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公眾號:紀人物
1976 年9 月9 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霎時間,全國陷入一片悲痛,數萬人民群眾自發前往北京,送主席最後一程。
而在主席的追悼會上,守靈名單擬定好後,李敏仔細看了三遍,名單上大多是毛主席的直系親屬。沉默良久後,李敏突然抬頭說:「名單上面怎麼少了個人,我的哥哥毛岸成不在名單上,你們忘了我哥哥。」
從來沒聽過毛岸成這個名字,委員會無不一臉疑惑。看到工作人員面露疑色,李敏連忙解釋道:「他是我父親的親侄子,也在北京,你們一定要找到他。」
得到消息後,工作人員連夜尋找毛岸成的下落,卻怎麼也找不出一個叫「毛岸成」的人。
好在工作人員將查找範圍擴大,才找到了一個叫「賀麓成」的人,而他就是主席牽掛一生的毛岸成。
賀麓成急匆匆趕到追悼會現場,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淚俱下。李敏見狀眼淚止不住地落了下來,在守靈結束後,李敏連忙詢問了哥哥賀麓成的近況:「哥,你這些年過得好嗎?」
賀麓成沒有說出自己這些年去幹了什麼,面對李敏的關懷,他只是連連點頭,李敏見狀也沒有多問,在她看來只要知道爸爸毛主席從未見過面卻一直關心的侄子,這麼多年以來過得很好已經足矣。
直到後來,李敏才得知哥哥賀麓成的具體工作內容後,她才明白自己多年來為何一直沒聯繫上哥哥。
為什麼明明是主席的親侄兒,卻要隱姓埋名,以賀麓成的名字活著?
1931年6月,賀怡被任命為江西永吉泰特委的委員和保衛局長,恰巧毛澤覃是特委的書記,兩個青年在兩年前就有了感情,並於7月20日喜結良緣。
1935年2月1日,賀怡生下了她和丈夫的第三個孩子。賀怡給孩子取名為毛岸成,「岸」是輩分,「成」代表著她對革命事業成功的殷切期望,至於「毛」,當然是丈夫毛澤覃的姓了。
想到丈夫,賀怡眼中流露出濃濃的思念:他現在在哪?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呢?此時她還不知道,白鵝洲碼頭那次,竟是他們夫妻的最後一面。
4月26日,毛澤覃領導的獨立師在深山裡被敵軍的重兵衝散。
為了讓自己的同志安全地脫離危險,才29歲的他孤身一人與敵人戰鬥最終中彈身亡。
那時,他和賀怡的兒子毛岸成,才兩個多月大。
在痛失愛人之後,賀怡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她要把兒子寄養出去,一心一意地從事地下工作。
他們一次一次地轉移,最終來到了江西省永新縣花汀村的賀調元家。他與賀怡也算得上是親戚,在得知母子倆的來意後,二話不說就接過了毛岸成。
臨行之前,賀怡一步三回頭地望著熟睡的兒子,為了保險起見又給他改了個名字。
「往後他就叫賀麓成吧!隨賀姓,麓就是湖南的嶽麓山,成還是一樣,期盼革命早日成功。」
賀調元是當地的大地主,家境十分富裕,所以賀麓成小時候的生活還算不錯。
他從不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世,一直將賀調元當作親爺爺。
只不過後來他發現,爺爺經常能收到從不同地方寄來的信,內容最多的就是詢問他的狀況。
賀麓成雖然對此感到疑惑,但由於他母親身份的特殊性,賀調元還是選擇了隱瞞。
直到多年以後,賀麓成才知道這些信都是來自他的母親賀怡。
1948年,江西花汀村賀調元家裡突然來了個「皮貨商」。他自稱是賀怡派來的人,要把賀麓成接走。
如今賀麓成已經14歲了,是一名優秀的初三學生。那個時候,「皮貨商」告訴賀調元,賀怡打算安排他們全家轉道香港去往延安。事關重大,賀調元不敢貿然相信。
他告訴來人,除非見到賀怡本人,不然誰也別想把孩子帶走。
萬萬沒想到的是,1949年8月,本人真就出現了。
賀怡在解放後擔任了中共吉安地委的組織部部長,所以,重逢後,賀麓成就隨母親在吉安居住。
但是,賀怡挂念著毛岸紅。當初,情況危急,此時已經失聯了14年,所以賀怡一直對姐姐和姐夫心懷愧疚。
圖5
1949年11月,賀怡收到了有關毛岸紅下落的線索,就立刻帶著賀麓成坐車前往贛南尋找。結果他們途中遭遇不幸,出了車禍。賀怡去世了,她才和自己親生兒子賀麓成相認不到三個月。
賀麓成也是剛體會到有媽媽的感覺,不由地悲痛萬分,他從此以後還是個孤苦無依的孤兒。
母親賀怡的葬禮結束後,賀麓成一直走不出悲傷的情緒。
在上海工作的賀子珍知道消息後,便將妹妹賀怡唯一的孩子賀麓成接到身邊親自撫養。
賀麓成因為那次車禍也受了很嚴重的傷,走路一瘸一拐的,到了上海後,賀子珍發現了他的異常。
心疼外甥的賀子珍立刻跟醫生商量了手術的事情。手術很成功,但是賀麓成一條腿全是石膏。賀子珍對他進行了持續了一個月無微不至的照顧,直到康復。
賀麓成的身世,註定了他不是一個平凡的人,他有著家族的耀眼光環。
賀子珍對賀麓成疼愛有加,可是卻並不是溺愛,他對於賀麓成的教育,也是十分嚴格的。
賀子珍給他立了規矩:不要借父輩之名,要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去走;努力學習科技知識,報效祖國。
賀子珍將賀麓成安排到上海中學讀書。入學報到時,賀麓成在個人資料中寫下「賀麓成」三個字,父母一欄,他心痛地寫下「亡故」二字。
深受姨母和舅舅的影響,賀麓成並沒有改回自己的真名「毛岸成」,他要像一個普通人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在這裡,不僅學校的要求很高,就是英語、美術、體育等很多課程都是賀麓成之前從來沒有接觸到過的,再加上剛從老家過來的賀麓成普通話並不標準,賀麓成在學校裡面受到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歧視。
