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生態治理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對以前形成的土壤荒漠化、沙漠化情況進行治理,致力於將這些原本的荒漠、沙漠變成綠洲。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程就是毛烏素沙漠,經過艱苦的奮鬥,我國人民逐漸征服了這塊沙地,它也成為我國第一塊即將消失的沙漠,也是世界上第一塊被人類徹底征服的沙漠,我國人民究竟是如何實現這一偉大的征服的呢?
毛烏素沙漠的前生今生
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是我國的四大沙地之一,這塊沙地的面積超過了4萬平方公里。這裡以前極度缺水、寸草不生,自然環境非常惡劣,根本不適宜人類生存和居住。而且這裡的沙漠化和荒漠化還影響著整個北方地區的沙塵情況,在冬季風的作用下給北方地區帶來遮天蔽日的沙塵暴。
然而,歷史上的毛烏素沙漠也曾經是一塊綠洲。在先秦時期,這裡曾經是匈奴的政治和經濟中心,《過秦論》中曾經記載秦朝的大將蒙恬率領大軍驅逐匈奴時,將毛烏素沙漠納入到我國的版圖當中,在此之後秦始皇下令內陸居民大量遷移到毛烏素,以此來帶動當地的農業發展,並且守衛邊疆。
在秦朝滅亡後,漢武帝重新在毛烏素地區設置了115個郡縣,並且從內地遷入了10萬居民,同時也將毛烏素地區設立成軍事要塞。隨後經過漢朝軍民幾十年的辛勤耕作,毛烏素地區成為了真正的「塞上江南」,為漢朝提供了大量的糧食,而且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很高,此時的毛烏素地區達到了生態和經濟的發展巔峰。
從東漢開始,毛烏素地區開始走向衰落。此時的毛烏素地區進入了一個長達幾百年的乾冷期,當地的降水顯著減少,而且氣溫也在降低,糧食的種植越來越困難,產量也在一直下降,附近生活的居民不得已背井離鄉,離開了生活多年的毛烏素。
到了隋唐時期,在安定盛世的條件下,毛烏素漸漸地恢復了一點生機,人類生活也逐漸恢復。但是好景不長,到了唐朝末期,毛烏素地區沙漠化的腳步越來越快,已經難以通過當時的技術水平加以延緩,當時的風沙厚度已經堆積的和城牆差不多高。
從公元9世紀開始,這裡的沙漠化就已經無法阻擋。這一方面與當地的降水減少、沙漠侵襲有關,另一方面當地居民沒有節制地砍伐森林也加快了毛烏素地區的荒漠化。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以及戰亂的襲擾,毛烏素地區在明清時期已經徹底成為了一塊沙漠。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當地政府開始注意到毛烏素沙漠的重大危害,甚至當時的榆林城已經被沙漠包圍,當時政府逐漸將毛烏素沙漠的治理搬上了日程。
如何征服毛烏素沙漠?
1959年以來,國家和當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開啟了對於毛烏素沙漠的治理。早期對於毛烏素沙漠採取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等手段進行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後來,民間治沙力量也參與到了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當中,他們在毛烏素沙漠的腹地營造起了萬畝以上的林地160餘處,建成了4條大型林木防護帶,總的長度超過了1500公里,整個毛烏素沙漠地區的造林面積超過了1500萬畝,這也讓毛烏素沙漠的林草覆蓋率從以前的不到1%上升至25%。
經過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不斷努力,在進入21世紀後,超過600萬畝的沙地得到有效治理,85%以上的毛烏素沙漠得到治理,每年的水土流失量也在減少,對於黃河的輸沙量足足減少了4億噸,同時新開墾出了170萬畝農田。
截止到2020年,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率已經達到了93%以上,這也就意味著人類基本徵服了這塊沙漠。既然人們在治理毛烏素沙漠當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而且戰勝毛烏素沙漠後取得了很大的信心,為什麼不將其中的成功經驗運用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治理當中呢?
顯著不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心地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而且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流動性非常強,具有很快的移動速度,是世界面積第二大的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我國的西北內陸,能夠接受到的海上季風的影響非常小,所以塔克拉瑪干沙漠所處的環境降水十分稀少,每年的平均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沙漠有些地區的降水量甚至不足幾毫米,但是平均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左右。
同時,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流動性非常強,沙子顆粒細小,沙丘的平均高度在300米左右,大風一吹甚至能夠揚起數百米高的沙牆,這也就加快了它的擴張速度,讓它的治理難度更為困難。
毛烏素沙漠在歷史上的一段時間還是一片綠洲,這也就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地區有著較為充足的降水,而且毛烏素沙漠的形成原因大部分是因為當地居民的過度砍伐和過度放牧,自然原因所造成的影響較小。但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形成幾乎全都是自然原因導致的,人為因素對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形成影響很小。
毛烏素沙漠的成功治理多半取決於幾代人對於毛烏素沙漠進行不停地種樹治理,如果將種樹的經驗應用到塔克拉瑪干沙漠,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種樹不但不會改善它的生態環境,反而還會加劇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生態危機。毛烏素沙漠的成功治理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實現70%的植被覆蓋率,就可以基本實現沙漠的治理。
但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完全不同於毛烏素沙漠,它土壤當中的含水量不足以支撐如此規模樹木的成活,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種樹會讓樹木將原本土壤當中本就不多的水分吸收到樹榦當中,然後再經過樹葉的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當中,最終導致樹木死亡、沙漠的含水量更低,沙漠化更為嚴重的惡性循環。
所以說,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這種自然原因形成的沙漠,不能單純地採用植樹造林的方式進行治理,如果一旦使用錯誤的治理方式,反而會加劇當地的沙漠化程度。目前,人們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沒有很好的治理方式,只能儘可能減慢這種移動沙丘的移動速度,減少沙丘對於土地的侵蝕。
所以最好的治理方式就是想盡辦法阻擋沙丘的前進,守住原本的好土地。現在當地的政府通過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修建防護林和防風林,減少沙丘的移動速度,儘可能降低沙漠化對於人類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同時通過防風林的防護,降低風沙對於城市的影響。
通過對比研究我們發現毛烏素沙漠的治理和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治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治理模式,如果一味地照搬,反而會加劇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漠化程度,所以要做到結合實際,實事求是,不能一味的照搬濫用。而且沙漠當中也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和太陽能資源,通過對於這些資源的充分利用,也可以將沙漠「變廢為寶」。
作者:丫丫 校稿編輯: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