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的嬪妃、漢文帝劉恆的生母薄姬,會稽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薄姬早年嫁給魏王魏豹,魏豹被韓信打敗後被俘,後來魏豹因反覆無常,被周苛殺死。魏豹死後,薄姬被送進皇宮裡的織布坊。劉邦有一次來到織布坊,看見薄姬頗有姿色,便將其納入後宮。
薄姬入宮一年多,因不得寵,所以一直沒有得到劉邦的臨幸。後來,劉邦覺得薄待了薄姬,遂生憐憫之心。一天,劉邦將薄姬召來並與她同房,薄姬嬌滴滴對劉邦說:「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劉邦聽到這句話,非常高興,就對薄姬說:「這是顯貴的吉兆,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
劉邦與薄姬
這一次同房後,薄姬就有了身孕,於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生下兒子代王劉恆。薄姬自從生下劉恆之後,就很少有機會再見到漢高祖了。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劉邦去世後,那些受到漢高祖寵幸的嬪妃,比如戚夫人等人,因受呂后嫉恨,都被呂后幽禁起來、不能出宮並受盡折磨。漢高祖在世時,薄姬因不被劉邦寵愛,所以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劉恆前往封地代國,尊為代王太后。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死。呂后去世後,大臣們商議擁立繼位皇帝。大家都痛恨呂氏外戚勢力強大、驕橫跋扈、把控朝政,而稱讚代王劉恆仁慈善良。於是朱虛侯劉章、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人聯合起來,誅殺了呂氏諸王,迎回代王劉恆即位為帝,即漢文帝,薄姬尊為皇太后。
身處當今的功利社會,我們每個人所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因為急功近利的心態作祟,導致人心變得越來越浮躁,安靜的工作環境已經安放不下一顆躁動的心。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人比比皆是,恨不得一夜醒來,自己就變成了大富大貴之人。
急功近利
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說: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冠;用歷史當鏡子,可以了解歷朝歷代興盛衰亡的原因;將別人當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和得失。
對於當今的職場人來說,若想干點大事、有所作為,應該向薄姬學習什麼?真正能成大器、能做大事的人,往往都懂得隱忍、是沉得住氣的人。
▍一、「沉得住氣」的含義
「沉得住氣」有兩層含義,指一個人在遇到以下兩種情況時,所表現出來一種精神境界和優秀品質:
1、在遇到困難、挫折或突發緊急事件時,能處變不驚,不會自亂陣腳、不會自亂方寸;
2、在遭遇誤解、不公正的待遇或人生失意時,懂得隱忍,能泰然處之,情緒穩定、不急不躁;
沉得住氣
▍二、沉得住氣的人所具有的典型特徵
1、為人低調,善於保護自己
薄姬年幼時,在其母親魏媼的教育下,性情溫和,形成了小心謹慎、不爭不搶的做事風格。當她深刻地體會到宮廷鬥爭的殘酷性之後,便潛心研習《道德經》,領略道家「清凈無為」的思想精髓。
在薄姬的悉心教導下,劉恆收斂鋒芒、隱忍低調,讓人看起來似乎無意與其他皇子爭奪皇位繼承權的樣子。劉恆選擇去偏僻荒涼貧瘠的代國做代王,以此消除了呂雉的戒心,躲過了呂雉的迫害,保全了性命。
呂雉心狠手辣,一向以殘忍的手段對待劉邦的寵妃們。薄姬之所以能逃出呂雉的魔爪,不是因為呂雉善心大發,而是因為薄姬韜光養晦、「無欲無爭」的姿態,沒有對呂雉的權力地位構成威脅。而受漢高祖劉邦寵幸的戚夫人卻被呂雉看成心腹大患,戚夫人被呂雉製作成了慘不忍睹的「人彘」。
呂雉的影視形象
職場上,一些才華橫溢、能力出眾的員工,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看不起自己的領導,野心外露,鋒芒畢露,結果引起領導的猜忌、排擠和打壓,搞得自己沒有立足之地,只有灰溜溜地走人。
2、耐得住寂寞,在煎熬中積蓄力量
胸懷大志的人,隱忍和沉住氣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苟且偷生或破罐子破摔,而是為了伺機而動、厚積薄發,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劉恆封王后,薄姬就跟著劉恆一起去了封地代國。劉恆深明大義,性格沉穩冷靜、溫和仁慈,在代國的十幾年裡,推崇 「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降低賦稅、減少力役和兵役,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當普通人遭遇挫折、失意,跌入人生低谷時,因為感到前途渺茫,往往容易喪失鬥志、一蹶不振。而不甘平庸、能做大事的人,樂觀豁達,他們將痛苦和逆境當成上天對自己的磨鍊,在無人問津的孤寂處境中,自我反省、積蓄力量、靜觀其變。一旦機會來臨,他們就會「動如脫兔」般地採取行動,搶佔先機。
積蓄力量
3、情緒穩定,嚴防禍從口出
那些最終能成為人生贏家的人,性格沉穩,深諳「沉默是金」的現實意義。他們遇事沉著冷靜,處理問題、解決矛盾不會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他們能很好地壓制住抱怨、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不會說過激的話、不會做激化矛盾的事,所以別人很難揪到他們的小辮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