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吃飯變遷史:「一日兩餐」有何來歷?古代沒有晚餐嗎?

2022年07月01日14:14:24 歷史 1175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杜甫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事情,不管有什麼事情都不能耽誤吃飯,而在中國的飲食標準中,一日三餐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飲食規則,所以現代人也十分的遵守這種飲食時間,除了個別體力工作者之外,大部分人都保持著一日三餐的標準。

古人的吃飯變遷史:「一日兩餐」有何來歷?古代沒有晚餐嗎? - 天天要聞

可是在古代,其實並沒有一日三餐,那時的人基本上都是一日兩餐,為何我國會由一日兩餐過度到一日三餐呢。

傳統的飲食規則

無論是一日三餐還是一日兩餐,都代表著定時飲食的制度,而我國定時飲食的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隨著禮法、制度內容的逐漸完善,一日兩餐的飲食規則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認可,那麼為何古代選擇了一日兩餐呢。

嚴格來說,無論是一日三餐還是一日兩餐,所針對的都是普通人,也就是平民百姓,在我國古代,除了商人和貴族外大部分人都是農民,而一日兩餐的標準,也正是根據他們的生活習慣所出現。

古人的吃飯變遷史:「一日兩餐」有何來歷?古代沒有晚餐嗎? - 天天要聞

下地非常的辛苦,在現代化農業機械出現之前,莊稼全部由人去播種和收割,所以對於農民來說,吃飯不僅僅是為了活著,還要保證充足的體力,這就是古代一日兩餐的由來。

古人的第1餐類似於現在的早餐,往往在太陽升起之後就要開始享用,因為這決定了他們上午能不能有充足的體力去工作,時至今日,很多南方地區對早餐的重視程度依舊非常高。

不過古人的第2餐並不是現代人常說的午飯,他們的第2餐更像是下午茶,大概在2點左右進行食用,以此來保證下午能有充足的體力去繼續工作,不過在工作結束後,古代農民是沒有飯餐的,在古人看來,太陽落山之後他們就不會繼續勞作,需要儘早的休息,所以也就不需要吃飯了。

古人的吃飯變遷史:「一日兩餐」有何來歷?古代沒有晚餐嗎? - 天天要聞

而且古人往往睡得都比較早,到了冬天可能六七點左右就會睡覺,所以古人也沒有晚餐的需求,但在傳統飲食規則的背後,一日兩餐往往代表著糧食的匱乏,和底層農民生活的艱辛。

普通民眾的生活

二戰時期,為了節省國內開支,讓軍隊擁有更多的物資,日本天皇帶頭開始恢復一日兩餐制度,並將節省下來的糧食全部供給給軍隊,而在我國古代一日兩餐的背後,同樣代表著糧食的不足。

中國老百姓糧食缺乏,所以必須通過少吃來保證不會受到飢餓,如果一日三餐,糧食肯定是不夠吃的,這也是古代為什麼經常爆發農民起義的原因,直到清朝,古代平民依舊要不停的為吃飽肚子而四處奔波,所以說一日兩餐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也不是所謂的健康飲食,只不過是人在較為艱難的環境下艱苦求生存的無奈之舉。

古人的吃飯變遷史:「一日兩餐」有何來歷?古代沒有晚餐嗎? - 天天要聞

但對於古代的富人和貴族階層來說,從來沒有一日兩餐的概念。

生活的差異

從主食上來說,古代夫人和貴族階層彷彿也是保持著一日兩餐的制度,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一天只在這兩個時間段吃東西,就拿古代名著《紅樓夢》來說,紅樓夢中的賈府代表著古代的貴族階層,而他們的飲食文化也是古代社會的真實寫照。

在賈府,所謂的一日兩餐針對的是一家子人全部到位,一起吃飯的時間段,除此之外,賈府中的廚房曾經有這樣一個描述,除了負責正餐的廚房,還有很多的小廚房,在小廚房內基本一天到晚隨時都在為不同的人做飯。

古人的吃飯變遷史:「一日兩餐」有何來歷?古代沒有晚餐嗎? - 天天要聞

按照這樣的情況來說,別說一日兩餐了,就連一日一餐也不會餓著肚子,對於他們來說,一日兩餐更像是一個大家庭的聚會,而不是正常的飲食需求,這樣的大聚會中可吃可不吃,因為餓了隨時有熱騰騰的食物。

類似的情況在現代社會中很常見,尤其是在大型公司當中,因為工作繁忙,大家基本上都是見縫插針地去吃飯,不過這種飲食方式會給身體造成極大的負擔,這也是很多年輕人都有胃病的主要原因

一日三餐

那麼我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一日三餐呢,這不得不提到我國古代經濟最巔峰的朝代,宋朝了,雖然宋朝飽受詬病,但不得不說,宋朝的整體經濟實力非常的強悍,基本上任何事情都可以用錢解決,而在龐大的商品經濟之下,我國的飲食習慣也開始出現了變化。

古人的吃飯變遷史:「一日兩餐」有何來歷?古代沒有晚餐嗎? - 天天要聞

在宋朝,真正意義上出現了晚餐和宵夜,宋朝不僅取消了宵禁政策,還出現了琳琅滿目的夜市,在夜市中不僅有富貴人家的身影,更有普通人的身影,而在宋朝的龐大的經濟體系下,百姓平民百姓的收入增多,也有了吃晚餐的底氣。

