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2022年06月28日18:16:05 歷史 1213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這是對世界四大文明的統稱,這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其他的文明則是派生文明,派生文明基本上都受到鄰近的原生文明的影響。

但是歷經數千年,唯一沒有受到外來文化衝擊影響並延續至今日的文明唯有兩河流域的華夏文明,也就是今日的中國。

西方曾歷經多個繁盛的王朝,他們馳騁世界,成為一方霸主,但是一旦消亡,就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成了史書上的一個剪短的名字。

而華夏大地從古至今也有不少繁盛的王朝,不同的是,每一次衰落,都必將是興起的開端,也正因此,中國在歷史的長河發展中,從未消亡,即便是八國聯軍侵華,即便列強曾瓜分我們的土地,但是華夏文明卻一直都在。

所以這些年來,不少西方的教授紛紛開始研究華夏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間的差異。

一位名叫馬丁·雅克的英國教授也曾研究過中西文明的差異,他在一次演講中曾這樣說道:中國崛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存在了5000年時間還這麼強!

毫無疑問,他的這番話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人紛紛參與到對中西方文明差異化的討論中。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 天天要聞

馬丁·雅克

這位英國教授出生於1945年,曾經是倫敦經濟學院LES亞洲研究中心IDEAS的高級客座研究員,同時也是英國智庫的創始人之一,其學術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他曾經在2009年出版了本研究中國文化的書《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的衰落》,從這本書中就能看出他對於中華文明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他說:「要想了解中國的概念,首先就必須要了解中華文明這個概念,在沒有完全了解中華文明和聞名國家的前提下,你是不可能了解中國的!」

他先後從三點提出了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間的不同之處。

一、國家觀:中國是文明認同,西方是民族認同

民族認同在中國古代的觀念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在我國古代的觀念中,最多的就是家國觀念,沒有國何以為家的觀念,真正對民族國家開始產生定位是在19世紀列強侵華之後,才從西方國家那邊了解到這一觀念,但是時至今日,民族國家這個觀念在人們心中依舊沒有很強的存在感。

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佔據了90%,這樣的觀念勢必將國家置於岌岌可危的地步,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對於家國的歸屬感尤其強烈。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 天天要聞

中國的社會習俗、生活方式、生活觀念和統一感都是中國文化的產物,換而言之,這些文化和文明就是中國,用馬丁教授的話說:政府就是國傢具象化的產物。

從古至今,無論是統一七國的秦王朝、海納百川的唐朝或者是被少數民族統治的元清兩個朝代,都自稱華夏大一統,是華夏文明的繼承者和領導者。

元朝為例,元朝一直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一個朝代,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其前身為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

1279年,元世祖南宋統一全國,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部到達貝加爾湖,疆域比如今的新中國還要大上幾百平方公里。

但是作為少數民族的元朝首領,從來沒有否認過華夏一統的概念,他們和之前的朝代一樣,認定自己是「天選之人」,是華夏的正統繼承人,所以在這片土地上,政權的更迭繼承的是同樣的文化,而不是單個民族之間的文化。

所以民族國家的概念從一開始就沒有在中國生存的土壤。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 天天要聞

二、家族觀:中國是榮辱教育,西方國家是負罪教育

從中西方現代的影視劇創作中就能看出來雙方之間在文化上的差異。

西方國家普遍的認為是,耶穌降臨世間是為了救贖人類的罪惡,所以他們一遇到什麼問題第一件事就是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的原諒。

但是在亞洲這邊就沒有這樣的思想,女媧補天、后羿射日講述的都是人類通過自己的努力抗爭的故事,在華夏文明中,講究的一直都是不屈和抗爭的故事。

人不公便與人斗,天不公便與天斗是故事的核心,所以不少人從來都不認為自己背負著原罪,我們更多的認為一個人犯了錯是家庭、學校教化不當導致的結果,主張的是人教。

和西方的教育相比,中國更講究的是人性。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 天天要聞

女媧補天藝術創作

三、普世觀:中國是家族主義,西方國家是實用主義

家族主義在中國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舉一個例子,時至今日,也有不少人認為,兩個人結婚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族的聯姻,從中國古代結婚講究門當戶對、強強聯手就能看出來這個無處不在的觀念。

