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后妃之- 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2022年09月12日17:56:02 歷史 1097


大清后妃之- 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 天天要聞


「太后下嫁」是清初的一大疑案。說的是康熙皇帝的祖母,亦即順治 皇帝的生母博爾濟吉特氏下嫁多爾袞的事。博爾濟吉特多出身蒙古科爾沁 部所謂「戚疇之家」,14歲時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史稱「孝庄文 皇后」。她是一位聰明而富有謀略的女子,丈夫皇太極當政時,就「贊助 內政,越既有年」。丈夫身亡後,痛不欲生,願以身殉。康熙皇帝更是不 會忘記這位賢能的祖母:「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 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孝庄文皇后」終年76歲,臨終時對康熙說:你祖父安葬已久,不用 再打開他的陵墓了,況且我也很想念你們父子二人,不想遠離,所以希望 在孝陵附近安葬,這樣我就放心了。康熙遵其遺囑,把靈柩暫時停置在清 東陵,直至雍正三年才正式葬入地宮。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亦即順治 皇帝的叔叔。他一生封號頗多,始封貝勒、後封墨爾根青(意為聰明王)、 睿親王,順治時稱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在當時朝鮮人的記載中多稱「九 王」,在外國傳教士的著作中稱「阿瑪王,他「聰慧多智,謀略過人」, 清入關後的各項制度大都由其籌劃,可謂清朝政權的實際開創者。


大清后妃之- 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享年僅39歲,死後僅兩個月,就被削去爵號,平毀墓葬。有 的記載說:順治「命令毀掉阿瑪王華麗的陵墓……把屍體挖出來,用棍子 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直至康熙晚年才下詔為其 詔雪。

太后「下嫁」多爾袞的艷事,在清初便開始流傳。但究竟有沒有其 事,因官方文獻沒有明確記載,至今仍無定論。

太后下嫁多爾袞的疑雲之起,是由於張煌言收錄在《奇雲草》中的 兩首七絕,題為《建夷宮詞》:

上壽觴為合杳尊,慈寧宮里爛盈門; 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掖庭猶說冊闞氏,妙選孀閨作母儀;

建夷是指建州之夷,是明朝遺民對清朝王朝的蔑稱。觴是盛酒的杯 子。合杳指成婚。慈寧宮是孝庄住的地方。闞氏是漢代匈奴稱呼君主的正 妻。詩的前七句沒有什麼好解釋的,無非是詆毀醜化敵國君主。最後一句 頗費解。細推之,原來指的是多爾袞無子,以弟多鐸之子為嗣。滿文稱侍 衛為「蝦二多鐸當時的職位有「領侍衛內大臣」 一職。看來蝦子指的是 多爾袞的義子多爾博。也就是說,順治子隨母嫁,自為「龍兒」,不必以 多鐸的「蝦子」為子。先前人們將這首詩作為無稽之談,但從多方面的證 據來分析,「太后下嫁」的確是事實。


大清后妃之- 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 天天要聞


首先從當時滿族婚俗來看,嫂嫁小叔、兄納弟婦之事常常發生,此 事不足為怪,甚至還有不管輩分的婚俗(漢族禮教稱之為「亂倫站在 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來思量,盛年寡居的孝庄與壯年英武的小叔子多爾袞的 結合,也就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了。如順治皇帝的大哥、皇太極的長子、 肅親王豪格在清貴族政治鬥爭中死去後,他的兩個妻子就分別被叔父輩 的多爾袞、阿濟格娶去。庄妃蒙古人,13歲時就與其姑母一道嫁給皇 太極,因其美貌聰慧能幹,受寵多年,生有3女1子,其子後來就被立 為順治皇帝。1663年皇太極死時,庄妃只有31歲,雖被尊為太后,仍當 華年,美麗異常。多爾袞大權在握,豈能放過這天賜良機?這時清王朝 剛入關,滿洲貴族從東北剛入主北京,受到漢族文化與綱常禮教的影響 與束縛很小,還大量保留原在東北時的舊婚姻風俗,如清皇室與貴族中 寡婦改嫁的事時有發生。因此孝庄太后(庄妃)與小叔多爾袞結婚就是 比較正常的事了。我們切不可用漢族的傳統綱常禮教去要求和看待清初 的滿洲皇族。