為了避免賀麓成因為這些事情對學習失去興趣,賀子珍還特意找到了同樣在上海工作的賀敏學,讓他去跟賀麓成談一談。
從此之後,賀麓成把自己關在一間安靜的小屋裡面,周末也不出去玩,一直埋頭苦學。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過人的天賦,他的數學成績終於滿分,其他科目也迎頭趕上,過了不久,他的總成績來到了前三。
在他的拼搏努力下,最終,成績優異的賀麓成在1952年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的電力系。
在這裡,他深受姨媽賀子珍,舅舅賀敏學的照顧,當時建國初,運動不斷,賀敏學就說:「別管那些運動,好好讀你的書。我希望你將來在專業上有所作為,做一個優秀的專家。」
1956年,賀麓成準備前往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俄語,那時候中蘇關係破裂,賀麓成未能成行。
1956年10月8日,中國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基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賀麓成由於專業成績優異,數學及航天工程方面的知識充沛,成為錢學森麾下的一名導彈工程師。
加入團隊後,賀麓成為了了解更多導彈方面的知識,通過幾年的時間,將所有關於導彈研製相關的書籍全部翻譯出來。光擬制的圖紙資料就多達數十本,翻譯出來的資料也達到了近百萬字,成為了我國航天史上第一批航天工程師。
他和另一位工程師王太楚一起提出的控制方案,為我國自研導彈、核武器、人造衛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賀麓成終於研究出了導彈的研製方案。為了導彈研製能夠順利實施,專家們將方案反覆論證了多遍,最終證明了該方案是最為可靠的。
1964年,由我國自主研究的中近程導彈飛行試驗成功,其中在這一件事中,賀麓成可謂是功不可沒。
取得了科研成果,賀麓成也沒驕傲,而是繼續將精力放在工作上。後來,賀麓成又相繼參加了中國人造衛星、洲際導彈的研製,成為我國最優秀的導彈專家。
毛主席對於自己弟弟這個優秀的兒子十分關注,並且在1959年李敏即將與孔令華結婚擬定名單的時候,毛主席就曾專程對李敏交代道「你哥哥賀麓成也在北京,你應該邀請他一起來參加你的婚禮嘛!」
但是因為賀麓成所在單位十分難聯繫,不管李敏如何努力,都沒能與賀麓成取得聯繫,這也就導致了賀麓成與毛主席沒能見上面。
其實只要賀麓成改回原名,就很容易見到毛主席,只是他謹記家訓,故而一直用賀麓成這個名字。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去世,李敏在看守靈名單上,對有關人員提到了賀麓成的名字。
追查後,竟然發現賀麓成的工作資料是在國防部登記的,但再查下去,就沒有任何信息了,這下大家才意識到,賀麓成的工作大概事關國家機密,於是也就不好再查。
賀麓成這次沒有缺席,他步履蹣跚的來到毛主席的遺體前失聲痛哭。
雖然是毛主席的親侄子,但是這也是賀麓成一生頭一次見到毛主席。
賀麓成在導彈領域深耕數余年,以他的專業知識,為祖國做出了巨大貢獻,成功獲得了全國科技大會獎,後來在1981年時,還被解放軍總政治授予了高級工程師職稱,證書標號是「001」。這個證書完全是賀麓成自己努力獲得的,跟父輩、毛主席沒有關係。
當時還專門指出:「賀麓成同志為我國洲際導彈的精準鑒定工作解決了很多困難。」
在毛主席去世的7年後,也就是1983年,組織上給賀麓成發放了毛澤覃烈士證書,至此同事們才知他是毛主席的親侄子。
賀麓成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期間,組織上按照營級幹部標準給他分了一套20平方米的房子,他這一住就是20年。由於房子里沒有煤氣,賀麓成經常為煤爐熄火苦惱,可他從沒有向組織上提出要求換房子。
賀麓成常說,自己很喜歡哥哥毛岸英說過的一句話:「新中國之所以不同於舊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不同於國民黨,毛澤東的家人之所以不同於蔣介石的家人,原因就在於此,過去那個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如今,靠自己的勞動才能吃飯的時代已經到來。」
賀麓成以自己的方式懷念著親人,他雖不姓毛,卻永遠都是毛家的子女,他和妻子譚曉紅育有一雙兒女,退休後的賀麓成做了一個決定,讓兒女改姓本來的姓氏——「毛」,以此來紀念爸爸毛澤覃、伯父毛主席。
毛主席說「舍家保國,家國命運合一」,戰爭時期,毛家人為革命不惜獻出生命,和平年代,毛家人又以自己的能力,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縱觀賀麓成的一生,他不忘毛家家風,時時刻刻為了國家著想,真正傳承了毛賀兩家人的精神。
毛賀兩家革命者,為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把一生都獻給革命事業,作為後輩,我們將會永遠記住他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