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緒十年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突然發布懿旨,將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部罷免,史稱「甲申易樞」。通過這次宮廷政變,慈禧徹底將權力攬於一人之手,確立了自己在大清國至高無上的權力。
從第二年開始,慈禧開始為另一件事忙碌,那就是光緒皇帝的大婚,這位皇爸爸得給兒子選一位稱職的皇后,最終經過四年,六次選看,慈禧的侄女葉赫那拉氏入主中宮,成為名副其實的末代皇后。
1、皇太后的親侄女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生於同治七年正月初十,比光緒帝大三歲,父親是晉封一等承恩公副都統桂祥。
前文我們曾講過,慈禧本家雖然姓葉赫那拉氏,但卻不是葉赫國主的後裔,只是同姓而已。而且,慈禧這一支葉赫那拉氏在清朝歷史上也並不顯赫,在慈禧入宮之前,只不過屬於中等官僚家庭。
當然,慈禧成為高高在上的聖母皇太后,這一支葉赫那拉氏被抬入鑲黃旗,很快躋身一等世家之列。
話說,慈禧的父親惠征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三個兒子分別為照祥、桂祥、佛佑,這三個是慈禧的親兄弟,三個女兒分別是孝欽顯皇后(慈禧本人)、醇親王奕譞嫡福晉、慶親王奕劻的弟弟奕勛福晉。
可以看到,慈禧這兄弟姐妹的可是不少,加上堂兄妹啥的,那就更多了,慈禧對待本家男女始終堅持一個原則:男的不重用(不給實權),女兒跟近支宗室聯姻。其實,就是為了把權力掌控在自己手中,如果皇帝子嗣匱乏,就可以在近支選定具有葉赫那拉氏血統的宗室成員為繼位者。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從光緒十一年開始的選秀,有好多具有葉赫那拉氏血統的秀女。比如說慈禧叔祖父惠春的女兒(慈禧的堂妹)、慈禧長弟照祥的女兒、慈禧二弟桂祥的兩個女兒(其中的老大便是孝定景皇后)、慈禧三弟佛佑的女兒。
經過長達四年,前後六次選看,慈禧二弟桂祥的長女葉赫那拉氏被指定為皇后人選,她便是孝定景皇后。
其實,進入最終決賽的有至少七八位秀女,而光緒帝本人看中的也不是長自己三歲的表姐葉赫那拉氏,光緒看中的是江西巡撫德馨家的一對姐妹花。當時,光緒懵懂無知,原本想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取皇后,正想著把如意遞給德馨家的女兒富察氏,誰知,慈禧恰如其實地來了一句:皇帝!
於是乎,這如意終究還是給了桂祥的女兒葉赫那拉氏,而光緒看中的德馨家的姐妹花,都落選了。不過,慈禧倒是給光緒擇定了另外一對姐妹,她們便是侍郎長敘之女他他拉氏姐妹,即後來的瑾妃與珍妃。
至於慈禧的另外那些堂妹啊、侄女啊什麼的,慈禧全都把她們指給了近支宗室。
比如說,惠春之女(慈禧的堂妹)嫁給了肅親王隆懃之子善亨,照祥之女嫁給了貝勒載澍(原為康熙皇長子胤禔五世孫,後過繼給了道光第九子孚郡王奕譓),桂祥另外一個女兒(孝定景皇后的妹妹)嫁給了鎮國公載澤(原為康熙第十五子胤禑五世孫,後其父奕棖過繼給嘉慶第五子綿愉做後嗣),佛佑之女則被嫁給了貝子溥倫(乾隆第十一子永瑆的玄孫)。
如果您見過孝定景皇后的照片,那就知道她不是說長相平庸這麼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有點醜陋,而被慈禧嫁給近支宗室的其他侄女就要強太多了。那麼,慈禧為何將這樣一個相貌醜陋,性格又懦弱的侄女指定為大清皇后呢?
