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2022年08月30日18:21:27 歷史 1501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毛岸英同志完美詮釋這句詩句,自願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最後犧牲在朝鮮,也永遠葬在了朝鮮。

毛岸英犧牲後,毛主席審看兒子的碑文時,眼含熱淚地說:「碑文寫得很好,只有一處缺憾,碑文上有我的名字,卻很可惜沒有他媽媽的名字。」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毛岸英犧牲

1950年11月25日,彭德懷得知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毛岸英在美軍的轟炸中犧牲了。

他組織語言想向中央彙報這個沉痛的消息,卻都被悲傷的情緒影響,每次寫到毛岸英的名字都控制不住眼淚。

作為長輩的他都如此悲痛,他更無法想像毛主席得知兒子犧牲的時候會是怎樣的心情。

中年喪子的悲痛哪怕是堅毅如毛主席,這都是令人很難承受的事情。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電報內容修改了好幾次,他終於確定好了內容,在電報中詳細彙報了當時的情況。

這天上午,美軍的飛機襲擊位於朝鮮的志願軍司令部。

7點左右的時候,司令部的同志們都紛紛前往防空洞中躲避襲擊,司令部里只剩下毛岸英等四位同志留守。

11點左右,美國飛行員們駕駛著四架飛機在司令部上空徘徊。

為了躲避空襲,他們離開了司令部進行躲避,當他們以為襲擊結束的時候,又重現返回到司令部中。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然而,令他們幾人沒有想到的事情是美軍又派了四架飛機進行襲擊,並且往地面投擲了大量的燃燒彈,數量有100多枚。

只有兩位同志安全逃離現場,毛岸英和高瑞欣則在這次事件中壯烈犧牲。

因為身份特殊,毛岸英葬在哪兒便成為了一件困擾彭德懷的事情。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當時由於戰況緊急,沒辦法顧及太多,只能臨時把他的遺體安置在附近的山坡上,等待以後再重新把他和其他在抗戰中犧牲的同志們一起進行安置。

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在朝鮮戰爭中犧牲的志願軍烈士們的遺骸陸續被運送回國,被安置在位於瀋陽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內。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按照正常情況的話,毛岸英同志的遺骸也應該一起被運送回國,安置在這個烈士墓園中。

但由於身份的特殊性,關於毛岸英應該安葬在朝鮮還是中國,眾人對此產生了不同的看法。

1954年的時候,支援部司令部請求將毛岸英的遺骸運送回國內,但彭德懷看到這個請示後,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應該將遺骸安葬在朝鮮這邊。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彭德懷的觀點是毛岸英自願投身於抗美援朝的革命事業中,他的犧牲見證了中朝兩國的革命友誼,對於中朝兩國都具有教育意義。

身為毛主席的兒子,他是父親的驕傲,也從來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成為了一名忠肝鐵膽的戰士。

但在毛主席眼中他也只是一位普通的志願軍烈士,不應該因此特殊對待。

他安葬在朝鮮這邊,對於其他安葬在朝鮮的志願軍烈士家屬們也是一種安慰。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彭德懷還特意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告知了他對這件事情的考慮。

周總理看完信後,贊成了他的意見,並把這封信轉交給了毛主席。

而此時,朝鮮的最高領導人金日成也發電報給毛主席,請求將毛岸英烈士的遺骸留在朝鮮,安葬在朝鮮境內。

金日成在電報認為毛岸英是在抗美緩朝戰爭中犧牲的,他對朝鮮解放具有巨大的貢獻,遺骸安葬在朝鮮讓人民永遠銘記著這份恩情。

毛主席同意了這個要求,同時也做出了自己的指示,將毛岸英和其他普通志願軍烈士們一樣看待,不需要為他另外安排葬禮。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碑文上的文字

1954年,朝鮮方面開始修建中國志願軍烈士們的陵園。

第二年清明節,毛岸英的遺骨也被遷到了這個烈士陵園中。

和其他的志願軍烈士們一樣,他的陵墓沒有任何不同,只有一個陵墓和一塊墓碑。

墓碑上的「毛岸英同志之墓」幾個字是由郭沫若親筆寫下的,再由工匠篆刻而成。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而在墓碑的後面則是介紹著他生平的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的長子。

一九五零年他堅決請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於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毛岸英同志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將永遠教育和鼓舞著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

