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對於華國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一年,他在中央工作人員的安排下來到了北京,即將踏入中央,接手新的工作。當然,他自己心中也是十分明朗,所有這一切都得益於毛主席。
華國鋒進入中央,開始著手處理一系列國務院事宜,接受公安部部長……等等一系列工作的同時,也是已經不再年輕的毛主席,考慮接班人的時候。可這接班人的選擇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註定是一個漫長多變、錯綜複雜的過程。這個未來的接班人,既要賢能,還得有顆赤誠的心。此時的華國鋒,是不會想到自己講會被選為候選人,他只知道在自己的崗位上一五一十地做事情。他不知道的主席一直密切關注著他,在這個過程中,主席發現他是有著政治能力的,很多事情他呢能夠出色的完成;二來呢,在他老人家眼裡,他是「老實人」的代表,這是毛主席很看重的一點;除此之外,老人家發現,他是一個能夠和睦同志的人,無論是新上任的幹部還是老一輩的革命家都對他讚賞有加。於是,在1976年的1月,也是他老人家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年頭,他明確地指出要讓華帶頭。他還跟身邊人說,他知道華認為自己水平欠缺,他還就偏要讓華試一試。
這之後,華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英明領袖」,短暫的華國鋒時代在歷史的洪流中上演。
很多人,難免不解,主席為何偏就選中了華?實則,這早在1955年的時候就有了苗頭。這是華調去湘潭做縣委書記的第4年,或許是因為在主席家鄉做父母官,本身就不一樣,也或許是因為他自身敦厚樸實的品質深深吸引了毛主席。總之,在那幾年,主席前去湖南視察工作的時候,總是要讓他來彙報工作的。而他接地氣的形象深入主席的心中。對於這個年輕後生,主席歡喜的很。1955年10月,中共七屆六中全會擴大會議如實召開,主席破例邀請了華參加。光是破例就足以見得,主席對華的青睞了,席間,已經62歲的他,對著34歲的華打趣的說到,華呀,也是他的父母官。
這樣種種肯定,也是華能夠平步青雲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