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眼睛肉店」正式開張,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店裡的豬肉被一購而空。此時,人們並不知道,眼前這個穿著跨欄背心,戴著眼鏡的肉販子是北大高材生。
一個北大高材生為何會穿上圍裙殺豬買肉,他身上有什麼故事,如今他又怎麼樣了呢?
北大與就業
幼年喪母的陸步軒因從小生活窮困,所以他一直都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陸步軒很好學,會自己找各種書看,久而久之,他的各項水平甚至超過了老師。
1985年,19歲的陸步軒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作為十里八鄉第一個考上北大的孩子,那時的陸步軒風光無限。鄉親們紛紛表示,這孩子以後絕對能當大官,成大事兒。
陸步軒也是這樣認為的,在他看來,北大那可是天子腳下,第一學府。以後從北大畢了業,那等待他的必將是高官厚祿。
剛到學校時,陸步軒給同學的第一印象是像個陝西老漢,牙齒髮黃、一身煙味,他的招牌形象就是將煙夾在耳朵上。
而在北大待了一段時間後,他的形象明顯有了很大變化。他開始戴上墨鏡,穿上馬甲,走在了潮流的前端。
不過,雖然外形改變了,他骨子裡的那份文人傲氣並沒有改變。他從小熱愛文學,一直都想寫一部著作名垂青史。
但是命運好像並沒有按照他的想法運行。1989年,陸步軒北大畢業,他原以為自己的高官夢很快就能實現,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前方等待他的是數十年的浮沉不得志。
1989年,隨著各項政策的改革,大學生分配的政策也逐漸收緊,在這一關頭畢業的陸步軒一下子被打回陝西老家。
即使回了老家,陸步軒也仍舊認為,自己比其他的畢業生高一頭,因為自己是北大畢業的。
他當時找到了一家待遇工作都相對不錯的單位,原本他以為進入該單位是板上釘釘的事兒,沒想到臨到跟前兒,他的名額竟然被所謂的「關係戶」給頂掉了。
他當時特別憤怒,於是來到人事局申訴。但沒想到,面對自己這個北大畢業的高材生,人事局工作人員竟然對自己愛答不理。
甚至自己叫了他三聲,對方都沒睜眼看他。這樣的現實讓陸步軒心裡有很大的落差,他憤憤不平,但是又很無力。
沒有辦法的陸步軒只好找到一家機械廠工作,這種生活對於傲氣的他而言,是很憋屈的。
1992年,在看到別人下海經商成功之後,原本就不滿足當下生活的陸步軒也選擇「下海」。
但是沒什麼經商頭腦,有天天秉持著文人傲氣的他並沒有混出很好的日子,反而債台高築。
在這種情況下,妻子在他身上實在看不到未來,便向他提出了離婚。家庭事業兩失意的陸步軒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不能接受現實的他,開始以酒精麻痹自己,並且每天在麻將中尋找自我價值,渾噩度日。
直到1999年,33歲的陸步軒再婚了。此時自己窮困潦倒,但是妻子仍然選擇了自己。
這讓陸步軒再次燃起了創業的慾望,他想要給老婆更好的生活,不像讓老婆跟著自己受苦。這時,陸步軒腦子裡只有生活,而以前的所謂「文人傲氣」也早已被生活磋磨殆盡。
既然要創業,那做哪一行呢?陸步軒冥思苦想,突然想起來,在自己小的時候,買肉是要憑票供應的,但是骨頭不用肉票。
正因它不用肉票,所以要想買到總需要一定的關係,當時老師為了能買到肉,經常巴結家裡賣肉的同學。
想到這兒,陸步軒感覺自己找到了一個方向。
轉行做屠夫,一朝天下聞
陸步軒最後決定賣豬肉,因為經過幾天的考察摸索,他發現賣豬肉投資小見效快,而且當天賣了當天就能收回成本,能見到錢。
但是作為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剛開始的時候,他對於「肉販子」這個工作並不能很好地接受,他始終認為這是一個低檔的工作。
於是剛開始他雇了師傅在前面賣,而自己則躲在後面不敢見人,因為他覺得丟人,尤其是他碰見熟人,他會覺得很沒有面子。
不過,紙終究包不住火,很快他殺豬賣肉的消息在村裡傳開,一些碎嘴的親戚開始在背後對他冷嘲熱諷。
面對這些閑話,陸步軒從剛開始的羞愧變成後來的麻木,最後他索性破罐子破摔,開始走到前線,自己操刀賣肉。
從此開始,他告別北大光環,成為一個殺豬賣肉的屠夫。
不過時間久了,他逐漸掌握了殺豬賣肉的門道,並且因為他絕不賣黑心肉的底線,讓他的「眼睛肉店」攢下很好的口碑。
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平時通常都是賣到下午三點才能吃上飯。而他在收攤後,都會讓老婆給他炒上幾個小菜,自己邊喝小酒邊點錢。
