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小男孩為證明參加過長征,對毛澤東坦言:不信可以問賀龍

2022年10月05日12:56:16 歷史 1501

1936年延安,一名小男孩一路小跑向前進,直奔某單位,還時不時轉頭觀察附近的情況。他這般小心翼翼,很快引起在放哨的兒童團注意,立刻衝過來將他圍住。兒童團都覺得這名小男孩十分奇怪,就盤問起來:「你在這附近晃悠什麼?」

1936年,小男孩為證明參加過長征,對毛澤東坦言:不信可以問賀龍 - 天天要聞

小男孩滿臉焦急,說:「我叫向軒,是紅軍通訊班的人,你們怎麼抓我呀!我來給機關單位送信呢!」

「哈哈哈,你跟我們差不多大,怎麼可能是紅軍!」

「你肯定在說謊,哪有你年紀這麼小的紅軍!」

……

兒童團的小孩嘰嘰喳喳,全都在嘲笑向軒,絲毫不認為他是個小紅軍。向軒眼眶都氣紅了,委屈地說:「我真是通訊班的,我這次也是給紅軍辦事,我還參加過長征呢!」

這話也沒能讓兒童團相信,反而更大聲笑了起來:「都說了我真的是紅軍,你們怎麼就不信呢?」向軒已經氣得滿臉通紅。但兒童團依舊不肯放他走,紛紛說他吹牛不誠實,有古怪。

1936年,小男孩為證明參加過長征,對毛澤東坦言:不信可以問賀龍 - 天天要聞

兒童團押著向軒往前走,說要去找領導,正好毛澤東經過這條路,兒童團立即圍上去問好。毛澤東笑眯眯回應,突然發現了向軒,問起這是怎麼回事。兒童團的小孩爭先恐後回答,在他們的吵鬧中,毛澤東將事情經過聽了個大概。

走到向軒面前蹲下,問道:「你這麼小就參加過長征?那可是很辛苦的,你有證據嗎?」向軒看見領導來了,慌忙解釋道:「我真參加過,還爬過雪山,走過草地呢!」毛澤東十分吃驚,眼前這小男孩難道還真和紅軍一起經歷過長征?

毛澤東繼續問道:「你參加過長征的話,確實是紅軍了。但口頭說是沒有證據,誰能證明呢?」向軒這才想起可以找人證明身份,坦言道:「不信可以問賀龍!他能替我證明!他是我舅舅!」聽見這話,毛澤東哈哈大笑起來,說道:「難怪你脾氣這麼犟,原來是賀鬍子家的人啊,跟你舅舅一個德行,現在我信你了。」

向軒不僅是賀龍的外甥,他母親大家肯定也不陌生,正是「湘西雙槍女英雄」賀滿姑。

1926年3月,向軒出生在湖南桑植縣,新生命的到來使這個家充滿歡樂。一家人忙著投身革命,向軒從小接觸最多的就是戰場,母親懷他的時候,在姐姐賀英的游擊隊工作,直到向軒出生才得以休息片刻。

1928年,賀滿姑和隊伍走散,只能選擇先回家。但誰想敵軍衝進家中,將賀滿姑和3個孩子抓個正著。國民黨反動派抓到賀滿姑極其得意,立刻發電報、登報紙,將工農革命軍婦女總隊長賀滿姑和其子被捕一事四處宣揚,吹噓將徹底消滅賀滿姑率領的部隊。

賀滿姑在牢里受盡敵人虐待,在各種酷刑下依舊死守秘密、寧死不屈。敵人對她一次次折磨,得到的只有賀滿姑的謾罵,惱羞成怒的敵人沒多久就對賀滿姑處以極刑,賀滿姑最終犧牲。向軒沒了母親,卻被關在大牢,任憑他自生自滅。

賀英得知妹妹和孩子被捕後,立刻花重金想將人救出來,但賀滿姑已死,救出來的只有3名小孩。向軒被折磨得不成樣子,整個人臭烘烘的,衣服髒亂得看不出本來面目。本應活潑的小孩,甚至連哭都不會哭,沒人知道他在監獄經歷過什麼,母親犧牲後他又是如何活下來的?