皇太極死時,庄妃才31 歲,年僅6歲的兒子福臨繼 位。一個是三十齣頭的寡婦, 一個是只知玩耍的頑童。在 當時,執掌朝中軍政大權的 實際是睿親王多爾袞。他手 握重兵,成為朝中說一不二 的人物,甚至連皇帝的大印 「玉璽」也搬到睿王府內使 用,以代理天下,小皇帝隨時 有被廢掉的危險。人們認為, 孝庄為了保住兒皇帝順治的 天子寶座,而委身於小叔子 多爾袞。



大清后妃之- 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 天天要聞


持下嫁說的人特彆強調, 在順治朝多爾袞公開以皇上 的父親自居,稱號就叫「皇父 攝政王」,而只有皇帝的母親下嫁了,多爾袞才有可能被稱為「皇父」。人 們認為,多爾袞稱謂變化的過程,恰恰反映了太后與多爾袞的婚姻由隱秘 到公開的過程。《朝鮮李朝實錄》中記載,「皇父」稱號非但舉國轟動,甚 至已經「聲聞海外:《朝鮮仁祖李(宗實錄》載:二十七年己丑(即清 世祖順治六年),二月壬寅,上曰:「清國咨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 語,此何舉措? 」金曰:「臣問於來使,則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 與皇帝一體雲。」上曰:「然則二帝矣。」朝鮮邦外屬國,國王都發現此舉 與「二帝」無異,大清朝難道就真的荒唐到這種程度不成?當然不是。其 時清廷正推崇儒教,廣納天下飽學之士,斷不會做這種被世界當做笑柄的糊塗事,但「皇父」 一詞確已明詔天下,一朝二帝,已經是無可爭議 的事實。

按清朝早期喪葬制度,皇后、嬪妃最終都要與皇帝合葬。可是,孝 庄竟葬在了遵化清東陵風水牆外,而未與清太宗皇太極合葬於瀋陽的昭 陵。按清制,她應歸葬到瀋陽皇太極的昭陵旁,因她是皇太極的庄妃,但 結果她卻被葬在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孤零零的,無依無靠,且陵墓在東陵 的「風水牆」之外。這種悖乎常禮的葬法多年以來一直引起人們的種種議 論,其中可能有難言之隱。有人認為,這是孝庄因改嫁而無臉到陰間見 皇太極的刻意安排。史料中也確有這樣的記載。太后在遺囑中說,「卑不 動尊」,不忍再驚擾皇太極,這實在是託詞。對祖母孝庄的心思,康熙自 然心知肚明。但康熙又感到,將祖母單獨安葬實在沒有這樣的先例,是 件很棘手的事,於是他把這一難題留給了兒子雍正,將孝庄的棺材在東 陵的地面上一直停放了 38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1725)才為孝庄建陵 安葬。還須說明的是,長眠在清東陵的5個皇帝、14個皇后、136個嬪 妃,都葬在了風水牆之內,而只有孝庄葬在風水牆外。這又是為什麼? 孝庄太后在1689年病死,享年76歲。


