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的大將田忌常同齊威王進行跑馬比賽。他們在比賽前,雙方各下賭注,每次比賽共設三局,勝兩次以上的為贏家。然而,每次比賽,田忌總是輸給齊威王。這天,田忌賽馬時又輸給了齊威王。回家後,田忌十分鬱悶,他把賽馬失敗引起的不快告訴了孫臏。孫臏是大軍事家孫武的後代,足智多謀,熟讀兵書戰策,深諳兵法,只是曾被魏國將軍龐涓謀害造成雙腿殘疾,不能率兵打仗。他被田忌救到齊國後,很受器重。田忌待他為上賓,請他當了軍師。
孫臏說:「將軍與大王的馬我看了。其實,將軍的三等馬匹與大王的都差那麼一點兒。您第一局派出的是上等馬與大王的上等馬賽,第二局派中等馬與大王的中等馬賽,第三局派下等馬與大王的下等馬賽。您這樣總按常規派出馬與大王的馬比賽,您永遠會輸。」田忌不解地問:「不這樣,又怎麼辦呢?」孫臏對田忌說:「下次賽馬時,您照我說的辦法派出馬匹,一定會取勝的,您只管多下賭注就是了。」田忌聽了,大喜。這次他主動與齊威王相約,擇日再進行賽馬。齊威王聽了,不屑地說:「田將軍又想給寡人送銀子了,再比,將軍也是輸。」
賽馬這一天到了。雙方的騎士和馬匹都來到賽馬場上。齊威王和田忌在看台上饒有興緻地觀看比賽。孫臏也坐著車子,坐在田忌的身旁。
賽馬開始了,第一局田忌派出了自己的下等馬,對陣齊威王的上等馬。結果可想而知,田忌輸掉了第一局。齊威王十分得意。第二局,田忌派出了自己的上等馬對陣齊威王的中等馬。結果,田忌贏了第二局。第三局,田忌派出自己的中等馬對陣齊威王的下等馬,田忌又贏了第三局。三局兩勝,田忌第一次在賽馬比賽中戰勝了齊威王。由於事先田忌下了很大的賭注,他把前幾次輸掉的銀子都賺了回來,還略有盈餘。
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引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故事告訴人們要有全局觀念,如果能夠在整體上取得重大勝利,就要捨得局部付出一點點犧牲和損失。在整體實力與對手相等或者略低於對手的時候,要想取得勝利,那就要看誰會巧妙地排兵布陣了。如果想不受一點點損失就獲得全勝,那只是天方夜譚。
田忌:戰國初期齊國名將,曾率兵先後在桂陵、馬陵大敗魏國軍隊,封於徐州,深受齊威王的信賴和喜愛。他和孫臏軍事上是合作夥伴,生活上互相關心的好朋友。
孫臏(?-前316年):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孫武后代。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騙孫臏到魏,用刖刑(即除去膝蓋骨),被齊國使者偷偷救回齊國後,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著作有《孫臏兵法》。
齊威王:中國戰國時期齊國國君。媯姓,田氏,名因齊,田齊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繼位,在位36年。以善於納諫用能,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