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48大謀士第十位(樂毅)第三節

2022年07月03日15:11:11 歷史 1957

《樂毅》第三節

與領導關係難處理,看一代名將樂毅如何處理與昔日君主燕惠王的關係?


中國歷代48大謀士第十位(樂毅)第三節 - 天天要聞

昨天我們分享了樂毅合縱攻齊,一舉擊敗了齊軍,為燕昭王報了破國殺父之仇。燕昭王去世後,燕惠王登基,燕惠王不信任樂毅,導致樂毅出走趙國,燕軍被齊軍打敗,齊軍又收復了失去的城池。燕惠王知道自己錯了,派人去趙國請樂毅。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樂毅是如何對待燕惠王的,有沒有回到燕國

燕惠王聽信了謠言懷疑樂毅,讓騎劫代替樂毅攻打齊國,命樂毅立馬回燕國。樂毅知道自己這次回燕國多半是凶多吉少,就偷偷去了趙國。趙惠文王一直很賞識樂毅的才華,早想把他納入自己的部下,一直沒有機會。這次樂毅主動來投靠他,趙惠文王很高興,任命樂毅為趙國的丞相。

燕國大敗之後,燕惠王為自己的決斷後悔不已,但他覺得這都是因為樂毅去了趙國導致的,想把罪責歸到樂毅身上,又害怕樂毅帶著趙國軍隊攻打危難的燕國。於是,他給樂毅寫了一封看起來像道歉實際是問責的信,派人送給樂毅。

信的大意是這樣的:我是聽信了讒言,但你也不能扭頭就走啊!你回來和我好好說,我肯定會聽你的。就因為你拍拍屁股走了,才導致燕軍大敗,燕國如今陷入危難境遇,你想想,你對得起我老爸燕昭王對你的信任嗎?

燕惠王覺得自己這樣的一封信會讓樂毅感激涕零,乖乖回到燕國。樂毅又不是傻子,他也是自幼就飽讀詩書的,一眼就看穿了燕惠王的把戲,他沒有感動痛哭,而是頭腦清醒地給燕惠王回了一封信,這封信就是著名的《報燕惠王書》。

這封信內容:我不聰明,不能聽從先王的教誨,來順應君王您左右官員的心,害怕回來被您左右的官員誣陷,而遭受到刀斧砍殺的刑罰,這樣就傷害了先王的英明,又傷害了您的道義,所以逃奔到趙國。自己來負起不肖的罪名,因此不敢對自己的行為辯解。現在國君您派使者來數說我的罪行,我怕您身邊的人不了解先王之所以容留在下的道理,又不表達清楚我之所以侍奉先王的真心,所以斗膽用書信回答您。

我聽說聖賢的君王,不用俸祿私自照顧他的親屬,只有立功多的人才獎賞他俸祿;不將官爵隨便給他所喜愛的人,讓能力相當的人呆在那位子上。所以了解手下的能力而授予官職的人,是成功的君王;依據品行而結交的人,是能樹立名望的人士。我憑自己的所學來看,先王的舉措行為,有高於世事的心志,所以我借著魏王的符節出使燕國,而使自己在燕國得到先王的賞識。先王抬舉我,在賓客中提拔我,而讓我立身於他的群臣之上,先王不和父兄商量,就讓我成為亞卿。我自己覺得聽從先王的命令接受先王的教誨,可以僥倖不犯錯,所以就接受了先王的命令沒有推辭。

先王對我說:「我對齊國有積怨,不願意計較自己實力是否弱小,就是希望把齊國作為我的軍事目標。」我回答說:「齊國,有帝國的遺風,有屢次勝利的戰績,有嫻熟的作戰經驗, 又經常練習進攻作戰。君王如果想討伐它,就必須用率領天下各諸侯國的方法來謀劃。用率領天下各諸侯國的方法來謀劃,最直接的辦法莫過於結交趙國。況且齊國的淮北、宋地,是楚國魏國都希望得到的。

趙國如果同意盟約,楚國、魏國、宋國都會儘力,四國攻打齊國,可以大破齊國啊。」先王說:「好。」 我便接受先王的口令,派我出使南邊的趙國。回國復命,起兵一起攻打齊國。

憑藉上天的眷顧,先王的運道,黃河以北的地利,跟著先王一舉而攻佔了濟上。濟上的軍隊,接受命令攻打齊國,大勝齊國。輕裝銳利的軍隊,長驅直入來到齊國的國都。

齊國國王逃跑到莒,僅僅得以自己免遭滅亡。齊國的珠寶玉器等財寶,戰車甲胄珍貴器具,全都被運回了燕國。大呂鐘擺放在元英宮,原來燕國的鼎放回到曆室宮,齊國的珍貴器具擺在寧台上。燕國國都薊丘的植物栽到了汶河的竹田中。

自從五霸以來,功業沒有比得上先王的。先王覺得完成了他的心愿,認為我沒有違抗他的命令,所以劃地封賞我,使我得以和小諸侯國相比。

我聽說賢明的君王,建立了功業不會將它廢棄,所以留名在史冊之中;有遠見的人士,成就了功名不會將它毀壞,所以在後世民眾中被稱道。像先王這樣報仇雪恥,平定了具有萬輛戰車的強國,收繳了齊國八百年所積存的珍貴寶物,直到先王逝世那天,他還留下了叮囑君王的遺訓,指示執政掌權的臣子們,修整法令,好好地對待庶出子弟,多為百姓謀福利,這些都可以用來教育後世子孫。