大清后妃之- 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 天天要聞


順治十七年(1660)十二月二十四日,因乳母李氏病故,順治降諭 禮部,其中有這樣幾句話:「睿王攝政時,皇太后與朕分宮而居,每經累 月方得一見,以致皇太后縈懷彌切。乳母竭盡心力,多方保護誘掖,皇太 後眷念慈衷賴以寬慰。」這無意間透露,幼年皇帝順治與母親孝庄分宮而 居,而且皇太后不是居於皇宮之中,否則母子之間為何「每經累月方得一 見」?皇太后縈懷彌切,為何卻不去看望皇上?皇上又為何不去探望生 母,以解「皇太后眷念慈衷」 ?度之事理,其間必有一個超越兩者之上的 力量破壞了母子之情。這個力量,除了多爾袞之外,還能有誰?另外,徐 柯《清稗類鈔》中對「太后下嫁攝政王」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關於孝庄太后下嫁多爾 袞之事,雖由於後來清皇室 受漢族影響日深、綱常禮教 觀念加強,因而不讓將此事 記載到正史中,甚至原有的 記載也被刪改,使我們今天 很難查到有關此事的正式記 載,仍可以從許多史料中看 到關此事的正式記載,仍可 以從許多史料中看到有關此 事的明顯痕迹。如清故宮藏 順治朝的「批紅」題本及《東 華錄》上,就記載順治五年 起一這一年太后與多爾袞 結婚一一多爾袞由「皇叔父 攝政王」改稱「皇父攝政 王」,並「親到皇宮內院」, 「自稱皇父,若無太后下嫁 之事發生,此事是順治皇帝 所萬萬不能接受的。太后下 嫁之事傳播甚廣,前面已經提到當時人的記事詩,雖極盡嘲諷挖苦,但也是這件史事的一個有力旁 證。1946年10月,近代學者劉文興撰文《清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起居注 跋》,其中寫道,宣統元年(1909),他的父親劉啟瑞任內閣侍讀學士,奉 命收拾內閣大庫檔案,「得順治時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詔」。世上若果真有 這一詔書,無疑是太后下嫁最具權威的鐵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國手+2!貴州兩名文物匠人摘全國文物技能獎 - 天天要聞

國手+2!貴州兩名文物匠人摘全國文物技能獎

全國文物職業技能最高獎頒獎了!貴州兩名「手藝人」憑實力當「國手」!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7月6日,由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的2025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結果揭曉。來自貴州的選手吳勝成獲木作文物修復師一等獎,滕昭玉獲金屬文物修復師三等獎,這也是...
死亡失蹤超百人:美國得州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 天天要聞

死亡失蹤超百人:美國得州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美國得克薩斯州中部地區因暴雨引發洪災,截至當地時間6日,已造成至少82人死亡、約40人失蹤。美國總統特朗普6日表示,得州洪災是「百年一遇」「沒人預見到」。得州向來洪水多發,然而為何這次災情如此嚴重、傷亡如此巨大?在這場悲劇後,美國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這次洪水造成如此大傷亡,有天災更有人禍。特朗普簽署「重大災...
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 天天要聞

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前言正值二戰結束後80周年,應蒙古國邀請,日本天皇德仁首次對蒙古國進行訪問,蒙古國對此給予高規格接待,邀請日本天皇夫婦出席「那達慕大會」的開幕儀式,並參觀多個景點和日本投資項目。祭奠亡靈背後7 月 9 日清晨,天皇夫婦的車隊悄然駛入烏蘭巴托
民國將領之川軍青翰南 - 天天要聞

民國將領之川軍青翰南

(本人櫥窗裡面有很多關於民國歷史書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創作最大動力。)民國時期,四川軍閥熊克武打敗另外一個軍閥劉存厚後,熊克武就控制了四川軍政大權,而熊克武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就不斷排擠其他派系的將領,最終四川爆發了「
800餘米地道承載抗日紅色記憶!人民第一堡壘煥新 - 天天要聞

800餘米地道承載抗日紅色記憶!人民第一堡壘煥新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魂飛膽也顫。」一曲旋律激昂、朗朗上口的《地道戰》,喚起多少人對抗戰歲月的回憶。位於順義區龍灣屯鎮的焦莊戶村,幾十年來一直保留著地道戰的痕迹。
天庭權力架構全解析:玉皇大帝如何統御三界? - 天天要聞

天庭權力架構全解析:玉皇大帝如何統御三界?

在中國傳統神話體系中,玉皇大帝統領的天庭是一個龐大而精密的"神界政府",各部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這個神秘而威嚴的天庭管理體系,揭開神話中"天界公務員系統"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