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於鄢》,類似現在的父母偏愛小的兒子而忽略大的兒子

2022年07月05日02:07:25 歷史 1352

‬本文的人物有鄭武公,武公妻子姜氏,武公大兒子庄公,小兒子共叔段,祭(zhài)仲〈鄭國大夫,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謀略家。〉,公子呂〈姓姬名呂,字子封,鄭武公之弟。幫助鄭莊公消滅了共叔段。〉,潁考叔〈鄭國大夫,為人正直無私,素有孝友之譽。〉。

《鄭伯克段於鄢》,類似現在的父母偏愛小的兒子而忽略大的兒子 - 天天要聞

鄢,今河南鄢陵縣北

鄭武公娶了申侯之女,武姜。生了大兒庄公,小兒共叔段。大兒是武姜難產的,所以不喜歡。武姜比較疼愛小兒,想讓他繼承王位,武公不答應。

大兒庄公繼位後,武姜替小兒共叔段要了京邑住。祭仲警告庄公,說共叔段的京邑超了國家一般臣子住的規格了,擔憂他產生禍害,提醒庄公及早剷除。庄公以多行不義必自斃回答祭仲。

共叔段不久又把西部北部邊境地區暗歸自己管轄。公子呂看不下去,提醒庄公如果不剷除共叔段,自己就要去輔佐他了,以此來勸庄公。庄公以共叔段會自作自受來回復公子呂(說明庄公拿捏得很好,利用了當時社會提倡的德行來制衡共叔段。)。共叔段又划了兩個地區歸自己管理。公子呂又進諫,庄公說,不親不義之人,倒台更快。

共叔段開始修城牆,屯兵甲,要偷襲攻打庄公。武姜準備內應。庄公探聽起兵日期,命令公子呂率領兩百戰車去打共叔段的京邑,共叔段逃亡鄢,庄公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而後又逃亡到共國。

《鄭伯克段於鄢》,類似現在的父母偏愛小的兒子而忽略大的兒子 - 天天要聞

‬古文觀止的作者批註:春秋上面寫的是《鄭伯克段於鄢》,意思想說共叔段沒有恪守做弟弟的本分,庄公沒有管教好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家一樣爭鬥,所以用「克」字,有諷刺意思。史官這樣命書名是有難處和特別之意的。

因為母親武姜內應共叔段,所以庄公把她安置在城潁,並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沒過多久,庄公就後悔了。當時管理城潁的潁考叔聽說此事,就借著貢獻物品之意,進見庄公。庄公賞肉給潁考叔,他卻放在一邊,說要帶回去給他母親嘗嘗國王的美食的味道。庄公讚歎他的孝道,羨慕他有母親可以孝順。潁考叔探明了緣由,告訴了庄公挖地道見母親解難處的方法。庄公照辦,母子關係恢復如初。

‬潁考叔的孝心是純正的,他愛他母親,把愛心推廣到庄公身上。《詩經》說:「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意思是孝子的孝心沒有窮盡,永遠可以教給你的同類學習。


《鄭伯克段於鄢》,類似現在的父母偏愛小的兒子而忽略大的兒子 - 天天要聞

我們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要記住的邏輯就是周朝時期是崇尚德的,十分講究德行的。可以認為道德在當時就好比法律一樣深植民心。所以才有了共叔段越來越放肆,而他哥哥庄公卻泰然處之。可以說庄公一直在等著秋後算賬,所以故意縱容他弟弟一步一步往貪婪慾望淪陷。所以才有了作者對庄公的諷刺,認為弟弟的壞庄公有份。

其實無論哪個時期,歷史都有他的特色。德無非也是當時統治階級利用的一道工具,當然了,自己也是要遵守德行這個規則,不然也無法服眾。

庄公父親武公還是個明是非的人,武姜要他傳位給小兒子,他堅決不肯。嫡長子繼位在當時也深入人心。所以整個周朝時期是很講究德行的。

‬周公推德,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荀曰崇禮。整個周朝時期,有了德行以後,才有了仁義禮智信的出現與發展。

今天的我們也要知道德行的重要性,她是為人之本。當然了,武姜的偏愛也是值得今天的我們反思的。父母一定要中正,對於自己的任何孩子,只有不偏愛了,孩子間才能和諧發展,互助互愛。

還有潁考叔的孝順也感染人心。我認為潁考叔的母親也是個通達情理的人,不然也不會教育出潁考叔的孝心來。父母與孩子是相互影響,互相養成良好的品行的。不要相信所謂的教不養,讓孩子自個學習,為人父母就可以為所欲為,毫不做榜樣,不立德行的鬼話。

庄公是善於權謀的,玩手段的,之前祭仲勸他,他說緩緩,公子呂勸他,他說緩緩,因為庄公知道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共叔段的手段嚴重違背德行,就會自我毀滅。庄公有自己的小聰明。

共叔段呢,也有小聰明,不知不懂當時社會德行或者說明知故犯,以致自己越來越貪婪,步步陷進倫理道德的陷阱。這樣的共叔段無德,就不會得到民心,民眾的擁戴。

審時度勢,是做人做事的必要條件。每個時代都有他的標準,倫理道德,社會因子,所以我們要看清形式,才能不至於自己犯錯。

題外話:假設武姜不偏愛‬小兒子‬,說不定‬小兒子‬的命運‬不會如此‬悲慘‬。很多的‬家庭‬內鬥‬,家族‬內鬥‬都是‬因為‬父母的‬偏心‬所致‬。所以‬今天的‬我們‬在‬讀‬這篇‬文章時‬,要‬懂得‬為人‬父母‬,掌心‬掌背‬都是‬肉‬,那就要‬儘力‬保持‬公正‬公平‬對待‬每一個‬自己的‬孩子‬。這樣‬對於‬家庭的‬和諧‬才有利‬,兄弟姐妹‬之間才能‬和平‬有愛‬地‬共處‬。

‬每個人讀文章獲取信息不一樣,標準不一樣,是可以存同求異的。但是不要耍小聰明,把自己或者錯誤的信息強加給文章,然後把別人教壞。

如果你認同觀點,可以點贊收藏,也可以留言評論交流‬,畢竟‬學習‬永無止境‬。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