向軒年紀尚小,賀英扛起照顧妹妹遺孤的責任,成為向軒的另一個母親。向軒從小就被家庭環境熏陶,舞槍弄棒沾手就來,4歲就會用槍,但賀英從來不肯給他槍。小小年紀的向軒就趁賀英、賀龍不注意將槍給偷出來,來到林子開火,他也因為這事挨過不少打。

1936年,小男孩為證明參加過長征,對毛澤東坦言:不信可以問賀龍 - 天天要聞

圖|賀龍

1933年,游擊隊來到湖北鶴峰縣太平鎮,此時正值插秧季節,不少隊員回家幫忙做農活,賀英身邊只有一些親屬和傷員。5月6日,太陽剛剛升起,村莊十分安靜,只有偶爾一兩句雞鳴。突然,「砰」地一聲槍響,打破了寧靜。

賀英反應迅速,拿起槍,套上衣服就衝出門戰鬥。向軒也被槍聲驚醒,這時賀英的腹部和腿部都已中槍,還是跪在地上拚命和敵軍周旋。游擊隊此時人數較少,對方正好把他們打了個措手不及,眼看敵軍就要攻進來,賀英便讓小孩和其他人先走。

她將向軒叫到身邊來,交給他一個包袱,裡面放著一些食物銀票和一把小手槍,認真對向軒說:「快走,去找你大舅!」向軒哭得泣不成聲,死死抱住賀英,賀英將他用力推開,讓他快走。向軒抱緊包袱,躲避槍林彈雨衝出去,賀英也在這場戰鬥中因重傷身亡。

另一邊,向軒將手槍緊緊握在手中,向後面追擊過來的敵人射擊,飛快向山上沖。自小在山中長大,對地形十分熟悉的向軒,很快就甩掉了敵人。他不知道要去哪找大舅,賀龍參軍四處征戰,居無定所。向軒早就將力氣耗盡,再也走不動了,剛往前走兩步就徹底暈倒。

游擊隊的廖漢生等人逃出來後,來到山上尋向軒,最終找到昏迷的他。蘇醒後,向軒和他們一起安葬賀英的屍體,出發尋找自己的大舅賀龍。在路上,向軒才知道游擊隊被偷襲,是內部出了叛徒,將游擊隊的信息透露給國民黨,才遭遇這場突襲。

這也讓向軒止不住眼淚,親生母親在他2歲時離開,姨媽為了照顧自己,一直沒生孩子,把他當親兒子對待。他才7歲,就失去了兩個媽媽,向軒一路都在悲痛。再次見到親人時,他終於忍不住大哭起來,抱緊賀龍,將自己所有的委屈都傾訴出來。

向軒拿出姨媽的包袱,將東西和手槍都交給賀龍。賀龍抱著可憐的外甥,一邊給他擦眼淚,一邊抽煙,一句話沒說。這個鐵血錚錚半生的男人,聽聞大姐的遭遇後終於落淚。

過了許久,賀龍總算開口,向眾人說:「大姐她們都犧牲了,你們打算怎麼辦?還想不想繼續幹革命?」

「干!一定要干!」

廖漢生等人十分堅定,並舉起手發誓:「幹革命干到底!一定為賀大姐報仇!」

向軒也一起將手舉起,稚嫩還帶點哭腔的聲音在大廳中響起:「干到底!」

「好!有你們這句話就夠了,你們回去招人,把游擊隊重新建立起來,將那群傢伙徹底趕出去!」賀龍立刻派廖漢生等人回太平鎮,繼續建立游擊隊,向軒則留在自己身邊照顧。

1936年,小男孩為證明參加過長征,對毛澤東坦言:不信可以問賀龍 - 天天要聞

圖|廖漢生

向軒就這樣成了一名紅軍小戰士,他跟在賀龍身後當勤務員、通訊員,小手槍也天天佩戴在身上,平時就將槍中的子彈卸下來,打仗時才安上。軍隊中也有不少小孩,戰鬥時,他們幾個年紀小的孩子,抱團一起衝上戰場,跟在大隊伍後面,沖敵人來幾槍,更多時候還是照顧傷員和清掃戰場。

