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2021年11月19日18:41:02 歷史 1113

前言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毛岸青

2007年3月23日4時20分,毛岸青在北京逝世。「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肩」,遺像里的毛岸青平靜地注視著這個世界,身上的軍裝清晰勾勒出他的人生軌跡……

毛岸青離開得很平靜,可他特殊的身份仍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人們陷入到持久的沉痛、悲傷當中,他們在毛岸青離開後才猛然察覺,對這位偉人的兒子竟然如此陌生,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生前又都做過些哪些事情?

毛岸青在賀子珍的建議下到克山工作,王鶴壽:回去替我問好

2008年,毛岸青紀念館在黑龍江省克山縣落成,紀念館內共設六個展區,分別為「苦難童年」「赴蘇礪煉」「荼火日月」「光彩人生」「革命家庭」「老區精神」……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毛岸青紀念館

在毛主席的孩子中,毛岸青是最讓他揪心的一個,這個孩子似乎沒有過多地得到命運的眷顧,相反,他生命中的波折明顯要更多一些。

幸運的是,他生命中的前半部分有哥哥毛岸英陪他一起度過。上天沒有因為這兩個孩子是革命的後代而對他們手下留情,兄弟倆在很小的年紀便一起經歷了爸爸不在身邊,媽媽被敵人殺害,小小年紀遠走他鄉被送去上海、蘇聯,以及三毛式流浪生活的經歷……

在上海的時候,因為遭到警察的毒打,毛岸青腦部受傷留下了病根,身體總是不好。一直到1936年來到蘇聯之後,兄弟倆總算是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他們在那裡得到蘇共中央的照顧,並開始了他們的學業。

1947年,24歲的毛岸青和賀子珍、李敏一同從蘇聯回國,落地在哈爾濱,暫時住在時任中共東北局領導人李富春、蔡暢家中。

沒多久,賀子珍聽說克山縣正在搞土地試點,她看著剛剛回國的毛岸青,建議他去鍛煉一下,毛岸青也正有此意,便化名楊永壽來到了克山縣,主要就土改政策做一些宣傳發動的工作。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賀子珍

毛岸青剛回國不久,因為很長時間缺乏讀寫漢語的語言環境,跟人說話時經常不自覺就會冒出幾句俄語,飲食上也有些不習慣,他過去在蘇聯吃的是麵包、牛奶,回國後只能吃小米飯和玉米麵餅子。時任克山縣縣委組織部長的韓玉發現毛岸青不會使用快字,就親自教他。

當時,和毛岸青在一起工作的人並不知道他的身份,但都願意熱心地幫助他。毛岸青是從國外回來的,不能很快適應東北的飯菜,和他年齡相仿的吳繼水就把自己的餅乾留給他吃。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毛岸青漸漸習慣了和大家一起吃大鍋飯,也住慣了農民老鄉家的火炕,他熱心工作,經常和大家一起走屯串戶去做土改工作。

東北的冬天來得格外的早,10月間大雪就飄飄洒洒地落了下來,在零下三十度的氣溫下,毛岸青和大夥的手腳凍得就像被貓咬了一樣,可毛岸青並不害怕嚴寒,在路上興緻盎然向大家詢問著土地改革的工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大家彼此都稍微熟悉之後,吳繼水詢問毛岸青在這之前是做什麼工作的,毛岸青告訴吳繼水,他過去在莫斯科大學讀書,畢業後剛回國。緊接著,吳繼水又詢問了毛岸青父母的情況,毛岸青神情凝重,聲音有些低沉地回答說:「我母親因為革命,已經被敵人殺害了……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楊開慧和毛澤東

此時的吳繼水並不知道毛岸青口中的母親,說的便是革命烈士楊開慧女士,望著這個失去母親的年輕人,吳繼水心裡不禁生出心疼,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力所能及地幫助他,而毛岸青也將全部身心投入在克山的土改運動中,提出不少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土改工作結束後,毛岸青繼續留在克山和這裡的人民生活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毛岸青發現,克山縣三萬多農戶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農戶與農戶每家擁有耕地、耕畜和耕具的程度不均,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民都存在缺乏耕畜和耕具的情況。

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毛岸青靈機一動,聯想到了前蘇聯集體農莊的經驗。很快,他通過合作互助的方式把農民組織起來,在毛岸青的積極宣傳下,農村互助工作進展得卓有成效,有效解決了這裡存在的問題。

為此,毛岸青經常和工作人員下組,大家任勞任怨,白天到地里宣講,晚上住在老百姓家中,一工作就是十幾個小時,不僅如此,毛岸青還開動腦筋,專門編寫了「土改民謠」和「互助組民謠」,用這種方式鼓舞大家的士氣。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毛岸青

在這些讀來朗朗上口的民謠當中,有這樣一段內容:「合作鏟地人不困,懶漢幹活也有勁。一人鏟地一條線,人多鏟地一大片。」毛岸青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鼓勵大家合作互助,共同推動生產。

