昭宗,再到末代的哀帝。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唐平安史之亂示意圖

這便是動蕩的晚唐,從元和十五年(820年)至天祐四年(907年)滅亡,八十多年換了九位皇帝。這四個時期的劃分當然並非絕對,但這種劃分可以更清晰地展現出唐朝的變遷以及各時期的不同情況。

初唐的核心

初唐的發展有兩個方面,一是承襲了北魏、北齊北周、隋的體制。隋朝有新的《隋律》,唐朝以此為依據,擴展和完善了《唐律》,隋朝有「隋禮」,唐朝也有「唐禮」,規定了相應的儀式。隋朝興建的運河與長安城唐朝也在繼續完善,但最重要的則是均田制。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租庸調製示意圖

實行均田制必須進行精確的戶籍調查和登記,這樣才能解決隋末出現的大規模勞役徵兵導致國家滅亡的問題。隋朝實行均田制,使可用的勞動力迅速增加,大工程紛紛上馬,其中包括三征高句麗及隋煬帝南巡,導致大量農業人口被剝奪,糧食產量下降,小農戶支離破碎,均田制幾乎無法維持下去。

唐朝吸取了經驗,當務之急是恢復均田制,這就需要對原來的「租庸調」制進行改革。租庸調是農民向朝廷繳納的賦稅,其中,「庸」字尤為重要,即「以錢代役」,與隋朝不同,初唐的政策是實行「與民休息」,使農業生產得以恢復,重點是把農民留在土地上,把勞動所得以「庸」的方式上繳給朝廷,讓朝廷去僱傭需要的人力。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貞觀政要》

由此,可以把初唐與「貞觀之治」聯繫在一起,由於《貞觀政要》這本經典的政治指導書以及魏徵等人的傳奇事迹,傳統上太宗時期被認為是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盛世」之一。但按照前面的說法,太宗朝所處並非盛唐,而是初唐,沒有將太宗朝列入盛唐似乎很不公平,但如果深刻理解這個時期的特點就會發現,「貞觀之治」正是初唐的核心。

「貞觀之治」的核心在於: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從隋朝的過度動員中得到恢復。魏徵等賢臣最大的功績不過是壓制了太宗的雄心,要他明白百姓的疾苦,不要用力過猛。只有慢下來,才能在唐朝建立時逐步具備均田制、府兵制的基礎,才能有後來盛唐的各方面成就。

貞觀的陰暗

比起短暫的隋朝,唐朝的發展要緩慢得多,隋文帝與隋煬帝做出了許多重大的突破和建設,自唐朝以來,無論是突破還是建設都變得十分緩慢,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不可能順利的從初唐發展到盛唐。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但初唐之所以延續這麼久,還有一個原因是李家的權力交接出現了問題,或者說是因為「玄武門之變」。《資治通鑒》以「資治」為評判標準,論及中國「治世」,必然會提及「貞觀」,然而「貞觀」的光輝之下卻隱藏著陰暗,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不同,李世民取得皇位的手段並不光彩。

「玄武門之變」違背了中國最根本的人倫信仰和社會文化,李世民在叛亂中殺死了皇兄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而且還強迫父親李淵把皇位傳給他,李淵看似心甘情願當了太上皇,但其實是迫於形勢不得已而為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之前的文章: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太極宮玄武門復原圖

當然,李世民勢必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其中之一就是他的統治將永遠面臨合法性的挑戰。他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把魏徵往前推,讓所有人都知道魏徵做了什麼、說了什麼。魏徵的所作所為幾乎都是在和李世民作對,而且往往出言不遜,哪怕是普通人也不見得能忍受,但李世民一直容忍,他本可以利用皇權懲罰魏徵,甚至將其從權力中心除名,但他一直沒有這麼做,因為魏徵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左膀右臂,李世民不僅重用魏徵,還對魏徵另眼相待,這說明他對大義的重視,希望傳達出一種理念:「玄武門之變」並不是手足相殘,而是為了李氏王朝的未來以及黎民百姓的安危。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唐太宗納諫圖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對「玄武門之變」所造成的嚴重後果進行了分析,那就是皇帝與太子之間無休止的矛盾。李世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從父皇手裡奪走大權,現在他成了皇帝,怎麼能保證自己的兒子不會讓他也成為一個沒有實權的太上皇?同時也讓後來的太子們提心弔膽,生怕自己的兄弟也會用武力奪取自己的位子。

