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稱魏徵為「鏡子」,可是他悲慘的結局,歷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2022年07月01日21:28:14 歷史 1241

自古以來,有不少君臣相知的典範,他們相互扶持,一度成為後世褒揚的明君賢臣。

李斯之於秦始皇嬴政、蕭何之於漢高祖劉邦諸葛亮之於漢昭烈帝劉備,當然還有魏徵之於唐太宗李世民。

魏徵的真實名字為魏徵,不過後世為了書寫簡單,多習慣將其寫成魏徵,不過名字只是代號,具體哪個字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哪些可以名留青史的事迹。

李世民稱魏徵為「鏡子」,可是他悲慘的結局,歷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 天天要聞

魏徵是唐朝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是歷史上極其有名的一位才華出眾的賢臣。

皇權至上的封建時期,皇帝主宰著一切,如果忤逆了皇帝的權威,那麼就會有性命之憂,所以這也使得歷史上出現了不少諂媚的小人,他們為討皇帝開心,那絕對能做到投其所好。

不過,魏徵並不是這樣的人,他是一個敢於直言勸諫皇帝的諍臣。

可是忠言逆耳,逆耳的話聽多了,自然會產生反感,似乎唐太宗是個例外。

在我們的印象中,唐太宗是個能聽得進去難聽話的好皇帝,他甚至多次在大臣面前誇耀魏徵是自己的「鏡子」。

李世民稱魏徵為「鏡子」,可是他悲慘的結局,歷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 天天要聞

貞觀十七年初,魏徵去世,李世民悲痛不已,當即宣布為其廢朝五天,並命令內外百官一同參加他的喪禮,為了褒揚他,甚至還命令太子李承乾在西華堂為他舉哀,後來在為凌煙閣功臣排座次的時候,魏徵也高居第四位。

魏徵得到如此殊榮,似乎成為了文臣的巔峰,而李世民也因此備受史書褒揚,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魏徵去世後的悲慘結局,他的墓碑被李世民推倒砸爛,歷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那麼李世民為何要拿魏徵的墓碑撒氣,難道他對魏徵的褒揚僅僅是這個樣子?

李世民砸爛魏徵的墓碑

相比較那些早期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人來說,魏徵的政治成分很是複雜,他起初曾追隨李密參加過瓦崗起義,可是不受重用。

李淵起兵之後,他便歸降了唐朝,而當時他並沒有想到李世民會發動政變,所以也是盡心儘力在輔佐太子李建成,後來在玄武門政變之後,魏徵才開始輔佐李世民。

李世民稱魏徵為「鏡子」,可是他悲慘的結局,歷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 天天要聞

魏徵輔佐李建成的時候是什麼樣子,這段史書中並沒有多少記載,但是魏徵投到李世民的麾下後,便開始了犯顏直諫的光輝道路。

對於魏徵的勸諫,李世民並不是虛心接受的,有時候他也很煩,畢竟自己可是皇帝,他這樣會讓自己很是窩火,所以李世民還曾對長孫皇后說過:

早晚要殺了魏徵這個鄉巴佬。

只是在長孫皇后的好言寬慰下,李世民並沒有真的殺掉魏徵,依然將他留在身邊,讓他來監督自己的言行。

貞觀十六年,魏徵病重,李世民時常派人去探望,甚至還給他請了宮中的御醫為他醫治,可是在次年魏徵還是去世了。

李世民稱魏徵為「鏡子」,可是他悲慘的結局,歷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 天天要聞

李世民痛哭流涕,追贈他為司空,謚號文貞,並且讓他陪葬昭陵,凌煙閣建成之後,魏徵也名列第四位,一時間魏家風光無限。

可是沒多久魏家便嘗到了苦頭,因為李世民不僅取消了衡山公主與魏徵兒子的婚事,還推倒砸爛了魏徵的墓碑,魏家人就此惶惶不可終日。

而導致李世民有這種反常舉動,一直備受後人揣測,但其中有兩種說法比較靠譜。

魏徵舉薦人才不利

身為朝廷重臣,要為帝王分憂,而舉薦人才是他們作為臣子應盡的義務。

魏徵作為諍臣,自然也要擔起這份重任,魏徵向李世民舉薦了兩個人,第一個是杜正倫,第二個是侯君集

李世民稱魏徵為「鏡子」,可是他悲慘的結局,歷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 天天要聞

魏徵曾多次向李世民舉薦稱這兩個人才高八斗,能力無限,擔任丞相都是綽綽有餘,既然魏徵都說出了這兩個人的厲害,李世民自然不能放任不管,畢竟他要樹立賢君的形象。

所以在魏徵離世之後,李世民便大力提拔這兩個人,以向天下人表示,自己是個愛才之人,對於臣子的舉薦也是言聽計從。

可是讓李世民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人的肚子里都有花花腸子。

杜正倫心思不正,在擔任要職期間,私自泄露禁中語,被貶出京,後來又捲入到了李承乾謀反案中,被流放。

侯君集是唐朝時期的名將,也是跟著李世民征戰四方的大將,在玄武門之變中,也是出力頗多,後來也被李世民封為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世民稱魏徵為「鏡子」,可是他悲慘的結局,歷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 天天要聞