工作組為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在開大會的時候要為大家表演節目,並組建了文藝宣傳隊。毛岸青能歌善舞,會演奏不少樂器,特別是吹長笛,自然而然便成為了宣傳隊當中的一員。

在一次排練的間隙,毛岸青為了調節氣氛,將自己從蘇聯帶回來的長笛放在鼻尖上,仰起頭來回在地上走動,可任他怎麼走長笛始終保持不動,贏得了大家的喝彩和掌聲。

在克山的這段時間,毛岸青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邊認真努力工作,一邊熟悉國內的環境,以飽滿的熱情為自己今後的工作和生活積累經驗。

1948年5月的一天,省委書記王鶴壽到克山縣視察,看到克山一派生機的場景,王鶴壽對毛岸青說:「楊永壽同志,你的任務已圓滿完成,可以回去了!」

毛岸青的心情也十分愉悅,他高興地回答說:「今後咱們農民再也不受剝削了!」

第二天,王鶴壽和其他同志一起到火車站為毛岸青送行,要開車的時候,王鶴壽緊緊拉住毛岸青的手說:「回去替我問好!」「回去替我問好」?這句話讓來為毛岸青送行的工作隊隊員感到十分不解,回去問好?回到哪裡去?向誰問好呢?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王鶴壽

直到毛岸青乘坐的列車開動之後,望著漸行漸遠的火車,韓玉才告訴大家:「楊永壽同志不是別人,他是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他的母親是革命烈士楊開慧……」

《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

回國後,毛岸青被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授予中校軍銜,後來在中宣部馬列文獻編譯室擔任俄文翻譯,他的俄文翻譯功底得到了權威認可,中文版的《列寧全集》還收錄有毛岸青翻譯的作品。

毛岸青工作積極認真,可沒過多久,命運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

1951年,毛岸英在朝鮮犧牲的噩耗傳來,毛岸青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他實在難以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大腦有如遭受到五雷轟頂一般,他的病情也愈發嚴重了。

毛澤東已經失去了一個兒子,又聽說了毛岸青病情加重的消息,他強忍心中的悲痛,神情凄然地對女兒李敏說:「我愛岸青,我也同情他,他小時候受了很多的苦,這些摧殘對他的刺激太大了,他苦啊,就因為他是我毛澤東的兒子……

因為毛岸青遭受的苦難,毛澤東對這個孩子充滿了慈愛。1957年,在毛岸青病中休養期間,毛澤東專門來到青島見自己的兒子,關切地詢問著他的身體和生活情況,知道兒子病情大有好轉之後,心情很是興奮。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毛主席

見到特意來看望自己的父親,毛岸青向父親打開了心扉,他眼裡含淚,聲音哽咽地說:「爸爸,你說怪不怪,幾十年沒有見到媽媽,昨天晚上我夢到她了,她笑眯眯地對我說:『媽媽不能給你爸爸抄文章了,你要練好字給他抄啊!』

對於毛澤東來說,楊開慧始終是他心裡的牽掛,如今再聽兒子說起,毛澤東的神情驀然有了些許凄然,房間一時陷入沉默,埋藏在他內心深處的回憶再次被勾起……

良久的沉默之後,毛澤東將自己寫的一首詞《蝶戀花·答李淑一》拿了出來,把他交到毛岸青的手上,輕聲對兒子說:「岸青,你看看,這是我不久前寫的一首詞。」

毛岸青接過這張信箋,將裡面的內容念出了聲:「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剎那間,眼淚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傾瀉而出,毛岸青撲倒在父親的懷裡,放聲大哭……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蝶戀花·答李淑一》手跡

毛澤東沒有說一句話,他靜靜地把孩子抱在懷裡,任由眼淚從眼眶流出,良久,無言。等毛岸青的情緒稍微平靜之後,毛澤東又輕聲向他講述起這首詞的創作經過。

這首《蝶戀花》是毛澤東寫給李淑一的,李淑一是楊開慧生前很好的朋友,此時正在長沙第十中學做老師,她的愛人柳直荀烈士是毛澤東曾經的戰友。

這年2月,李淑一在《詩刊》看到了毛澤東發表的18首詩詞,隨後便馬上給毛澤東寫去一封信,在信中附上自己早年為悼念丈夫所寫的《菩薩蠻·驚夢》,並向毛澤東索要他早年為楊開慧寫的那首《虞美人·枕上》,請他把這首詞送給自己。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虞美人·枕上》

毛澤東收到李淑一的來信後,在回信中說:「大作讀畢,感慨系之,開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寫了吧,有《遊仙》一首為贈。」而這首《遊仙》,便是後來的《蝶戀花·答李淑一》

收到毛澤東的回信後,李淑一十分高興,她把這個大信封和裡面的信一起拿給學校的同學們看,大家為此又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詢問是否可以把這首詞發表在湖南師範學院的院刊上?

