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對劉備的評價
赤壁大戰之後,孫劉聯盟仍舊繼續維持著,孫權為了進一步鞏固雙方的關係,所以把妹妹嫁給劉備,而當時的劉備沒有地盤,荊州當時是曹操和孫權分別佔領,於是劉備就去到東吳,親自面見孫權大舅子,希望向這位大舅子借荊州,用以發展自己。
劉備出發之前,諸葛亮曾告誡他不要去,因為或許一去就會被孫權扣押起來,但劉備為了大業著想,還是去了,當他見到孫權大舅子時,便提出希望把他管理一下荊州地盤,所謂的「管理」其實就是借荊州了,這時孫權犯難了,對於劉備的要求,到底答不答應呢?
倘若孫權不答應劉備借荊州,那麼要是曹操再次來襲,可能劉備會倒戈相向,這時可就麻煩了,如果借給他,自己有捨不得,於是孫權把劉備安排在驛館,並說我先想想,然後再回復你,孫權根據「外事不決問周瑜」的慣例,就把這個事情跟周瑜商量,當時周瑜在外地,聽到消息後,立馬給孫權上了一道表。
周瑜的表上這樣寫道:「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出自《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內容)
這話翻譯起來,就是說劉備是個梟雄,又有關羽、張飛等人輔佐,必定不會久居人下,我認為現在可以把劉備軟禁起來,給他美女珍寶消磨他的大志,同時把關羽、張飛分開,讓我來管理他們,若把荊州借給劉備,再讓他們三人聚攏,則恐怕就像蛟龍得到雲雨,終究不會是池中之物了。
其實周瑜分析得很有道理,如果孫權真按照他的做法,把劉備軟禁起來,那麼三國的歷史或許就改寫了,但孫權擔心北方的曹操,若軟禁劉備的同時他突然來襲,恐怕大家都得玩完,最終他沒聽周瑜的建議,把劉備放了回去。
周瑜對劉備這番評價可謂非常中肯,而且他的話也給後人留下個成語:池中之物,若說某人絕非池中之物,就表示此人並非尋常之人,從周瑜對劉備的評價,我們也能分析出劉備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