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眾多英勇的戰士前赴後繼投入到戰鬥中,他們為了國家大義視死如歸。
而有一位戰士在抗美援朝戰場,立下了一等功,等到戰事結束,戰士卻隱姓埋名回到家鄉。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直到40年後,這位英雄的孫子也到了參軍的年紀,卻碰上了點問題,
老英雄為了孫子順利參軍,這才亮明了身份。
為何老英雄要隱形滿名40年?當年在戰場上他又是怎樣立下赫赫戰功的。
身世凄苦,自立更深
這位老英雄名叫劉祚坤,1927年出生於湖北省咸寧市石溪村。
和那個年代的大多數人一樣,他的父母也依靠著耕田為生,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小劉祚坤十分懂事,看到父母辛苦耕種時,總會一起下地幫忙。
小小的身軀能做多少活呢,但是父母看到他這麼懂事,心裡還是很欣慰。
只要一家人齊心協力,總能過上好日子的。
然而在劉祚坤5歲的時候,他的家庭卻隨著戰爭的到來遭受了滅頂之災。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開始大肆向我國領土侵略,各地的人民都生活在恐懼之下,不知何時就會被喪心病狂的日寇殺害。
劉祚坤的父母在日本兵前來掃蕩時,為了保住家裡的糧食負隅頑抗,那是一家人的口糧,決不能給這些賊匪。
日軍為了奪取糧食,殘忍地殺害了劉祚坤的父母。
小劉祚坤因為在外玩耍才躲過一劫,等到他回到家中才發現父母已經倒在血泊中。
年幼的他怎麼也喊不醒父母,開始嚎啕大哭,最後還是在村裡鄉親的幫助下,才將父母安葬。
5歲的他一夕之間就變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鄉親們十分不忍,都幫忙照顧著他。
等到了入學的年齡時,同齡人都已經在上學了,他卻在地里幹活,砍柴、放羊,幫有錢人家幹活,靠著自己的勞力吃飯。
村裡的一個木匠看到他吃苦耐勞,便覺得這是個好苗子,很適合跟自己學習木匠手藝。
木匠將他帶回家中,收做了徒弟。
劉祚坤有了棲身之地,還能學習手藝,每日都刻苦學習技藝跟著師傅雕龍畫鳳。
隨著劉祚坤日漸長大,他也知道了當年父母是死於日軍的刀下,而這些日軍多年來,還在華夏土地為非作歹,燒殺搶掠。
多少無辜的人民死於他們的暴行下,多少個家庭為此分崩離析。
戰事還在繼續,劉祚坤決定放下手中雕刻的刀,加入到戰鬥中去,擊退這些喪心病狂的日軍。
然而他小時候常年營養不良,又加上太早下地幹活,身體素質跟不上,根本無法上陣殺敵。
他看著軍隊們遠去的身影,發誓一定要繼續鍛煉身體,早晚要為報效國家出一份力。
劉祚坤繼續從事木匠的工作,他的手藝精美,只要是他打造出來的傢具,總會被村民們搶售一空。
他的生活條件也隨之好了起來,之後他還在師傅的操辦下,和同村的姑娘結為了夫妻。
有了家庭後,他時常會想起父母,要是父母能看到這一幕,那該有多欣慰啊。
已為人父,選擇參軍赴朝鮮戰場
等到1949年的時候,劉祚坤的兒子出生了,我國也終於結束多年的戰爭,建立起了新中國。
百姓也過上了安穩日子,劉祚坤在跟父母上墳時,將這好消息告訴父母。
然而新中國成立沒多久,抗美援朝戰爭又爆發了。
聯合國軍在攻打朝鮮的同時,還企圖將戰火引到鴨綠江這邊。
我國受夠了多年的戰爭,絕不允許戰火再波及到家門口,國家需要和平,人民更需要安定。
領導人派彭德懷帶領軍隊,不辭萬里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
劉祚坤得知此消息後,心中情緒十分複雜。
這麼多年來,他從來沒有忘記報效祖國的理想,每時每刻都在鍛煉身體,等的就是這一刻。
然而此時的他已經有了的家庭,膝下還有3個年幼的孩子,在家與國之間他該如何選擇。
