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他被外媒譽為「中國相聲藝術的希望」;他是中國中老年婦女的偶像、億萬國人每年的大年三十,都是在他的歡聲笑語中度過的;他是春節聯歡晚會「元老級」演員。
他就是著名的相聲藝術家-馮鞏。可為何他會在去老山陣地慰問演出之前,要留下遺囑呢?他在那裡又經歷些什麼?
馮鞏
前往老山
1985年,馮鞏是中國鐵路文工團的一名相聲演員,他和搭檔劉偉受命去老山前線慰問演出。此時正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關鍵時刻,前線每天都有小規模戰鬥爆發,此時去前線慰問演出面臨的可能就是槍林彈雨。
在慰問期間,我軍情報部門截獲到一份敵方情報,稱我軍前沿陣地上來了高級將領還有兩名日本人。
這是敵軍對我軍陣地觀察之後的結論分析,可見我軍的一舉一動其實敵軍都觀察到了。而高級將領這種關鍵性人物,自然避不開敵軍的眼線。
但其實這是敵軍自己玩了一個烏龍,所謂的高級將領其實是前來慰問的演員,只不過穿著的是閃亮的軍服,被誤認為是高級將領。而所謂的「日本人」更是啼笑皆非。
當時馮鞏和劉偉演出的服裝是藍豎條西服,而敵軍不知道從哪聽說的日本人喜歡穿藍豎條西服,就將馮鞏和劉偉誤認為是日本人。
老山戰役
但這對於馮鞏等人來說並不是一個笑話,敵人既然能夠觀察到他們,那就說明他們時刻都身處於敵人炮火的射程範圍內。他們隨時都可能遭遇不測,這樣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
據馮鞏事後回憶說,當時他在前線到處給戰士們演出,他也意識到自己所處的危險境地,但是即便如此,擔心也是沒用的,自己什麼都改變不了,給戰士們呈現出最好的演出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在來前線之前,馮鞏就意識到了危險,所以給自己的朋友留下遺囑,叮囑他如果自己遭遇不測,要幫忙照顧好自己的兒子。其實這並不是馮鞏第一次面臨危險,在此之前馮鞏也曾多次遇險。
第一次是在東北,當時去演出的地方零下四十多度,這對從來沒有經歷過極寒的人且沒有生活經驗的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剛去的馮鞏,嘴唇被凍到一起,竟連張都張不開。但馮鞏天生的樂觀給他無窮的力量,拿熱水敷了好長時間,才得以說話的他。
馮鞏
開玩笑地說幸虧自個的血是熱的,不過再聯想到久居東北的人,一直都是在這樣的溫度下勞作,還說自己太大驚小怪了。
第二次和第三次也是在慰問演出的路上,當時四川發生特大水災,馮鞏要徒步上百公里趕到演出的地方。這途中要經過嘉陵江,江面上只有兩根晃晃悠悠的鋼絲,所有人都要通過這兩根鋼絲到達對岸。
腳底下是湍急的江水,江面上是呼嘯的大風,走在鋼絲上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一失足成千古恨。一般人看到這種場景,別說走過去了,就是站在旁邊都覺得害怕。
但是馮鞏和他的隊友們沒有膽怯,因為他們知道,災區的人民在等著他們,再難他們都要挺過去。
幸好,馮鞏和隊友們都順利地走到了對岸。面對危險,馮鞏沒有豪情壯語,沒有所謂的英雄氣概,彷彿這些對他來說都算不得什麼危險,這也許和他從小的經歷有關吧!