不打仗的時候,他們才有孩子的頑皮,經常湊在一起打泥巴仗,玩得髒兮兮,全身都是泥巴。戰士路過的時候,總會有那麼幾個小孩被打哭,遊戲總是一出接著一出,看見有人哭了,立馬就圍上去逗笑人家。扮鬼臉,學動物,各種花樣將哭得慘兮兮的小孩逗笑,用滿是泥土的手抹一把眼淚,繼續一起玩。

賀龍每次看見外甥一身髒亂,還有那調皮搗蛋的性子就氣不打一處來,經常叫他不要打泥巴仗。但小孩哪裡會聽呢,總將賀龍的話當耳旁風,下次繼續弄得一身泥濘。歡聲笑語也給其他戰士帶來一點歡樂,緩解戰爭帶來的壓力。

平時,向軒總是仗著自己戰場經驗多,把自己當成孩子王。打鬧完畢,就開始學訓練的戰士,開始喊「一二一」的口號,帶領小孩走出歪七扭八的步伐,向軒也很快當上孩子兵中的副班長。

每次賀龍給他安排任務時,就向軒最聽話認真。打土豪分田地那段時間,許多百姓都不敢接受分配的土地,戰士便一家一戶勸說,讓他們知道這都是免費給他們的。向軒和小夥伴也需要家家戶戶去動員,讓百姓收下這些土地。

向軒膽子很大,其他夥伴連門都不敢敲的時候,向軒已經和別人聊起來了,大聲喊道:「為什麼不要!這些土地本就不是地主的,本來就屬於咱們窮人,如今歸還給我們了,那一定要收下!」向軒帶著其他小孩就這樣忙活幾天,讓百姓都收下土地。

1935年11月19日,賀龍部隊也踏上了長征路,年僅9歲的向軒也一起參加長征。這條路程艱難險阻,戰士經常挨餓,向軒就會到處去尋吃的,回來分給戰士吃。他隨隊伍爬雪山、過草地,賀龍特地分給幾個孩子一匹馬,向軒他們輪流騎一段路,再走一段路。

隊伍走到雲南時,向軒看見一匹漂亮的小花馬,幾名小孩頓時起了興趣,衝上去紛紛想騎這匹小馬,一時間鬧得不可開交。這次賀龍發了特別大的火,將向軒狠狠教訓了一頓,質問他如果一不小心脫離部隊,徹底跟隊伍走丟了怎麼辦,這也將向軒徹底罵醒。

1936年,小男孩為證明參加過長征,對毛澤東坦言:不信可以問賀龍 - 天天要聞

舅媽因為忙碌,經常沒睡個好覺,舅舅賀龍更是忙得見不到人影,向軒也在行軍路上逐漸成長。碰巧這時,舅媽剛生下一個女兒,名喚賀捷生。通常舅媽負責照看孩子,背上賀捷生,手拉向軒。向軒十分懂事,在舅媽做宣傳工作時,認真照料妹妹,絲毫不敢走遠。

長征路上,讓向軒記憶最深刻的事件是夥伴父親的犧牲。幾名小孩中,向軒年紀最小,一名叫辛先柱的小孩比向軒大一兩歲,對向軒很照顧,向軒特別喜歡跟他待在一起,因為辛先柱父親是炊事員,總背著口大鍋。部隊一到駐地,炊事員就起鍋燒飯,辛先柱的父親也將食物全分配給戰友,自己只留一點點。

但物資本就稀缺,不少戰士都被冷死、餓死、病死,辛先柱的父親總是顧戰友,苦自己,最終在路上餓死。父親的去世對辛先柱打擊很大,向軒也不知道怎麼安慰自己的朋友,他又想到自己兩個母親相繼犧牲,兩個小孩都失去了親人,不管心中多難過還得繼續前行。

向軒徹底沒了調皮的一面,再也沒有像以前一樣偷懶,只有他快撐不住,要暈倒時,才肯其他人把他放到馬上休息。冬天戰士又冷又餓,還得一人扛起幾十斤的煤前行,向軒也扛起了煤,說自己是個男子漢,跟隨大家一起前行,他也因此落下了不少傷病。

