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反映冀中抗戰的長篇小說《腹地》創作的前前後後

2022年07月05日16:09:20 歷史 1158

文/李永建

他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革命者,堅持冀中敵後抗戰的戰士。1942年,日軍對冀中地區進行了殘酷的「五一」大「掃蕩」,在此期間,他拒絕離開冀中,堅持留在冀中根據地與敵鬥爭,並且根據親歷的戰鬥生活,在躲避敵人「掃蕩」的間隙,在堡壘戶地道口創作了被他稱為遺囑的長篇小說《腹地》。他是用生命進行創作的抗戰文學作家,他的作品在冀中抗戰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就是冀中人民的兒子——王林。

王林是作家,更是堅定的革命者

王林1909年2月出生在河北省衡水縣大柳林村一個富商家庭,原名王韜,字桂攀,曾用名王弢,化名馮漢元、王相林,筆名雋聞、儁聞。王林的文學創作起點很高。1929年10月,北平發生人力車夫砸毀有軌電車事件,還在北平今是中學讀高中的王林以此為背景寫了篇小說《這次不過是頭一個小實習而已》,發表在由潘漢年和葉靈鳳創辦的《現代小說》雜誌上,葉靈鳳曾給予高度評價。1930年8月,王林到國立青島大學外國文學系讀書,王林是作家,更是一位堅定的革命者。他在北平今是中學讀高中時接觸到了過家芳等共產黨員,受到他們進步思想的影響,開始走上革命道路。1930年4月,王林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5月,王林因為組織飛行集會、罷課、貼傳單等革命活動被國民黨偵緝隊以「共產黨嫌疑犯」的名義關押了一個多月。1931年,王林入黨,在青島、上海、北平、西安等地做地下工作,是革命家黃敬的入黨介紹人,曾擔任青島大學首任黨支部書記,成立左翼劇聯外圍海鷗劇社,參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繼而入東北軍學兵隊,參加了西安事變。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10月4日,日軍侵佔衡水縣城。王林回故鄉衡水縣(今桃城區)大柳林村探親,因洪水泛濫和七七事變而隔絕家中,在當地組織了抗日鋤奸團。王林的表妹夫賈殿閣(衡水縣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兼游擊大隊長)與愛國青年賈廣勤、劉聲遠等人組織了抗日青年團,擬伺機打擊日寇散兵。王林決定合併兩地抗日組織,成立抗日鋤奸團,由賈殿閣任團長,王林與張海峰(中共黨員)任宣傳、組織委員,由賈妻於芳秋用賈家的收音機收聽記錄抗日新聞,廣為印發,組織團員傳閱進步書刊,購置槍支彈藥。抗日鋤奸團由於得到黨的領導,迅速發展到500餘人,遍布周圍各縣。後來,一批抗日鋤奸團的成員由王林帶著歸編冀中軍區政治部,另一批成員由賈殿閣帶著歸編冀南軍區徐向前部,成為了冀南、冀中抗日武裝的火種。

以戲劇為武器,喚醒民眾

1936年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將軍接受了我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主張,確定共同抗日的方針,並採納了周恩來培訓中下層軍官、壯大抗日力量的建議,先後舉辦了軍官訓練團和學兵隊。王林受黨組織的安排,也參加了學兵隊。西安事變前,王林創作了一首學兵隊隊歌《我們是一夥流浪漢》,由梁琰譜曲,廣為流行:

我們是一夥流浪漢,

我們是一群愛國犯。

家鄉,家鄉,一片沃野的家鄉,

早已成了倭寇的屠場;

自由,自由,救亡圖存的自由,

已經被漢奸剝奪得絲毫沒有。

看啊,全國的憤怒已到沸點,

全世界的革命浪潮正在狂卷,

同學們,

我們要掀起全國抗日的暴風,

我們要站在世界浪頭的先頭,

沖啊,勇敢地往前沖!

