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川和:父親的戎馬生涯(二):加入共產黨走上革命路

2022年07月05日06:05:28 歷史 1227

父親的戎馬生涯(二):

加入共產黨走上革命路

文.楊川和

楊川和:父親的戎馬生涯(二):加入共產黨走上革命路 - 天天要聞

(1956年1月楊小亭在四川省成都市)


一、加入共產黨走上革命路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


1. 父親家庭


1933年春天,河北省涉縣一帶大旱。當地是深山區,田地少且貧瘠,原本收成就少,再加上天氣大旱,收成就更少,鄉親們沒有東西吃,一些老百姓紛紛逃荒到山西。


爺爺楊金朋一家實在沒有東西吃,已經斷糧數日,靠挖野菜、吃樹皮也過不下去了,只好和奶奶帶著我9歲的父親和4歲的大姑姑一家4口,從老家涉縣涉城鎮(原中原鄉)下偏涼村逃荒去山西。他們跨過清漳河,又翻過兩座山,走了160多里路。途中又渴又餓,正好路過一個拉麵館兒,想要口熱麵湯喝,可老闆說:「不吃面不能喝湯。」一家人只好吃野菜糰子充饑,晚上在山下露宿。終於到達山西省黎城縣黃崖洞鎮(原東崖底鄉)水峧村。當地山地較多,人口相對較少,爺爺給地主當長工,父親給地主放羊,住在地主家長工們住的破窯洞里,生活總算是安頓下來,有了一點活下來的光亮。


解放前,爺爺楊金朋全家7口人,3畝山地、無住房,租地主家窯洞住。解放後,分12畝山地,五間住房,分全村最好房子,是老地主的房子。由於土改分房時,父親當解放軍在外地打仗,很光榮,村裡優先給他家分了全村最好的房子。1953年爺爺去世,1956年奶奶去世。


父親楊小亭兄妹5人,解放後都過上幸福生活。父親是老大。大姑姑楊立新,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就參加婦委會,1956年正式參加革命工作,1958年任涉縣索堡公社婦委會主任,1960年任涉縣偏店公社副社長,1975年任涉縣計劃生育辦公室副主任,直到1989年退休,2021年去世,享年93歲。二叔楊學亭(已去世),解放後在山西省黎城縣化肥廠工作。三叔楊晚亭(已去世),60年代參加解放軍,轉業到山西省黎城縣鐵合金廠工作。小姑姑在山西省黎城縣黃崖洞鎮趙姑村。


爺爺有三男兩女,五個子女。父親有兩男一女,三個子女。大姑姑有兩個女兒。二叔有三男三女,六個子女。三叔有一男兩女,三個子女。


小姑姑有兩男兩女,四個子女。到我們這一代共有八男十女,18個子女,分布在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等地。在共產黨的光輝旗幟照耀下,這一代人都過上了幸福生活。


2.父親童年


父親(楊小亭,1924年5月9日至1991年3月7日正月二十一,享年68歲)出生在河北省涉縣涉城鎮下偏涼村(楊家莊)。飢餓一直伴隨著他的童年。每年春季青黃不接,家裡就斷糧了。沒有糧食吃,只能靠吃山野菜,啃草根、樹皮渡饑荒。父親出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農村更是物質條件艱苦,貧窮思溫飽,一日三餐能吃飽肚子就是一件很幸運、也很了不起的事情!


父親7歲開始,每年到了春季,家裡實在沒有辦法,就叫他去討飯,接濟家裡斷糧之苦。父親就拿上打狗棍和飯碗,在村裡及鄰村走街串巷,沿街乞討,「叔叔、大爺,大娘、大嬸兒,行行好給點兒吃的吧」,這是父親經常說的話;好心人給點兒吃的,還有一些好心人,由於家裡也拿不出更多的東西吃,給予了同情;有時也會遇到個別人家裡的狗跑出來「汪汪」、「汪汪」地叫,咬人的樣子,不讓進門兒。在父親的記憶里,從小就受盡了屈辱和磨難。


