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 | 周光輝:大一統中國何以越千年?

2022年06月29日23:54:15 歷史 1687

中新社長春6月29日電 題:大一統中國何以越千年?——專訪吉林大學教授周光輝

中新社記者 郭佳

東西問 | 周光輝:大一統中國何以越千年? - 天天要聞

自秦代以來,中國實現了對超大規模國家的有效治理,且被打破後仍能重建,成為世界政治史上的奇蹟。如此獨特的國家韌性從何而來?中新社「東西問」近日獨家專訪吉林大學教授周光輝就此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為何世界歷史上的大帝國多都瓦解了?

周光輝:世界史上,統治廣土眾民的大帝國並不罕見。在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迭起興衰的同期,西方世界存在過羅馬帝國查理曼帝國等一統帝國,中東地區也出現過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都是不遜於古代中國的超大規模國家。

但在農業時代的交通、通訊和組織技術條件下,超大規模的物理空間帶來了溝通和控制上的難題。如果僅依賴中央政府發號施令,國家決策和行政成本則十分高昂。此外,過長的行政控制鏈條會引發嚴重的委託—代理難題。因此,儘管許多古代國家在建立之初都試圖形成一套中央集權的制度架構,但在歷史發展中,為了維繫有效統治都不得不將軍事、人事和財政權力下放到地方,從而在事實上形成了一種間接統治的政治與行政體系。例如波斯帝國的各大區總督在軍事、行政管理及對外交往上具有自主權。但這種權力下放也客觀造成了古代帝國在中央集權和官僚體系建設的虛弱,為帝國瓦解埋下了伏筆。

中新社記者:大一統體制演進過程,如何造就中國獨特的國家韌性?

周光輝:在大一統體制與大規模治理的張力結構下,所謂國家韌性就是中國古代國家長期維繫其大一統國家形態的特性。農業文明時代,大一統體制的自然趨勢是走向分崩離析。與大部分前現代大型國家相比,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獨樹一幟,以具有強烈中央集權和科層制色彩的國家形態在歷史上長期存在。

首先,秦代推動形成了文字的統一。「書同文」為大一統國家凝成具有歷史連續性的文化共同體提供了初始條件,也為古代中國形成跨地域的文化知識精英階層提供了可能。相比之下,即便輝煌長久如羅馬帝國,一旦拉丁文的書面語與口語脫節且口語出現地方化的演變,就再未能在分崩離析後重建。

東西問 | 周光輝:大一統中國何以越千年? - 天天要聞

2019年,「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新社發 潘旭臨 攝

其次,中國古代形成並長期維護以「大一統」為核心的文化敘事。以儒家為基底的「主體敘事」,將「定於一」作為「天下惡乎定」的答案,主張「隆一而治,二而亂」,並通過教化等實現再生產。這種敘事通過對人的影響而深刻作用於國家命運。即便王朝有所更迭,新王朝也傾向於建成一個典型的中華大一統國家,哪怕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也不例外。

東西問 | 周光輝:大一統中國何以越千年? - 天天要聞

2021年1月,參觀者在遼寧省博物館參觀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中新社發 黃金昆 攝

最後,士大夫集鄉紳、官吏和知識精英三重角色於一身。自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國策並創設太學後,知識和權力形成了制度化的聯結渠道。特別是隋朝實行科舉制後,以知識見長的士人源源不斷進入官僚體系,為完善科層制官僚體系提供了人力資源。西方直到15世紀大學體系發展後,其科層體系建設才有了人力支持,因此相對「晚熟」。此外,士大夫階層深受以大一統為核心的「主體敘事」浸染,是大一統國家形態的堅定支持者,而在動亂分裂年代則為重建大一統做輿論和組織上的準備。

中新社記者:從文明發展角度來看,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在推動國家韌性形成方面起到的作用有何異同?

周光輝: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具有鮮明的制度性宗教色彩,而中華文明雖包含佛教、道教等宗教流派,但仍是以儒家學說為主體的世俗性文明。儒家學說形成了對古代大一統國家合法性的系統性證成,對中國古代國家形態的影響最為深遠。相比之下,西歐中東等封建王國所依賴的合法化系統來自基督教、伊斯蘭教等超驗的一神教。漢學家費正清指出,「在世界上大多數帝國統治者主要依靠宗教權威的時候,儒家給現政權的行使權威提供了一種理性上的和倫理上的依據。這是政治上的一大發明。」

東西問 | 周光輝:大一統中國何以越千年? - 天天要聞

「2021儒家經典跨語言誦讀大會年度盛典」在山東濟南舉行。來自47個國家的中華文化愛好者同誦儒家經典。中新社記者 呂妍 攝

作為具有強烈宗教色彩的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國家都存在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說的「大一統教會」,而中華文明的世俗性決定了其國內並不存在能夠與皇權相提並論的教權,也不存在具有高度組織化的教會。所以,中國歷史上並沒有發生宗教戰爭。歷史社會學家艾森斯塔德總結說:「中國沒有組織化的教會。唐代的寺院與集權式教會體制最為相像,但它與歐洲的天主教會仍然毫無共通之處。沒有一種中國宗教變成了充分組織化的自主單位。」因此,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發展並不全然依附於某種國家形態,相對更依託教會及信眾,而中華文明的長期延續則主要表現為一種特定國家形態的長期延續,也就表現為人們所觀察到的國家韌性。

中新社記者:延續千年的大一統體制給當代中國留下了哪些重要歷史遺產?

周光輝:自秦漢至晚清的大一統國家形態是中國歷史上最持久、最重要的國家形態,也是中國現代國家建設的歷史起點。大一統國家形態深刻塑造著當代中國的領土空間、族群結構、價值觀念和治理模式,為當代中國的國家治理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歷史遺產。這使得當代中國的政治與社會治理措施既有面向現代化發展的普遍性,又體現著自身文明發展的獨特性,例如古代大一統中國獨具特色的教化政治。

東西問 | 周光輝:大一統中國何以越千年? - 天天要聞

2021年3月30日,在江蘇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兒童劇院,師生在對誦《德潤春風 教化有道》。中新社發 徐慧 攝

教化是將道德、文化與教育相結合的治理手段。由於古代大一統中國不存在主導精神世界的「大一統教會」,因而國家承擔起了傳播主流文化、塑造文化共同體的職責。通過教化,大一統王朝所倡導的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和社會風俗得以彰顯和推廣。在維護古代大一統中國的穩定上,教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國家的文明傳統會對其現代化道路的選擇和進程產生深遠影響,中國幾千年以來教化政治的歷史遺產,也為我們觀察並理解當代中國的治理實踐提供了一個可供參照的視角。例如在學校教育中,明確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古代中國在教化政治中所採取的一些有益內容和方式值得借鑒,與過去的教化相比,當代中國的教育與宣傳要面向現代化、國際化,體現現代性的價值。在中國現代化發展變革的關鍵時期,教化傳統在凝聚人心士氣、維護國家安定與發展上仍將發揮積極作用。(完)(周光輝教授的博士生趙德昊對本文亦有貢獻)

受訪者簡介:

東西問 | 周光輝:大一統中國何以越千年? - 天天要聞

受訪者供圖

周光輝,法學博士,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政治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2011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計劃,2014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學理論、當代中國政治。

趙德昊,法學博士,2016年入選吉林大學本碩博貫通式培養計劃,2018年入選「亞洲校園」計劃,赴韓國成均館大學交換學習。主要關注國家建設和古代中國國家形態發展演變問題,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