輾轉反側了幾個深夜,他決定還是要參軍奔赴前線,畢竟先有國再有家。
為了孩子們不像自己幼時那樣流離失所,他也該奔赴到戰場。
他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妻子彭愛玉,在那之前他想好了一堆說服妻子的說辭,畢竟他走了妻子要獨自養活三個孩子,日子會很艱難。
但沒想到妻子卻並未阻攔他,只囑咐他在戰場上小心,自己會帶好孩子等他回來。
妻子竟如此深明大義,劉祚坤深深感動,如果他有命回來,一定要加倍愛護妻子和她攜手百年。
這一次,劉祚坤因為常年鍛煉,強健的身體終於得以參軍成功。
25歲的他踏上了報效國家的道路,妻子彭愛玉帶著三個兒子目送他離開。
此時彭愛玉的肚子里還懷著一個孩子,但是為了大義她全力支持丈夫,等待著他凱旋歸來。
1952年8月,劉祚坤成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305部隊122隊中的一名戰士。
經過短暫的訓練之後,他們便浩浩蕩蕩朝著鴨綠江走去,奔赴到朝鮮戰場。
在戰場上劉祚坤毫無畏懼,縱使他沒有經受過太多的軍事訓練,但從前的木匠工作為他打下了基礎。
他的體力比那些年輕的士兵還要好,在戰場上他總是沖在殺敵第一線。
他的英勇使得敵軍聞風喪膽,這真是不要命的打法啊!
上級多次當眾嘉獎他,號召士兵們學習他的精神。
然而等到1953年2月的時候,劉祚坤所在的部隊得到命令,讓他們全部轉往兵站工作。
對此,部隊里的年輕士兵多少會有點怨言,他們參軍就是想在前線殺敵的。
這下被調到後面,根本沒有殺敵立功的機會。
面對隊伍里此起彼伏的議論聲,劉祚坤卻不這麼想,在他看來上陣殺敵固然重要,但是後方的工作同樣重要。
行軍打仗的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缺一不可。
他願意在後方工作,只要肯干,什麼樣的工作都能綻放出別樣的風采。
對於那些心浮氣躁的士兵,他也會主動安撫,即使在後方也要做好手頭的工作。
劉祚坤在兵站的主要工作,是看管和守衛倉庫和火車站的重要物資。
在完成看守的工作後,他還重操舊業,看到倉庫的窗戶有破損,他拿起趁手的工具修繕起窗戶。
倉庫的大門因為年久失修很難推動,會發出吱呀作響的聲音,經他的手一倒騰,也能開放自如。
他的種種行為都說明了,只要踏實肯干,在哪裡都能發光發熱的,戰友們在他的帶動下,都積極投入到工作中。
而劉祚坤在隨後一次緊要關頭的行為,更是令戰友們肅然起敬。
頂著炮火,搶救軍需物資
1953年4月26晚,他憑藉一己之力搶救了一大批軍需物資。
當天,劉祚坤正值著夜班,兵站里剛拉來了五輛卡車的的航空汽油。
當時朝鮮戰場上,相較於聯合國軍的飛機大炮不要錢似的轟炸,我軍的軍需物資是極度缺乏的。
畢竟國家還在建國初期,各方面都十分困難,這些航空汽油還是蘇聯贊助來的,專門供朝鮮人民軍使用。
即使是深夜,劉祚坤也不敢放鬆警惕,一定要看護好這批航空汽油,空中作戰離不開這些。
上半夜在風平浪靜中度過了,等到下半夜的時候,突然爆發了一陣巨響,原來美軍駕駛著B26型敵機轟炸了兵站。
隨著炮彈落下,兵站里亂做了一團,劉祚坤卻朝著航空汽油所在的位置跑去。
途中多少子彈炮火落在他的身邊,差一點就要命喪當場。
他還沒到航空汽油所在位置,便又聽到一聲巨響,美軍轟炸機的炮彈擊中了其中一輛卡車。
這輛卡車被炸後,裡面的航空汽油都泄露出來,燃燒著爆發出衝天火光。
眼看著這輛卡車沒救了,他立即奔向了剩餘的卡車,藉助著工具將最近的車皮門打開。
他用盡全身的力氣,將車皮里的油桶往下滾,戰場上沒有了這批航空汽油,那我軍戰鬥機就無法再去戰鬥。
他一刻不停地滾著油桶,一口氣推出了二十幾桶,這些往往都是要三四個人接力才能完成的。
敵機彷彿發現了他的舉動,戰鬥機不停地朝著他掃射。
子彈打在車皮上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隨著火勢越來越大,逐漸波及到這輛卡車的上方,油桶都變得十分滾燙,隨時都可能爆發。
