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射楊樹葉,單挑擊殺大BOSS,說他是神箭手實至名歸

2021年05月11日23:10:17 歷史 1874


「百步穿楊」出自《戰國策.西周策》,說離開百步之遠能夠穿透楊樹葉上的目標,形容射術極其高超,誰能「百步穿楊」,誰一定是神箭手。


冷兵器時代,箭是遠距離攻擊的首選利器,任你膀大腰圓、武功高超,對流矢應該也相當忌憚。三國那些英雄里,射箭好的一堆,呂布能轅門射戟、黃忠更是箭無虛發;而被箭所傷的也都是英雄,東吳孫策、蜀國關羽。


遠射楊樹葉,單挑擊殺大BOSS,說他是神箭手實至名歸 - 天天要聞


要說歷史上最有名的神箭手,除了那個有點被神話的后羿,首推「百步穿楊」的養由基。


養是個很少見的姓,因國得名,就是現在安徽臨泉縣一帶,後被楚國所滅,因此養由基的出名和戰功都是在楚國效力時所留。


當時楚國還有個叫潘虎的人,射箭也很厲害,聽說養由基箭術高明,就希望能親自比試一下,畢竟武無第二嘛。


兩人正式比賽時吸引了很多人觀看。一開始是箭射50米外的靶子,潘虎一點不含糊,先射了三箭,都不偏不倚地命中紅心。放到今天奧運會射箭比賽的話,那都是十環。紅心本來就小,三支箭僅僅挨在一起,大夥都是一片喝彩。


遠射楊樹葉,單挑擊殺大BOSS,說他是神箭手實至名歸 - 天天要聞


輪到養由基了,人家沒射靶,因為那個太簡單。為了增加難度,養由基選中了百步以外的楊樹,那葉子還隨風微動,更增加了難度。養由基也不多說,連射三箭,都命中了提前鎖定的樹葉,而且每一支箭都從葉片當中穿過。


這就是百步穿楊的故事,不僅現場觀眾驚呆了,連潘虎也心服口服,對養由基稱讚不已。


實際上,養由基這神箭手不知會射射樹葉,在戰場上,他曾立下過奇功。


楚莊王時,有令尹斗樾椒造反,估計勢力很大,據說滿朝文武都很害怕。楚王就出榜招賢,徵集牛人幫著平叛。養由基揭了榜,便親自去對付斗樾椒。


遠射楊樹葉,單挑擊殺大BOSS,說他是神箭手實至名歸 - 天天要聞


不清楚那時候斗令尹的叛亂為啥不快刀斬亂麻,據記載養由基是有了機會跟斗樾椒來決鬥,決鬥方式還居然是射箭。斗樾椒連射三箭,養由基都輕鬆躲過,到了養由基,一箭就正中對方咽喉,兵不血刃除了叛臣,自此楚國人送了養由基個外號叫「養一箭」。


聽上去挺神,不過在晉楚大戰中,養由基還有上佳表現。楚共王時期,晉楚發生鄢陵之戰,晉軍將領呂錡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為給楚王報仇,養由基只用一箭就射中呂錡的要害,誅殺敵方大將。在後來的戰鬥中,但凡有想殺死的目標,養由基也是箭無虛發,那個年代,這就是個頂尖狙擊手了。


遠射楊樹葉,單挑擊殺大BOSS,說他是神箭手實至名歸 - 天天要聞


正所謂養鷹的被鷹啄了眼睛,常在軍中打仗,養由基也算是馬革裹屍了。在吳楚連續發生戰爭時,養由基已經年紀不小了,不過他還主動請纓前線殺敵。一次戰鬥中,養由基輕敵,率軍輕敵冒進,被吳軍的戰車方隊給包圍起來,養由基箭術再高超,也沒有了用武之地,車上的吳軍將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都拿出箭來射向養由基,而一代箭神就此死於亂箭之下。


百步穿楊神功的秘訣是啥,其實在歐陽修《賣油翁》里已經給出了答案,「唯手熟爾」。多多的刻苦訓練,不僅是箭術,就是學業、工作也都會精進不少,一起共勉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著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著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