筆者認為,同樣也是為了手中的權力。
如果慈禧選中一位相貌出眾,又頗具才幹的侄女做皇后,有可能對她手中的權力造成威脅,雖是侄女,聽不聽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反觀,孝定景皇后就不一樣了,她生性懦弱,見了慈禧都打哆嗦,就這樣一個女子,當然是慈禧木偶的最佳人選了。
也就是說,慈禧看中的是侄女的性格,相貌如何倒在其次。
但慈禧沒料到的是,自己故去後,侄女孝定景皇后的這種性格,竟然加速了大清帝國的倒塌。
2、在位時間最長的大清皇后
光緒十四年,在桂祥之女葉赫那拉氏被確定為皇后人選後不久,紫禁城卻發生了一件不吉利的事情。
十二月十五日的深夜,紫禁城突發大火,燒毀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門,皇帝大婚前出此變故,恐非吉兆,大臣們對此議論紛紛。而且,太和門是皇后入宮的必經之門,此時距皇帝大婚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若要修繕,恐怕來不及。還是慈禧經歷的事情多啊,這算什麼事,她下令婚禮如期舉行,並令工匠在太和門原位置搭建了一個彩棚,以假亂真,竟看不出真假。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桂祥之女葉赫那拉氏被冊立為皇后,第二天,皇帝大婚如期在紫禁城上演。這一天,光緒皇帝身著龍袍,頭戴珠冠,升御太和殿,文武百官三跪九叩,將中宮皇后葉赫那拉氏迎入皇宮。
同時,謹嬪與珍嬪兩位妃子由神武門入宮,形成了光緒後宮一後二妃的格局。
其實,像光緒帝與葉赫那拉氏這種嫡表親式的婚姻,清朝此前就出現過,比如說清朝第一位入關的皇帝順治帝,便娶了自己的表妹(或是表姐)為後,但這位皇后的下場,大家應該是知道的,她與順治帝的夫妻感情並不好,只做了兩年皇后,便被廢掉了。
再看一下光緒帝與表姐葉赫那拉氏這兩口子,情況並沒有比順治帝他們好太多。
按理來說,光緒帝與葉赫那拉氏具有表親的血緣關係,應當更加親近一些,事實上,卻恰恰相反,他們從一開始便形同陌路,之後的關係甚至逐漸惡化。這是為何呢?
首先,男人都喜歡漂亮的女人,這本就是一條生理法則。慈禧將這樣一個相貌醜陋的女人指給自己,讓光緒如何喜歡?
其次,從葉赫那拉氏入宮的那一天起,她的身份便定下了,雖然名義上是大清的皇后,實際上是慈禧安插在光緒身邊的一個眼線,這一點,光緒心知肚明,所以便有意疏遠葉赫那拉氏。
按理來說,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兼兒媳,應該得慈禧的歡心才對,但實際上,葉赫那拉氏同樣也得不到慈禧的待見,這又是為何呢?
葉赫那拉氏性格過於內向懦弱,見到慈禧不像見了親人似的,倒像是耗子見了貓似的,都打哆嗦,話也不多,估計慈禧交待的任務(監視光緒)也辦得不咋地,慈禧實在是喜歡不來。慈禧喜歡的是那種活潑機靈,聰明能幹的女子,比如說慧妃,比如說珍妃,因為從她們身上能看到年輕時的自己,但在侄女葉赫那拉氏身上,慈禧實在是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其實,在光緒帝被囚禁後,葉赫那拉氏與丈夫光緒之間的關係有一定的緩和,但更多也是出於親情上的挂念,他們之間根本沒有什麼愛情可言。也就是說,葉赫那拉氏在嫁入皇室的十幾年裡,猶如守活寡一般,這對她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摧殘,長期的壓抑,不要說是對一個女人,即便是對於男人來講,也是受不住的。
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攜光緒帝、皇后葉赫那拉氏、瑾妃等逃到了西安,光緒後宮另一個女人珍妃則永遠地留在了紫禁城(被慈禧下令推入井中)。
可即便如此,年華易逝,已到中年的葉赫那拉氏更加瘦削,甚至還有些駝背,這怎能讓光緒提起興趣,而且,回到京師的光緒仍然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他們夫妻根本就沒有見面的機會。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光緒帝崩逝於南海瀛台涵元殿。隨後,已經油盡燈枯的慈禧將侄孫溥儀指定為繼承人,是為宣統帝。臨終前,慈禧還對軍國大事作了如下安排:「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額,不好意思,走錯片場了,應該是這樣的:
「昨經降旨,特命攝政王為監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承予之訓示,裁度施行。現予病勢危篤,恐將不起,嗣後軍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須請皇太后懿旨者,由攝政王隨時面請施行。」
