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天天讀」10月2日

2022年10月03日20:31:44 歷史 1465

【黨史百年·天天讀】10月2日

科大醫視界 2022-10-02 20:07 發表於河南

重要論述

1953年10月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聽取陳雲關於糧食問題的報告。報告指出:在糧食問題上必須處理好四種關係,即國家與農民的關係,國家與消費者的關係,國家與商人的關係,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的關係。處理好這些關係最好的辦法是在農村實行徵購、在城市實行配售,嚴格管制私商,在堅持統一管理的前提下調整內部關係。會上,鄧小平建議將農業稅秋征推遲一個月,征與購同時進行。  毛澤東在會上作結論,表示贊成陳雲的報告和鄧小平的建議。結論指出:農民有自發性、盲目性的一面。他們正處在由個體經濟到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過渡時期。我們經濟的主體是國營經濟,有兩個翅膀,一翼是國家資本主義(對私人資本主義的改造),一翼是互助合作、糧食徵購(對農民的改造)。有人要摸農村的底,農村的底有六條:(一)小農經濟。(二)百分之十左右的缺糧戶。(三)每年兩千萬到四千萬災民。(四)百分之十左右的落後鄉。(五)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農民歡欣鼓舞、擁護政府。(六)互助合作。我國農村將來進一步的發展,基本上是靠第六條。對農民實行糧食徵購制,主要依靠黨員,他們是鄉村幹部和農民中的積極分子。關於配售問題。不叫配售也可以,可叫計劃供應。徵購、搞私商、統一管理勢在必行,配售問題看來也勢在必行。他還委託鄧小平到全國糧食會議上講話,囑咐講糧食徵購一定要聯繫過渡時期總路線去講。毛澤東在會上所作結論收入《毛澤東文集》第六卷。

1984年10月2日

鄧小平會見參加國慶活動的楊振寧等六十多位外籍華人科學家時談到城市改革問題指出:不久要開十二屆三中全會,會議的主題是城市改革。如果說開拓新局面是從農業開始,這次則是全面改革,包括工業、商業、科技、教育等,範圍很廣。改革是很迫切的。因為農村政策見效,農民好起來了,如果城市不進行改革,就會妨礙農村繼續前進,城市也滿足不了占我國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農民的需要。城市改革要有更大的勇氣。農村改革說明,城市改革不但必要,而且相信會成功。這就可以保證我國到本世紀末實現翻兩番的目標。這篇談話以《希望海外親人和朋友提供更多的知識和勞動》為題,收入《鄧小平論統一戰線》。

黨史回眸

1949年

10月2日 蘇聯政府決定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3日,周恩來複電錶示,歡迎立即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之間的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到2021年6月,中國已同180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1964年

10月2日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首演,3500多名專業和業餘文藝工作者參加演出。

歷史瞬間

「黨史百年·天天讀」10月2日 - 天天要聞

1949年10月2日,蘇聯政府首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3日,中蘇正式建交。圖為蘇聯第一任駐中國大使向毛澤東主席呈遞國書。

「黨史百年·天天讀」10月2日 - 天天要聞

編輯:郝欣雨審核:郝欣雨監製:鄭珂馨來源:共產黨員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大暴雨!或破歷史極值!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特大暴雨!或破歷史極值!緊急提醒

南方人做好準備!今年以來強度最強暴雨、大暴雨範圍最大的新一輪降水於昨日(5月27日)夜間開始登場部分地區日雨量或破5月極值!接下來兩天將橫掃南方大部地區此次降水單日降雨量大局地降雨具有極端性且強降雨落區與上一輪高度重疊致災風險高,需高度警惕!此輪強降雨究竟有何特點?強度強!暴雨或大暴雨成過程「標配」昨日...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憶「永不消逝的電波」 - 天天要聞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憶「永不消逝的電波」

吳儂軟語的評彈、鏗鏘有力的解說,一同講述著革命先烈壯烈而感人的故事。今天是上海解放76周年,李白烈士故居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電波從這裡發出」專場活動,以獨特的方式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活動伊始,虹口區黃渡居民區黨總支與虹口區評彈協會黨支部簽署了共建協議,在文化傳承、紅色教育等方面的合作邁出堅實...
台媒:賴清德當局強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蔣萬安批「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 - 天天要聞

台媒:賴清德當局強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蔣萬安批「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

【環球網報道】賴清德當局在島內大搞「去蔣化」,全台的「中正路」醞釀改名。據台灣《聯合報》5月27日報道,台「內政部」負責人劉世芳稱,希望島內各縣市地方政府推動改名,被台中市長盧秀燕反嗆「吃飽太閑」。台北市長蔣萬安今日(27日)也批評稱,民進黨當局「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當地民政局長陳永德也說,...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就在今天,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回家」了!5月27日上午,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區舉行歷史見證物回搬暨上海解放76周年紀念活動,歡迎一座見證上海解放烽火歲月的碉堡以及彭浦新村歷史紀念浮雕,在歷經三年多的保護性遷移後正式回遷原址。「彭浦新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傳奇經歷、光榮夢想的地方,見證了彭浦新村人民不屈...
女子遇刺身亡  兇手 「精神分裂」 一審改期 - 天天要聞

女子遇刺身亡 兇手 「精神分裂」 一審改期

2025 年 5 月 27 日,成都陰雨連綿。備受關注的成都 27 歲女子在家門口遭精神分裂者捅刺身亡案,原定於今天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但庭前會議後,法院決定延期開庭。案件發生於2024 年 6 月 9 日下午 1 點多,在成都市某小區,35 歲的梁某某來到受害人家門口,無故敲門滋擾並對家門吐口水。受害人發現後讓母親通知...
紀念錢學森歸國70周年——僑心築夢同上「科學報國課」 - 天天要聞

紀念錢學森歸國70周年——僑心築夢同上「科學報國課」

「僑心築夢·科學報國」——紀念錢學森歸國70周年專題活動,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行。本次活動由徐匯區委統戰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統戰部聯合主辦,旨在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廣大僑界人士的愛國熱情,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激勵廣大留學人員傳承家國情懷,勇擔時代使命。上海市僑聯黨組書記、主...
古代巨型船隻是怎麼建造的? - 天天要聞

古代巨型船隻是怎麼建造的?

古代巨型船隻的建造,不僅是當時技術和智慧的結晶,更承載了時代的雄心壯志,古人為什麼要建造如此巨大的船隻?古代的造船技術遠不如今天先進,但正是在這種條件下,古人依靠智慧與創新,建造出了令後世驚嘆的巨型船隻,那麼古代人是如何在條件極為簡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