1933年,父親9歲時跟隨著爺爺逃荒到山西省黎城縣黃崖洞鎮(原東崖底鄉)水峧村,給地主程福海家放羊,當上了「小羊倌兒」。每天放四五十隻羊。在地主家吃住,解決了吃住問題。白天一邊放羊,一邊還要去山坡上割草,打捆背回來,準備充足羊的過冬草料。


羊喜歡每天換新的地方吃草、吃新鮮的草。水峧村是個深山區,相對好一點兒的山坡地都種了莊稼,千萬不能讓羊糟蹋了,能放羊的地方路遠,並且山更陡,更危險,也不好找。由於父親年齡較小,要想放好這樣一群羊,每天總是提心弔膽,在驚恐中度日。


有一次頭羊不聽話亂跑,父親拿起小石頭打了過去,將羊頭打出了血,父親很害怕,趕緊進行了處理,結果還是被地主發現了,罰他一天不準吃飯。


還有一次,一隻羊上山時不慎從山上滾了下來,羊的腿被摔斷了,父親嚇得躲在山裡不敢回家。爺爺把他找回來,地主罰他兩天不讓吃飯,並加罰兩個月的工錢。


12歲起父親開始給地主放牛。父親在地主家放羊、放牛,受盡了苦難。起五更睡半夜,尤其是進入寒冷的冬季,穿不暖睡涼炕,常常半夜被凍醒。漫漫長夜等黎明,太陽總是在最黑暗的時候升起。


3.一心向黨


父親出生時,正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年代。待到稍微懂事的時候,日本侵略者進入了太行山區邊緣,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父親所在的村子深受其害。1940年,父親16歲,八路軍總部、129師司令部等大批軍隊進駐山西、河北交界處我們村附近的太行山區。


由於我們家(山西省黎城縣黃崖洞鎮水峧村)距離八路軍黃崖洞兵工廠只有五里地,因此,父親早期受到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父親在給地主扛長工里有一位比父親年長几歲,叫楊金水的工友,經常在生活上照顧他,在打工時幫助他。由於父親年齡較小,很多農活兒、事情都做不好,有這樣一位心底善良的兄長,感到非常親切。父親把他當作自己的好朋友,知心好大哥。


楊金水給父親講了很多革命道理。我們長工整天幹活兒,創造了財富,理應吃飽穿暖,有房住,而不是現在的模樣。是地主剝削了我們的工錢,地主他們發財了,而我們卻吃不飽穿不暖。只有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打倒地主,耕者有其田,才能實現吃飽穿暖的小目標,然後,為實現共產主義大目標,解放全人類而奮鬥。


父親對很多道理似懂非懂,但有一句話聽懂了,共產主義好,共產黨好,跟著共產黨鬧革命,就能吃飽飯。從此堅定了他永遠跟黨走,鬧革命的立場和方向。


楊賢賓、楊金水等工友利用晚上休息時間經常召開會議,講革命道理,宣傳革命思想。楊金水帶領父親一起利用夜色的掩護,多次給八路軍黃崖洞兵工廠運送物資。楊金水還經常交待父親送情報、帶路等工作,父親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有一天,楊金水問父親:「是否願意加入中國共產黨?」父親問:「為什麼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加入中國共產黨就要永遠跟黨走,鬧革命就能填飽肚子,過上好日子。」父親說:「只要能吃飽飯,過上好日子,就永遠跟黨走,我願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4年4月14日,經楊賢賓(共產黨員、水峧村長)、楊金水(共產黨員、水峧村民兵小隊長)介紹為候補中共黨員,候補期為三個月。1944年7月14日轉正,成為中共正式黨員。


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後,父親感到了光榮與責任。他暗自下決心:永遠跟黨走,聽黨的話,黨叫幹啥就幹啥,做個好黨員。


水峧村是老解放區,1945年成立了村委會,選舉民主村長,楊賢賓當選民主村長。水峧村成立了民兵小隊,由楊金水任隊長。父親也參加了民兵,村裡有了自己的組織。對美好生活充滿嚮往,對共產主義充滿信心。


