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這3種特質的人,天生能幹大事!


古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能不能幹成事,首先需要躬身實踐的務實精神。至於最後結果是圓滿還是略有遺憾就另當別論了。

既然結果決定不了,我們就只談論過程。那麼,想要成功做成事情,都需要哪些特質呢?

01
樹立自己的理想

一個人理清自己的觀念,了解自己的個性,調整自己的習慣,培養自己的興趣,以及判斷自己的能力,無非想得到清楚的頭腦,以便正確地建立自己的理想。

成功的人一定有自己的理想,說起來理想就是對自己的使命感,使自己堅韌不拔地朝著目標去努力。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希望的是家庭美滿,但事實上家庭經常起風波;期待事業順利,現實卻常遭挫折;要求身體健康,實則常常生病。

如果沒有理想,缺乏使命感,很可能為眼前的不如意而痛苦消沉,從此向逆境低頭,而虛度人生。

有了自己的理想,才能夠不折不撓,將逆境當做最好的磨練,憑著堅硬的使命感,使自己勇敢地向困難挑戰,終於成功地完成使命,達到理想。

怎樣確立自己的理想呢?我們建議先自己思考下列兩個問題:

  • 我對自然該怎樣?

除了人以外都屬於自然。自然被綜合起來,統統稱為「物」。中國人把它和「事」連在一起,叫作「事物」,主張「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想想看,我對事物的態度如何?是追求、探究、利用、操縱、征服,還是愛惜、珍重、共存、培育?

把本末和終始弄清楚,相信什麼事情都能夠合理。現代十分重視管理,就是本末終始的合理處置。

  • 我對社會應該怎樣?

社會由人群組成,對社會的態度亦即對人的態度。到底是角逐、征服、壓制,還是友愛、謙和、推己及人?

我們和自己的關係,以及和別人的關係,都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必須合理,才能夠持久和諧,而且協調合作。

我們建議,首先確立自己對人、對事、對物的基本原則,然後拿自己的原則,來重新檢討自己的所作所為;

看看是否能夠一貫而不自相矛盾,如果前後一致,可以說頭腦相當清楚了。

02
具有判斷力才能順應未來的變化

天道尚變,未來會變化,才是自然的法則。順天與否,必須順應未來的變化,所以預見力十分重要。

對於「順天」與否,如果未經縝密考慮,不詳加研究,或者拘泥於一方的偏見,便貿然加以判定,乃是不折不扣的「獨斷」;

若是詳加研究;有確切的依據,了解是非利弊,才加以判定,那就是「判斷」。

但是面對變化的未來,不可能完全了解。

例如「人必有死」是常道,然則「死於何時?死於何地?如何死法?」即使電腦也無法解答。

不過依據某人的過去和現狀,大概可以推知其死的時、地與死法。這種「概然率」,就是「預見力」的根據。

判斷離不開概然率,所以判斷包含了預見力。把「偶然」盡量減少,將「必然」全力提高,這就需要正確發揮預見力。

有規律可循的,叫「必然」,反之則為「偶然」。可循的規律,就是天的自然法則。

中國人的商店,只有取名「順天堂」絕無命名為「逆天堂」的。江湖人物,自號「逆天使者」或「歐陽逆天」的,必定是人人可誅的敗類。

可見順應天的自然法則才是最可靠的預見力。

03
從錯誤中學習,必然成功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失不是失敗,而是提起我們注意的警鐘。

不做不錯,只有不做事的人,才不致發生錯誤。因為沒有任何動作,不可能產生什麼錯誤。

但是不做不錯,卻也不可能成功。因為沒有作為,當然也沒有成功的機會。

少做可能少錯,這是概率問題。多做很可能多錯,是由於基數增加。

所以錯不在於多少,重要在「是否重複出現」。同樣的過錯,一再重複,便毫無疑問會導致失敗的惡果。

不一樣的過錯,帶來不同的經驗,累積起來,就十分可觀,對於成功有很大的貢獻。

人不必害怕犯錯,只要知過必改,不再重複同樣的過錯,就具備成功的條件。從這個角度看來,多做才好。

如果再進一步,做錯了趕快設法補救,做到「善補過」,那就更有保障,必然成功了。

在路上行走,不留神踩到別人,如果僅是默默不語,只注意不要再踩到他,固然是知過必改;

而被踩到的人,心裡一定不舒服,看到我們默不作聲,可能會憤怒地反踩我們一下;

並且理直氣壯地教訓我們:「踩到人家的腳,連說一聲對不起都不會,真是沒家教。」

踩到人家的腳,除了默記以後走路要小心,切勿慌慌張張之外;

如果適時向對方道歉,用真誠的語氣說一聲:對不起!自然比較容易獲得人家的諒解。

這種適時向對方致歉的動作,就是善補過。能夠善補過,就等於無過。有過失而不想補救,才算是犯過。

以上三種特質看似簡單,其實很難。

一個人沒有理想和目標註定走不太遠,沒有順應未來的應變力很容易被淘汰,如果再不善於改錯革新,那麼鑄成大錯悔之晚矣。