腳上的水泡就沒消過,總是剛好又起泡,也布滿不少疤痕。幾名小孩都想讓他騎馬前進,向軒卻說:「我得多活動活動,走路就是最好的活動。」說著,又走了一小段路。

休息的時候,向軒在隊伍中四處忙活,立志當個優秀的小紅軍,不給舅舅丟臉。隊伍需要放哨時,小孩10歲以下的是3人一班,輪到向軒三人時,他讓其他兩人睡覺,他一人盯就好。

給小紅軍分配的任務都是一些勤務員、宣傳員之類的活,向軒也是一名宣傳員,他天天頭戴一頂大帽子,背個斗笠,四處去人群中央宣傳,讓人家加入紅軍隊伍。一名娃娃紅軍,確實讓許多百姓感到新鮮,圍著向軒問東問西的人也不少。

他沒有一點露怯,反而看見身邊的人群增多十分高興,立刻邊唱歌邊比劃,吸引更多人,最後將在部隊學到的說辭和百姓講,動員他們一起跟隊伍前進。這一方法還真挺有用,一次向軒繼續去街上宣傳,直接帶回來37人。

向軒越來越懂事,賀龍也比較滿意,逐漸想培養自己的外甥,於是找上他:「服務管理處的文書沒人干,你去怎麼樣?」

「舅舅,我連個字都不認得,你讓我去當文書?這得有文化的人才能幹吧,你還是讓我繼續當個通訊員吧。」

1936年,小男孩為證明參加過長征,對毛澤東坦言:不信可以問賀龍 - 天天要聞

向軒嘴上雖說自己不行,但心中還是憋著一股勁,他開始一邊在隊伍忙活,一邊纏著軍中識字的人教他寫字認字,他也不是那個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向軒了。部隊到達陝北後,向軒被留在了延安,繼續自己通訊員的職責,為部隊送信。

也就是這時候,他遇見了毛澤東,發生了開頭那一幕。年紀尚小的他,很快就被組織送往陝甘寧邊區中學附小學習,他在學校很刻苦,發誓要好好學習,出人頭地,為親人報仇。

他一邊當通訊班班長,一邊在學校學習,一直讀到延安抗大。畢業後,他立刻回到部隊繼續為國效力。向軒先是擔任通訊員,幾次戰鬥下來,表現得十分英勇,很快就晉陞為副連長。從小鬼點子就極多的向軒,在戰爭中也有奇特的想法,好在反響都不錯。

這次,他又想到一個和敵人對戰的想法,提出了「大老虎」和「飛雷炮」的構想,該想法立刻得到了眾人肯定,湊到一起探討起來,幾次意見修改下來,他們終於動手製作。眾人挖空心思,全身心投入製作擁有極大威力的「大老虎」和「飛雷炮」,終於成功研製出來。

新研製的「飛雷炮」很快就被搬上戰場,威力極大的土炮立刻就向敵營發射,一次可以發射5公斤炸藥,射程達500米。頃刻間,敵軍的營房立刻被炸得稀碎,戰士也歡呼起來。聽見外面的炮彈聲和戰友的歡呼聲,向軒也十分開心,轉念一想他又十分生氣。

原來他有傷在身,再加上這個炮彈威力不能確定,為了向軒的安危,戰友都建議他先休息。向軒想到這是自己參與研製的炸藥,就很想親眼見識一下,不顧戰友阻攔,帶傷衝上前線,親自操弄起土炮和敵人對抗。

敵人在我方的攻擊下,已經倒下一大片,但仍有部分殘餘兵力負隅頑抗。向軒也帶領隊伍繼續對敵人射擊,突然敵人的槍榴彈射了過來,直接射中向軒,向軒臉上都是鮮血,倒下前還是向敵軍方向轟出了炮彈,最後倒在血泊中。

戰士立刻將向軒抬下戰場,他的右眼窩密密麻麻全是炸彈碎片,右腳也正被敵人打中,鮮血直流,全身負傷21處。向軒的英勇讓戰士欽佩,縱隊司令員賀炳炎也為他的勇敢驕傲,想起向軒的父母全都犧牲,他又感覺十分對不起向軒。

1936年,小男孩為證明參加過長征,對毛澤東坦言:不信可以問賀龍 - 天天要聞

圖|賀炳炎

賀炳炎給賀龍致電,將向軒重傷和眼睛受傷一事告訴他,賀龍在那頭說:「別人的孩子能受傷,我的孩子就不能受傷了嗎?雖然我很難過,但是為了國家和人民,我們作為戰士,即使犧牲又如何?」

