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2021年05月11日21:06:08 歷史 1006

1950年10月14日晚上,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去醫院看望妻子劉思奇。

在此前,劉思奇因闌尾炎住了院,而毛岸英在沒有和她商量的情況下加入了志願軍,之後他將以機要秘書和俄語翻譯的身份加入志願軍司令部。

那天晚上,劉思奇其實就覺得有一些異常了,毛岸英似乎對她有很多話要說,但是他又是欲言又止。

之後毛岸英對自己的妻子說:「明天我要去很遠的地方出差,在那裡通信不方便。如果你沒有收到我的來信,請不要擔心,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消息的。」

劉思奇心裡覺得不安,便問道:「你這是要去哪裡?你要走多久?」

毛安英沒有回答,只是強調:「可能要離開一段時間,不必為我擔心。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毛岸英和劉思奇


毛岸英之後還對劉思奇提出了三個要求:不管之後發生什麼情況,你都必須要先完成學業,之後再去工作。每周要去中南海看望父親,並照顧好弟弟毛岸青

毛安英這一次突然出差,劉思奇是有一點生氣的,因為第二天就是他們結婚一周年的紀念日。本來是想和毛岸英一起好好慶祝的,這下可好,機會一下子就沒有了。

而在說再見的時候,劉思奇將毛岸英送到了醫院的門口,兩人保持著沉默。

即將離開的毛岸英知道這個出征任務伴隨著危險,心裡還是放不下劉思奇,於是轉身就深深地鞠了一躬,給劉思奇一個擁抱。

劉思奇心裡雖然不放心,但是本能地也覺得這只是一次平常的任務而已。

但是她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這一面竟然就是永別,在一別之後,劉思奇餘生再也沒有了毛岸英在自己身邊了。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毛岸英


毛岸英是我們偉大的毛主席的兒子,他本名遠仁,字岸英。

他是毛澤東和妻子楊開慧的長子。雖然他是毛主席的兒子,但是毛岸英很小時候生活一點也不輕鬆,甚至可以說他經歷了人間冷暖,長時間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在他8歲的時候,他和母親楊開慧一起被關進了牢房。

之後楊開慧被迫害致死,地下黨安排毛岸英和他的兩個弟弟去了上海

但是沒過多久,上海的據點就被摧毀了,毛岸英和他的弟弟們不得不流落街頭。

為了生存,他當起了學徒、撿破爛、賣報紙、推人力車,只是為了兄弟幾個可以活下去。

在那之後,毛岸英和他的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去蘇聯學習。

在蘇聯求學期間,毛岸英表現非常出色,之後他還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也就是說毛岸英在經歷了不斷的努力和修鍊之後,克服了很多困難,終於獲取了一定的本領和成就。

在毛主席一生中的所有孩子中,毛岸英無疑是裡面最優秀的一個。他是毛主席和楊開慧的長子,同時他也是受到毛澤東影響最大的人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毛岸英


在那個革命年代,毛岸英一直都有報國之心,所以他才在關鍵時刻做出要去前線抗美援朝的決定。

其實我們都知道,毛岸英的父親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就算當時他沒有參加志願軍,也沒有人會批評他。

但是毛岸英還是主動請纓,他稱自己也是人民的兒子,為國出征是應該的。毛主席雖然也不放心自己的兒子,但是國難當頭,毛主席還是鼓勵自己的兒子去戰場上殺敵為國報效的。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抗美援朝的士兵

毛岸英曾在蘇聯學習,於1946年回到延安。儘管他是毛主席的兒子,但他並沒有就狂妄自大、養尊處優。

他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他深入農民群眾,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能力。

通過這樣的磨鍊,他成為了一個負責任、知識淵博、心懷天下的人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毛岸英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姻緣

烈士劉謙初和張文秋的女兒劉思奇,她和毛岸英的結合,也是老天註定的,他們就是人人艷羨的青梅竹馬。劉思奇的父母都是革命老兵,他們和毛主席都是認識多年的好朋友。

在劉思奇兩歲的時候,毛澤東就對張文秋開玩笑地說:「你看思齊眉清目秀善解人意,不如咱們兩家結個親家吧。

其實這只是毛主席的一個笑話而已,但是也就是這個隨口一句,促使了毛岸英和劉思奇的姻緣。

兩人在1946年見面的時候,兩個人都互有好感。

毛安英說:「你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我失去了母親。我們倆都處於革命時代,我們都是國家艱難時期的兩個苦孩子。」

