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地窖、「拉紅鐵」——鄧小平留法艱苦歲月

2022年06月02日01:56:27 歷史 1393

住地窖、「拉紅鐵」——鄧小平留法艱苦歲月 - 天天要聞

1920年8月27日,重慶太平門碼頭, 一群學生裝扮的年輕人在此聚集。他們是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的83名畢業生,將由此前往上海,然後赴法勤工儉學。人群中,一位身材矮小、面容清秀的少年正依依不捨地向家人告別。他,就是年僅16歲的鄧小平(鄧希賢)。

住地窖、「拉紅鐵」——鄧小平留法艱苦歲月 - 天天要聞

得知兒子出國遠行,父親鄧紹昌 (鄧文明)特地從廣安趕到重慶為兒子送行。臨行頭一天,父子二人來到太平門附近一家小餐館,面對即將漂洋過海遠行的兒子,鄧紹昌拿起筷子就哭,一口也吃不下。看著父親噙著淚水的眼睛,鄧小平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撲通」一聲跪在父親面前……

住地窖、「拉紅鐵」——鄧小平留法艱苦歲月 - 天天要聞


下午三時許,鄧小平和其他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登上「吉慶」輪。父子二人一個在碼頭、一個在船上,不停地向對方揮動手臂。沉甸甸的行李中,有一大包母親親自做好的廣安牛肉乾…… 當時,鄧小平萬萬沒有想到,正是這次送別,成了他與父母的永別:母親不久後病逝,父親也在1936年去世。 也正是這次送別,成了他與故鄉廣安的永別。此後一生,鄧小平的腳步再也沒有踏上這塊生他養他的故土。

住地窖、「拉紅鐵」——鄧小平留法艱苦歲月 - 天天要聞

在上海逗留十餘天后,1920年9月11日,鄧小平和同學們在黃浦灘的「法蘭西」碼頭,登上法國郵船「盎特萊蓬」 號,起錨西行。汽笛一聲人斷腸,在大雨中凝望著漸行漸遠的祖國,所有人的淚水奪眶而出。 這次航程近16000公里,共計航行四十餘天。由新加坡橫渡印度洋到非洲這段航行時間最長,大家吃盡了苦頭: 有時夜睡正濃,突然間一個巨浪打來, 全身都會濕透;輪船震蕩厲害,許多人暈船,吐得一塌糊塗……

住地窖、「拉紅鐵」——鄧小平留法艱苦歲月 - 天天要聞

1920年10月19日,鄧小平抵達馬賽,開始了在法國的生活。重慶預備學校的學生被分送到法國各省的中學就 讀,鄧小平和叔父鄧紹聖來到了法國西 部的諾曼底「巴耶中學」補習法語。遺憾的是,鄧小平在這裡只讀了 5個月的書,此後,再也沒能進入校門。經濟的拮据使鄧小平失去了在校系統學習的機會。鄧小平來法時籌到了 300元路費,可僅船費一項就佔去了 100元,加上在上海的住宿、船上吃飯又花去了50元。當時,在法的生活費每月至少 40元(當時6塊銀元約兌換 70 法朗)。此時,無論如何節儉,也不夠學費,再讀下去,無異於坐以待斃。而且, 學校也因大部分學生的學費不夠而決定停課。

住地窖、「拉紅鐵」——鄧小平留法艱苦歲月 - 天天要聞

1921年3月13日,鄧小平離開巴耶中學,走向社會,走向苦難的人間,開始了一生中最彷徨的歲月。 鄧小平先是漂泊到位於巴黎西北郊的拉加雷納▪ 科隆市的華僑社區。當 時,戰後經濟危機席捲整個歐洲,失工、 失學的學生越來越多,華僑社區成為勤工儉學生的避難所。因社區空間有限, 無工可做又無錢求學的人只好住在地窖內,有的乾脆久卧在花園草地上。由 於受潮,許多人腿腫,難以行走。 但,這還不是最壞的日子!

1921年4月,鄧小平來到位於巴黎和里昂之間的克魯梭,在施奈德工廠工 作。在這裡,鄧小平和其他學徒工一起 從事「拉紅鐵」的工作:戴上石棉手套, 將火紅的鋼板拉出來軋鋼。高溫灼烤, 加之勞動強度極大,在此工作的中國學 生個個如出獄囚犯,形容憔悴。 幹了三周後,十七歲的鄧小平體力不支,便從克魯梭來到蒙達尼,在該市哈 金森橡膠廠重新工作。

住地窖、「拉紅鐵」——鄧小平留法艱苦歲月 - 天天要聞

比起施奈德軋鋼廠,這裡雖然有些橡膠異味,但畢竟不再 那麼臟、那麼累,而且伙食改善很多,除麵包盡吃管飽外,午晚兩餐都有肉吃。 鄧小平身體漸漸恢復,情緒也樂觀起來。有一次,為看一場國際足球比賽, 他狠狠心,花了5法郎買了一張最便宜的門票。從此以後,鄧小平便與足球結下了不解之緣。 也正是在哈金森橡膠廠的工棚里, 鄧小平認識了周恩來、蔡和森、趙世炎等革命者,開始了解共產主義,走上革命道路。

此後,鄧小平又陸陸續續做過機車的司爐工、餐館裡的廚房幫手、揀馬糞的清潔工……在留法的五年零兩個月里,他前後從事過十幾種辛苦的工作。 動蕩、勞累、貧窮,留法時期的艱苦生活給年輕的鄧小平打下了深深烙印, 磨練出他鋼鐵般堅強的意志。在這種意志的支撐下,一代偉人在自己的晚年開啟了一個民族嶄新的春天!


(圖片來源網路,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 天天要聞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5月9日,莫斯科紅場上的勝利日大閱兵,舉世關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式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軍事表演。當鐵甲洪流碾過克里姆林宮牆下的方石,當軍靴鏗鏘聲,震蕩著聖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頂,這場跨越時空的軍事儀式,總在....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 天天要聞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大壩。據相關媒體報道,該水電站已於5月1日開始蓄水,其開發商稱,這距離正式投入運行又近了一步。這座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資36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已耗時近十年,主要用於發電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