西安事變前,王林以東北少壯軍人反對內戰、要求抗戰為背景,創作了一個獨幕劇《火山口上》。《松花江上》歌曲的作者張寒暉看了劇本後說很好,但認為結尾抗日軍官最後被害了,悲劇意味太濃,起不到鼓舞人心的目的。王林正在修改劇本期間,西安事變爆發了,這也為他的劇本留下了一個光明的結局:女主角打死特務後,和青年軍人一起投入到西安事變中。西安事變後,王林參與組建「一二·一二」劇團,劇團隸屬東北軍編製,團長為張寒暉。1937年元旦期間,「一二·一二」劇團在西安易俗社連續三次演出《火山口上》,又到咸陽騎兵部隊內連續演出三次,王林也在劇中擔任角色。因為劇本抓住了觀眾的家國情懷,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劇情發展到高潮時,全場觀眾集體起立,怒吼聲如雷。

在西安期間,王林創作了抗戰話劇《黎明》,親自導演並參加演出,還創作了獨幕話劇《打回老家去》,其中的插曲《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王林作詞,徐銳林作曲)在東北軍中廣為傳唱,表達了全國軍民要求抗日、反對內戰的時代情感,鼓舞了東北軍的抗日意志。

第一部反映冀中抗戰的長篇小說《腹地》創作的前前後後 - 天天要聞

◆王林創作的劇本《火山口上》手稿封面。

全面抗戰開始後,我黨挺進敵後建設抗日根據地。王林來到冀中擔任冀中火線劇社首任社長,劇社以「抗日高於一切,一切服從抗日」為宗旨,積極配合部隊的政治任務進行宣傳鼓動工作。

由於冀中環境殘酷,大型的劇社不容易生存。針對這一情況,王林創造性地開展了「戲劇游擊戰」。他如同老母雞孵小雞一樣,帶動、輔導、培養了平原大地一大批村劇團。冀中的村劇團,演出的舞台是土檯子、破廟、茶鋪或者被敵人燒毀的房屋前,或者在牛車上搭上板子,在上面演出,隨時準備轉移。「五一」大「掃蕩」前,冀中村劇團達到了一千七百多個,王林1946年寫的《論冀中村劇團運動》中專門提起:「在抗戰時期據點碉堡林立頻繁『掃蕩』下……還能大鑼大鼓地演戲。」劇團的演出讓群眾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舊成見,樹立新思想,抗日意志更加堅決了。大家都說,「演一個戲比宣傳十天還強。」安平縣楊各庄抗戰劇團就是王林一手扶植起來的,劇團不但能演出一些簡單的獨幕劇,甚至能排演大型抗日話劇《不忘九一八》和複雜的多幕劇《雷雨》。1941年,楊各庄抗戰劇團被冀中軍區評為模範劇團,參加了戰地軍民聯歡匯演,取得演藝比賽第一名,獲得冀中軍區的獎勵。

王林的劇本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他熟悉北方農村生活,他以極其敏銳的洞察力,描寫了在家鄉淪陷、社會動蕩的背景下,各類人物的心態和行為,生動地勾畫出了各類人物的鮮活形象,能引起觀眾共鳴,演出效果極好。在這期間,王林創作了一大批以抗日為題材的劇本如《活路》《警號》《火把》《老虎》《家賊難防》等,產生了巨大影響,被譽為「冀中的莫里哀」。這些劇作喚醒了民眾,鼓舞了冀中抗日軍民的戰鬥意志。

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創作了《腹地》

王林是冀中抗戰文化戰線的領導者。他先後出任冀中文建會副主任、冀中文協主任、火線劇社第一任社長等諸多職務,責無旁貸地舉起抗戰文化的大旗。1942年殘酷的「五一」大「掃蕩」後,面對敵偽碉堡如林、公路如網、「無村不戴孝,處處冒狼煙」的恐怖局面,上級指示,屬於冀中軍區一級黨政軍民團體的幹部,暫時轉移到平漢鐵路西太行山區,為未來的反攻儲備幹部,王林也屬於這批需要轉移的幹部之列。但是王林堅決要求留在冀中堅持鬥爭,他向負責幹部轉移工作的冀中區黨委宣傳部長周小舟要求:「我要留下來,做這段歷史的見證人和戰鬥員。請組織相信,冀中最後留下一個幹部,那就是王林!最後剩下一個老百姓,那就是王林!日本鬼子要搞『三光』,只要王林活著,冀中就不能算『光』!」經過組織批准,王林作為特例留了下來。