兩個人有相似的人生經歷,而且兩家關係也非常不錯,這讓她們二人成為了令人羨慕的天作之合。

1949年10月15日,毛主席在家裡為他們二人舉辦了婚禮。兩個人的婚禮辦得也是非常簡單。在結婚前,毛主席就對他們兩個說:「不擺宴席,不收禮金。」

所以那時,很少有人參加他們的婚禮,他們也真的做到了新事新辦。

毛主席的做法就算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是讓人肅然起敬。他作為一代國家領導人,他自己率先遵守法律制度,為人民做表率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毛岸英


毛岸英結婚那一天,毛主席非常高興。他給這對年輕夫婦的禮物是一件黑色夾克大衣

這是他之前參加重慶談判蔣介石會面時穿的。

這件黑色夾克對於毛主席來說意義重大。拿著大衣的他,微笑著對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婦說:「我沒有什麼貴重的東西送給你們,這件大衣白天讓岸英穿,晚上你們兩個一起蓋,兩個人都有份。」

在場的幾位親朋好友看見之後都笑了,場面卻非常溫馨。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毛岸英、劉思奇、李訥


在此之後,兩人過上了一年的幸福生活。

但是好景不長,在第二年抗美援朝爆發了。

美國人越過三八線並開始侵略中國的東北邊界。

當時,毛岸英挺身而出,要求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以抵禦美國的進攻

而在毛岸英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之前,劉思奇在醫院進行了闌尾手術。也就這樣,兩人此次分開,但是他們都不知道這就是永別,就是最後一面。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毛岸英和劉思奇


在晚年的時候劉思奇就回憶說:我們的婚姻命中注定只有短短一年的緣分,1949年10月15日至1950年10月15日,一天不多,一天不少,整整一年。如果宿命一點講的話,我與毛岸英的緣分可能就只有短短的一年……」

毛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

毛主席親自把自己的兒子交給了彭老總。毛岸英在志願軍總部擔任翻譯、機要秘書和參謀工作。 11月25日上午11:00,毛岸英正在處理已經簽發的戰鬥電報。突然,一架美國飛機轟炸了志願軍的總部,毛岸英不幸去世

在毛岸英犧牲之後,彭老總親自寫信給周恩來總理,建議將毛岸英的遺體安葬在朝鮮的北方。周恩來在收到彭老總的來信後,立即批准了「同意彭德懷的意見」,並寄給了劉少奇和鄧小平徵求意見。

劉少奇和鄧小平都同意彭老總的說法。這樣,彭老總的提議就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批准。彭老總回國彙報工作時,特別向毛澤東彙報了毛岸英的不幸去世以及將遺體埋在志願軍總部駐地的經過。

毛主席聽了這些話後,覺得彭老總有一些愧疚,於是安慰了彭老總:岸英是屬於革命烈士中的一員,你回去要講岸英是志願軍的一名普通戰士。至於岸英的遺體沒有運回國內,埋在朝鮮國土上,體現了我們與朝鮮軍民共甘苦、共患難的革命精神,也說明我們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烈士的鮮血凝成的。你們做得對,做得很好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毛岸英的墓


劉思奇在悲痛之中深陷

畢竟是自己的兒子犧牲了,毛主席嘴上雖然不說,但是內心還是非常沉重的。

可是他心裡也知道,這件事情影響最大的是劉思奇。在劉思奇得知毛岸英同志遇難的消息後,她陷入了非常嚴重的悲痛之中。

毛主席與張文秋一起給劉思奇進行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是都收效甚微。

而為了儘快使劉思奇走出陰影,毛澤東將她送往了蘇聯莫斯科大學進行進一步的深造。

在這段時間裡,兩人之間的聯繫沒有中斷過。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毛主席非常照顧她,毛主席就把劉思奇當做自己的親女兒一般地看待,而在異國他鄉的劉思奇也非常關心毛主席的身體狀況。

