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為曹操推薦了一位人才,來擔任河東太守,此人在河東太守的位置上是廣施仁政、盡職盡責,幹得是風生水起,在後世被譽為政績天下第一,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杜畿。很自然,對於杜畿,曹操是十分滿意,對於杜畿的推薦者荀彧,曹操也是由衷的感激。在曹操心中,荀彧不僅自己能幹,推薦的人才也個頂個兒的能幹,有這麼一位能人輔佐自己,那可真是自己的福分啊。
因此,對於荀彧,曹操更是絲毫不吝惜褒獎。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三月,曹操增加荀彧食邑千戶,前後共計多達二千戶。
不僅如此,曹操覺得這還不足以表彰荀彧長期以來的功勞和做出的貢獻,於是曹操又寫奏章,要推舉荀彧為三公(當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之職,而曹操就是三公之一的司空(相當於丞相),也就是說曹操覺得荀彧已經足以和自己平起平坐了。然而這份奏章,再一次被荀彧給扣留了。
而且,這一次,荀彧也不等著被曹操發現了,而是主動通過荀攸轉告曹操,說:您這份奏章,我又給扣下了,原因依然是我的功勞,或者說貢獻也好,成績也罷,不足以勝任三公的職位,您過譽了,您的心意我荀彧自是明白,但是我受之不起。
這回曹操這擰勁兒也上來了,不肯就這麼放棄,在曹操心中,荀彧就是太謙虛了,以他的功勞以及能力,那是足以勝任的,而且不加封你荀彧為三公,不足以體現出我曹操對你荀彧的信任和認可。就這樣,這個軍師荀攸就在倆人之間成了傳話筒,荀彧就這麼來來回回推辭了多達十幾次之多,搞得荀攸也是哭笑不得。
最後,荀攸就對曹操說:「明公,我這位叔叔的為人、性格和脾氣,我相信你也已經足夠了解了,您看,他這麼堅決果斷地拒絕,您也就別再堅持了,您看呢?」曹操猛一聽荀攸這話,先是滿臉的不大高興,但是隨著他目光灼灼地死死地盯著荀攸,看著看著,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因為曹操也覺得,這位如此聰明智慧的軍師荀攸在這件事上,確實也是無能為力了。被自己固執的叔叔搞得這麼尷尬,左右為難,實在也是有些好笑了。
就這樣,曹操最終拗不過荀彧,只好作罷。
在同一年的冬季,傳來了孫權在南方進攻江夏的消息。雖然孫權沒能將江夏郡府攻下,但是擄掠了不少的當地百姓返回江東。曹操敏感地意識到,江東的孫權這是已經從兄長孫策那裡全面徹底地接管了江東集團,開始擴充領地,並且把荊州作為他的首要戰略目標了。以荊州牧劉表的能力和軍備實力,那是不足以與之相對抗的,換句話說,孫權這是要動手和自己搶荊州的地盤了!
於是,曹操再次找到荀彧,表示:「不能再等了,必須要馬上動手南征荊州了,再晚,荊州估計就該被孫權那小子搶走了。那麼對於南征荊州的戰略,文若,你有什麼好的策略嗎?」
荀彧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如今北方和中原一帶已然平定,我們從領土和軍事等各方面上都已經足以彰顯實力,南方的各個諸侯勢力看到我們,自然是心存危機感,知道和咱們對抗已經是件非常困難的事了。咱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出兵宛城和葉城一帶,暗地裡讓部隊輕裝簡行,從而出其不意發起突襲。」曹操非常認同這個戰略計劃,開始著手為南下荊州做準備。
轉過年來,到了第二年,建安十三年(207),孫權再一次大舉西征黃祖,這一次,孫權大軍由呂蒙和凌統水陸並進,直搗夏口城,最終將該城攻克。在破城之前,黃祖見大勢已去,趕忙棄城逃跑,匆忙間,被孫權的一個叫做馮則的騎兵追上斬殺。就這樣,孫權率大軍佔領了江夏郡的部分地區。劉表也派出自己的長子劉琦前往江夏接替死去的黃祖繼任為江夏太守。
曹操聽說之後,愈發覺得南下荊州的事不能再拖了。於是,曹操以張遼為先鋒率先南下荊州,屯駐在長社。荊州牧劉表聞訊嚇得病倒,並於八月病死。曹操則順勢按照荀彧所謀劃的那樣,率軍直取宛城和葉城一帶。但是,在還沒來得及執行下一步:輕裝簡行發起突襲,就收到了劉表的繼任者,劉表的次子劉琮的降書。在這份投降書中,劉琮表示,願意舉全荊州之地,率一眾文武投降曹操。就這樣,曹操兵不血刃地,就將整個荊州輕易地收入了囊中。
如此輕易地就將荊州拿下,此時的曹操那真可以說是心滿意足,志得意滿了。因為在曹操看來,當時天下已經沒有具備足夠實力與其相抗衡的諸侯了。江東的孫權,你擒殺了黃祖,父仇已經報了,荊州也已經是我曹操的了,你個毛頭小子,還敢跟我恣毛炸刺兒主動挑釁不成?西涼的韓遂、馬騰,兵馬戰力雖然強悍,其實也不過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還有那益州劉璋,更是個胸無大志的窩囊貨;至於說,那個不值一提的劉備,不過就是劉表的附庸,如今劉表已亡,整個荊州都是我的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看你劉備下一步還能往哪裡去?
