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的發展快速進行著,我們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可是那個帶領著我們走向富強的偉人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偉人去世後,也有很多人帶著崇敬的腳步來到了他的故鄉韶山,感受偉人曾經的氣息。
1984年,故鄉韶山又迎來了一批遊客,只是這一次卻發生了一件不一樣的事情。當他們來到毛主席小時候曬穀子的地方時,一名穿著樸素的婦女突然跪在地上失聲痛哭起來,嘴裡喊著:「爸爸,女兒好想你啊?」這些話可把周圍的人驚呆了,大家也都非常好奇這名衣著樸素,跪地失聲痛哭的人到底是誰呢?她口中的爸爸到底是誰呢?
主席身邊長大的孩子
等到這位婦女終於穩定下來了,她慢慢地解釋道:「我是主席的女兒李訥,剛剛控制不住情緒了,不好意思!」大家這才明白過來,這個痛苦的女子正是偉人的女兒!
李訥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在主席的身邊長大,和他的哥哥姐姐不一樣,因為當時的一些政治戰爭等原因,他們一生和父親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李訥出生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前夕,長期在延安忙碌事業的毛主席對於這個小女兒的到來稍微感到了一絲輕鬆,也讓他真正體會到了身為一名父親的喜悅。
喜悅過後,主席還是要面對各種戰場突發事件,經常會忙碌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周圍的人也不敢輕易的勸主席去休息,因為主席都是口頭答應,轉身就繼續工作去了。每當這時,李訥就會歡快地跑到父親的身邊攬上他的手,帶著他去一起散散步休息一下。看著身邊天真爛漫的女兒,主席緊鎖的眉頭終於有了一絲的鬆動。
在之後的生活當中,主席只要有時間就會陪李訥玩一會,不過,主席也非常重視李訥的教育問題。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知識的影響,成為一名有文化的現代女性。因此主席有時候在看文件的時候就會讓李訥在自己身旁,教她一些古詩詞。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還不到6歲的李訥就已經會背上百篇古詩詞,還對一些古今人物有了了解。
低調完成學業
長大後,李訥又憑藉著優異的成績成功進入北京大學學習。在學校期間,毛主席一直在叮囑孩子一定要謙虛,不能因為是主席的女兒而有什麼特殊的待遇。而李訥也一直謹記父親對自己的叮囑,從小學開始就是保持樸素的作風,除了個別人知道他的身份,就連老師也不知道她是主席的孩子。
到了大學,雖然學校距離自家的距離非常遠,他也沒讓父親的司機來接送過自己一次,每天就是自己騎著很多年的自行車上下學。畢業之後,她也選擇身承英雄兒女的熱血投身到了建設當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可以說,李訥這一生父親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個人,身為主席最疼愛的小女兒,在父親去世之後,她卻很少去韶山。因為母親江青的原因,她不敢去韶山面對父親的故鄉,面對這個對父親意義非凡的地方,這是她的遺憾。
韶山是主席出生的地方,是一切故事的開始,是主席想要落葉歸根的地方。1976年,主席因為身體原因已經到了說話都非常困難的地步了,但是在他的心裡一直都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終於在同年8月,思鄉心切的主席提出想要回到韶山修養的提議。
不過考慮到主席的身體情況,再加上當時的交通運輸並不發達,所以當時暫時沒讓主席回到韶山。過了一個月,主席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理想,而主席也想要儘快回到故鄉修養。中央即刻通知了水滴洞的相關人員,工作人員也是抓緊時間準備著接待工作。只是這一項接待還沒有準備完成,在1976年9月9日,一個噩耗傳來:毛主席與世長辭!
替父回到韶山
主席也沒能實現回到故鄉的願望,不過李訥一直將這個心愿放在自己的心中。距離父親去世八年之後,李訥終於決定帶著父親的願望在丈夫的陪同下回到了父親的故鄉韶山。
回到韶山之後,她不想因為自己的身份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動作,就用丈夫的名字登記了遊客名單。兩人衣著樸素,在導遊的帶領之下參觀了毛主席曾經居住的地方。在這裡,李訥看著父親曾經使用過的書桌,水杯……她情不自禁的想要撫摸著這些東西。彷彿最愛的父親並沒有離開自己一樣。
想到這裡,她漸漸的和其他遊客分散開來,她和丈夫一起回憶著往日和父親之間的點點滴滴。聽著妻子講述的往事,丈夫王景清的眼中也不免濕潤了起來,他溫柔的安慰好妻子的情緒之後帶著李訥再次跟上了導遊的步伐。
慢慢地他們來到了一處曬穀場,旁邊還有一塊石碑上寫著「毛主席曾經勞動之地」,看著這些,李訥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悲痛,一下子就跪到地上哭了起來。面對這樣的情況,王景清也愣神一下,他很快反應過來攙扶著妻子安撫著他的情緒。
不過大家都已經聽到了李訥的聲音,開始紛紛猜測這個在地上痛哭女人的身份。丈夫解釋了她的身份,這下眾人才知道這個痛哭的婦女正是主席的主席的女兒,大家都為父女倆人之間的濃厚的情感所感動。當韶山的工作人員得知主席女兒李訥來到韶山之後也是非常的喜悅,彷彿就有一種感覺「毛主席」回到了這裡一樣。
結語
40多歲的李訥終於是代表著自己的父親回到了故鄉韶山,落葉歸根也終於有了歸宿。偉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可見故鄉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啊!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