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是中國歷史上的清太宗。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他不僅生得眉清目秀,而且自幼聰明過人、勤奮好學,不僅擅長騎馬射箭,而且還能熟記典籍,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權謀天子。因此,皇太極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跟隨父兄征戰。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費盡心機,憑著滿腹的雄才大略,在他三十四歲時登上了汗位。並先後收服朝鮮、蒙古,對明廷的戰爭也節節獲勝。而且,皇太極也很注重改革和廢除弊政,為安定百姓,他優禮漢官,重用漢人,改善滿漢關係,發展生產,與此同時,完善後金的政治制度,廢除共理朝政,獨攬朝政大權,為大清王朝的興旺發展奠定了基礎。
1635年,漠南蒙古統一後,皇太極巧設反間計,避開山海關,繞道漠南蒙古,進攻北京城。崇禎皇帝中計,袁崇煥被處死之後,皇太極宣布改族名女真為滿洲,並於1636年4月,皇太極在瀋陽皇宮大政殿舉行登基大典,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中國歷史上的大清王朝誕生了,皇太極也就成為大清的第一位皇帝。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皇帝,都有後宮佳麗三千,妃子成群結隊。而在皇太極的所有后妃之中,最為有名的就是來自於科爾沁草原的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也就是後來著名的「孝庄太后」。然而,皇太極最愛的卻不是布木布泰,那位寵冠後宮的妃子其實是孝庄的親姐姐——海蘭珠。
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二十六歲了,當時,皇太極為了撫綏蒙古各部落,與之建立盟好關係,便娶了五位蒙古貴族小姐,晉封為五宮后妃。這五位小姐全都是博爾濟吉特氏,海蘭珠就是其中的一位。崇德元年,海蘭珠被封為關雎妃,地位在五宮之中位居第二,皇太極雖然將海蘭珠視為自己的原配正妻,只是礙於哲哲,始終不能給予她皇后的名分。
自古以來,結婚生子,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是父母的心頭肉。失去心愛的兒子,皇太極與海蘭珠一樣悲痛。
海蘭珠嫁給皇太極之後,就以其賢淑端莊、大方得體的言行舉止,奪得了皇太極的專寵,皇太極也就對海蘭珠動了真情。崇德二年,海蘭珠生下一子。恰巧的是,這孩子是皇太極的第八個兒子,正好與皇太極一樣排行第八。原本是寵妃所生,現在又有如此的緣分,皇太極大喜過望,在宮中大宴群臣,並開了有清以來的先例,在崇政殿,將這個呱呱墜地的嬰兒立為皇位繼承人。
然而,這個孩子還沒來得及起名字,就不幸夭折了。而僅僅兩天之後,孝庄布木布泰就生下了九皇子。雖然是喜事,但整個皇宮之中卻瀰漫著失去皇子的悲痛。海蘭珠失去了心愛的兒子,傷心過度,不久便卧倒在床,病勢日益嚴重。而對於皇太極,同樣傷心,他沒能保護好心愛的寵妃海蘭珠的兒子,眼看著海蘭珠病倒,真的是萬分悲痛。
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因為有真情,海蘭珠不幸去世時,皇太極痛不欲生。皇太極真的是對愛妃海蘭珠動了真情的,而且最後因思念海蘭珠悲傷過度而駕崩。
崇德六年,正直松錦之戰,皇太極在前線親自督戰。海蘭珠病倒的消息傳來後,皇太極「情令智昏」,即刻下令撤出戰場,飛奔疾馳,返回盛京。然而當皇太極還在路上的時候,海蘭珠已含恨去世了。
親愛的寵妃海蘭珠,皇太極連最後一面都未能相見,真的痛徹心扉。他早晚哭泣不止,竟至昏迷,經過太醫一整天的奮力搶救,他才蘇醒過來。但此時的皇太極早已沒了當年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英勇之姿。而是因為愛妃海蘭珠的離去而徹底擊垮,導致他軍政無心、茶飯不思。一些親貴因在海蘭珠的喪禮期間未遵守相關禮儀守喪,竟被皇太極罷黜了王爵官位。如此種種,可見皇太極真的對海蘭珠動了真情。
後來還有一件事也讓人為之動容。有一次群臣為了緩解皇太極的心情,便建議他外出狩獵,誰知在回來的路上竟路過了海蘭珠的墓地,這不禁又勾起了皇太極的悲傷回憶,使得他趴伏在海蘭珠的墓上痛苦流涕。
不久,皇太極因思念海蘭珠過度,身體不適,曾發布大赦令,也減少了日常事務的處理。到了崇德八年,皇太極更加衰弱,他白天還在照常處理政務,但到了夜間就突然駕崩,享年五十二歲。
所謂患難見真情,海蘭珠成為皇太極最寵愛的后妃,皇太極與海蘭珠生下的心愛的兒子不幸去世後,兩人都陷入了極端悲痛之中。直至海蘭珠去世後,皇太極痛徹心扉,最後也因為思念海蘭珠過度而駕崩,足見大清第一位皇帝皇太極是鍾情于海蘭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