馮鞏
當時那個年代不管是參軍、入黨、找工作等等,只要你在社會上生存,就跳不掉政審。本來前途似錦,年僅16歲的馮鞏就通過中央廣播文工團初試和複試。
用現在的話說,馮鞏當時的條件可謂是星路一場燦爛,但是他的人生有一塊「黑色胎記」,這塊胎記也毀了他的前程。
馮鞏的經歷
在這裡不得不說下馮鞏的家庭,馮鞏的曾祖父叫馮國璋,曾出任過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祖父馮家遇是民國時期的實業家,家裡積累了萬貫家財。馮鞏的父親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母親出生在「京津第一家」的豪華公館中。
這樣的出身在現在來說是非常顯赫的,但是在當時卻是非常致命的。當時的特殊年代,即使是農村的小地主都沒有社會地位,何況是民國時期獨裁者和資本家的後代了。
其實馮鞏就沒見過曾經出任臨時大總統的曾祖父,而自己的祖父也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將全部家產都獻給新中國。
馮鞏
自己的父親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所學報效祖國,而母親也是一直在教書育人,為祖國培養人才。年少的馮鞏其實是困惑和不解的,更多的可能是委屈。
就這樣,馮鞏當了兩年的「黒兵」,所謂的黒兵,其實就是不參加政審,但是是沒有軍籍和檔案的。
當時部隊上說是先當兵,在合適的時機在辦理入伍手續,但直到部隊整編,馮鞏都沒有等到那個合適的時機。
離開部隊,馮鞏回到了天津,被安排到天津制線廠工作,在這裡他遇到了他一生都沒齒難忘的人,馮鞏在這裡工作了兩年,他以出色的組織能力和藝術才華,征服了所有人。
從馮鞏到制線廠工作之後,制線廠的文藝工作被馮鞏搞得風生水起、熱熱鬧鬧。不僅搞活了廠里的文藝活動,他還搭起了一座「鵲橋」,為廠里的大齡青年穿針引線,介紹對象。
馮鞏
出色的工作能力,引起了領導的重視,也贏得了同事們的信任。在工作兩年之後,廠領導決定任命馮鞏為制線廠團委書記。
而就在這個時候,中國鐵路文工團的領導來到了廠里,他們看中了馮鞏和他的搭檔劉偉。中國鐵路文工團的領導和廠里商談,要調馮鞏和劉偉到該團任相聲演員。
而讓馮鞏沒齒難忘的伯樂便是時任天津制線廠黨委書記的陳逸民,他就看到了馮鞏身上的閃光點,也是他提議由馮鞏出任該廠團委書記的。
但是,他也知道,馮鞏的才華不應該局限於這個小小的一個地方工廠,他應該去更大的舞台,去一個不會限制馮鞏才華的舞台。
所以,對於中國鐵路文工團的商調,陳逸民是舉雙手贊成的,甚至一路開綠燈。不僅如此,他還向鐵路文工團的領導表示,如果馮鞏去北京之後,在戶口、工資和生活方面暫時解決不了,都可以由制線廠包了。
陳逸民是一位可敬的人,他給馮鞏帶來了很多心靈上的震撼,這對馮鞏今後的藝術人生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馮鞏
參演春晚
在進入中國鐵路文工團之後,馮鞏跟隨著團里,全國各地到處演出。有冰天雪地的北國風光、也有南方的炮火連天、有跨越湍流不息的大江、也有徒步奔赴的災區。
在這裡,馮鞏的創作和表演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他將所有的精力都融入到了自己的表演當中。在他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正直與真誠、凝重和嚴肅。
1986年,馮鞏第一次登上中央春節聯歡晚會,從這一天開始,馮鞏成為了春節聯歡晚會的常客,更是連續33年參加春節聯歡晚會。他不僅被廣大觀眾戲稱為「中國中老年婦女的偶像」,更是被海外媒體譽為中國相聲藝術的希望。
1988年,馮鞏迎來了自己的第二位搭檔,也是著名的相聲演員牛群。本是兩個毫無關係的人在一起搭檔,卻沒想到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反響。
一句很平常的話,通過他倆繪聲繪色的講述變得妙趣橫生。其實很多人都看過他們的演出,談笑間就讓人豁然開朗,捧腹大笑後又讓人不得不深思其中含義。
牛群
其實兩人的組合併不是一開始就那麼順利,當時馮鞏是中國廣播說唱團的演員,而牛群是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的演員。
在當時軍、地兩方的合作從沒出現過,對於兩人能不能合作?怎麼合作?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的領導也是想破了頭腦。
為了能夠和自己氣質相近、心靈相通的牛群合作,馮鞏上下奔走,找了很多部門和領導,最終才有了二人之間第一次的合作舞台,全國人民的喜歡正是對他們最好的獎勵。
馮鞏和牛群雖然合作了,但是他們之間有一個「契約」。他們相互約定,兩個人的合作不僅要不斷的超越自己,也要不斷的吸引對方。
這樣兩個人才能持續地上升,互相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如果其中一方停滯不前了,不能夠吸引另一方了,他們就會因為合作的形式限制他們的發展,如果到了這個時候,就是他們愉快分手的時候。
演出
在相聲表演方面,馮鞏已經展現出了自己藝術才華,但是他並沒有滿足,他認為自己還要不斷地學習。
1988年,馮鞏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學習影視編導。學習之後的他萌發了向更高層次的喜劇藝術探索的強烈願景。
這一年,馮鞏擔起主演、製片人等多項擔子,以瘦了二十斤為代價,終於將連續劇《開心阿O》呈現在觀眾面前。
馮鞏也因為主演阿O,捧起了第二屆電視十佳的獎盃,阿O的形象也久久的留在觀眾的心中。在這之後,馮鞏還出演了由著名喜劇導演謝添的電視連續劇《那五》。
從此,馮鞏被謝老帶入了另一個藝術境界,在這個境界里,馮鞏的藝術才能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
演出
藝術來源於生活,從老山前線慰問演出,到春節聯歡晚會的歡聲笑語,再到《那五》里人物內涵的把控。
馮鞏一次次將自己的才能表達得淋漓盡致,他表演的不僅僅是人物的本身,他訴說的也不僅僅是簡單的相聲,他是將藝術融入到了生活。
又將生活融入到了藝術,在他的表演中人們處處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這也正是馮鞏所要體現的藝術最自然的本來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