解放戰爭中,向軒所在的炮兵班在他的帶領下多次獲取勝利。淮海戰役期間,在他的出謀劃策下,我軍順利將敵軍包圍並獲勝。向軒也在部隊中逐漸成長為一個高大強壯的男子漢,看著他長大的許多戰士,都不禁感嘆時間過得真快。

向軒一生都在南征北戰,一家都參與革命,對得起國家和百姓,全身幾十處負傷充分說明了他的貢獻,至今身體中依舊還有取不出的子彈。

新中國成立後,經中央機關批准,向軒的軍齡從1933年5月6日算起,這一天,他拿起姨媽交給他的槍,第一次和敵軍對戰。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向軒在抗戰中的付出,也受到組織的肯定,被授予中校軍銜。他曾榮獲多枚勳章,在晚年接受採訪時,誠懇地說:「是革命的騾子馱大了我。」他也在成都軍區一直勤懇工作,直到1982年退休。

向軒在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跟隨家人為革命奮鬥,年僅7歲就拿起槍和敵人對抗。他的家族先後有109人壯烈犧牲,親生母親遭受慘烈的極刑,他自己也留下一身傷痕。但他並沒有被絕望打倒,反而在苦難中堅定自我,拿起武器成為了一代英雄,不愧為名門之後。

1936年,小男孩為證明參加過長征,對毛澤東坦言:不信可以問賀龍 - 天天要聞

圖|向軒

向軒如今仍然健在,他對自己的遭遇從不多提一句苦累,只說希望所有人都有和他一樣的信念,無論如何都要走下去。中國的快速發展也讓向軒十分開心,和平正是他們那一代人的追求。相信每個中國人也都會將先輩的努力和受過的磨難銘記於心!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 天天要聞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女演員遠野凪子近日疑似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45歲。7月3日,遠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於東京都豐島區的公寓拜訪,卻始終無法與她取得聯繫。助手隨後聯繫公寓管理公司並報警。警方在室內發現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爛的女性屍體,現場確認該女性已經死亡,根據狀況判斷其死亡已有幾天時間,警方不認為存在被害...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著火了,這個責任…… - 天天要聞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著火了,這個責任……

昨天有網友在《從監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來搞調查,那會如何》留言說:舉個例子,10年前驗收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任監督員,到第10個監督員的時候著火了。前面9人沒事,第10個進去了,這冤不冤呢?如果隱患很好整改,沒有一點壓力,為什麼前面9個不做?為什麼就認為在第10個人身上就應該做,而且能做,還能做好?這段話是什...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原標題: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重讀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閃閃的紅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閃閃的紅星》是李心田寫於60年代的小說,原名為《戰鬥的童年》。1972年,該作品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入選教育部紅色經典閱讀書目,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範本,被譯成英、法、德等10餘種文字,19...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 天天要聞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王舟瑤(1858—1925),字星垣,號默盫,浙江黃岩人,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家、藏書家和地方文獻專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學教授、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經史教習、兩廣師範學堂監督、禮部顧問官。王舟瑤一生著述頗豐,著有《中國學術史》《讀經札記》,編纂有《光緒台州府志》《默盫集》,輯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遺書》等。近日,...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七七事變」吹響了全民族抗敵禦侮的號角。作為事變中的重要場景,盧溝橋迅速為國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聞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宮裡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難。尤其對胡氏來說,她面前擺著的,不只是後宮的明槍暗箭,還有一道橫了百十年的規矩——「子貴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這規矩時說得明白:皇子立為太子,親媽就得賜死,怕的是外戚仗著太后的勢亂政。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 天天要聞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師範大學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溫州。195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石...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陝西省綏德縣人,享年66歲。早年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 天天要聞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在集義青紗帳里的游擊隊員(資料圖片)。  集義村原屬徐溝縣管轄,位於縣城東10華里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為抗擊安祿山叛軍,當地群眾自發在此集結義軍,「集義村」由此得名。  集義村的地理位置重要,與正北的大常鎮、東南的榆次縣東陽鎮呈犄角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