公曆一九五五年四月。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周總理在得知毛岸英遷陵的事情後,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毛主席。

即使距離兒子犧牲已經過了好幾年,但毛主席的悲傷之情卻依然沒有減少。

他聽到兒子碑文上的內容後,眼睛還是控制不住充滿著淚水。

他傷感地說:「這段碑文寫得很好,唯一缺憾就是這上面只有我這個父親的名字,而沒有他媽媽的名字。」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毛岸英作為毛主席和烈士楊開慧的兒子,他的事迹完全值得父母為之驕傲。

他的碑文上只記錄著毛主席的姓名,卻沒有篆刻上母親楊開慧的名字,是個很遺憾的事情。

周總理曾經提出重新撰寫碑文,把楊開慧同志的名字也加到碑文上面,以此來彌補這個缺憾,但毛主席卻拒絕了這個建議。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覺得應該將毛岸英作為普通的志願軍烈士來看待,並不能因為是他兒子這一特殊身份,而享受到特殊待遇。

重新撰寫碑文,雖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對其他的志願軍烈士們來說,也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志願軍烈士墓園中,還有許多的烈士等待著撰寫碑文,不能他因為是毛主席的兒子,而給工作人員額外增加更多的工作量。

而作為英勇投身到革命事業中的毛岸英同志,也是不願意自己受到特殊待遇的,這與他的理想也是背道而馳的。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毛主席的思念

毛主席作為一位父親,同時也是國家領導人,他沒辦法隨心所欲地前往朝鮮去看望自己的兒子。

他對兒子的思念是從來沒有減少過的,但他卻把這份思念深藏在心裡,很少和人提及這件事情。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在兒子去世後,他獨自承受著喪子之痛,擔心兒媳劉思齊無法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他選擇一直隱瞞著對她隱瞞兒子的死訊。

直到丈夫去世三年後,劉思齊才知道丈夫早已經去世的消息。

失去丈夫這種巨大的痛苦像烏雲一樣迅速籠罩著她,她一度哭到情緒奔潰。

毛主席聽到消息後,立馬趕來安慰她,靠著親人間互相鼓勵,她終於渡過了最痛苦的時期。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在走出喪夫的痛苦後,劉思齊向毛主席問出了丈夫生前最想知道的一個問題,作為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合格嗎?

毛岸英曾經在日記中,經常對自己提問這個問題,他有資格成為毛主席的兒子嗎?

在成為抗美援朝的志願軍後,即將踏上前往朝鮮的路途前,他終於鼓起勇氣向父親提問,他作為毛主席的兒子,他合格嗎?

毛主席當時只是微笑地摸了摸兒子的腦袋,對他說:「等你從朝鮮回到家,我給你說這個問題的答案。」

可惜的是,他永遠也無法從朝鮮回來,也永遠沒辦法親耳聽到父親的答案。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聽到兒媳的提問後,他的臉上充滿著落寞的神情,他再也沒辦法親自對兒子回答這個問題了。

他肯定地對兒媳說:「無論是作為毛澤東還是毛主席的兒子,岸英一直以來都是合格的,他一直都不知道,他永遠是我的驕傲。」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彭德懷在毛岸英剛犧牲的時候,對毛主席非常慚愧,主席把兒子託付給自己,對他十分信任,但他卻使得主席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兒子。

他主動向毛主席申請處分,懲罰他在戰場上的過失行為。

即使沉浸在喪子之痛中,毛主席仍舊不忘安慰他。

毛主席對他說:「在戰場上犧牲是常有的事情,朝鮮戰場上多少志願軍戰士們犧牲在前線上,他們為了革命事業犧牲是光榮的,岸英也是如此,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志願軍戰士。」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毛主席曾經在和老朋友周世釗的聊天中,他流露出一種悲傷又決絕的情緒,他說:「我作為黨的領導人,岸英是我的兒子,他不去保家衛國,又能犧牲誰的兒子去戰場呢?」

他至今還能回想起兒子呱呱墜地時候的樣子,漸漸地從一個小屁孩到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

因為夫妻倆都投身於革命,使得兒子的童年幾乎都是在顛沛流離中渡過,這也是他作為父親的遺憾,沒能給兒子一個美好的童年生活。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毛主席是一位父親,但他更是中國人民的革命領袖,他註定只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身到革命事業中,他對兒子也是充滿愧疚的。