女皇的悲哀

皇帝怕被太子逼迫退位,太子怕兄弟心存怨恨,這些心理影響了初唐的政治。李世民立李承乾為太子,但弟弟魏王李泰並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而是繼續發展自己的勢力,打壓李承乾。李承乾生怕父親受到李泰的影響,而廢掉自己的太子之位,所以採取各種陰謀詭計想要除掉李泰,但都沒有成功,最後被貶為庶人。由於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李世民不得不讓長孫皇后的三子李治做太子,也就是唐高宗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唐高宗李治畫像

高宗先立李忠,後立李賢為太子,但都被廢掉了。唐中宗立的太子李重俊、唐玄宗立的太子李瑛都被殺,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出,初唐時期王朝內部存在很嚴重的傳承問題,不能像隋朝那樣在建立之初就開展大規模的建設。

初唐的歷史重心,一方面是把北朝的體制擴展到南方,使之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是權力的傳承而引起的各種糾紛。太宗朝發生了李承乾與李泰激烈的政治鬥爭,最後李治登上了皇位,接著,高宗朝又發生了武則天的動亂。

武曌本是不受寵的才人,但李治對她青睞有加。按照傳統,太宗去世後,所有伺候過他的女子都要出家,而武曌則被李治接回宮中,李治對她的寵愛,給初唐政治造成了更大的動蕩。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武則天畫像

李承乾與李泰斗得難解難分,太宗還是只立長孫皇后的兒子為太子,這樣皇后的地位就更加穩固,立嫡的制度也得以維繫,但到了高宗一切都變了,皇后被廢,還多次改元,將「永徽」改為「顯慶」就是為了顯示對改立武后的重視。

武則天不僅是皇后,還輔助高宗處理朝政,最後更是與高宗共治天下。她的權利很大,不但可以決定太子人選,而且還可以廢立皇帝。高宗去世後,中宗李顯即位,很快就被武則天廢掉,改立睿宗,睿宗即位不久,再次被廢,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下令遷都洛陽並稱帝。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武后行從圖

武則天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皇帝,開創了「武周」王朝。從這一點上來說,她的所作所為和王莽很像,終結了上一個王朝,建立了一個新王朝,後來皇權又被奪回,但武則天身邊聚集了一批名臣,狄仁傑、張柬之,比王莽朝中的所有官員都要出名。

二者最重要的區別在於,武則天是一個女人,所以她的統治必然是臨時性的,即便是她最信任的大臣也不會認為武則天可以永久的統治這個國家!神龍元年(705年),80多歲的武后被張柬之逼著將皇位傳給兒子中宗,這才讓大唐恢復了往日的榮光,這是狄仁傑在臨終之前就已經制定好的計劃,由張柬之來完成。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張柬之畫像

這是武則天的悲哀,她最信任的兩個男人,從來沒有真心地效忠過她,所以她只能信任那些不靠譜的男人,否則無法行使統治的權利。

內亂的終結

在男人的世界裡,一個女人想要成為皇帝,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比如安排繼承人這個問題就很棘手。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立儲。武則天要立儲,自然首選自己的兒子,不過在她稱帝之前,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是大唐的皇帝,又都姓李,要是把皇位傳給他們,豈不就是恢復了唐朝,廢除了武周?其實,這也是狄仁傑和張柬之的想法,武則天雖然是武周的皇帝,但她去世之後,讓兒子即位,就「復唐」了。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武則天開鑿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

如果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女兒呢?在父權制下,情況就更糟糕了,因為女兒不姓武,女兒的姓氏取決於她娘嫁給誰,所以女兒繼承也不能指望。如果非要讓武家來繼承,就只能從自己兄弟的兒子中挑選了,但武后的親信們卻不同意,兒子登上皇位後會如何對待母親尚且無法保證,那麼侄子與姑姑這種關係又能給她帶來多大的安全感?