劉祚坤也沒有絲毫退讓,他忍著滾燙繼續滾油桶,很快一位戰士頂著炮火來到這裡。
劉祚坤負責將油桶滾下去,那位戰士將油桶轉移到安全地帶。
隨後,越來越多的戰士加入到搶救油桶的行列中。
在炎炎火光的炙烤下,戰士們全力以赴搶救油桶,他們要提防空中的轟炸,也要注意隨時都要爆炸的油桶,其艱難程度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經歷過長達兩小時的搶救,這些油桶終於全部安全了。
而這兩小時內劉祚坤一刻都沒有停下,他一個人就搶救了85桶汽油,手掌上被滾燙的油桶燙出了血泡,身上還有炮彈轟炸帶來的傷。
等到最後一桶油也被推下車廂後,就再也支撐不住暈倒在了地上。
第二天,朝鮮軍方特地派了人去往戰地醫院感謝劉祚坤,要不是他保護住了這些重要燃料,之後的戰鬥將不堪設想。
我軍也派出了人員慰問他,之後還在軍中將他的事迹撰寫成冊,供士兵們學習。
等到他恢復後,更是給他授予了抗美援朝「二級戰士榮譽勳章」,記一等功。
劉祚坤作為英雄,後來還被邀請參加了在朝鮮平壤的慶功大會,還受到了朝鮮當時領導人金日成的接見。
等到朝鮮戰爭結束後,他作為一等功英雄,政府是可以給他安排一份工作的。
但劉祚坤卻拒絕了這一安排,他覺得自己目不識丁,不適合擔任這些職務,還是回鄉建設更適合他。
深藏功與名,為孫子參軍自爆身份
劉祚坤報效國家的理想已經實現,接下來要好好和妻兒們過日子,共同建設新的家園。
他重新揮舞起鋤頭,一邊開荒種田,一邊做木匠,開始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忙活。
回到家鄉的劉祚坤,沒有對村民們提起曾經立下的軍功,他覺得那是一個軍人應盡的職責。
村民們只知道他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渾然不知身邊竟有位一等功英雄。
就連劉祚坤的家人,也不清楚他的事迹,這些事本來會在他的心裡埋葬一輩子。
直到1998年,劉祚坤的孫子劉建光也長大成人,他從小就知道爺爺當過兵,受爺爺言傳身教也想成為一名軍人。
這年,劉建光也報名參軍了,他在家中等待著好消息,可最終他卻因為名額不夠落選了。
劉祚坤看到孫子唉聲嘆氣的,終於坐不住了。
他趁著家人不注意拿著一包東西,帶上大孫子從石溪村前往了咸寧市咸安區民政局雙擁辦。
等見到了工作人員後,他拿出了《抗美援朝功臣模範紀念冊》、勳章等證件交給了工作人員,證明了自己的身份。
他對工作人員說道:「我是上過朝鮮戰場的老兵,如今我的孫子也想要參軍報國,他像那時的我一樣擁有滿腔熱血,同志你們怎麼就不給我的孫子機會呢?」
工作人員一看這些證件,這是一位老英雄啊!
民政局的局長知此事後,立即前來接見了老英雄,老英雄為了國家戰鬥卻隱姓埋名這麼多年,晚年的願望不過是希望孫子也能參軍報效祖國。
在民政局局長的安排下,劉祚坤的願望終於實現,他的孫子走上了參軍之路。
這時家人和村民才知道他在戰場上立下如此大功,後來政府人員也注意到這位老英雄,紛紛趕來慰問他,還改善了老英雄的居住條件。
1999年,建國50年國慶慶典上,劉祚坤還作為功臣代表,去往北京登上天安門進行觀禮,還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時隔幾十年後,他再次身著軍裝,即使上了年紀,他的精神依然矍鑠。
劉祚坤生於戰爭年代,擁有一顆愛國之心,在朝鮮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明明有著更好的發展,他卻甘於平凡投入到建設當中去,他的精神令人敬佩。
對於這樣的英雄,我們要牢記他們的奉獻,下一代也要多多學習英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