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運史誦讀 | 周成:李立民鞠躬盡瘁英年早逝

2022年05月15日13:54:34 歷史 1662
青運史誦讀 | 周成:李立民鞠躬盡瘁英年早逝 - 天天要聞

節選自《中央蘇區青年運動史》

【總第32期】

青運史誦讀 | 周成:李立民鞠躬盡瘁英年早逝 - 天天要聞

周成

全南縣團委書記

青運史誦讀 | 周成:李立民鞠躬盡瘁英年早逝 - 天天要聞

李立民(1908—1931) 福建上杭人。1926年參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上杭縣委委員。1928年領導上杭官田農民暴動,隨後率領游擊隊開展武裝鬥爭。1929年後,歷任上杭縣革命委員會主席,中共上杭縣委書記、縣蘇維埃主席,閩西蘇維埃執委會常委,紅12軍第3縱隊政委,紅軍新編第12軍第2團政委,紅一方面軍南(豐)廣(昌)建(寧)獨立團政委。參加了閩西蘇區兩次反「會剿」和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鬥爭。1931年秋在江西瑞金紅軍醫院病故。1953年2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李立民早年積極地從事農民運動,領導官田農會大力宣傳「打倒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紳」,「擁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行耕者有其田」等口號。他募集了一筆薄款,在官田創辦了農民夜校,發動農民群眾上夜校學習文化,接受革命教育。同時,他領導農民協會制訂了關於嚴禁砍伐杉木,禁放牛、豬、雞鴨下田損壞農作物等鄉規民約,受到廣大群眾的讚揚和支持。因此,農民協會的威信日益提高,會員很快發展到130多人。

1929年5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的紅四軍二次入閩,在攻佔龍岩城之後,勝利攻克了上杭白砂圩,給上杭東路各區人民極大的鼓舞。李立民見暴動時機已經成熟,馬上組織稔田區數百農民向廬豐圩進攻,迅速收繳了反動團防局的槍支,取得暴動勝利。此後,李立民領導農民群眾組織赤衛隊,擴大農會組織,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權。

隨著革命鬥爭的深入發展,各地區鄉紅色政權紛紛建立。1930年8月,上杭縣革命委員會在廬豐橫崗成立,李立民任主席。為打擊敵人囂張氣焰,鍛煉赤色地方武裝,8月19日,李立民帶領東路各區赤衛隊會同北路各區赤衛隊共1000多人,第一次圍攻上杭城。雖然此次攻城未能取勝,但群眾鬥爭情緒十分高漲。27日,他又率領全縣1萬名赤衛隊員再次攻城,經過一夜又半天的激戰,仍未攻破縣城,但赤衛隊受到實戰的鍛煉,素質大為提高。為了保存有生力量,李立民將圍城隊伍主動撤下來。9月20日,朱德率領紅四軍兩個縱隊出擊閩中後,返回閩西,接受上杭工農群眾請求,統率紅四軍四個縱隊,攻打上杭城。李立民於是又一次帶領各縣農民武裝,有力地配合紅四軍作戰,終於攻下了「鐵上杭」,消滅了土著軍閥盧新銘旅2000多人。從此,上杭縣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全縣除汀江以西中都等區之外,90%的區、鄉都迅速建立起蘇維埃政權。10月2日,上杭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城關天主堂召開,通過了土地問題、文化建設問題等24項提案,正式成立了上杭縣蘇維埃政府,李立民當選為主席。

根據革命戰爭發展的需要,1929年冬,李立民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5月,閩西地方紅軍第十二軍正式成立,李立民任第三縱隊黨代表。以後,他率領所部紅軍參加進攻廣東大埔高陂的戰鬥和攻打江西南昌、吉安等地的戰役。爾後,部隊回師建寧時,組織上委派他率領特務連70多人,擔負組建地方武裝的任務。不久,成立了擁有七八百人的南(豐)廣(昌)建(寧)獨立團,李立民任政委。不久,他率領獨立團活躍在南廣建一帶,有效地打擊了敵人。同時,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創建了革命根據地。後來,他奉命率領一部分武裝,到閩贛邊開闢新的蘇區。

由於積勞成疾,加上在寧化安遠時染上了重病,1932年下半年,李立民被送往江西瑞金紅軍醫院治療,最終醫治無效病故,時年24歲。

來源:贛南日報

編輯:謝忠英 校對:彭芳

值班主任:明心武

編審:李忠生 陳昱鑫

青運史誦讀 | 周成:李立民鞠躬盡瘁英年早逝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學者發現侵華戰爭新史料:日政府刻意隱瞞真相 鎮壓反戰聲音 - 天天要聞

日本學者發現侵華戰爭新史料:日政府刻意隱瞞真相 鎮壓反戰聲音

88年前的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為了鞏固其侵略戰爭的基礎,系統性鎮壓國內反戰聲音。近期,日本歷史研究者松野誠也發掘出一些新的歷史資料,證明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在「七七事變」之後的全面侵華戰爭期間,刻意隱瞞歷史真相,鎮壓反對侵略戰爭的聲音。 「七七事變」...
西遷甘肅:路易·艾黎的西行漫記 - 天天要聞

西遷甘肅:路易·艾黎的西行漫記

「路易·艾黎中國情」網上主題宣傳活動!王文元行紀之二:西遷甘肅:路易·艾黎的西行漫記1943年,路易·艾黎的西行。在山丹,他發現了一片世外桃源。
大禹都城在河南,為何遠赴甘肅治水?網友猜想破解考古懸案 - 天天要聞

大禹都城在河南,為何遠赴甘肅治水?網友猜想破解考古懸案

來源:史入人心黃河積石峽附近,考古人員的手鏟下,一件形制古樸的石制工具重見天日。經檢測,這件被淤泥包裹了四千年的工具,正是上古治水所用的「耒耜」。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河南禹州瓦店遺址,規模宏大的宮殿基址與祭祀區正靜靜訴說著王權初立的威嚴。
明朝藩王列傳之事迹篇(四)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事迹篇(四)

蔣志格齊王榑 按《明外史本傳》:齊王榑,太祖第七子。母達定妃。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十五年(公元1382年)就藩青州。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命王率護衛及山東徐、邳諸軍從燕王北征。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復率護衛騎士出開平。
我們的1945 | 田秀琴:「共產黨是為咱百姓謀幸福的」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 | 田秀琴:「共產黨是為咱百姓謀幸福的」

田秀琴老人16歲時繼承父親遺志,走上抗日道路。本報記者 孫穎攝「父親說,『我去引開敵人』,就再也沒回來!」96歲的田秀琴老人,回憶起83年前父親引開「掃蕩」隊伍犧牲的壯舉,依舊難掩激動。出生在一個革命大家庭里的她,16歲時選擇繼承父親遺志,
埃菲爾鐵塔,被熱彎了…… - 天天要聞

埃菲爾鐵塔,被熱彎了……

目前,歐洲多地被「熱穹頂」籠罩,高溫從地中海蔓延至英國、德國等國。截至6月30日,法國96個行政區中84個發布橙色高溫預警,16個進入紅色警戒。酷熱使埃菲爾鐵塔鋼結構受熱膨脹,塔體短暫向受光側偏斜,夏季熱脹可位移約20公分,冬季冷縮縮回10公分,晝夜溫差下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