例如著名的古代文學作品「梁祝」就是在這樣的觀念下產生的悲劇。

故事的女主人公祝英台一生追求自己的愛情,卻因為門當戶對、家族聯姻的思想被強迫嫁給自己的不喜歡的人,最終和心愛的梁山伯雙雙殉情,故事聽來可歌可泣。

如今這種觀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逐漸淡化,但是對於不少人來說,家族觀念一直都是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這樣的觀念放大至整個國家也依舊是存在的,民眾們對於華夏文明的歸屬感更像是對「家族的歸屬感」。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 天天要聞

梁祝藝術表演

這樣強烈的家族觀念在西方國家是十分少見的,他們更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所以在西方國家的歷史上,一旦某個王朝的統治日薄西山,不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就會嘗試推翻這個王朝,在這片土地上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政權,所以西方的政權總是覆滅、重生,新建立的政權和之前的政權沒有任何關係,任何一個時間節點都可以是開始,也可以是結束。

這是東西方文化中最顯著的一個差異。

馬丁教授最後一個觀點就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了一個國家,這是十分令人可怕的。

馬丁教授之所以這樣說,還要從中國對於文明的定義開始說起。

在大約5000年前,黃河流域的中下游一帶的華山和夏水之間分布著許多部落,炎帝和黃帝部落便是這個時候較為重要的兩個部落。

由於文明相同,文化相同,炎黃兩個部落逐漸融為一體,融合成為了「華夏」,所以今天的中國人民也被稱為「華夏子孫」或者是「炎黃子孫」。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 天天要聞

夏禹治水有功,繼承舜的位置成為華夏共主,最明顯的一點是華夏文明是先有了文明才有了國家,所以即便對於不同王朝的政權或許會有質疑和不滿,但是對於文明卻從來沒有人質疑過。

文明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這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社會事件中逐漸積累下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一種觀念。

只要這種觀念沒有消亡,沒有被新興的政權所覆滅,就會存在於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

從古至今,中華文明是在尊重內部文明差異性的基礎上形成的文化,是在和人類其他文明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

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有著明顯的差別,西方文明的習慣是根據種族和文化的不同來劃分世界,而中華文明是不以民族、種族而是以文化制度來作區分的古老傳統。

華夏文明的核心思想是神道設教,禮樂教化,推崇的思想是仁義禮智信。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 天天要聞

儘管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文明衝突一直都存在,在不同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同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差異,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向來就有多元性的特徵。

我們自古就有一個觀念,就是無論哪個民族都始終將「天下一家」視為人類社會的終極目標,用今天的話來說,我們講究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是單獨、唯一的政權。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地區就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從諸子百家中,衍生出了墨家儒家道家等不同的學派,但是這些流派並沒有一家獨大,他們互相交流,甚至可以跨派別互相學習,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在這一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即便是後來被尊為主流思想的儒學,也是在不斷地吸收借鑒中發展壯大的。

西方:對外擴張、野蠻殖民,中國:內部爭鬥、和而不同

面對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和博弈,西方講究的是「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叢林法則」。

文明的不同造成了他們通過殖民擴張掠奪資源的本質,從15世紀到17世紀的野蠻殖民,都充分的暴露出他們通過政治控制、軍事擴張等手段征服世界的野心。

例如古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張、天主教的十字軍東征等體現出了他們的掠奪思想,而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趕盡殺絕,安第斯中美洲文明遭受毀滅性的打擊,甚至出現種族滅絕一類的事情則是體現出了西方國家的「種族優越論」。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 天天要聞

一部分西方學者意志堅定地認為,世界歷史起源於東方,但是運動的終點一定會是歐洲,歐洲一定會是帶領人類走向文明的燈塔,這也就是所謂的「歐洲中心主義」。

但是20世紀之後,隨著歐洲殖民主義的結束以及美國霸權的衰落,「歐洲中心主義論」也逐漸走向了沒落,「非西方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得以復興。