毛澤東回信表示同意,詞可以公開發表,但名字最好改一下,就叫《蝶戀花·答李淑一》。

聽完父親對這首詞的講述,毛岸青對母親的懷念更深,對從前那個革命年代付出生命的英烈也愈發崇敬,緊接著,毛澤東又囑咐兒子,要他千萬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後來,毛岸青離開青島去大連進行療養,期間毛澤東始終惦記著兒子的病情,多次寫信叮囑向他了解情況,要他耐心治療,不要改變治療方案。後來,毛岸青的健康狀況在經過治療後,確實有了很大的好轉。

1960年,毛岸青和邵華在大連結婚,日理萬機的毛澤東沒能親自參加孩子的婚禮,但他還是認真為他們準備了兩件禮物:一塊手錶,和一台熊貓牌收音機。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毛岸青、毛澤東、邵華

1962年的春天,毛岸青和邵華回到北京生活,毛澤東見到兩個孩子十分高興,滿面笑容地囑咐他們,說新媳婦總該認認家門,讓他們回老家看看外婆和那裡的親友們。

毛岸青和邵華經常會去中南海看望父親,和兩個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毛澤東也總會同他們講起媽媽楊開慧的故事。有一次,邵華對父親提出了一個請求:「爸爸,您能不能把您寫的《蝶戀花·答李淑一》給我和岸青寫一份。

毛澤東欣然應允了兒媳的請求,坐在桌前提筆寫下了這首詞,邵華從父親手中欣喜地接過他親筆寫下的墨寶,卻發現在父親在寫「我失驕楊君失柳」這處,把「驕楊」寫成了「楊花」,便好奇地詢問道:「爸爸,這裡不應該是『驕楊』嗎,怎麼寫成了『楊花』?

對此,毛澤東緩緩說道:「怎麼不行,我看稱『楊花』也很貼切。」

楊花,即柳絮,古代文人騷客喜歡把自己的心志寄託於溫柔多情的楊花,或許,毛澤東也是如此,於他而言,楊開慧始終是心中最為柔軟的一處存在。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楊開慧和毛澤東

後輩的懷念:父親就像一本大書

毛岸青和邵華結婚後的第十年,也就是1970年,他們唯一的孩子毛新宇出生了,毛新宇的降生給這個家庭增添了一抹光亮。毛澤東十分喜歡自己的這個小孫子,毛新宇和他的小名毛毛都是他給取的。

毛岸青性格安靜,愛學習,興趣廣泛,喜歡音樂和下棋。他的家在北京西郊一所獨門獨戶的小院內,遠離鬧市,是一處修身養性的好去處。多年來,在組織的關心和照顧下,毛岸青一直生活在這個優雅靜謐的小天地里。

毛岸青和邵華對毛新宇思想方面的教育十分看重,經常對他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1976年,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北京溘然長逝,舉國悲痛,毛岸青一家人也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第二年春天,毛岸青一家三口懷著對毛澤東的深切悼念,共同將一棵青松栽種在「毛主席紀念堂」前,以後每逢毛澤東誕辰紀念日那天,他們都會帶兒子去瞻仰毛澤東遺容,風雨無阻,從不間斷。

晚年的毛岸青時刻關心著國家大事,他十分擁護祖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熱心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建設,多次帶著妻子和兒子,重走當年父親走過的長征路。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長征的油畫

1990年,在楊開慧烈士犧牲60周年之際,毛岸青和邵華在清明前夕,專程回到湖南長沙板倉,為母親掃墓。

3月13日,外面正在下雨,邵華提議改天再去為開慧媽媽掃墓。毛岸青沉默不語,他踱步至窗前,繼而回頭望著大廳內盛開的杜鵑,緩緩說道:「我們還是今天去吧,今年回家鄉,情牽夢繞地盼望著這一天……

毛岸青的話使邵華鼻子不禁一酸,是啊,人的一生中能有幾次這樣的心愿呢?

汽車在雨中賓士著,邵華的目光不經意間駐足在毛岸青那裡,晶瑩的淚珠從他眼角滑落,兩鬢不知何時竟已蒼白,邵華哽咽了。

冒著綿綿的春雨,毛岸青和邵華來到開慧媽媽的墓前,「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望著花崗岩上的碑文,春雨裹挾著淚水從他們的臉上流淌下來,是啊,他們的媽媽是讓他們驕傲的楊花,也是溫柔多情的楊花……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楊開慧

毛主席生前時常告誡自己的子女,要他們夾著尾巴做人,不要把自己掛在嘴邊唬人,而他的子女們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尤其是毛岸青。

毛岸青生前最後一次露面是在1998年,在紀念毛主席逝世22周年的活動上,他坐著輪椅出席了這次活動,人們從毛岸青平靜的目光中,猜想著他的人生……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病逝於北京301醫院,享年84歲。

毛岸青去世後,社會各界對他始終懷有美好的感情,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級黨政軍負責人,老一輩革命者和他們的後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著他們的悼念……

1957年毛主席途經青島專程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哽咽:我夢到媽媽了 - 天天要聞

圖 | 毛岸青、毛新宇、邵華

4月2日上午,毛岸青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舉行,數千人到現場為其送別。人們懷念這位平凡而偉大的老人。就像兒子毛新宇說的那樣:父親就像一本大書,夠自己品味一輩子……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