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每天三升飯,司馬懿得知大喜:其將死也

2022年07月01日17:40:30 歷史 1218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大軍據五丈原,屯田渭濱;司馬懿對戰於渭南,與吳國約定共同發兵。軍隊對峙劍拔弩張,司馬懿深知諸葛亮是個不好對付的人,不敢輕舉妄動。

司馬懿時不時派人去打聽諸葛亮的情況,得知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不由得開心大喊:他離死不遠了!為何司馬懿會有此言論?

諸葛亮每天三升飯,司馬懿得知大喜:其將死也 - 天天要聞

諸葛亮操勞過度,身體早有預兆

諸葛亮此次去五丈原是第五次北伐,與司馬懿對戰吃了幾個虧之後,這一次的戰爭準備可以說更為精密。前方運輸糧草的準備就位,後方渭濱屯田能夠長期供應糧食。

一路奔波到五丈原,此時的諸葛亮身體已經不太好了。所以他並不想跟司馬懿耗著,只要司馬懿跟他打就一定會掉入他的圈套之中,這場戰肯定會贏。

只是他多次發起請戰需求,司馬懿就是不出來應戰。就算用婦人之飾來侮辱司馬懿,他依舊不肯應戰。

在司馬懿看來,諸葛亮越是想要開戰,司馬懿越要拖著。拖著他們糧草不夠了,拖著他們沒有耐心了,就是司馬懿主動出擊的時刻。

眼看著不能一直這麼拖下去,於是兩軍就開始談判。

諸葛亮的使節到達司馬懿的軍帳中之後,司馬懿對他非常好,熱情招待。不過司馬懿此舉是有別的心思的,他故意打探諸葛亮的身體情況。

諸葛亮每天三升飯,司馬懿得知大喜:其將死也 - 天天要聞

「諸葛公睡眠可好,吃飯胃口可好?」

表面上好像是在關心諸葛亮,其實暗地裡是想要了解對方的情況。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諸葛亮是蜀軍的主幹,如果他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對司馬懿來說是好消息。

使節哪裡料到司馬懿平常的問候有問題,於是就一五一十告訴了他。「諸葛公每日晚睡早起,軍中事物事無巨細,凡事都親力親為,所食飯不到3升。」

諸葛亮每天三升飯,司馬懿得知大喜:其將死也 - 天天要聞

司馬懿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心中暗喜,等使節走後心中大喜,斷言:「其將死也。」

要知道,公元234年的諸葛亮已經有53歲了,在當時的年代確實算得上年紀比較大。每天在軍中如此操勞,事事都要操心,晚睡早起身體如何能夠吃得消呢?

諸葛亮每天三升飯,司馬懿得知大喜:其將死也 - 天天要聞

司馬懿由此判定,諸葛亮作為主帥,肯定是不會少了吃食的。吃這麼少不是沒有吃的,而是他的身體不行了,吃不下東西。

再加上,諸葛亮在五丈原時候就已經因為操勞過度生病了,此時還不注意休息無異於雪上加霜。

所以,司馬懿從諸葛亮的飯量上來判斷他的身體情況,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一個人如果飯量變小了,離死也不遠了。

諸葛亮每天三升飯,司馬懿得知大喜:其將死也 - 天天要聞

古代人一天吃多少米,一天一斤算少嗎?

不過,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按照現在的計量單位來講,三升飯相當於現在的6斤,這個飯量也不算小吧?為何司馬懿能夠判斷諸葛亮不行了?古代人一天到底吃多少飯算是正常?

諸葛亮每天三升飯,司馬懿得知大喜:其將死也 - 天天要聞

其實,現在的計量單位和古代的還是有些差別的,那個時候的「三升」其實換算過來的話,約是現在的一斤。諸葛亮一天吃一斤飯,而當時的普通士兵一天能吃6到7升飯,這樣來看,諸葛亮的胃口確實不太行。

其次,在古時候不像現在有水果、零食能夠吃個不停。每天除了吃飯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東西吃。吃飯也不是吃的大米飯,而是糙米飯。大多都是粗食,沒有太多營養。

諸葛亮每天三升飯,司馬懿得知大喜:其將死也 - 天天要聞

一個成年人每天在軍營中打仗,或者操勞飯量也會更大。一天吃3升的糧食可以說少得可憐,很難維持健康。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我們從這句話中也能看出,古代看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就是看能不能吃飯。

在古代,如何判斷一個人的健康情況大多都是看飯量。只要能吃,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問題,身體就能夠恢復。如果一個人吃飯都吃不下了,那麼就活不長了。