相比之下,中華民族的血液中從來沒有「侵略他人」的基因,「以和為貴、兼濟天下、親人善鄰、協和萬邦」是我國一直以來的文明觀。

以古代絲綢之路為例,古代絲綢之路在今日來看並不僅僅是一條通貨運輸的道路,而是不同的文化、宗教和風俗相互適應、溝通交流的融會貫通,其存在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運輸絲綢本身。

文化的交流才是本質。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文明卻「偽裝」成國家 - 天天要聞

這條路不僅見證了中華文明的崛起,同時還將中華文明傳向了全世界。

時至今日,中西方之間的形勢愈發嚴峻,其本質依舊是文明的碰撞、利益和立場的不同,但是今日的形勢早已經和千年前不同。

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世界各國的文化互相碰撞,如何在這樣複雜的形勢下,守住我們的文明,避免西方殖民思想的侵蝕,依舊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慶余年2》被范閑扇飛的那隻小蟲,才是他必須冒死進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慶余年2》被范閑扇飛的那隻小蟲,才是他必須冒死進宮的原因!

范閑的死訊傳到京城時,慶帝氣得直跺腳,傳召陳萍萍趕緊進宮,其目的應該是責問他保護不力或者是查看事情是否有蹊蹺;陳萍萍得到消息後,先是驚得滾下輪椅,後來在面聖時,還想隨時觸動輪椅上的機關,讓有關人員給范閑陪葬;名義上的父親范建更是不顧君臣禮數,嚷嚷著要皇帝把兒子還給他。
突發!他已陣亡 - 天天要聞

突發!他已陣亡

據俄新社當地時間5月18日援引烏克蘭「社會」電視頻道消息稱,烏克蘭武裝部隊第831戰術航空兵旅航空大隊第一副隊長丹尼斯·瓦西柳克在「執行戰鬥任務」時死亡。據報道,這名軍人是烏克蘭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也是烏克蘭「勇氣勳章」的持有者。另據塔斯社報道,第831戰術航空兵旅航空大隊尚未具體說明瓦西柳克的死亡情況,僅...
《慶余年》原著:難怪林相不懷疑范閑殺了二公子,他不知道五竹 - 天天要聞

《慶余年》原著:難怪林相不懷疑范閑殺了二公子,他不知道五竹

《慶余年》原著:難怪林相不懷疑范閑殺了二公子,他不知道五竹范閑要娶林婉兒,林婉兒從小在宮中長大,被皇帝封為了郡主,雖然她的出身不光彩,但她深受宮中嬪妃喜歡,大家都知道她是長公主的女兒,即便只是宰相的私生女,她的身份也是高貴的,林婉兒和范閑,一個私生女,一個私生子,也算是「門當戶對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 天天要聞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安徽博物院的夏商周展廳,鑄客大鼎異常醒目,它也叫楚大鼎。它是安徽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也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圓鼎。而此前,「武王墩」墓東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厘米,5月18日,央視「穿過歷史找到你」直播了這口銅鼎順利出土進入實驗室的過程,19日,經過一天的清理和保護工作,武王墩考古實驗室...
2006年,毛主席四個女兒的珍貴合影,你知道她們都是誰嗎? - 天天要聞

2006年,毛主席四個女兒的珍貴合影,你知道她們都是誰嗎?

2006年,毛主席四個女兒,祝賀毛岸青83歲壽辰時的合影照,朋友們,你知道她們都是誰嗎?左邊第一位是李訥,她是主席與江青的女兒,1940年生於延安,當時主席根據《論語》中的「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為女兒取名為「訥」,兄弟姐妹中,李訥是最幸福的一個,因為她是唯一一個從小在父親身邊長大的主席兒女。
《慶余年2》:二皇子為何不願娶葉靈兒? - 天天要聞

《慶余年2》:二皇子為何不願娶葉靈兒?

大皇子回京,范閑出使歸來,慶帝舉行家宴讓范閑也參加(范閑是慶帝和葉輕眉的私生子),席間范閑再次舉報二皇子和長公主私通北齊,結果被慶帝以無證據駁回,二皇子不甘示弱提議讓范若若嫁給靖王世子李弘成,慶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