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武警部隊正式成立於1983年,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公安中央縱隊。武警部隊成立後,李剛成為第一任司令員,同時,他也是整個武警部隊唯一一位不是將級軍官的司令員。1984年,李剛卸任武警部隊司令員,此後李連秀、周玉書以及巴忠倓陸續擔任了武警部隊的司令員,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就是武警部隊的第四任司令員巴忠倓。那麼,巴忠倓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
巴忠倓出生於1930年,山東煙台人,在巴忠倓的青少年時期,他見證了日軍侵略中國,見證了中國人民在我黨的帶領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同時也見證了我黨帶領廣大人民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中國。
1949年8月,19歲的巴忠倓參軍入伍。值得一提的是,巴忠倓是一名知識分子,新中國成立前,他一直在膠東地區的根據地讀書,因此入伍後,巴忠倓擔任了見習排長,不久後又陸續擔任了見習副連長、見習參謀等職務。
參軍初期,巴忠倓進入華東軍區,在華東軍區從事指揮工作,長期擔任了參謀職務。1955年,華東軍區改編為南京軍區之後,巴忠倓進入新成立的南京軍區,他也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司令部作戰部科長,後來又晉陞為南京軍區的副參謀長。
1985年,巴忠倓被調到上海警備區,擔任了上海警備區司令員。上海警備區屬於正軍級單位,因此,1988年,解放軍恢復軍銜時,58歲的巴忠倓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在上海警備區工作七年後,1992年,62歲的巴忠倓被調到武警部隊,接替周玉書的職務,成為武警部隊的第四任司令員,同時,巴忠倓的軍銜也改為武警少將。1993年,63歲的巴忠倓晉陞為中將。
值得一提的是,巴忠倓擔任武警司令員期間,武警部隊的主要任務已經由執勤改為處置突發事件,武警的重要性也大幅提高,巴忠倓也很好地帶領武警部隊適應了新形勢下的任務,促進了武警部隊的現代化與正規化。不過,1996年發生的一件事卻改變了巴忠倓的命運,巴忠倓也因為這件事被免職,並在之後退出現役。
1996年2月,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李沛瑤在家中被武警北京總隊的戰士張金龍殺害,李沛瑤不僅是副國級幹部,而且還是李濟深的兒子。李濟深曾擔任黃埔軍校副校長,建國後陸續擔任了人大副委員長以及政協副主席等職務,是我國著名的革命家與政治家。上級對這起案件非常重視,作為武警部隊的司令員,巴忠倓負有管理責任,他也因此被免除了職務。
被免除職務時,巴忠倓已經66歲,他選擇了退出現役。退役之後,巴忠倓還擔任了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會長等職務,繼續為建設祖國發光發熱。2018年,巴忠倓因病去世,享年88歲。
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66歲的巴忠倓被免職後,楊國屏接替了他的職務,成為武警部隊的第四任司令員。當時隨著時代的發展,武警部隊越來越受重視,楊國屏也在擔任武警部隊司令員後兩年晉陞為上將,成為武警部隊的第一位上將。也就是說,如果不是1996年那件事,巴忠倓不會被免職,他很有可能會成為武警部隊的第一位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