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7年周恩來同志受命前往南京談判,當他們途徑勞山時,周圍瞬間響起密集而猛烈的槍聲,敵人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上,我軍十餘名戰士拚死反擊,最終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周恩來同志回憶這次遇險的過程,表示這是最驚險的一次,也是讓他記憶最深刻的一次。
那麼,這次刺殺行動究竟是誰策劃的?為什麼周恩來會記憶如此深刻?
周恩來
一、西安事變
1936年長征結束後,國內面臨了空前的民族危機,在這之前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我國東三省地區。
同年4月張學良坐飛機前去會見周恩來,兩廣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打算將預備征討兩廣的兩支部隊北調,把張學良的部隊撤離。
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號召停止內戰,但當時蔣介石依舊執迷不悟,還在想盡辦法「剿共」,他這樣的做法遭到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的反對。
1936年10月22日蔣介石到達西安,張學良多次前往勸諫蔣介石,但每次都被拒絕,並且還受到了蔣介石的威脅。
面對這樣的情況,張學良和楊虎城在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並且通電全國。
張學良
中國共產黨為了共同抗日,合力抵制外來侵略,派出周恩來前去談判,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
在共產黨不懈的努力下,終於把蔣介石說服,蔣介石被釋放坐飛機前往南京。
雖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但又一項艱巨的任務再次落到了周恩來頭上,為了鞏固合作關係,還要在西安建立八路軍的辦事處。
周恩來接受重任,有了蔣介石被捕的前車之鑒,這次行動共產黨十分小心,幾乎將消息全都封鎖,就害怕出什麼意外。
此次行動周恩來先到西安建立辦事處,之後再前往南京和蔣介石談判,為了確保周恩來的安全,警衛隊伍中有中國解放軍十大大將之一的張雲逸,和中華人們共和國開國中將孔石泉。
還有幾名新聞記者,隊伍一共20多人,主要任務就是保護周恩來的安全。
張雲逸
同行人員確定之後,保衛那邊在確定前進路線進行分析,他們認為蔣介石既然已經確定合作,應該不會再有什麼大動作。
再加上當時正在對土匪進行清剿,他們應該也不敢冒頭,保衛處還是不敢掉以輕心,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專門派了三輛卡車作為掩護。
終於一切準備就緒,原本打算4月24日啟程出發,但中央對於雙方洽談的內容還沒確定好,就將周恩來留下來進行商談,其餘兩輛車先行出發。
因為這次行動絕對保密,所以警衛完全不知道此次行動的目的,只知道盡全力保護周恩來的安全。
副官陳友才還是擔心路上會發生意外,於是讓周恩來船上軍裝,自己換上周恩來的一身裝扮,進行偽裝。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25日早上,毛澤東親眼目送周恩來離開延安。
那麼,周恩來在勞山遇刺時,雙方展開了怎樣激烈的戰鬥?
二、延安遇刺
從延安前往西安的路程中,前半段是共產黨的範圍,後半段是張學良和楊虎城駐守的陣地,按理來說全程都相對比較安全,但還是發生了意外。
警衛們看著身後越來越遠的延安,心裡不由得緊張起來,不斷觀察四周的環境,整個路程需要經過勞山、甘泉縣、銅川縣、耀縣等地,最終抵達西安。
卡車很快就行駛到了勞山,這也是路程中經過的第一個危險路段,勞山因為地勢險峻、易守難攻,這裡也被稱為「延安的南大門」。
周恩來看著外面的景色,想起了長征時期,他們剛走到勞山,就遇到了蔣介石的堵截,當時紅十五軍在勞山將東北軍的兩個團在這裡消滅。
「砰!」突然的一聲響打斷了周恩來的思緒,他身邊的警衛立刻警惕地看著周圍,同時手已經摸上了槍,準備隨時進入戰鬥。
緊接著又傳來兩聲,這時坐在身邊的張雲逸反應過來說道:
「快隱蔽,這是槍聲!」
張雲逸