本來以為兒子從蘇聯回到國內後,父子倆以後會有更多的相處時間。

但父子倆人團聚沒有多少年時間,兒子便參加了抗美援朝,成為志願軍的一員,犧牲在異國他鄉中。

毛主席有著許多的話還沒來得及對兒子傾訴,就像兒子所期待的那個答案一樣,他再也沒有機會了。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在北京去世,舉國上下悲痛萬分。

1990年的時候,在整理毛主席的遺物的時候,工作人員發現了他生前所使用的一個柜子。

柜子里收藏著毛主席精心整理的衣物,這些衣物都是毛岸英生前留下的。

他一直用心地保留著兒子的衣物,用衣服寄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思念之情。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這些衣物有兩件棉布襯衣、一頂藍色軍帽、一雙灰色沙襪、一條毛巾。

自從兒子犧牲後,他便悄悄地把這些衣物保存了26年時間。

甚至連他貼身的警衛員們都不知道這件事情,身邊的工作人員們經常陪伴在他的身邊,也從來沒發覺這件事。

毛主席審看毛岸英碑文,含淚說:碑文很好,只是有一處缺憾 - 天天要聞

在26年的時間裡,這些衣物見證著他對兒子無法訴說的思念之情。

哪怕堅強如毛主席,在面對兒子的時候,也僅僅只是一位慈祥的父親。

毛主席曾經對烈士黃繼光的母親說:「你犧牲了一個兒子,我也犧牲了一個兒子,他們都是值得我們驕傲和光榮的。」

他明白兒子犧牲是具有價值,值得他自豪的,但反過來,他默默著承受了失去兒子的悲痛,也是值得眾人銘記和欽佩的。

參考文獻:

《毛岸英,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支部建設

《合格,他是我的驕傲》——機關黨建研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宋慶齡:旗袍女士愛國的一生 - 天天要聞

🇨🇳宋慶齡:旗袍女士愛國的一生

您輕輕翻開泛黃的歷史扉頁,時光指針定格在1893年1月27日。上海弄堂里傳來的嬰兒啼哭聲中,誰都不曾想到,這個生於動蕩年代的女孩,將用畢生心血在中華大地書寫不朽傳奇。十五歲的渡輪載著青澀少女駛向大洋彼岸,密歇根湖畔的晨霧沾濕了她的教科書。
《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深度解析,活到改革開放的載灃才是贏家 - 天天要聞

《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深度解析,活到改革開放的載灃才是贏家

刺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亡梁鄉死了,清廷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沒了,這是已經預知的結局,無法改變。刺殺梁鄉這個任務原本是交給顧買臣的,但是被顧買臣拒絕了,他雖然跟梁鄉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也不想以怨報德。或許我沒辦法救他,但也不會親手殺了他。
「被指居者」死亡近三年後,其父再被拘 - 天天要聞

「被指居者」死亡近三年後,其父再被拘

暴繼業被羈押在無極縣看守所。(受訪者|供圖)恢復自由近三年後,暴繼業再次被公安機關拘留。暴繼業是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南塔影村人,2022年7月20日,他的二兒子暴欽瑞因被控涉黑(案件被稱為「5·25」專案),在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期間死亡。當時,被「指居」的除了暴繼業父子,還有暴繼業的兩個兄弟和他們的兒子,及...
日本古寺「龍骸」之謎破解:千年木乃伊竟實為貂類遺骸 - 天天要聞

日本古寺「龍骸」之謎破解:千年木乃伊竟實為貂類遺骸

在日本奈良東大寺保存數百年的神秘「龍骸」,近期被科學家揭開了真實面目。這具曾被誤認為神話生物的遺骸,如今證實是11世紀意外死亡的雌性日本貂。這項發現不僅解開了困擾學界數百年的謎團,更展現了歷史傳說與科學考證的奇妙碰撞。據日本正倉院資料記載,室町時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教於1429年參觀東大寺時,在修繕中的寺廟發...
陳夢有沒有過自己的時代?她和孫穎莎誰厲害? - 天天要聞

陳夢有沒有過自己的時代?她和孫穎莎誰厲害?

北京時間5月28日,陳夢衝上熱搜,原因是她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再談我的時代爭議,她說奧運奪冠後仍遭質疑很煎熬。陳夢直言那段時間非常煎熬,如果還有人問自己是不是我的時代到來了,陳夢說自己不敢說了。但巴黎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