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期,北方匈奴氣焰囂張,多次南下侵襲中原,漢武帝時期,漢王朝國力強盛起來,他派遣衛青霍去病等人北上討伐匈奴,最終將其徹底擊潰,捍衛大漢的威嚴。正如詩中寫道「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將士們的英勇一直為後人所傳頌。
漢王朝與匈奴世代都是仇敵,在漢高祖劉邦時期,匈奴就是游牧民族中的翹楚,劉邦還一度想要藉助匈奴的力量統一天下。漢朝成立後兩國不斷交戰,彼此之間積怨頗深,很多漢人都將匈奴視為心腹大患。等到匈奴投降後,有一些漢人商人選擇將鐵器賣給匈奴,卻因此遭到漢武帝的重罰,將這些商人全部殺盡,反而重賞胡人,得知真相之後許多人直言高明,這是怎麼回事呢?
霍去病是漢武帝時期著名的大將,他本是衛青的外甥,屬於漢王朝的外戚。十多歲時霍去病就展現了出眾的軍事天賦,為自己贏得大將軍的職位,而後更是奉命出征匈奴。在戰鬥中霍去病多次出奇兵,從側翼將匈奴全部擊潰,最後甚至生擒匈奴的單于,至此河西走廊區域的匈奴部落向漢族投降,而霍去病也押解著四萬多的匈奴俘虜前往長安。
得知此事的漢武帝十分高興,他取前人從未達成的成就。不過他對待匈奴俘虜的態度引人深思,國內對於匈奴十分仇恨,長年的戰鬥讓許多漢人死於匈奴之手,同樣匈奴人也極端仇視漢人。只是此次兵敗,身為俘虜,他們也沒有反抗的餘地。漢武帝知道有四萬多俘虜後直接在關中附近安排了兩萬多輛馬車,專門給這些匈奴俘虜運送生活物資。
可是他的這項命令並未從國庫里撥款,這也導致負責的官員根本沒錢買馬,無奈之下只得向長安的百姓借馬,可惜這些百姓根本不信任官府,最終導致長安令無法及時完成任務。漢武帝得知後勃然大怒,當場就想處死長安令。幸好朝中大臣汲黯站出來,他表示匈奴人本就是俘虜,完全可以讓沿途的郡縣給他們提供物資,這樣興師動眾反而讓百姓寒心,長安令也沒有任何的錯誤。
漢武帝聽後若有所思,雖然心中依然不悅,但還是放過了長安令。等到這些匈奴人來到長安之後,商人們看到了商機,他們果斷拿出各種商品和匈奴人進行交易,其中不少都以高價賣出,很多人都因此大賺一筆。這件事情不久後也傳到了宮裡,讓人驚訝的是漢武帝對此十分憤怒,他竟然將五百名商人全部處死,這個決定震驚了許多人。
官員經過詳細調查才發現,原來很多商人都賣了一些武器給匈奴,這已經違反了西漢的法律,本來就應該處死,只不過涉及到匈奴才引起一些人的好奇。事情到這裡還沒有結束,漢武帝又做了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他拿出國庫的大量銀子重賞匈奴,還把他們分到西漢的五個區域,成為國家的重臣。
按照現代的眼光來看,漢武帝的行為太過殘暴,匈奴本身就是敵人,如果說商人違反法律處死還可以理解,那麼賞賜匈奴的行為就難以解釋。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漢武帝作為一代明君,他這個決定也有自己的考量,而且其真實目的十分高明。
首先漢朝擊敗的只是匈奴一個分支,塞外還有大量的匈奴部落,他們依舊是漢朝的巨大威脅,漢武帝賞賜匈奴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引誘那些塞外的匈奴人,讓他們知道投降的好處。再加上塞外環境惡劣,很多人食不果腹,這次事件後果然有許多匈奴人前來投降。
而處死商人則是一個信號,代表著叛國者的下場,要知道最強大的帝國往往從內部開始崩解。而這些商人將武器賣給匈奴無異於叛國,漢武帝的這種行為就是在殺雞儆猴,告訴那些有心人即便將武器賣給投降的匈奴也只有死路一條,如果賣給敵人更是必死無疑。
此外漢武帝還將這些匈奴人安排到西漢的各個邊境,用各種好處誘惑他們和同胞作戰,實現以胡制胡的目的,保證了西漢邊境的安全。由此可見漢武帝的想法並沒有那麼簡單,他的確是經過深思熟慮,最後也達到想要的目的,不得不佩服他的高明。
參考資料:《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