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是烙在中華民族心上的一道傷疤,那是一段悲慘屈辱的苦難歷史,也是一部覺醒奮起的悲壯史詩。他點燃了日本長達14年的侵華戰火。在日軍鐵蹄肆虐下,中華兒女壯懷「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滿腔熱血,「四萬萬人齊蹈厲」「誓死不當亡國奴」,與日本侵略者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取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歲月的落英早已覆蓋戰爭的遺迹,發展的潮流一點點清洗著歷史的傷痛,但90年後的今天我們仍應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偉大歷史,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及殊為珍貴的民族尊嚴。
儘管「九一八」已經遠去,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所有慘遭殺戮的死難同胞,值得我們永遠悼念;抗日戰爭中所有英勇獻身的英烈和為之作出貢獻的人們,值得我們永遠緬懷;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屈不撓鬥爭,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各種各樣的紀念碑、歷史遺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記憶。無論是退伍軍人金春燮為抗日英烈建造77座紀念碑,還是江西吉安超果村的村民自發集資建造烈士紀念碑,千千萬萬群眾自發銘記歷史的舉動,都是在告訴世界、提醒後人,渴望正義、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民,不能、不會更不應淡忘那些曾經沉痛恥辱的記憶。
歷史的恥辱是對昨日的慘痛記憶,更是今日我們前行奮進的不竭動力。國難、國恥、國殤要紀念,但更應把在紀念活動中收穫的精神財富轉化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轉化為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強大力量,轉化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強大正能量,轉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際行動。
今天我們紀念這段歷史,就必須始終銘記「落後就要挨打」教訓,發憤圖強、奮發向上,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來捍衛祖國利益和民族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