我聽說善於勞作的人不一定善於成就事業,善於開始的人不一定善於收尾。從前伍子胥說的道理得到闔閭的接受,所以吳王闔閭的足跡遠涉到楚國的國都郢。闔閭的兒子吳王夫差不認可伍子胥的觀點,賜給他裝屍體的皮袋子並讓他浮屍江上。吳王夫差沒有領悟到伍子胥有遠見的觀點是可以建立功業的,所以將伍子胥沉屍江中而不後悔。伍子胥沒能預見到不同的君主有不同的度量、抱負,因此被沉入江中也不改他的處世方法。

因此,捨身建功,以此彰顯先王的英明領導,是我的上策啊。面對毀譽受辱的錯誤,損貶先王名聲的事,是我最擔心的啊。面臨不測的罪行,幫助趙國攻打燕國來僥倖獲得利益的事,按照道義的標準我是不敢去做的。

我聽說古代的君子,斷絕了交往也不會說對方不好的話,忠臣一旦離開效忠的國家,就不會考慮自己留下什麼樣的名聲。我雖然不聰明,經常也受君子的教誨啊。怕君王聽信了侍奉於身邊親近的人的話,而不能了解我這個被疏遠了的人的品行啊。所以斗膽用書信呈報,請君主明察啊。

從這封書信就可以看出樂毅是非常聰慧的,情商也很高。在書信的第一句,他就睿智地回答了燕惠王的責問之意:既然燕王都承認是受了左右奸臣的欺騙了,我更不能乖乖順從奸臣的意思回到燕國,讓燕王的英明和先王的正義受到損害,所以我只能逃走。

接著又委婉道出,用事實真相和道義來給燕王講道理,告誡燕王治國的良方是信忠臣佞臣,用功勞來評價一個人的實力,而不是靠自己的喜好。整篇文章沒有一句直接指責燕王過錯的,但卻是委婉有節,外柔內剛,在最後也表明自己雖然離開了燕國,也絕不會做對不起燕國的事,對燕王一直都是以禮相待,還表達了自己對老燕王知遇之恩的不忘。

從這可以看出樂毅是非常了解燕惠王的,知道燕惠王不是怕他走了,而是怕他去了趙國後,趁燕國危難而攻打燕國。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也是很好理解的,你在一個公司辛辛苦苦幹了大半輩子,把公司從一個小公司發展成一個著名的大公司,正當人生得意時,你的新任領導卻找人替換了你,還想對你進行封殺。你現在跑到了他的競爭對手那裡,你會怎麼做呢?很多人都會想著辦法搞垮之前的公司,來報之前領導對自己的不尊重。

樂毅卻沒有這麼做,即使知道燕惠王對自己有敵意,想殺了自己,在面對燕惠王對自己的責怪時,樂毅都是以禮相待燕惠王,言語上也沒有一句指責,去到別的國家也沒想過要去報復辜負自己的燕國,還對老燕王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

燕惠王還算一個明白人,看完這封書信後,感慨地說:「我以前是真的錯怪樂毅了,他才是真正的君子,而我才是小人。」燕惠王也釋然了,他知道樂毅不會再回到燕國了,就把樂毅的兒子任命為燕國的丞相。

樂毅知道燕惠王不再生自己的氣了,也因自己的親人都在燕國居住,所以他後來經常來往於燕趙之間,與燕惠王的關係也和好了。和好後,樂毅擔任了燕趙兩國的客卿,為兩國的發展出謀劃策,兩國的關係也一直很好。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樂毅也變老了,最後在趙國安享晚年。

樂毅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讓燕國富強,又因燕惠王的猜忌選擇投奔趙國,再面對燕惠王的指責時,理性智慧地化解了雙方的矛盾,成為燕趙兩國的客卿,扭轉了自己的命運。

可見一個人會說話,情商高是多麼重要。生活中,我們時常也會因為意見不同和別人發生不和、爭吵、分離,從而產生無法遏制的怒火,有時還會想盡辦法給別人反擊。每當這時,我們就可以像樂毅學習,控制情緒,保持理性和禮節,用謙遜和包容對待那些對我們不好的,讓我們受委屈的人。

到這裡關於傳奇人物樂毅的故事就講完了,樂毅能善始善終,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掌握了自己的命運。越努力越幸運,我們每個人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學習最主要的是要實踐,快快應運到生活中去吧,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著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 天天要聞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電話那頭傳來古大存壓低卻顫抖的聲音:「葉帥,莫雄今晚就要被槍決!」葉劍英愣了不到三秒,隨即抄起另一部機子撥向陶鑄,四個字擲地有聲——刀下留人。廣東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傳令兵一路小跑,陶鑄收到命令,當場批示暫停執行。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 天天要聞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1937年延安的夏夜,廢棄教堂里留聲機流淌出《藍色多瑙河》,一群青年男女正隨樂起舞。舞池中央,一位塗著口紅、燙捲髮的女子格外醒目——她輕挽領袖的手臂旋轉,裙擺划過塵土飛揚的地面,彷彿硝煙中綻放的玫瑰。這一幕,讓窯洞外幾名裹綁腿的女紅軍攥緊了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 天天要聞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應該大家都熟悉。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物質生活滿足了,才能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簡單說,這句話闡述了最基本的一個人生道理,所謂的修養、禮儀都是吃飽了飯以後的事。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出自哪裡?如果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