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真正的強者,以「道」為主,以「術」為輔

01

網路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謀士做不了老闆?

姜子牙能征善戰,但他只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臣子;張良運籌帷幄,但他只是劉邦的下屬;諸葛亮算盡天下,但他只能是劉備的軍師;

郭嘉多謀善斷,但他只能成為曹操的幕僚;王猛助力苻堅統一北方,但他只能是丞相;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他依舊是朱元璋的附庸......

對此,有人給出了一個答案:謀士的重心,是「術」,而老闆的重心,是「道」。從來都是以道馭術,而沒有以術馭道。

何謂道?何謂術?所謂「道」,就是整體局勢的掌控能力;所謂「術」,就是做事的策略和效率。

可以這樣理解——道為體,術為用。道,是人之身體和思想。而術,是人之言行和舉動。道與術兩者合一,方為上上之道。

02

相信我們都聽過這兩個詞——帥才、將才。

所謂帥才,指的是能夠統攬全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傑出領導人才。

所謂將才,指那些具備較高軍事素養、管理能力和指揮藝術,能夠在戰爭中或組織中擔任重要指揮職務的人才。

說得直白一點,帥才是總覽全局的,而將才是一線指揮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和張遼。

東漢末年,孫權率兵十萬,進攻合肥。曹操離開合肥之前,就給了張遼一個錦囊,吩咐張遼,只要東吳進攻,打開錦囊應對就好。

面對東吳進攻,張遼打開錦囊,裡邊只有短短一句話: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兩位將軍出城迎戰,樂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得與敵人交戰。

張遼按照曹操的吩咐調配兵力作戰,竟然以800人打敗孫權10大軍。此戰,直接送張遼進了「武廟」,名震千古。

03

曹操和張遼這兩人,就是帥才和將才的代表人物。

曹操懂得拿捏人之心理,知道如何讓下屬各司其職,讓他們發揮出最大的才能,讓他們的價值最大化。這,就是「道」之布局能力。

張遼以800人直接攻擊孫權的中軍大營,作戰勇猛,以極少的兵力置之死地而後生,甚至打出了奇蹟。這,就是「術」之作戰能力。

這,就是老闆和員工最大的差距。真正有本事的老闆,都知道這個員工適合什麼,那個員工適合什麼,讓人員的配置達到效率的最大化。

真正有本事的員工,都能在所處的崗位上,完全展現出自身的才華,不負老闆所託。一般來說,有本事的員工,都是某個領域的偏才。

要想成為下屬,那專註某個領域,或者某種技術,培養「術」的能力就行了。要想成為老闆,難度就比較高了,需要有「把控全局」的格局和調配能力。

縱觀歷史,真正的強者,都是以「道」為主,以「術」為輔。

04

除了曹操和張遼這個例子,我們再來舉一個例子——朱元璋和劉伯溫。

有人會說,在智謀方面,劉伯溫肯定比朱元璋厲害,為什麼劉伯溫就當不了老闆呢?

原因很簡單,朱元璋是領導型人物,主要任務是「知人善用」。而劉伯溫是專業型人才,主要任務是「做好本分」。

你讓朱元璋去當專業型人才,他做不了,因為他的能力不適合。你讓劉伯溫去當領導型人物,他也做不了,因為劉伯溫只會出謀劃策。至於決策,還需要朱元璋來。

領導型人物,或許可以成為專業型人才,但專業型人才,基本很難成長為領導型人物。因為「管理」和「平衡」這兩點,是需要手腕和天賦的。

就拿職場來說,有的人就適合打工,有的人就適合創業。你想想,普通人連幾個人的小團隊都不懂管理,哪有本事管理更大的團隊和企業?

格局和魅力,是學不來的。就好比,五千年的歷史,就出了一個劉邦和一個朱元璋。並非每個人,都能達到他們的程度。

05

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是專註於「道」,還是專註於「術」呢?

我的建議是,沒有任何背景,也沒有任何魅力的普通人,都專註於「術」,因為「道」是學不來的。

在企業裡邊,你是老實人,註定你無法成為團隊的領導者。因此,你只能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在技術崗位一路混下去。

如果你接觸過行政崗位的管理者,你就會發現,這些人的情商特別高,為人處世特別圓滑,做什麼事都左右逢源,哪怕整起人來,也一套接著一套。

這一切,不是老實人想學,就能學會的。盲目模仿,只會「東施效顰」。既然如此,普通人專註於「術」的提升就好。

具備一種突出的能力,自然走遍天下都能賺到錢。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