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廷楨,力拒割讓香港第一人 | 方誌江蘇

2022年07月01日12:58:42 歷史 1503
鄧廷楨,力拒割讓香港第一人 | 方誌江蘇 - 天天要聞

圖為2022年6月19日,在香港街頭拍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攝

文 | 趙望曉

世人皆知,是在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管英、伊裡布、牛鑒等人,登上停泊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皋華麗」號上,與英國侵華全權代表璞鼎查正式簽訂中英《江寧條約》,即俗稱的中英《南京條約》,將中國的香港島割讓給英國。然而,許多人不知道,在這之前,在英國於1840年6月對華發動鴉片戰爭後不久,就向清政府提出割讓香港等要求。當時第一個表示反對割讓香港的,就是南京籍的愛國大臣鄧廷楨

鄧廷楨(1775-1846),字維周,又字嶰筠,江蘇江寧(今南京)人,世居南京城西南隅秦淮河畔萬竹園(今五福街一帶),乾隆四十年(1775)鄧廷楨生於此,後來貴為封疆大吏,成為與林則徐齊名的抗英禁煙的民族英雄。

鄧廷楨,力拒割讓香港第一人 | 方誌江蘇 - 天天要聞

廣州禁煙

嘉慶六年(1801),26歲的鄧廷楨考中了進士,當上了庶吉士,被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授予編修官一職,自此步入仕途。

道光十五年(1835),59歲的鄧廷楨擢升為兩廣總督。當時吸食鴉片成風,白銀外流,已構成大禍害。道光十六年(1836),英國商人用躉船載運鴉片,鄧廷楨禁止載運鴉片,不許躉船開進港口,英國商人就把躉船停泊在外洋,鄧廷楨根據宣布的旨令,把躉船趕走。沿海亂法犯禁的奸民,相互勾結,串通一氣,鴉片進口一下子難以斷絕。鄧廷楨與提督關天培整頓海防,加強守備,接連在大嶼山口(香港最大的島嶼)、急水洋截獲躉船,船上載銀上億兩,全部充當獎賞,去破獲囤積鴉片販子。道光十八年(1838),英國船隻運載外國男女500多人到澳門居住,鄧廷楨把他們趕走,讓他們回國。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二十五日,林則徐奉命來廣東禁煙。鄧廷楨與林則徐同心協力,他們在短期內緝拿了內地鴉片煙販子,查抄了窯口,打擊和驅逐了武裝鴉片躉船,在虎門親自監督繳收了二萬餘箱、袋,二百多萬斤重的鴉片,並於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五日,在虎門海灘進行銷毀。同時,嚴辦走私販賣鴉片的販子;用武力對付英國商人屢戰皆捷。

鄧廷楨,力拒割讓香港第一人 | 方誌江蘇 - 天天要聞

鄧廷楨像,湯祿名繪製 ,南京博物院藏

力拒割讓香港島

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初三日,在投降派的陷害下,道光皇帝下詔書,指責鄧廷楨,說他在廣東處理問題不妥善,逐漸鬧出事端,將他與林則徐同時革職。派琦善為欽差大臣並接替林則徐為兩廣總督,令鄧廷楨立即由閩浙總督任內折回廣東聽候處理。琦善在與英國人義律談判的過程中,曾以廈門、香港是否可以讓給英國作商埠事與鄧廷楨商議,鄧廷楨極力反對,他說:

廈門全閩門戶,夷居廈門可以窺內地。且澎湖、台灣之在廈東者,聲勢為所隔絕,不得聯絡。其害至深,固萬無許理。即香港亦在粵洋中路之中,外環尖沙嘴,裙帶二嶼,夷船常藉以避風浪,垂涎久矣,今一朝給與,彼必築建炮台,始猶自衛,繼且入而窺伺,廣東貨船鱗泊黃埔,輜重在焉,其白黑夷之居吏館者以千百計,皆香港應也,與之良非所便。(清·梁廷柟《夷氛聞記·卷二》)

最後雖然鄧廷楨的意見未被採納,也未能阻止英軍對香港的武裝侵略,但是鄧廷楨必竟是公開反對割讓香港的第一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琦善撤毀沿海防禦設施,虎門失守,又追究鄧廷楨久任兩廣總督,不抓軍務,同林則徐一起充軍新疆伊犁。道光二十三年(1843)閏七月,鄧廷楨才獲釋還鄉。不久,道光皇帝授予鄧廷楨三品頂戴,任為甘肅布政使。任為甘肅布政使。他建議清查荒地,親自一一勘查,從銀川以東一直勘查到洮州隴縣盡頭,西面勘查到酒泉為止,這些地產都歸公有,其中經常耕種的田地開始徵收賦稅荒蕪的招人開墾,皇帝下詔書嘉獎他的辛勞,恢復他的二品頂戴。道光二十五年(1845),升為陝西巡撫,又代理陝甘總督。

鄧廷楨,力拒割讓香港第一人 | 方誌江蘇 - 天天要聞

鄧廷楨《游理安寺贈簫樓大兄詩扇》,南京博物院藏

魂歸故里靈山下

鄧廷楨的治績受到人們的稱讚,他幾次被革職又幾次被起用,道光皇帝對他很了解,所以終於重用他。道光二十六年(1846)三月二十日,鄧廷楨病逝於陝甘總督任上,時年71歲。同年十月初三日,歸葬於江寧東郊靈山腳下。

鄧廷楨墓位於南京城東仙鶴門外靈山下鄧家山。墓背依靈山,正對鐘山。墓前原有鄧廷楨夫婦兩塊墓碑,道光時請梅曾亮(今南京人、散文家)作墓志銘。兩碑於1958年興修水庫時湮沒。現墓碑由南京市文管會於1962年10月重立。1982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本文原發方誌江蘇,經授權轉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著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著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著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廣網北京7月1日消息(總台記者王東宇 齊莉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國主義在瀋陽北大營附近製造了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瀋陽小西邊門附近,一...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 天天要聞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鐵嶺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從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來曾在東北求學3年,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46年9月,已經成為黨的重要領袖人物的周恩來在同美國記者李勃曼談個人的求學和成長經歷時說:「12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