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九子奪嫡,而明爭暗鬥中,皇長子胤禔年少聰慧,但後來卻被他的聰明才智所害。
康熙因其惡行,不再顧念父子之情,一怒之下將胤禔束縛在高牆之中。
整整26年的時間,胤禔在這期間一共生育了20個子女,最小的孩子出生時,胤禔都已60歲了。
最終,胤禔在雍正十二年時,解脫了自己的生命。
胤禔因生母身份低微,痛失皇太子之位
清朝,因為近親結姻和醫療條件差等緣故,許多皇子早早夭折的現象屢見不鮮。
胤褆出生之前,康熙育有4個皇子,但都不幸早年夭折,而胤褆的出生又給了康熙一點希望。
胤褆雖是康熙的長子,但因其生母烏拉那拉氏只是康熙的妃子,不及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皇次子胤礽地位尊貴,胤礽出生周歲,就因嫡出身份被封為皇太子。
胤褆眼見著他因身份的原因,不能當皇太子,心中雖覬覦著太子之位,但為了在康熙面前表現大度氣概,只好忍氣吞聲,遵從一切安排。
但胤褆自幼能文能武,機智多謀,受到康熙的疼愛。
胤禔受到康熙的喜歡,能文能武
根據當時在清宮中的法國傳教士白晉所知,胤褆備受康熙的喜愛,生得容貌俊秀,又精通騎術,善於政事,所以康熙多次命胤褆幫助他辦事。
在1690年,胤褆被封為副將軍,跟隨皇子們的伯父福全,一起出征征戰沙場,指揮軍隊進行作戰。
6年後,在清朝與噶爾丹的戰事中,胤褆跟著康熙一起出征噶爾丹,胤褆為前鋒營參謀劃策,提出他軍事上的見解。
1700年,胤褆與康熙一起巡視永定河河堤,還奉康熙之命到華山去祈雨祝福。
這三次經歷,也讓康熙看到胤褆是一個善於軍事,且能治理好國家的皇子。
胤褆也是非常迫切想要證明他的才華能幹,一心想要繼承帝位。但對於胤禛來講,雖然身份上不夠尊貴,但他是皇帝的長子,而且康熙對胤褆十分疼愛。
胤褆野心達到巔峰,是在一次康熙巡視塞外時,康熙命眾皇子跟隨。在此期間,康熙與皇太子胤礽之間素有不滿,這次的出遊更是讓兩人的關係雪上加霜。
康熙怒火之下,將皇太子胤礽太子之位廢除,還宣告天下胤礽不遵守祖宗傳承的道德訓誡,助紂為猖,肆意橫行,對平民百姓進行欺壓與暴行。
康熙還下令將胤礽關押起來,交給胤褆來監管。
密謀奪取皇太子之位,卻早已被看穿
胤褆看著他的弟弟淪落至此,不禁心中竊喜,胤褆心想籌謀多年的登基願望,即將實現,開始著手於謀取太子的寶座。
胤褆求位心切,不顧後果,直接向康熙提出要殺掉胤礽。
胤褆不知的是康熙早已對這個兒子有所提防,並且康熙明確表示,雖然他時常讓胤褆陪同,但不代表就是要冊封胤褆為太子的意思。
胤褆性格急躁,頑固愚昧,不堪為大任。
康熙還認為,胤褆甚至主動提出將兄弟手足相殘,猶如亂臣賊子,嚴厲批評了胤褆。
胤褆此時此刻覺得奪太子之位無望,將希望寄托在幼時,養在生母烏拉那拉氏下的八阿哥胤禩身上,胤褆還為胤禩製造輿論,讓面相之人稱八阿哥胤禩,日後必定大富大貴,自有定數。
結果被康熙查出來面相之事實為作假,但康熙依舊念在父子之情沒有處罰胤褆,直到胤褆居然使用巫術詛咒胤礽。
這一事情被三皇子胤祉揭發,並且人證物證俱在。胤褆自知東窗事發,其母烏拉那拉氏也跪求康熙正法胤褆。
胤禔被幽禁在高牆之中,度過了他的後半生
但康熙實在不忍心手刃親生骨肉,下令將胤褆革去其爵位,將他永遠幽禁起來。
而這一關就是二十六個春夏秋冬,胤褆雖被束之高牆中,但還是可以正常生活。
胤褆奪嫡失敗時,大概是37歲。在康熙逝世後,九子奪嫡中勝出的四皇子胤禛即位,國號為「雍正」。
胤褆一直被關在四四方方的囚禁之所中,幾乎半生都是在此度過,胤褆在這26年里也有數位妻妾,這些妻妾還為其誕下20為子女一些孩子幼時就夭折,還有一些長大成人後娶妻嫁人生子,繁衍後代。
直到雍正十二年,胤褆六十三歲,被發現死於幽禁中。
胤褆的一生皆因其對於皇位貪婪的慾望,從而開始走上不歸之路,本是一天資聰慧,有勇有謀之人,但日益增長的慾望,驅使著胤褆做出一些激進之事,最終導致自己不得善終。
一切都是由權力、利益爭奪引發的悲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