1942年冬,王林在安平縣楊各庄村堡壘戶弓壽德家開始創作反映冀中軍民抗戰的長篇小說《腹地》,這是一部真正用生命和熱血寫成的書。寫作時,敵人仍在四處穿梭「掃蕩」「剔抉」「清剿」,槍聲不斷從四方傳來。王林回憶起當時的思想活動說:「這正如同戲演到高潮一樣,我不能中途退場。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我有責任描寫這一段鬥爭歷史,我不能等時過境遷,再回來根據訪問和推想來寫,我要作為歷史的一個見證人和戰鬥員,來表現這段驚心動魄的民族革命戰爭史。」「關於反『掃蕩』鬥爭的艱苦生活,我都如實地寫進《腹地》中了。在那樣殘酷的環境里,得時時刻刻準備著犧牲……我雖然相信最後勝利一定屬於中華民族,但並不敢幻想自己能夠在戰火中倖存,我就這樣,像準備遺囑一樣,蹲在堡壘戶的地道口上,開始了《腹地》的寫作。」

第一部反映冀中抗戰的長篇小說《腹地》創作的前前後後 - 天天要聞

◆1949年出版的《腹地》封面。

從安平縣楊各庄村張珍老人回憶奶奶弓壽德保護王林的回憶文章中,我們可以了解王林創作《腹地》時的危險處境。一次,日軍進駐安平縣北郝村,情況緊急,王林連夜到村北的黑豆地里藏身,是夜狂風大作,氣溫驟降。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大家確定日軍不會來了,才把王林接了回來,此時的王林渾身上下都是土,凍得渾身發抖,但他卻哈哈大笑,說:「要是演猴子就不用化妝了!」惡劣的環境下,王林曾多次與日軍面對面地周旋。有一天,日軍的馬隊突然從楊各庄村北進村,王林已經來不及隱藏,急得團團轉。弓壽德鎮靜地把豬食槽里的酸臭泔水倒在地上,蓋上草木灰當作嘔吐物,她上了炕蓋上被子,打扮成一個垂危的病人,她小聲說:「都偎著我跪下,你(王林)不要回頭,也不要開口說話,你口音不對。別怕,你是我娘家侄子。」大家聽著日軍皮靴聲越來越近,心都揪了起來。進屋的日軍用刺刀挑起門帘一看,看到炕上躺著「病人」,地上又有嘔吐物,怕傳染病轉身就走了。聽著皮靴聲慢慢地遠了,王林猛得抬起頭來對著弓壽德老人磕了個頭,張口就叫了一聲娘,說:「娘,以後您不要叫我老王了,叫我三兒吧,我是您的三兒子!」

《腹地》完成於1943年夏,由於當時環境十分殘酷,王林吸取了同時期創作的長篇小說《平原上》毀於戰火的慘痛教訓,將《腹地》的底稿埋藏在老家大柳林村老宅下,直到抗戰勝利後,他才「回家取《腹地》稿本,出土如新,甚喜」(1945年11月18日日記)。

《腹地》真實生動,富於史料價值

1949年9月30日,在新中國成立的前夜,《腹地》歷經波折後終於與讀者見面了,第一版印了一萬冊,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作家孫犁專門發表評論文章,盛讚《腹地》「是對冀中人民的一首莊嚴豐富的頌歌」,「是一幅偉大的民族苦難圖,作者自始至終親身經歷了這個事變。寫反『掃蕩』是本書最拿手最成功的地方。」「當然,本書最精彩的地方還是真正寫出了冀中人民的生活的戰鬥的情緒……」,它「寫下了一個偉大時代的風習」。

作為一個現實主義作家,王林用透徹直接的白描手法創作《腹地》,把冀中抗日鬥爭形勢的殘酷,冀中農民在日寇殺戮、奴役下的掙扎、覺醒和抗爭,都真實地呈現出來,包含了密集、真實、無法想像的政治、歷史、社會學的信息,可以作為涉及面廣泛而系統的信史閱讀。1986年呂正操將軍為《王林選集》作序時寫道:「方期借重他的筆墨,多傳冀中抗戰之史實。」他評論《腹地》「反映冀中軍民,於敵寇『五一』大『掃蕩』之時,艱苦卓絕戰鬥情景,真實生動,可歌可泣,富於史料價值」。

作家鮑昌在《王林的生平與創作》一文中寫道:「《腹地》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我敢說,這是迄今為止描寫冀中抗日鬥爭的最真實、最有生活氣息的作品。小說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沒有一個人物是概念化的圖解……」