按理來說,舉薦這樣的人,是沒什麼問題的,可偏偏這位侯君集被揭發直接參与了李承乾的謀反案中,進而被坐罪處死。

魏徵舉薦的兩個人都與謀反案有關,這讓李世民不得不重新思考魏徵的心思,他認為魏徵其實也是謀反案中的同黨,不然又怎麼會那麼巧?

魏徵的小聰明

舉薦人才栽了大跟頭,這並不足以讓李世民砸魏徵的墓碑,可是在李世民對魏徵有意見的時候,他又發現了魏徵的小聰明。

我們都知道魏徵素以犯顏直諫著稱,他既然去勸諫李世民了,自然是覺得李世民有些地方做得不好,這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人無完人。

李世民稱魏徵為「鏡子」,可是他悲慘的結局,歷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 天天要聞

可是讓李世民接受不了的是,魏徵竟然將他的建言獻策、勸諫之言全部整理了出來,並且還將這些東西都展示給了當時的史官褚遂良看。

或許很多人覺得這沒有什麼問題,但其實這裡面有大問題,因為史官是要記錄皇帝的一言一行,魏徵將建言獻策都給史官看,這顯然會讓史官記錄下自己的缺點和過失。

更讓李世民氣憤的是,他在生活作風上的一些隱私也被魏徵給記了下來,比如說李世民娶妻納妾的事情,魏徵也是當仁不讓阻撓長孫皇后為李世民物色的一位才貌雙全的鄭家女子。

李世民十分在乎史書中的形象,現在我們在史書中,依然能發現初唐歷史被刪改的跡象,所以魏徵這種將自己進言整理成冊拿給史官的舉動令李世民更加反感。

李世民稱魏徵為「鏡子」,可是他悲慘的結局,歷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 天天要聞

當一個人被厭惡的時候,周邊自然不乏落井下石之人,而那些被魏徵彈劾過的大臣,則趁機在李世民面前說他的壞話。

所以,人們便推測,在這兩件事的交叉影響下,使得李世民對魏徵長久犯顏直諫而積攢下來的怒火再也無法抑制,最終讓他做出了砸爛魏徵墓碑的行為。

由此可見,魏徵之於李世民,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那般和諧,他們的結合只是由於政治的需要罷了,正是由於李世民需要有人幫他樹立正面形象,魏徵才得以成為諍臣。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等。

(圖網,侵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戰爭上無力,道德上無敵 - 天天要聞

戰爭上無力,道德上無敵

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相關文獻來源。(龍顏大悅 耶律德光)遼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來信之後,他的心情用四個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開心壞了。自己的父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打遍草原大漠無敵手,可只要南下,總是吃虧,很大一部分
鄭州一五星級酒店擺地攤日入3萬/河南昨日最高氣溫43.2℃/日本教材污衊盧溝橋事變中方先開槍 - 天天要聞

鄭州一五星級酒店擺地攤日入3萬/河南昨日最高氣溫43.2℃/日本教材污衊盧溝橋事變中方先開槍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中心近日發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學苑、航港南苑、經開苑、文華苑、永盛苑、廣惠苑6個院區,3543套房源。詳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中心)▼⊙盧洛高速盧氏段即將通車!節省約1小時車程盧洛高速(盧氏...
原創首發七言詩•借刀殺人(三十六計之三) - 天天要聞

原創首發七言詩•借刀殺人(三十六計之三)

文/孫野借刀殺人小周郎,假請諸葛去劫糧。強中更有強中手,毒辣奸計變黃粱。註:黃粱——這裡是引申義,即黃粱夢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維孔明,說他足智多謀,請他去帶兵偷襲曹操糧草。曹操向來是偷襲別人糧草的主,肯定戒備森嚴,這不是讓諸葛亮白白送死嗎!
盛七小姐打官司(歐陽亮) - 天天要聞

盛七小姐打官司(歐陽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愛頤,是清末首富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盛宣懷官做得大,以幫助李鴻章辦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時已經官居郵傳部尚書,生意做得更大。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