想到這些,曹操頗有些壯志未酬的感觸,在他看來,下一步,拿下江東孫權,攻取西涼和益州,那都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兒,一統江山的日子,那是指日可待了。於是,在心中頗有些不可一世的曹操便寫信給孫權,邀請孫權「會獵於吳」。那意思就是逼迫孫權,是打是降,你抓緊時間拿個主意,給個痛快話,投降最好,要打,看我曹操二十多萬大軍能不能碾壓你?
然而,後來事情的發展卻完全出乎了曹操的意料。孫權先是和劉備結為了聯盟,聯合對抗他,隨後居然在赤壁一戰,以火攻,完成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壯舉。一如當年在官渡,曹操戰勝實力強大的袁紹一般。
曹操戰敗之後,留下曹仁負責留守南郡的江陵城,以抵禦周瑜所率領的孫劉聯軍,自己則匆忙地逃回了許都。
曹操原本以為,孫權和劉備的聯盟,不過就是為了對抗自己南下的暫時性存在。然而,隨後,曹操接到報告,說劉備趁著周瑜和曹仁爭奪南郡的機會,打著劉表的長子劉琦的旗號,順利地拿下了荊南四郡。孫權也因此不敢再小看劉備,竟然在魯肅的勸說之下,答應將荊州的南郡借給劉備,以鞏固孫劉聯盟。曹操聞聽此訊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當時拿在手中的筆,不覺間都掉落在地。
這件事為什麼對曹操產生這麼大的打擊和震動?因為在曹操看來,這說明劉備不但有了立錐之地,而且還真正成長發展起來了,並且實實在在地具備了同孫權平等合作的實力,如果說赤壁之戰,孫劉聯盟,那不過就是為了求生存,兩家倉促間暫時臨時性的聯合在一起罷了。現如今,再重新審視,這種聯合恐怕將是持久性的。那樣的話,短期內,自己將很難有南下破敵的機會了,一統天下的希望就變得極為渺茫了。
一時間,曹操感受到了強烈的失落感和危機感,他預感到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怕是難以實現了。
於是,曹操這才不得已,將戰略目標轉向了關中及西涼地區。並於建安十六年(211年),開始對關中用兵。歷經半年的時間,曹操終於攻克了由韓遂、馬超所統領的西涼聯軍,平定了關中地區,並於這年十月進軍西涼的安定城,並順利攻克。隨後,曹操率軍返回京師,留下夏侯淵作為西路軍總指揮,負責都督西涼地區的戰事。夏侯淵不負眾望,他先後敗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涼州地區就此基本平定。
由此,於建安十七年(212年),漢獻帝准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就像當年漢丞相蕭何那般。
贏得了如此殊榮,曹操再次審視著南方局勢的變化。在他西征關中涼州期間,孫權和劉備的聯盟並未破裂,相反,劉備竟然開始放心大膽地前往進攻益州,擴充領地。事態如此發展意味著,南下破局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了。曹操意識到,自己人生的後半程怕就是要和孫權劉備這兩個傢伙耗上了,而且局面恐怕很難打破、有所進取。
想到這裡,曹操不禁是一聲長嘆,隨即不得已這才做出了一個事關重大的戰略決策。這個決策真可以說是直接影響著整個曹操陣營的前途走向,尤其對於荀彧來說,那真可謂是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