張雲逸在不斷的觀察地形,想要找到能隱蔽的地方,同時,周恩來也在不斷的觀察槍聲是從什麼地方傳來的。
周恩來認為「西安事變」剛剛和平解決,應該不是國民黨搞的鬼,為了完成西安洽談,他立刻下令「衝過去。」
司機收到指令後,直接將油門踩到底,但還沒開出去多遠就落到溝里,原來敵方也考慮到了這樣的情況,在他們前進的路上挖了個大溝。
卡車陷入坑裡動彈不得,敵方立刻加強火力朝著卡車射去,司機直接中彈倒在了駕駛室,卡車受到子彈的衝擊,車門直接被打開,張雲逸安排警衛和陳友才帶周恩來撤離。
但這時陳友才的腿部突然中彈,於是他決定自己留下里與敵人周旋,讓張雲逸和剩下的警衛帶周恩來撤離。
陳友才
當時陳友才和敵人周旋時,發現敵軍的火力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這時他才反應過來,敵軍是把自己當成了周恩來。
他心裡清楚只要自己拖的時間夠長,周恩來撤退的時間就越充足,他手握短槍,立刻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
這次戰鬥十分突然,敵軍不僅準備充分、火力十足,還佔據了有利地形,直接將陳友才他們壓制住了。
但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手握短槍和敵人正面抵抗,陳友才用卡車作為掩護,還學著周恩來的語氣指揮作戰。
儘管他再靈活,還是被敵軍的子彈打中,他強忍著疼痛,繼續站起來和敵人周旋,他看著身邊的戰士們一個個倒下,心裡的信念更加堅定。
與此同時,張雲逸和幾名戰士鑽進了右方的樹林,因為在出發前周恩來已經和陳友才換了衣服,所以敵軍始終沒有認出來。
他們雖然也遭到了攻擊,但相較於前方的要小很多,沒一會就看不見身後追逐的敵軍了,前方也沒有敵軍堵截。
張雲逸掩護著周恩來跑到了一個山頭,確定暫時安全後在這裡稍作休息,並且進行下一步計劃。
那麼,周恩來和剩下的三名戰友死裡逃生後,又是怎樣和延安取得聯絡?
三、返回延安
周恩來在警衛的保護下成功撤退,前線的那些戰士們最終還是抵不過敵軍強大的火力,相繼倒下,很快車邊就倒滿了戰士們的遺體。
敵軍看著全軍覆沒的隊伍,確定安全後走到陳友才屍體的旁邊,從他身上摸索出了一張寫有周恩來名字的紙條。
他們認為這就是周恩來本人,確定他已經沒了氣息之後,拿起刺刀再他身上又連捅好幾刀,直到滿地鮮血他們才收手。
周恩來和張雲逸、孔石泉在山頭稍作休息的時候,突然看見遠處有一個人影不斷朝他們靠近,他們立刻將周恩來護在身後,拿出槍做好防禦狀態。
看著人影越靠越近,這時他們才看清原來是戰士曹鴻都,他表示自己受到命令,前來支援,張雲逸看著周圍的環境還是不放心,他們沒休息一會很快就出發。
他們沒有了交通工具,只能靠步行往延安方向前進,他們走到另一個山頭的時候,周恩來看見了和敵軍交戰的戰士們,心裡說不出的難受。
他們在山上走了很久,終於看見不遠處有一個村莊,曹鴻都立刻走到村民面前問路,由於他太心急,忘記把槍收起來,嚇得村民連連後退。
周恩來見到後走上前去把他手裡的槍拿走、收好,語氣平和地表明了自己是八路軍前來問路,村民一聽到是八路軍立刻放鬆了警惕,並且還給他們指明了路。
這時延安方面知道了周恩來遇刺是事情,做事一向沉穩的毛澤東也開始慌張起來,他立刻下令前往支援。
支援隊伍正在前往時,周恩來他們得知往前走沒多遠就到三十里鋪,好在當時在那裡設了和聯絡站,得知路線後,他們沒有任何耽誤,立刻朝三十里鋪走去。
周恩來一行人剛走到三十里鋪,就看見了前來支援的隊伍,他們匯合後,周恩來讓張雲逸前往戰爭地點,對他們進行支援。
張雲逸帶著一些戰士們到達事發地點後,敵人早就已經跑走,他們立刻下馬查看,在血泊中發現了幾名身受重傷但還有一口氣的傷員,立刻送他們前去救治。
這時張雲逸突然想起來機密文件,他立刻跑到了機密員遺體旁邊,發現機密文件並沒有丟失,他這才松下了一口氣,將戰士們的遺體包好帶回去安葬。
此時延安的城門口,所有人們都在眺望著遠方,等待著周恩來的平安歸來,毛澤東神情嚴肅,心裡十分擔心周恩來的安全。
就在這時,遠處出現了一群馬匹,當時人們的心情已經提到了嗓子眼,隨著隊伍不斷靠近,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
「快看,是周副主席!」
隨著這聲呼喊,人們終於看清了周恩來的身影,毛澤東看見後可算是鬆了一口氣。
周恩來平安回到延安後,和剩下的人共同拍了個合照,在照片後面寫上:
「勞山遇險,僅剩4人。」
等他們安頓下來後,毛澤東立刻下令徹查此時,一定要將真兇抓住。
那麼,這背後的主謀究竟是誰?