再者,諸葛亮一個一米八幾的大個頭,每天只吃那麼點。司馬懿猜想他活不久,確實也很正常。

諸葛亮每天三升飯,司馬懿得知大喜:其將死也 - 天天要聞

諸葛亮身死五丈原,誠如司馬懿所料

果然,司馬懿的判斷沒有錯。諸葛亮跟司馬懿對峙了百餘天時間,諸葛亮由於操勞過度,身死五丈原。

諸葛亮的死其實跟他自己有很大關係,主要是他是個操心的命。軍中的大大小小事情都要操心,一個人勞累過度身體肯定吃不消。

再加上他睡眠少,一方面要出謀劃策,另一方面要管理軍中各類事物。身體吃不消就病倒了,本來他年紀就比較大了,再加上操勞過度就撒手人寰了。

諸葛亮每天三升飯,司馬懿得知大喜:其將死也 - 天天要聞

諸葛亮雖然死了,但是在死之前為蜀國留下了一批能力較強的軍隊。司馬懿與曹之間的鬥爭依舊在繼續,也為蜀國留下了時間。所以,諸葛亮死後蜀國繼續存活了30餘年。

都說諸葛亮料事如神,想必他在彌留之際已經想好了對策。所以,蜀國有董允蔣琬等人才守護,讓蜀國保持了和平的局面。

諸葛亮每天三升飯,司馬懿得知大喜:其將死也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在戰亂的年代,想要守護自己國家的安危以及和平,就不得不壯大自己的實力。只有這樣,當敵人進攻之時才會有能力反擊,給敵人來一個重擊才不會被欺負。

戰爭之中瞬息萬變,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從諸葛亮的故事中,我們也能夠學習到想要打持久的戰爭,自己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本錢。

如果只是一味的勞心勞力,可能沒得獲得戰爭的最終勝利,自己就病倒了。只有自己身體健康才能夠有對抗的資本,才有可能看到最終的勝利。

諸葛亮每天三升飯,司馬懿得知大喜:其將死也 - 天天要聞

司馬懿在這些人之中,可以說是心理素質最好的一位。他在諸葛亮使用激將法時,還能夠忍氣吞聲蟄伏,不得不說心理素質過硬。換做其他人,早就前去應戰了。

正是因為他心理素質好,最終熬到諸葛亮病死,熬到自己所有的敵人死了,自己成為了最後的贏家。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確實很少。能夠活得久,也是本事。

其實,司馬懿判斷諸葛亮將死的依據,放在如今也能應用。大多數將死之人在最後的階段都是吃不下太多的東西,食量一點點變小。最終身體漸漸消瘦至死亡。

不得不說,司馬懿的推斷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你覺得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知縣屢次遭到上級為難,皇帝得知這件事後,最後將知縣連升數級 - 天天要聞

知縣屢次遭到上級為難,皇帝得知這件事後,最後將知縣連升數級

清朝時期,一知縣總被上級打壓,根本無法出頭。不僅如此,他還總是被人陷害。但即便被人欺壓,他也從沒有屈服過。當乾隆得知這背後的真相後,直接「出擊」,將這名被「欺負」的官員連升數級。直接高過了曾經欺負他的官員。實在解氣!這名官員為何總是被欺負?
縱覽熱點|「辛追夫人」數字形象被網友質疑是復原專家按自己面容復刻,湖南博物院:已關注到網上討論,感覺可笑 - 天天要聞

縱覽熱點|「辛追夫人」數字形象被網友質疑是復原專家按自己面容復刻,湖南博物院:已關注到網上討論,感覺可笑

製作/王悅 縱覽新聞見習記者 尹鑫  記者 尹鳴 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開發布「辛追夫人」3D數字人形象。但有部分網友稱,「辛追夫人」的面容尤其是鼻子與主導該項目的中國顱面復原專家袁中標極為相似,懷疑專家是按照自己面容對「辛追夫人」的面容進行的復原。11日上午,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河北山海關:「百年山橋」道岔生產忙 - 天天要聞

河北山海關:「百年山橋」道岔生產忙

近日,隨著國內一些重要鐵路及地鐵項目有序推進,承接鐵路道岔生產任務的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工人們正保質保量加緊生產,助力中國鐵路交通建設。中鐵山橋始創於1894年,生產的道岔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6月11日,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道岔...
小切口開顱不剃髮!廣東醫生創開顱新招 - 天天要聞

小切口開顱不剃髮!廣東醫生創開顱新招

開顱手術也可「微創不剃髮」?只需要開一條如筷子粗的小縫,幾乎不用剃頭髮,便可精準完成開顱手術。記者從廣東省人民醫院了解到,該院神經外科探索創新開顱術式,不僅縮短恢復時間,還為患者保住一頭秀髮,目前已有近千名患者受益。小切口不剃頭,已近千人受惠日前,女中學生小方(化名)突發頭暈頭痛,到當地醫院檢查發現...
明天!和董宇輝在山西來個「偶遇」吧! - 天天要聞

明天!和董宇輝在山西來個「偶遇」吧!

6月8日,「與輝同行」官方抖音賬號發布了「山西行先導片」。這部短片精心挑選了山西的代表性景點,展現了三晉大地的壯麗風光與厚重歷史。視頻中提及了西侯度遺址、壺口瀑布、鸛雀樓、飛虹塔等景點。隨著先導片的發布,人們紛紛猜測,即將啟程的董宇輝山西行是否會踏足這些令人神往的地市與景點。是探索西侯度遺址的遠古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