毛主席在信中也是對劉思奇說:「遇到事情你自己做主就好。」

毛主席從不代表以家長的名義來控制劉思奇的行為。他尊重劉思奇的獨立思想,這反映了父親對女兒的愛,也體現了一名共產黨人的黨性原則和偉大的親情之愛。

在劉思奇求學期間,毛主席對劉思奇在各個方面都提供了幫助。

他多次寫信給劉思奇,對她的學習發表自己的看法,並鼓勵她獨立。

也就是在毛主席的關懷之下,劉思奇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成功畢業,學成歸來

劉思奇再嫁

1960年,劉思奇29歲。當時,毛主席已經開始為她的終身大事著想了,想讓她再嫁,不要把自己的人生都耽誤了。

可是劉思奇對毛岸英的情感仍然沒有改變。

直到後來毛主席親自做出決定,並正式談論劉思奇再婚的事情,並親自介紹了兩個人給她,但是這兩個人都沒有和劉思奇處成。

後來,在原空軍學院院長劉震的介紹下,在毛主席牽線下,劉思奇和空軍學院教官楊茂之相識並相戀。 1962年2月,劉思奇與楊茂之舉行了婚禮

當時,毛主席還寫了一首詩作為禮物,並且還給了劉思奇300元錢。劉思奇再婚後,她也沒有忘記毛主席,經常看望毛主席。

而在劉思奇結婚後,她和楊茂之生下了四個孩子。並且她為了紀念毛岸英,她給長子取名為小英。她告訴自己的孩子們,毛岸英永遠是我們的親人。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劉思奇一家全家福


劉思奇帶孩子去毛岸英去世地點祭拜

大榆洞曾經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岸英去世的地方。儘管劉思奇在毛岸英去世之後,去過多次朝鮮,都只是給毛岸英掃墓而已。

但是她卻從來都沒有去過毛岸英的犧牲地。

2006年5月12日,劉思奇終於被帶到朝鮮大榆洞,在這一次她捧了一抔土帶回了中國,這也意味著毛岸英同志的靈魂被帶回到了他的祖國家鄉。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這也是毛主席臨終前的委託,終於被劉思奇做到了。

劉思奇哽咽地說:「岸英,今天我帶孩子們前來給你掃墓了,他們崇敬你,思念你。我老了,已經不是當年的思齊了,岸英,一旦我年邁或疾病,不能再來給你掃墓,他們會代我來的,你永遠是他們的親人。」

這是劉思奇第五次來朝鮮掃墓,但這是她第一次來大榆洞。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她這麼大年紀了非要來大榆洞?」

因為毛岸英死在了這片土地上,這塊土地流淌著愛人的心血,所以這個地方對於她來說真的就是異常深刻。

劉思奇現在的狀況

在2020年10月30日的時候,中國和朝鮮藝術家共同創作了一系列主題為「抗美援朝」的畫作,以紀念中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這場戰役之出征70周年。

觀看這些作品,讓我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些作品凝結並象徵著並肩作戰的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其中最受人矚目的的是朝鮮藝術家柳河律雕刻的毛岸英雕塑。

毛岸英和劉思奇的愛情故事太感人了!真乃「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 天天要聞

晚年劉思奇


展館開幕式上,烈士毛岸英的妻子,已經年過九旬的劉思奇親自揭開了毛岸英的雕塑。

劉思奇親切地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和朝鮮犧牲了千千萬萬的英雄兒女,毛岸英也是其中的一員,他是我心中永遠的痛和驕傲,我願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和性命凝結而成的友誼萬古長青,非常感謝藝術家們完成了我多年的心愿。」

結語

其實我們可以從劉思奇身上看到她對毛岸英的感情:「若非死別,絕不生離。」儘管他們這一生沒有什麼緣分,沒有一起走過餘生。

但是在劉思奇心中,一直都是有一個位置永遠為毛岸英而留,她一直愛著毛岸英,從未改變過。也許這就是人世間最美的愛情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