武則天最終只能將被廢的廬陵王立為太子,這對「復唐」的勢力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打擊,與其冒著對抗武后的風險,還不如等她死了,皇位自然就會回到李家之手,可武后還沒死,朝臣們就向李唐表示了忠心,迫使武后將皇位傳給中宗,這才讓李唐王朝得以延續。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狄仁傑畫像

可宮中的權力分配卻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中宗即位後,韋皇后的嫡子本來應該是太子,但她的兒子從小就得罪了最不能招惹的人,也就是祖母武后,被下令處死,所以韋皇后一直沒有兒子,所以太子與韋皇后的關係日益緊張。

韋皇后與太子的矛盾越來越大,最終導致太子要率軍造反,中宗在最後關頭阻止了這場政變,但韋皇后的危機感卻達到了頂點,於是與安樂公主聯手,毒殺了中宗且秘不發喪,準備讓殤帝即位。「殤」字代表這位皇帝的壽命並不長,去世時只有二十歲,即位不到一個月就退位了。睿宗之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率軍入宮,殺死韋皇后與安樂公主,並將睿宗推上了皇位。

顛覆傳統認知:從女皇武則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個階段的核心脈絡 - 天天要聞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初唐最大的特點就是傳承上的混亂,中宗先是即位,然後又退位做太子,中宗和睿宗都當過兩次皇帝,歷史少見。到了睿宗二度即位的時候,局勢依然不穩。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姑侄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所以,她千方百計地讓哥哥睿宗廢掉太子李隆基,這顯然是太宗時期遺留的問題,皇室的女性成員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影響力,而重要的太子卻沒有體制上的保護。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紛爭,一直持續到開元元年(713年)李隆基成為唐玄宗後將太平公主賜死,這才終於平息了「玄武門之變」以來李家的內亂。

這種內亂導致唐朝的制度和建設遠沒有隋朝那麼迅速。既確立了北朝的統治制度,又繼承了北朝的混亂秩序,這兩條道路是並行的,但後者卻對前者造成了很大的阻礙,這是初唐時期特有的歷史特徵。

今天先寫到這裡,下次咱們接著說盛唐、中唐和晚唐。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 天天要聞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5月8日哈耶克誕辰126周年紀念日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觀點一文整理·深度閱讀第一,市場經濟是人類迄今所能發現的最有效率且較為理想的一種資源配置體制。
黃裕生:天空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 天天要聞

黃裕生:天空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黃裕生,哲學家,現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1愚蠢的人在苦難降臨自己頭上之前,永遠都認為那是不幸者自己的問題,而永遠看不到苦難的製造者,甚至還站在製造苦難的人一邊,對那些批評苦難的製造者的人冷嘲熱諷,惡語相加。
哀悼!她走了,倖存者僅剩7人 - 天天要聞

哀悼!她走了,倖存者僅剩7人

5月7日記者從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獲悉5月7日凌晨1時許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小瑞奶奶(化名)在湖南華容縣去世享年96歲小瑞奶奶1930年生於湖南華容1943年春夏之交13歲的她不幸被進村日軍抓獲日軍將擄掠而來的女性
陵水文羅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陵水文羅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

5月7日,陵水文羅加工物流產業園一、二期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完成項目整體的85%。記者在一、二期項目現場看到,工地上機器轟鳴,車輛穿梭,施工團隊正緊鑼密鼓推進後續建設工作,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拔地而起。據介紹,該產業園一期項目為文羅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商業配套項目、熱帶果蔬深加工中心、農副...
一見·歷史與未來,一對跨越十年的關鍵詞 - 天天要聞

一見·歷史與未來,一對跨越十年的關鍵詞

循著習近平主席的足跡,感悟文以載道。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以史為鑒 共創未來》。10年前的同一天,那次赴俄之際發表的署名文章題目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歷史」與「未來」,一對關鍵詞,跨越十年,昭示...
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 - 天天要聞

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

中新網成都5月8日電 (賀劭清 楊勇)羌綉亮相義大利米蘭設計周、歌舞劇《風從羌山來》赴柏林藝術節演出……記者8日從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成都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作為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近年來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大力保護傳承羌族文化,推動羌族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北川綉娘綉羌綉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