1945年春季青黃不接,老百姓都沒有什麼糧食吃。水峧村的楊賢賓村長、楊金水隊長發動群眾,開展了「減租減息」活動,幫助貧苦百姓度過難關。帶領群眾組織開展對敵鬥爭,父親積极參加,帶領水峧村的長工們開展鬥地主,改善長工伙食,分糧食渡災荒。由於有八路軍及地方民兵武裝的支持,活動進展的很順利。老百姓分得了一些糧食,長工們的伙食也得到了改善。由於村裡有了民兵組織,父親也是組織里的人,所以在村裡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楊川和:父親的戎馬生涯(二):加入共產黨走上革命路 - 天天要聞

(楊小亭參加黎城縣水峧村「減租減息」活動)



楊小亭大事記


1924年6月 河北省涉縣涉城鎮下偏涼村(楊家莊)出生

1933年3月 山西省黎城縣黃崖洞鎮水峧村放牛、做長工(程福海 馮廷理)

1944年4月 加入中國共產黨(楊金水)

1945年6月 129師太行軍區第二軍分區第三十團二營五連戰士

1945年8月 打擊日軍收復山西省襄垣縣城

1945年9月 上黨戰役(山西長治地區)

1945年10月 平漢戰役(邯鄲戰役 磁縣作戰)

1946年2月 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第八旅直屬山炮連副班長(李三祿)

1946年8月 隴海路戰役

1946年9月 定陶戰役

1946年9月 巨野戰役(龍鳳戰役,山東省巨野縣小楊庄、張風集)

1946年10月 鄄南戰役(山東省鄄城縣南部)

1946年11月 滑縣戰役(河南省安陽市滑縣)

1946年11月 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第八旅直屬山炮連班長(李三祿)

1946年12月 巨野金鄉、魚台戰役(山東省)負傷

1947年1月 第二次隴海路戰役

1947年3月 豫北戰役(解放湯陰)記戰功一次(李三祿)

1947年7月 魯西南戰役 (山東金鄉縣羊山集)

1947年8月 千里躍進大別山

1947年9月 安徽省解放桐城戰鬥 負傷 嘉獎

1947年10月 張家店戰役(安徽省六安市張家店)

1948年6月 解放開封

1948年10月 解放鄭州

1948年11月 攻取宿縣(安徽省)

1948年11月 淮海戰役 記戰功一次 任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第八旅直屬山炮連副排長(李三祿)

1949年4月 渡江戰役(安徽省樅陽縣鐵板洲)

1949年5月 解放浙江省遂昌、永康雲和等縣

1949年7月 任第二野戰軍第三縱隊第八旅直屬山炮連排長(李三祿)

1949年9月 解放川東(四川省)地區

1949年11月 解放重慶 記戰功一次

1949年12月 解放成都

1950年2月 川東剿匪

1950年10月 任第十一軍第三十二師直屬山炮連副指導員(李建堂

1951年4月 參加抗美援朝

1952年9月 任第十一軍第三十二師直屬戰防炮營三連指導員(張清貴)

1953年1月 朝鮮「三八線」鐵原、金化、平康地區作戰

1955年9月 從朝鮮回國,在錦州炮兵學校學習(炮兵基地)

1955年10月 國防部授予上尉軍銜

1956年1月 任解放軍預備第三師第七團第二營副教導員,在四川省成都市西校場訓練(趙之生)

1956年7月 結婚

1957年4月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剿匪 負傷

1958年4月 黑龍江省農墾局851農場(黑龍江省虎林縣,朱鵬飛)

1961年12月 黑龍江省安達市物價局副局長(張士奎)

1968年10月 黑龍江省安達市民政勞動局副局長(王貫之)

1974年4月 河北省涉縣民政局養老院院長(張雙元)

1983年11月 離休

1991年3月 逝世


楊川和:父親的戎馬生涯(二):加入共產黨走上革命路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楊川和,男,1961年生,河北省涉縣人,河北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曾任邯鄲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邯鄲市重點項目辦公室主任。

圖文作者 楊川和 清漳兩岸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著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