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日的北京八寶山革命大公墓,傳來陣陣哭聲,前來悼念的人,無不回憶著毛岸青生前的樣子,感嘆歲月的多變。
在追悼會上,毛岸青的妻子邵華止不住眼中的淚水,她和兒子毛新宇一起佇立在靈前,在心中懷念、祈禱。除了朝夕相處的家人,毛岸青的嫂子劉思齊以及他的妹妹李敏、李訥等人也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來到追悼會現場,共同緬懷毛岸青同志,並安慰毛岸青的家人節哀順變。
享年84歲的毛岸青,雖然不如哥哥毛岸英的名氣那般被人們熟知,但毛岸青的一生仍然充斥著傳奇色彩,他在年少時經歷了不同於尋常人的磨難,亦曾經默默的做過很多別人不知道的革命事業。
四處躲藏、顛沛流離
對於毛岸青來說,童年的味道是苦的。正因為他是偉人的兒子,所以遭受著平常人想像不到的苦與悲,因為距離革命中心越近,越危險。
1923年毛岸青呱呱落地。由於革命與事業的關係,楊開慧不能像普通人一樣坐在家裡照顧幼小的孩童,為了革命大業,她只能像浮萍一樣到處漂泊,而年紀尚小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倆,也只能跟隨母親,四海為家。
1927年之前,毛岸英和毛岸青二人雖然沒有固定居所,但好在有母親的呵護,可自從蔣介石開始下令逮捕共產党進步人士開始,這一切都變了。
國民黨的惡劣行徑不只是影響了共產黨開展革命事業的腳步,更讓毛岸青和毛岸英兄弟二人從此失去母親。楊開慧在1930年不幸被國民黨發現行蹤並逮捕,她為了保護組織遵從自己的信仰,面對敵人的酷刑仍然不透露任何情報。
當國民黨意識到楊開慧對他們來說已經毫無用處時,他們當著毛岸英的面殺死楊開慧。這血腥的一幕為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的心留下了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痛。
從那開始,毛岸英和毛岸青不知何去何從,甚至過上了當街討飯的生活。毛岸青還因為宣傳「打倒帝國主義」口號而被巡警打傷耳朵和腦袋,聽覺和頭腦受到不可逆轉的創傷。四處躲藏,尋求庇護,挨打挨餓,兄弟二人受盡了人間的苦楚。
有一天,一個名叫李雲的地下黨同志發現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的身影,經過身份確認以後,二人終於重新回到組織,結束漂泊生活。
1937年,毛岸青和毛岸英被送到莫斯科讀書學習工作,在那段時間裡,二人終於有了相對安穩的生活,可以讀書可以學習,有乾淨的教室和宿舍,還可以學以致用在當地醫院救死扶傷。
在蘇聯學習和工作期間,二人始終惦念父親毛澤東,一有空餘時間便用書信聯絡。毛岸青和毛岸英在父親的鼓勵之下,還積极參与到當地革命一線,為反法西斯貢獻一份力量。
說的少,做得多
回國後的毛岸青決定要像父親毛澤東一樣,做一個為人民奉獻的人。他來到黑龍江農村,幫助當地農民,改善民生困境,雖然十分艱苦,但是毛岸青從來沒退縮過。
除此之外,毛岸青還會用俄語翻譯著作,把更多歷史著作和先進的共產主義思想翻譯成中國人能讀懂的文字,讓紅色思想傳遍整個中國。
1951年,毛岸英在朝鮮的犧牲對毛岸青造成了不小的打擊,那個從小陪他長大共同櫛風沐雨的哥哥不在了。由於毛岸青的頭部曾經受過傷,哥哥的離世讓他精神崩潰,出現了一些精神疾病的癥狀。
直到身邊人建議毛岸青到蘇聯治療,毛岸青的病情才有所好轉。再次回到祖國後,毛岸青身邊的人都希望他病情康復後儘快成家。
經過劉思齊的介紹,毛岸青與劉思齊的妹妹邵華之間的情誼越來越深,二人都是有著崇高理想的人,他們覺得對方都是值得託付的愛人。
毛岸青把自己的感情變化告訴毛澤東後,毛澤東很欣慰,並表示自己很看好邵華,祝福他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相差16歲的他們,婚後相處融洽,恩愛和諧。毛岸青雖然不像哥哥毛岸英那樣被人們熟知,但始終沒有停下手中的事業,始終默默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