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了,上百萬的北平人民,在蕭瑟的冬風中,興高采烈地迎接著解放軍的進城。然而,北平的解放,不像有的城市那樣,通過兵戈相見,遍地槍炮聲得來的,而這個眾所嚮往的和平場景的形成,卻離不開一個叫做傅作義的前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功勞。但是,傅作義作為國民黨的一名高級將領,為何又願意加入我黨陣營,還北平百姓一個安寧呢
在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傅作義的大女兒傅冬菊了。其實,傅作義在國民黨軍中任職時,傅冬菊早就看透了國民黨中的爾虞我詐,自私自利的鬥爭,她深刻認識到,中國如果交給這樣的政府,那國人將永遠是暗無天日。
但是,由於傅冬菊從小就接受了來自父親愛國愛家的思想教育,身體里也流淌著將門英傑的血液。要傅冬菊對這一切視而不見,那是不可能的。幸運的是,恰好在這個時候,傅冬菊接觸到了共產黨員,遇見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於是,傅冬菊就瞞著父親,偷偷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父親傅作義在戰場上用血肉之軀抵抗外侮,而傅冬菊則在昏暗的房間里,用筆頭痛斥敵人的可恥行徑。父女倆同心卻不同營,並且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1948年。因為在這一年,國民黨的腐敗無能,早已讓他們喪失了民心,而共產黨解放全中國乃是大勢所趨。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駐守在北平的國民黨將領正是傅冬菊的父親傅作義。為了北平數百萬人的生命財產,以及無數的文物古迹,黨中央特地聯繫傅冬菊,要她前去北平說服自己的父親起義。
於是傅冬菊連夜奔赴北平和父親進行對話,她用及其懇切的言語,將時事利弊,以及百姓生活等所有相關的資料一一告知父親,同時她還將自己在北平獲得的消息也傳遞給了黨中央。這些消息為黨中央做出下一步的行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幫助。在傅冬菊的努力勸說之下,傅作義最終同意起義,和平解放北平,還北平人民一個太平。
傅作義在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了人民政府委員等要職,繼續盡心儘力為國家和人民服務。而為北平和平解放立下大功的傅冬菊,先是在天津的《進步時報》社擔任要職,後來又去了西南服務團工作,並且還創辦了《雲南日報》。筆杆子是她的生命,是她為之作戰的武器。正是帶著這種敢為天下發聲的勇氣和夢想,傅冬菊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地取得令人矚目的進步。
1951年,傅冬菊被調到了人民日報社工作,在這裡的記者部和文藝部工作許多年之後,又被調到香港新華社負責統戰工作,可見政府組織對傅冬菊工作的高度認可和支持。1997年,傅冬菊從她熱愛並為之奉獻一生的崗位上退休了。
但是,退休後的傅冬菊也沒有閑著,她積极參加各種公益事業,直到2007年,因病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