四、查明真兇
在他們剛遭遇襲擊的時候,張雲逸就懷疑是土匪,因為他們的作戰方式並不像正軌部隊。
周恩來回到延安後稍作整頓就繼續前往西安進行談判,延安方面,毛澤東將調查的任務交給了西北保衛局偵察部長謝滋群。
他接到命令後,先是了解了案件的具體情況,之後對周圍的群眾進行走訪調查,但始終都沒有一個很大的突破。
正當他打算改變策略,從另一個方向開始調查的時候,突然有人告訴他,案發當地附近的李老漢可能知道些什麼。
謝滋群
謝滋群聽到後立刻前往村莊尋找李老漢,他害怕被土匪報復,所以一直沒有說出自己知道的線索。
他見到謝滋群一行人之後,還是不敢說出線索,在他們不斷地勸說下,終於說出了他當時看見了土匪李青伍的隊伍。
弄清楚是李青伍的隊伍之後,謝滋群立刻就知道了隊伍中出了內鬼,但怎樣才能悄無聲息地將內鬼揪出,這個問題困擾了他很長時間。
謝滋群連夜做出了這次事件全部人員的名單,並且逐一進行比對,之後還將一名專業人員安插到李青伍的隊伍中。
就在他人員還沒排查完的時候,在土匪隊伍中的探子傳來重要情報,李青伍在延安安插有眼線,這次的行動正是那個眼線泄露出去的。
有了這個線索,給偵察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並且信中還直接標明了這個眼線的名字名叫「馮長斗」。
土匪
謝滋群確定好目標後,立刻進行抓捕,隨著馮長斗的落網,案件的真相也逐漸揭開……
李青伍之前被紅軍招安,還被編入了突擊隊,但他的意志並不堅定,很快就被國民黨策反,他當時公然違背和紅軍的約定,再次回到山中當起土匪。
這時他已經被國民黨所控制,在這之後,國民黨將李青伍為首的土匪隊伍分成了兩個隊伍,從李青伍手中分走了一半人給姬延壽,成立了政治土匪。
這兩股勢力成立之後,一直在騷擾我軍的行動,之前我軍曾對他們進行剿滅,但沒能成功,之後李青伍就對我軍懷恨在心。
他為了討蔣介石的歡心,就將目標放在了周恩來身上,他認為只要自己成功將周恩來刺殺,就一定會得到重用,之後便通過眼線策划了這場行動。
弄清事情的原委後,謝滋群立刻向上級請示進行剿匪哦,得到審批後,他帶人展開了一個多月的剿匪行動,終於將李青伍和姬延壽活捉。
之後召開了審批大會,幾人被判處死刑,這件事到此終於水落石出,之後對行動中犧牲的戰士們開辦了一場追悼會。
五、結語
回顧周恩來遇刺的全過程,很多戰士都在保護周恩來的過程中犧牲,如果當時陳友才沒有提出換裝的要求,或許就會是另一個結局。
陳友才犧牲後,他的遺體被埋在了延安,1973年周恩來返回延安時,想要祭拜陳友才的墓i,但是得知他的墓在一次戰爭中不幸丟失。
得知這個消息的周恩來沉痛地說:
「陳友才同志死得很英勇,我一生遇到過多次危險,但最危險的就是這一次,要把犧牲的同志姓名全都搞清楚,將他們請進烈士陵園,給他們立個碑!」
如果當時沒有陳友才等戰士的挺身而出,就不會有周恩來的安全撤退,或許歷史就會被改寫。
這些戰士的犧牲都是值得的,正是因為有這些戰士的存在,才換來了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他們的精神將代代相傳,永垂不朽。
我們要時刻銘記這些在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記住他們為革命事業做出的貢獻,記住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抵擋住了敵人的炮火。
直到1976年周總理去世是,他的口袋裡還放著那張泛黃的照片,這張照片就是歷史最好的證明。
讓我們向偉大的革命先烈致敬,向戰鬥中奮不顧身的戰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