不過可惜的是,那時一日三餐的飲食方式並沒有得到普及,因為只有大城市中才有夜市,在小城市和村落當中,一到夜晚街上會非常的安靜,也很少有人吃完飯,而在中國一日三餐全面普及是在清朝末年。

隨著工業革命的成果進入中國,工廠制度開始在中國出現,電燈在中國也開始大範圍的普及,大家也適應了夜晚工作的模式,晚飯也開始普及,在各類電視劇中,夜晚有很多的攤販在賣夜宵,有的甚至會經營到凌晨。

古人的吃飯變遷史:「一日兩餐」有何來歷?古代沒有晚餐嗎?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沒有晚飯,是因為夜晚大家不會進行活動,但到了現代社會,有了電燈,人們的活動時間得到了大量延長,自然是需要吃晚飯的,有的人甚至將晚飯作為一天當中最重要的第一頓飯,因為早飯和午飯吃的非常沖忙,無暇享用美食,只有晚上可以輕鬆的吃飯。

不過此時也有人提出,一天兩餐才是最科學、健康的吃法,並鼓勵在晚上六點後不要去進食,如果按照公務員朝九晚五的生活作息,這種飲食方式是沒有問題的,但大部分人還是無法適應這種飲食方式,畢竟六點過後可能還要活動接近十個小時,怎麼能不吃東西呢。

飲食文化的改變代表著生活狀態的改變,隨著社會加速,也只有晚飯才是可以隨意享用的,有的年輕人甚至直接忽略掉了早飯,但不管怎麼吃,最重要的還是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阿根廷交流團走進武昌紅巷 - 天天要聞

阿根廷交流團走進武昌紅巷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6日訊7月5日,20多名來自阿根廷的大學生、大學教授、政府官員等外賓走進紅巷,參觀中共五大舊址、農講所和毛澤東舊居。據了解,他們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5年國際暑期學校成員,在武漢開啟為期兩周的學術文化交流之旅。阿根
95歲抗戰老兵登上山東艦後熱淚盈眶:「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 天天要聞

95歲抗戰老兵登上山東艦後熱淚盈眶:「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航母編隊於7月3日上午抵達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啟為期5天的訪問活動這是山東艦首次赴港也是繼遼寧艦後中國海軍航空母艦第二次訪港巨艦破浪而來、氣勢磅礴「航母熱」燃爆香江線上發放參觀票全部約滿7月5日下午兩位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老戰士...
日本「末世預言」落空,5600億損失卻成了真 日當局:吐噶喇列島地震或長期化 - 天天要聞

日本「末世預言」落空,5600億損失卻成了真 日當局:吐噶喇列島地震或長期化

7月4日開始,「日本末世預言」「日本將發生毀滅性地震」的消息,逐漸霸榜社交媒體平台。該網傳內容引發大量關注。7月5日凌晨4時,日本全國緊急地震速報的視頻直播一度吸引了近25萬人蹲點觀看。如今,預言時間點已過,「毀滅性大地震」沒有應驗,僅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附近海域5日發生5.4級地震。經確認,島上未有人員傷...
「80後」正廳史麒麟,兼任縣委書記 - 天天要聞

「80後」正廳史麒麟,兼任縣委書記

來源:石阡黨建、政事兒貴州銅仁市「石阡黨建」微信公眾號7月6日消息,近日,銅仁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石阡縣委書記史麒麟走訪看望慰問部分老幹部。上述信息顯示,銅仁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史麒麟,已兼任石阡縣委書記。史麒麟(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史麒麟,男,布依族,1980年11月生,研究生學歷,法學碩...
太平天國失敗後,殘餘逃亡到此國,現有20萬華人,還講著廣東話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失敗後,殘餘逃亡到此國,現有20萬華人,還講著廣東話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路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們說,那些太平軍最後去了南美,聽起來像傳說,但人還在,說粵語,過春節,幾十萬人,真真切切地活著。天京破了,城牆塌得連塊整磚都找不到。湘軍圍了三年,餓得城裡人啃樹皮,喝髒水,死人都沒
前蘇聯加盟國里,又冒出了一個烏克蘭?亞塞拜然為何要和俄撕破臉 - 天天要聞

前蘇聯加盟國里,又冒出了一個烏克蘭?亞塞拜然為何要和俄撕破臉

這些日子,亞塞拜然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直接擺到了檯面上。起因是俄方抓了境內的亞塞拜然人,甚至還造成了2人喪生的結果。俄方面表示,這些亞塞拜然族人,是俄國國籍,且涉嫌謀殺案件。亞塞拜然方面則表示,這是俄在針對亞塞拜然人的暴行,因為他們有被打過的痕迹。因此,亞塞拜然方面,也開始抓境內的俄羅斯人,同樣給他...
大罷免忍受侮辱迫害!連勝文轟民進黨:放任「黑熊」攻擊國民黨 - 天天要聞

大罷免忍受侮辱迫害!連勝文轟民進黨:放任「黑熊」攻擊國民黨

國民黨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舉辦首場反罷造勢。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表示,台灣不準有皇帝,民進黨不要想著當皇帝。他也轟民進黨放任自己的禽獸攻擊國民黨,世上沒有後悔葯,如果不想後悔就出來投票。連勝文宣講反罷,他說,颱風來的前一天特別悶熱,感謝大家願意為了捍衛台灣的監督與制衡站出來,防止絕對權力絕對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