小說中的男主角辛大剛是一個傷殘退伍軍人,回鄉後面對殘酷的抗戰環境,也曾短暫地軟弱、動搖,也曾囿於兒女情長,但最後他毅然擔負起了軍人的職責,帶領村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鬥爭。小說還刻畫了辛老廣、姜振興、黃壬秋這一組平民英雄群像。小說中描寫的神槍手黃壬秋是一個特色十分鮮明的人物。黃壬秋形象猥瑣,被村民形容為「像個黃鼠狼子」;歷史複雜,曾在舊軍隊里混過三十來年,還「在東三省山裡打著吃過好幾年」;自私狹隘,私藏的好槍「馬四環」不讓別人用。但他作戰勇敢,槍法如神,多次逆轉戰局。王林在1939年10月24日的日記中也曾記載過一個小人物,與黃壬秋非常相似。王林寫道:「磨(頭)區游擊隊最近打了個漂亮仗,敵二十多、偽四十多,到小王莊包圍他們……隊員中有虎頭王村的小綹(小偷、竊賊),村人以其不正當送區押辦,押多日,即叫他當隊員,他不大高興干。是時持大槍上,兩槍打死兩日本……」這個「小綹」給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林寫道:「我想這段戰役中,別的都還不值得一個文學工作者的特大注意,而這個小綹的改造的心理過程,頗值尋味。」也許這個「小綹」就是黃壬秋的原型之一吧。小說通過對黃壬秋的描寫,形象地塑造了冀中農民的形象,他們雖然身上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甚至帶有民族的劣根性,但強敵當前,他們英勇地站出來了,成為了民族的脊樑,抗戰勝利的希望。這也是我黨在抗戰時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真實寫照。

第一部反映冀中抗戰的長篇小說《腹地》創作的前前後後 - 天天要聞

◆寫作中的王林。

《腹地》的結尾,描寫的是小翻譯蕭律兒與抗日軍民裡應外合智取焦丘崗樓,這也是全書的最高潮。小翻譯蕭律兒的原型就是安平縣楊各庄村的張恩淼,乳名「小驢兒」,和王林是忘年交。王林在《腹地》中把小翻譯的名字按諧音虛化為「蕭律兒」,角丘崗樓虛化為「焦丘崗樓」。《腹地》里還有很多關於村劇團、兵工廠、地雷戰的描寫,詳細記載了「五一」反「掃蕩」的很多歷史細節,都能與正史相印證,王林作為冀中抗戰的親歷者、見證者,把這一切如實記載了下來,成為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王林多年來筆耕不輟,是高產的作家

在55年的文學創作生涯中,王林創作小說及劇本共計250餘部,是高產的作家。在冀中堅持反「掃蕩」的同時,王林還創作了反映冀中抗戰的短篇小說《十八匹戰馬》,被評論家譽為「軍事文學經典之作」。1949年王林隨部隊進入天津,歷任天津市總工會文教部部長,天津市文聯黨組副書記、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河北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先後創作了《女村長》《站起來的人民》等小說。作為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的親歷者,王林還撰寫了反映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的兩部長篇歷史小說《一二九進行曲》《叱吒風雲》。王林的這些作品依舊延續了他樸實無華的文風和近乎白描的表現手法,這些書里的主人公沒有「高大全偉光正」的格式化、概念化形象,呈現出的是一個個真實鮮活的生命,一個個有溫度的靈魂。他對文藝界的一些錯誤傾向,敢於態度明朗地反對,始終堅持現實主義寫作風格。

1984年5月23日,王林抱病專程來到安平縣楊各庄。這裡有他親密的戰友,這裡有他畢生難忘的乾娘;這裡是他曾熱切謳歌過的冀中腹地,也是他的第二故鄉。走在楊各庄村的大街上,他彷彿聽到了村劇團的鑼鼓聲,看到了乾娘向他走來。這是他最後一次回鄉。1984年7月2日,王林因病去世,走完了他光輝、戰鬥的一生。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副市長降級2年後,再被查 - 天天要聞

副市長降級2年後,再被查

四川省紀委監委6月26日消息,資陽市政府辦公室二級調研員許志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許志勛(資料圖)官方簡歷顯示,許志勛曾任資陽市副市長、市政府二級巡視員,2022年7月轉任資陽市政府辦公室二級調研員。這也是官方首次披露,許志勛曾被降級處理。據介紹,許志勛,男,漢族,...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 天天要聞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極目新聞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陳曉玉 袁曉雪近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召開。極目新聞記者獲悉,武漢市漢陽市政參與的「隧道重大地質災害源探測評估及處置關鍵技術」科技成果獲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榮譽證書該項科技成果是漢陽市政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科研...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聞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決定,孫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宣布了黨中央關於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孫志禹同志任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公開信息顯示,孫志禹,男,漢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樹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著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