逐漸地他習慣了這樣平靜、普通的生活。但是這樣的安穩日子被一篇報道打亂了。
2003年,一則《北大畢業生長安街賣肉》的新聞像一顆超級核彈一樣震動整個社會,引發了社會上的巨大爭議。
很多學生紛紛表示,考上北大有什麼用,最後不還是當個肉販子,我就算不上大學也能賣肉。就這樣,「讀書無用論」逐漸蔓延開來。
陸步軒的生活也被這一報道徹底打亂。他每天都要接受十多次採訪,大大影響了他的生意。
而且在他看來,通過這種方式和話題出名很羞愧。所以當他面對記者的採訪時,總是面無表情,或者冷著一張臉。
他說「命運基本不掌握在我自己手上」,這句話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不過這一變化對他也並非全無好處,陸步軒在這一期間收到全國三百多家企業邀請,而政府也因社會爭議而受到很大壓力。
因此為了留住這個頗具話題的金字招牌,當地領導直接找上陸步軒表示:現在所有的單位任你來挑,啥單位都可以,以後有什麼事兒直接來找老哥,老哥給你保駕護航。
這樣的待遇讓陸步軒一下子飄飄然了,過去都是他求著他們,現在則是他們主動上門找他。
於是陸步軒接受了領導的提議,進入自己曾經夢寐以求的體制。考慮好,他選擇了文化部,主要負責寫地方志。
再次成為文化人,吃上官家飯,陸步軒覺得很滿足。因為在外漂泊了近十年,他始終都覺得,體制內是最好的,因為它穩定,安全,有保障。
陸步軒就這樣,在撰寫地方志的工作里埋頭幹了13年,剛開始他雄心滿志,想要寫一部宏大的著作留名青史。
但是,現實並沒有他想像得那麼稱心如意,因為他身上的話題性,導致他很難一心一意搞自己的文化事業,反而需要拿出大量的時間來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
就在他迷茫,不知該怎麼辦時,出現了一個人,他徹底改變了陸步軒的生活。這個人就是他的北大學長——陳生。
陳生的經歷與陸步軒截然不同,從北大經濟系畢業後,他的生活順風順水,他先是被分配進入待遇優厚的機關。
1990年,在「下海潮」的誘惑下,他辭掉公職下海經商,結果一舉成功,後來他想涉足農副產品方面的生意,便想起了當初報紙上的那個畢業後賣豬肉的學弟陸步軒。
他主動聯繫陸步軒,邀請他的加盟。當時陳生覺得,陳步軒的生活匹配不上他的才能,在勸說陸步軒時,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你既然不能像司馬遷一樣寫出史記,卻還在這樣一個單位埋沒自己的才能,不如重操舊業跟我干。」
從「被迫」到自願,屠夫的心路轉變
對於學長的邀請,陸步軒並未下定決心,他原本只是想幫忙。但卻被有心人舉報,說他想要財官雙贏,於是他遭到了組織的調查。
雖然最後調查的陸步軒清清白白,沒有任何問題。但這件事兒嚴重傷害了他的尊嚴,陸步軒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
他直接留下一句:「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到處不留爺,爺爺去賣肉。」然後便辭掉公職,重操舊業。
他加入了陳生的壹號豬肉,後來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壹號土豬後才能共入駐全國30多個城市,公司也擴大至近萬員工,連鎖店超過2000家,到2018年,壹號土豬的銷售額達到18億。
面對自己做出來的這一系列成績,陸步軒的心態有了很大轉變,他經常教育手下的員工「人只要活著就永遠有後來,所以,不要輕易放棄」
2013年,應母校北大的邀請,陸步軒回到母校做了一場演講。
他的自我介紹是:「我是北大第一個豬肉佬,我是北大的反面教材,我是給母校抹了黑。」但是真的抹了黑嗎?
顯然不是,一次性就為母校捐款9億,並且自己也身價上億的陸步軒顯然是成功了的。
後來,陸步軒提到,他曾收到一封舍友給他寫的信,信中有這樣一句話:「北大曾是我們自由的王國,但它不是我們一生的負累,做獨立的人才最重要。」這句話實實在在地安慰了的陸步軒,也讓他真正的踏實下來,堅持了自己的賣肉事業。
「讀書不一定能夠改變命運,但是一定可以改變思維」考上清華北大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是如果你選對了方向,並且堅持下去,那你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職業從來不分高低貴賤,但讀書可以提高思維,而思維能夠區分能力。
(圖片及故事素材均來源於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