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2022年06月30日01:26:14 歷史 1969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1959年6月30日,毛澤東登廬山,準備召開廬山會議。

地點:

廬山

類別:

人物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毛澤東手書《七律·登廬山》,終稿

1959年6月29日,毛澤東由漢口乘「江峽」輪來九江,準備出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6月30日,毛澤東乘車上廬山,入住美廬

7月1日,毛澤東寫下著名詩篇《七律·登廬山》。

資料來源:《九江市志》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1959年第一次廬山會議,也是毛澤東第一次上廬山。關於他上廬山的日期,目前有6月29日和6月30日的兩種說法。前者是因為《七律·登廬山》這首著名的詩篇還有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小序:「1959年6月29日登廬山,望鄱陽湖揚子江……」

在下圖的《毛澤東生平大事年表》中,記錄了他29日在廬山與一些領導談工作。然而,在一些當事人的回憶文章中,毛澤東的登山日期是6月30日。到底是哪一天?本篇就來考證這一問題。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毛澤東生平大事年表 (1893—1976) 圖源:知網

了解廬山會議進程的人都知道,毛主席本想將這次會議開成一個「神仙會」,此前他的心情也很好。6月25日,他返回闊別了32年的故鄉韶山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到韶山》。

6月27日,毛澤東從韶山返回長沙下榻蓉園賓館(省委直屬賓館)。當晚宴請了一些湖南老朋友,包括程潛、唐生智等人,以及部分親朋好友。

6月28日,毛澤東從長沙到武漢。6月29日下午,他乘坐「江峽」輪從武漢前往九江。同行的還有劉少奇、朱德、周恩來、林伯渠等中央領導人,以及幾位大區的書記:柯慶施(華東)、李井泉(西南)、林鐵(華北)、歐陽欽(東北)、張德生(西北)等。在船上,毛澤東和幾位大區書記談了當前形勢,他對未來的政策方向並沒有明確表態,書記們也都在揣測毛澤東此次上廬山開會的真實意圖。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毛澤東乘坐的「江峽」輪

從漢口出發到九江的下行航班,按正常航速一般需要10個小時。由於是專航,這次沿途不會停靠黃石武穴等地,筆者估計要8個小時左右到九江。輪船在29日下午出發,很可能凌晨1點前後到達九江港。因此,《毛澤東生平大事年表》中記錄的「6月29日,在廬山同一些領導同志談經濟工作」的記錄並不準確,應為「6月29日,在武漢到九江的航船上同一些領導同志談經濟工作」。

「江峽」輪到達九江港後,司機趙毅雍已經將毛澤東的專車——蘇聯產的「吉姆」牌轎車——開到了碼頭。筆者未曾找到有關毛澤東下船時間的回憶文章。筆者猜測,比較大的可能是船到港口後人們繼續休息,清晨後再離船前往廬山。

毛澤東未在九江市區停留,直接上山。有回憶稱,毛主席6月30日到清晨達牯嶺,以當年的路況估算行車時間應在2小時以上。在九江出發時間大約在凌晨四五點左右,因此也有一種可能性,船到港時間比較晚,領導們立即下船後上山。

毛澤東是個夜貓子,生活上常常晝夜顛倒,沒個準點,凌晨四五點不睡覺對他來說不算什麼。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毛主席乘坐的「吉姆」轎車,此照片為6月25日去韶山時拍攝 圖源:中央電視台

車隊沿著山北公路盤旋而上,途中還發生一件事兒。由於蘇聯產的「吉姆」轎車製造水平一般,爬山到了半截,水箱就開了鍋,只能停下來加水。此時,主席從車上推門而下,沿著公路向上走了一段,然後停下腳步,在路旁向山下眺望,默默無語。

走過山北公路的人應該能想像出這一場景:此時的東方,晨曦初升,照耀著波光粼粼的鄱陽湖上,遠方,長江如長鏈,天水一色。在盤山道上俯瞰山下,所有人都會有壯觀、蒼茫的感受,第一次上廬山的人,都會受到觸動甚至震撼。

筆者以為,一代偉人毛澤東,很喜歡這種俯視天下眾生的感受。據廬山接待人員回憶,他在廬山上去得最多的景點是能俯瞰鄱陽湖的含鄱口。在山北公路上很多路段看山下,與含鄱口的視角相同,甚至觀感更好。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1961年,毛澤東在含鄱口 圖源:淘寶網

1959年6月30日清晨,「吉姆」轎車載著主席到達原蔣介石的官邸「美廬」別墅。主席的心情甚佳,他戲謔地喊了一句:「委員長,我來了!」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下榻美廬後的一段故事,與本系列的另一篇能接得上,見《歷史上的今天 · 3月18日 · 吳宗慈與廬山志》。

主席在公路旁眺望鄱陽湖與長江時在思考、醞釀什麼?其實在30日當天就有了答案,毛澤東上山後不久,就寫出了《七律·登廬山》,他將初稿發給了兩位老秘書——胡喬木和周小舟,原詩如下:

一山飛峙大江邊,欲上逶迤四百盤。

冷眼向洋觀世界,熱風飛雨灑南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潛不受元嘉祿,只為當年不向前。

此詩原有小序云:「1959年6月29日登廬山,望鄱陽湖、揚子江,千巒競秀,萬壑爭流,紅日東升,成詩八句。」周小舟看後,建議刪去,主席欣然接受。筆者認為,毛澤東上廬山的日期應為6月30日,他在29日夜裡到九江後凌晨上山,寫成29日也是對的。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毛澤東手書《七律·登廬山》,初稿

這首詩後來發給了郭沫若,郭提出一些看法。主席經過長期斟酌修改,到1964年1月4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時,終稿如下: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本詩大氣磅礴,修訂後的比初稿更加精緻且有意境,尤其是最後兩句,它也成為主席詩詞的代表作。

這首詩中的「越上蔥蘢四百旋」,還有個有趣的故事,明天繼續講述,敬請期待。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聞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