看到了沒,就連慈禧也看不上這個侄女,當然慈禧也對這個侄女了如指掌,知道她懦弱的性格,頂不起事,因此才將軍國政事委託給攝政王載灃。誰知這載灃也也是個懦弱的主兒,這弱弱相加,可不為強,那是更弱,當然,這載灃比葉赫那拉氏還是要強一點的,畢竟他是個男人。
從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被冊立為皇后,到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駕崩,葉赫那拉氏在皇后位共19年零九個月,成為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3、讓國之賢的隆裕太后
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去世後,葉赫那拉氏移居長春宮,被尊為隆裕皇太后,稱「兼祧母后」。當時,宣統還只是個三歲的幼童,因此由隆裕和攝政王載灃共同執掌風雨飄搖的大清國。
隆裕執掌太后權柄後,也很想像姑婆慈禧那樣施展自己手中的權威,但自己又沒那個能力,因此,只能寵信身邊的太監小德張。
慈禧也寵信太監(安德海、李蓮英),但他們只不過是慈禧維護自己權力的工具,而隆裕直接是被小德張給蒙蔽了,袁世凱賄賂小德張,鼓吹共和的好處等等,將這位皇太后耍得團團轉,還給袁世凱博得了一個忠臣的美名。
在太監小德張與袁世凱的合力忽悠下,隆裕竟然在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頒布了遜位詔書,遜位詔書頒布的第二天,隆裕還在宮中等著袁世凱奏事,等到周圍人告知其事情的真相時,隆裕傻眼了,說:「難道大清國我把它斷送耶?」
哎,要說這隆裕啊,與其姑婆慈禧差得真不是一星半點兒,就是一個政治白痴,大清國都忘了,還整不明白。要說她有什麼本事,那就是哭了,遇到棘手的事,當著小宣統帝和太監的面,一個勁地抹淚,但卻於事無補,畢竟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此外,她還挺會花錢,當時正值國喪,國庫里也沒錢了,她卻要改造延禧宮,為此又花費了不少的銀兩。
自從這遜位詔書頒布後,隆裕便在紫禁城的後半部閉門不出,整天一個勁地唉聲嘆氣,要不就是發獃。
1913年正月,隆裕過生日時,前來祝賀的人寥寥無幾,這真叫樹倒猢猻散啊,倍感凄涼之下,隆裕終於病倒了,同年正月十七日,生日才過去了七天,隆裕便病逝於長春宮,享年46歲。
當時,小朝廷為隆裕選定謚號,備選謚號有「孝簡」、「孝明」、「孝敦」、「孝慤」、「孝順」、「孝定」,最終選定了「孝定」,謚號為「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隆裕一語定乾坤,當然,是把乾坤送出去了,或許「孝定」就是這麼來的。
隆裕去世後,那些得到好處的,比如說袁世凱等,都跳了出來,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
袁世凱甚至還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時任副總統的黎元洪則來了一句:「德至功高,女中堯舜。」估計隆裕如果知道自己死後會得到這樣的評價,定會苦笑個不停。
民國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隨光緒帝一起被葬入崇陵地宮,這對名義上是夫妻,卻沒有夫妻感情的可憐男女,終究還是廝守在了一起。
《大公報》:
既非依附於帝王,亦未嘗有垂簾之政績,而獨以讓德高懷,召億兆人之謳恩,曾不以國體之變遷,而稍馳其愛敬者,伊古以來,實惟前清隆裕太后。
子辰說:
其實,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只是宮廷中的一位平常的婦人,如果放在太平盛世,或許可以做一位稱職的皇后,但生逢亂世的她,便對國家劫難卻無能為力,即便是眼淚哭盡,也挽救不了逝去的大清江山。
而且,她與光緒帝也是一對同命鴛鴦,一生只能充作他人的木偶,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不能擁有自己想擁有的愛情,從這一點來看,他們都是政治生活的犧牲品而已。我們所賦予的更多應該是同情,理解,任何一人,放在那個環境下,都不可能去改變什麼,唯一可以做的便是隨風逐浪,順勢而為罷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德宗實錄》《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